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85498发布日期:2023-12-14 22:2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很多种方法,但降低内燃机的燃料消耗量很重要。为了降低燃料消耗量,减少内燃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泵损耗、冷却损耗、排气损耗之类的各种损耗是有效的,作为泵损耗、冷却损耗的减少手段,存在使燃料和空气的比率比计量混合比(理论混合比)更稀薄地进行燃烧的稀薄燃烧以及运用了egr(exhaust gas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气体的燃烧方式,该egr气体使燃烧气体的一部分返回到进气侧来稀释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以下,将稀薄燃烧、运用了egr气体的燃烧方式统称为“稀释燃烧”。

2、当使用该稀释燃烧时,与不使用稀释燃烧的情况相比能提高进气管压力,因此,能降低内燃机在低负荷条件下的泵损耗。此外,与不使用稀释燃烧的情况相比,能使燃烧相同燃料量时的热容量增加,因此,能降低混合气体的燃烧温度并实现冷却损耗的减少。此外,在内燃机的负荷较高的条件下,通过抑制因导入egr气体而引起的自燃反应的反应进行,从而能抑制异常燃烧的产生。由此,能使点火正时提前以接近最佳正时,从而能减少排气损耗。

3、那么为了降低燃料消耗量,需要根据运转条件设定恰当的混合气体的稀释度(以下所示的气体燃料比)。混合气体的稀释度多用空气、egr气体所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与燃料的质量之比(气体燃料比g/f)、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空燃比a/f)、进气气体中的egr的比例(egr率)来评价。通常情况下,空燃比、egr率预先与每个车型适配,为了满足相同适配状态,操作各种致动器以实现空燃比和egr率的适配值。适配时,根据上市车辆的机差偏差、历时变化所引起的性能变化,空燃比、egr率的设定并非极限,而是设置一定程度的余量(设定余量)来设定。因此,与每个个体的稀释度的极限值相比,稀释度的设定变小,可能存在效率提高的潜力。

4、为了通过设置稀释极限的余量来榨取剩余的效率提高的潜力,在行驶中检测燃烧状态,并且基于检测出的状态来操作稀释度从而设定为每个个体的稀释度的极限值是有效的。

5、例如,存在日本专利特开2020-190234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控制装置。该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内燃机的燃烧控制的方案,推定燃烧相位,以使基于曲柄角度传感器的输出推定出的燃烧质量比例成为设定值,并操作稀释度、点火正时以使得推定出的燃烧相位成为设定相位。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0-1902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专利文献中,基于燃烧相位来操作稀释度,因此,例如能实现用于实现预先作为目标值来规定的燃烧相位的稀释度。另一方面,该稀释度的目标值基本上设置余量来设定,并非稀释度的极限值。此外,能够实现的燃烧相位是平均状态,不能保证每个循环的燃烧状态的偏差足够小。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能在稀释度接近极限的状态下实现内燃机的运转。

4、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处理器,该处理器计算表示内燃机的燃烧状态的参数的变化量,根据表示所述燃烧状态的参数的变化量与所述变化量的目标值之差,来校正调整混合气体的稀释度的致动器的操作量,并使所述变化量接近所述目标值。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能在稀释度接近极限的状态下实现内燃机的运转。上述以外的技术问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进一步明确。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能在稀释度接近极限的状态下实现内燃机的运转。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处理器(CPU23a)计算表示内燃机的燃烧状态的参数(例如,燃烧中心位置)的变化量(燃烧中心变化量计算部32)。处理器(CPU23a)根据表示燃烧状态的参数的变化量与变化量的目标值之差,对调整混合气体的稀释度的致动器(例如,EGR阀)的操作量进行校正,并使变化量接近目标值(致动器操作量校正部33)。

技术研发人员:押领司一浩,赤城好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