一种汽车用四缸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3355发布日期:2023-04-18 22:1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四缸机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机体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四缸机体。


背景技术:

1、汽车发动机机体组是汽车发动机的支架,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发动机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装配基体,现代汽车发动机机体组主要由气缸机体、汽缸盖、气缸衬垫以及主轴承盖组成。

2、气缸机体包括气缸体和曲轴箱,气缸体是发动机的主体,现代汽车基本采用水冷多缸发动机,最常用的是四缸发动机,气缸体就是用来安装相应活塞和曲轴的骨架;汽缸盖安装在气缸体上面,是用来封闭气缸的机件,汽缸盖与活塞顶和气缸壁一起形成燃烧室,现有技术中也有将汽缸盖与凸轮支撑座铸成一体;气缸衬垫安装在汽缸盖和气缸体之间,主要是为了保证汽缸盖与气缸体接触面的密封,防止漏气、漏水或漏油。

3、曲轴箱是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分,曲轴箱分为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而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滑油,故而下曲轴箱又称为油底壳,油底壳与上曲轴箱之间密封,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

4、油底壳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通常都是湿式油底壳,湿式油底壳内设凹槽,将润滑油灌注在凹槽内,发动机启动后,发动机的曲拐和大头在曲轴每旋转一周都会浸入油底壳的润滑油内一次,起到润滑作用,同时由于曲轴的高速运转,曲拐每次高速浸入油池内都会激起一定的油花和油雾,对曲轴和轴瓦进行,为了提高润滑效果,同时还配备有压力送油机构,

5、在气缸机体上设置有机油泵,机油泵与凹槽之间设置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集滤器,同时机油泵的出油口设置有滤清器;回流的润滑油通过集滤器初滤后进入机油泵内,机油泵内的润滑油通过滤清器后直接喷出,对曲轴进行润滑;但是常用的集滤器都是滤网,当润滑油与燃烧室产生的废渣混合后产生油脂混合物,长时间堆积在滤网上会造成油泥堵塞,从而降低机油泵的泵油效率,因此降低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四缸机体。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用四缸机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用四缸机体,包括气缸体和可拆卸设置在气缸体上的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内部形成有用于储油的集油腔,所述油底壳上设置有用于对油泥进行初滤的初滤板,所述初滤板将集油腔分隔成第一滤腔和第二滤腔,所述第一滤腔用于与曲轴连通,所述第二滤腔用于与集滤器连接,所述初滤板上开设有用于对回流的润滑油进行导向的导流槽,所述初滤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储存油泥的回流槽,所述回流槽呈弧形且与导流槽连通,所述初滤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导流槽和第二滤腔。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的润滑油汇集在第一滤腔,并沿着导流槽的长度方向进行流动,导流槽中的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回流槽中进行流动,回流槽的弧形段对润滑油进行缓冲,使得润滑油的流动速度降低,同时润滑油中携带的部分油泥被回流槽的弧形段阻挡,从而使得流经回流槽的润滑油中的油泥含量降低,经过回流槽的润滑油在回流槽尾端与导流槽中的润滑油发生碰撞,从而降低导流槽中润滑油的流动速度,汇集后的润滑油通过导流槽流入下一个回流槽中,如此循环流经多个回流槽,最后润滑油通过导流孔进入第二滤腔,第二滤腔的润滑油经过集滤器进入机油泵中进行输送,通过对润滑油进行初滤,从而降低回流的润滑油中油泥的含量,同时其他杂质在流动中也会部分积蓄在回流槽的弧形段中,以此降低了进入集滤器中的润滑油中的废渣含量,因此提高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5、可选的,所述初滤板包括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导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槽和回流槽位于第二导板上,所述导流孔位于第一导板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底壳从气缸体上拆卸后,打开连接组件,将第二导板与第一导板进行分离,然后即能对回流槽内残留的油泥和废渣进行清洗,从而提高了对油泥和废渣清理的便捷性,以此提高了第二导板对油泥的阻挡效果,因此提高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7、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板上设置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位于导流槽和回流槽之间并用于对回流的润滑油进行分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的润滑油流经分流块并与分流块产生碰撞,从而使得润滑油一部分直接进入导流槽中,另一部分直接进入回流槽中,以此降低了润滑油流速过快直接从导流槽中流入导流孔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对润滑油进行分流的便捷性,因此提高了第二导板对油泥的阻挡效果,从而提高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0、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第二导板上且卡接设置在第一导板上;

11、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穿过第二导板且螺纹连接在第一导板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螺杆脱离第一导板,然后拨动第二导板脱离第一导板,即能对回流槽中的油泥和废渣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推动第二导板使得连接块卡接安装在第一导板上,转动连接螺杆螺纹连接在第一导板上,以此实现第二导板的拆卸清理和安装定位,从而提高了第二导板对油泥的阻挡效果,因此提高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板通过安装机构与油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机构包括:

14、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第一导板上且搭设在油底壳上;

15、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油底壳上且与安装板连接并用于对第一导板进行定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油底壳从气缸体上拆卸后,打开定位组件,拨动安装板脱离油底壳,然后即能将第一导板从油底壳上拆卸下来,转动连接螺杆脱离第一导板,然后拨动第二导板脱离第一导板,然后即能对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进行单独清理,从而提高了对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进行清理的便捷性,清理完毕后,将第二导板安装到第一导板上,然后将安装板搭设在油底壳上,锁定定位组件对第一导板进行定位;通过对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进行单独清理,从而提高了初滤板对油泥和废渣的阻挡效果,因此提高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18、定位垫圈,所述定位垫圈设置在油底壳上且抵紧在油底壳与安装板之间;

19、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穿过定位板和定位垫圈且螺纹连接在油底壳上,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定位螺栓的容纳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定位螺栓脱离油底壳,拨动定位板脱离定位垫圈,持续拉动定位板使得第一导板脱离油底壳,然后即能实现对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的清理,清理完毕后,将安装板搭设在定位垫圈上,转动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油底壳上,使得安装板抵紧在定位垫圈上,以此实现对第一导板进行定位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容纳槽对定位螺栓进行隐藏,从而降低了定位螺栓对油底壳与气缸体之间连接造成不利影响的概率。

21、可选的,所述油底壳上设置有便于散热的散热片。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片对回流的润滑油进行散热,降低润滑油氧化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23、可选的,所述油底壳上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与第二滤腔连通且用于排出废油,所述油底壳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油孔开闭的放油螺栓。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转动放油螺栓脱离排油孔,直接将第二滤腔中的废油排出即可,以此提高了油底壳中废油排出的便捷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回流的润滑油汇集在第一滤腔,并沿着导流槽的长度方向进行流动,导流槽中的一部分润滑油进入回流槽中进行流动,回流槽的弧形段对润滑油进行缓冲,使得润滑油的流动速度降低,同时润滑油中携带的部分油泥被回流槽的弧形段阻挡,从而使得流经回流槽的润滑油中的油泥含量降低,经过回流槽的润滑油在回流槽尾端与导流槽中的润滑油发生碰撞,从而降低导流槽中润滑油的流动速度。

27、汇集后的润滑油通过导流槽流入下一个回流槽中,如此循环流经多个回流槽,最后润滑油通过导流孔进入第二滤腔,第二滤腔的润滑油经过集滤器进入机油泵中进行输送,通过对润滑油进行初滤,从而降低回流的润滑油中油泥的含量,同时其他杂质在流动中也会部分积蓄在回流槽的弧形段中,以此降低了进入集滤器中的润滑油中的废渣含量,因此提高了气缸机体的润滑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