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9325发布日期:2024-03-12 20:5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钎焊连接点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通常,诸如制冷机、增压空气冷却器和水冷凝器的热交换器可以由连接在一起的不同部件形成。这些部件可以是外壳、盖板、集管等,其被连接在一起形成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两个不同的流体回路,它们彼此流体隔离,但彼此热耦合。流体回路形成在外壳中,并且外壳由侧板和底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侧板和底板通常沿着盖板钎焊在一起。此外,在一点处将三个不同的元件钎焊在一起是很麻烦的,并且可能导致不适当的钎焊,因为不同的元件可能具有异步公差,因此三个不同元件之间的钎焊不是最佳的,而且可能导致流体从外壳泄漏。此外,由于三个不同元件的异步公差,可能在盖板、侧板和集管的连接点处形成间隙。外壳中的这种间隙可能导致流体从外壳泄漏,因为连接点处的钎焊不是最佳的。

2、在某些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的两侧可能都有连接点。由于钎焊点/连接点在热交换器的两侧,当将热交换器放置在钎焊机中时,该连接点可位于热交换器的顶侧。当将热交换器放置在钎焊机中时,钎焊点可能位于热交换器的顶侧,因此熔融的钎焊材料或碎屑有可能由于重力而流向热交换器的芯部。这可能导致连接点附近的钎焊材料积聚不足,从而导致组件缺乏流体密封性。此外,其可能影响芯部的对准和几何形状,这导致热交换器的不正确组装。

3、因此,仍然需要一种具有有限的钎焊点的热交换器,以避免热交换器的任何泄漏。此外,仍然需要一种在热交换器的一侧具有钎焊点的热交换器,以避免钎焊材料在钎焊机中的钎焊过程中与热交换器的芯部接触。此外,仍然需要一种具有将有限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钎焊点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说明书中,一些元件或参数可以被索引,例如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种索引仅用于区分和命名相似但不相同的元件。不应从这种索引中推断出优先权的概念,因为这些术语可以互换而不背离本发明。此外,这种索引并不意味着本发明的元件的安装或使用的任何顺序。

2、鉴于上文,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用于第一流体的开口端的成束的细长管、成对的歧管、以及外壳。成对的歧管位于细长管的开口端的两侧上。外壳被配置为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导管,并且至少部分地封装细长管。此外,外壳包括面向细长管的内表面和由外壳的两个垂直部分形成的至少一个连接点。此外,其中一个垂直部分具有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通过与另一部分平行设置而形成连接点。热交换器还包括至少位于该外壳内的至少一个密封部分,使得密封部分与邻近于至少一个歧管的该连接点的至少一部分交叠。

3、此外,歧管包括至少一个集管,该集管包括开口端以容纳该细长管。

4、在一个实施例中,集管被外壳封装。

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集管位于外壳之外。

6、另一方面,外壳由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点的至少一个板形成。

7、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由基部和盖板形成。盖板和基部特别地形成两个连接点。

8、此外,基部基本上是u形部分,盖板基本上是平坦部分。盖板包括用于在其末端设置连接点的弯曲部分。

9、此外,盖板包括至少一个分隔件,该分隔件被配置为在外壳内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路径。盖板还包括分隔件容纳部,该分隔件容纳部被配置为垂直于盖板固定该分隔件。

10、此外,外壳包括沟槽,该沟槽被配置为在基部中容纳分隔件的自由端。

11、此外,分隔件包括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被配置为在外壳内的两段流体流之间形成流体连通。

12、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密封部分由细长的l形部分形成。

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密封部分由细长的环部分形成。

14、此外,密封部分包括从其突出的间隔板,并且该间隔板位于歧管和外壳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交换器(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歧管(104a)包括至少一个集管(114),所述集管(114)包括开口端以容纳所述细长管(500),其中所述集管(114)被所述外壳(102)封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歧管(104a)包括至少一个集管(114),所述集管(114)包括开口以容纳所述细长管(500),其中所述集管(114)位于所述外壳(102)之外。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外壳(102)由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点(302)的至少一个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外壳(102)由基部(104)和盖板(106)形成,所述盖板(106)与所述基部特别地形成两个连接点(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基部(104)基本上是u形部分,所述盖板(106)基本上是平坦部分,其中所述盖板(106)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用于将所述连接点(302)设置在所述盖板(106)的末端。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盖板(106)包括至少一个分隔件(112),所述分隔件(112)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壳(102)内形成用于所述第二流体的路径,其中所述盖板(106)还包括分隔件容纳部(110),所述分隔件容纳部(110)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盖板(106)固定所述分隔件(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外壳(102)包括沟槽(202),所述沟槽(202)被配置为在所述基部(104)中容纳所述分隔件(112)的自由端。

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分隔件(112)包括凹陷部分(216),所述凹陷部分(216)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壳(102)内的两段流体流之间形成流体连通。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密封部分(108)由细长的l形部分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密封部分(108)由细长的环部分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中,所述密封部分(108)还包括从其突出的间隔板(108a),其中所述间隔板(108a)位于所述歧管(114a、114b)和所述外壳(102)之间。


技术总结
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用于第一流体的开口端的成束的细长管、成对的歧管、以及外壳。成对的歧管位于细长管的开口端的两侧上。外壳被配置为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导管,并且至少部分地封装细长管。外壳包括面向细长管的内表面和由外壳的两个垂直部分形成的至少一个连接点。此外,其中一个垂直部分具有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通过与另一部分平行设置而形成该连接点。热交换器还包括至少位于外壳内的至少一个密封部分,使得密封部分与邻近于至少一个歧管的连接点的至少一部分交叠。

技术研发人员:D·波托克,A·布亚斯,K·马丘,A·诺瓦科夫斯基,M·玛琳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法雷奥自动系统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