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39491发布日期:2023-08-17 02:1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散热设备,具体为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水陆两栖车辆技术领域,船或两栖车辆的现有散热方式为通过风扇、抽舷外水冷却发动机防冻液方式,达到发动机的热平衡。

2、申请号为cn202110872460.3,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船舶或水陆两栖车辆技术领域的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所述的船舶或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的舷外水进水管(2)一端连通船体(1)前部,舷外水进水管(2)另一端连通热交换器(4),热交换器(4)上设置舷外水出水管(3),发动机(5)通过发动机进水管(6)连通热交换器(4)进水口,发动机出水管(7)连通热交换器(4)出水口,本发明的船舶或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利用船舶或两栖车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前部迎水面的压力,通过布置在水线以下的进水口和管道引流至机舱内的热交换器,与发动机防冻液进行热交换后,同时通过水的重力和船体底板下部因水流速快产生的负压将高温的舷外水排出,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但存在不足是,对比文件通过防冻液作为换热介质,通过水流与机舱壳体接触实现热交换,但是在陆地行驶的过程中,不能够与水流接触,使得散热效果下降,不能达到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为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底部设有凹槽和槽体,所述凹槽内配合安装有漂浮块,所述槽体内配合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配合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矩形壳体和盖体,所述散热器包括矩形壳体和盖体之间形成一个腔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管,所述盖体上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水管,冷却液依次经过进水管、腔体、散热管的表面,并通过排水管流出。

4、进一步地,所述槽体位于车体的车头处,所述盖板将槽体的开口封闭,所述盖板与槽体之间形成有腔室,腔室内安装有发动机,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的水箱连通,并构成一个回路。

5、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包括斜板、竖直板和横板,所述车体的传动组件上套接有密封套,所述斜板的底端设有弧形卡口,所述弧形卡口配合安装在密封套外侧,所述斜板为迎风面或迎水面,所述斜板上开设有矩形槽孔内配合安装有矩形壳体外侧套接有外沿体,所述外沿体搭接在矩形槽孔内侧端口上。

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壳体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矩形壳体的底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条形槽的另一侧面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第二凸棱与第一条形槽一一对应,所述散热管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散热管相互平行,若干个散热管的两端均配合安装在安装架上,散热管与安装架构成的整体件配合安装在深槽内,同时散热管配合安装在对应的第一条形槽内,所述深槽的内壁与第二凸棱的外面之间具有间隙,冷却液流经间隙。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棱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凸棱的上端通孔为锥形孔之间设有第一凸棱之间设有第三凸棱与第一凸棱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棱上开设有第二条形槽的中心线与第一条形槽的中心线平行,所述深槽的底面还开设有第三条形槽与同一个第三条形槽连通,所述第三条形槽位于深槽的一侧边处,所述第三条形槽的端口通过安装架的侧边封闭,所述第三条形槽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液槽,所述第三条形槽通过进液槽与第一条形槽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内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凸起的外侧面为凹面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槽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与同一个第一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槽内配合安装有排水管之间开设有长槽设有若干个,所述长槽与第一凸棱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长槽与同一个第二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内配合安装有进水管配合安装在矩形壳体上,同时矩形凸起位于深槽内,长槽与第二条形槽相互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槽与第二连通槽相互靠近,从而实现进水管和排水管相互靠近,减小进水连接管与出水连接管之间的跨度,便于在同一空间内实现连接端的安装,便于操作。

10、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设有螺旋叶片,经过螺旋叶片的水或水带动散热管转动,通过设有的螺旋叶片推动冷却液流动的同时,螺旋叶片增大了与散热介质的结束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1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空气或水经过盖板的外表面向车底流动,由于盖板设有斜板流动,由于空气或水经过第二凸棱和第三凸棱的外表面向下侧流动,流经的空气或水完成对矩形壳体与盖体之间腔体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另外第二凸棱的两端均设有通孔,空气或水经过连通两个通孔的散热管外侧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通过经过第二凸棱和第三凸棱的外表面积散热管的内壁有效地增加了散热面积,从而增大了散热效果。

13、(2)本发明流动的空气或水经过散热管内设有的螺旋叶片推动矩形壳体与盖体之间的冷却液流动,帮助冷却液通过一侧向另一侧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14、(3)本发明长槽与进空气或水管连通,进入的冷却液通过经过第三凸棱外部的空气或水进行散热,再次进入第二凸棱的内部经过散热,通过多次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15、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底部设有凹槽(101)和槽体(103),所述凹槽(101)内配合安装有漂浮块(2),所述槽体(103)内配合安装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上配合安装有散热器(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03)位于车体(1)的车头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包括斜板(301)、竖直板(303)和横板(304),所述车体(1)的传动组件上套接有密封套(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壳体(40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矩形壳体(401),所述矩形壳体(401)的底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条形槽(4012),所述矩形壳体(401)的另一侧面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第二凸棱(4016),第二凸棱(4016)与第一条形槽(4012)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棱(4016)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凸棱(4016)的上端通孔为锥形孔(40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条形槽(4012)之间设有第一凸棱(4013),相邻的两个第二凸棱(4016)之间设有第三凸棱(4018),所述第三凸棱(4018)与第一凸棱(4013)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03)的内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凸起(4033),所述矩形凸起(4033)的外侧面为凹面(4036),所述凹面(4036)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槽(4034);所述盖体(403)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4031),若干个所述连通槽(4034)与同一个第一连通槽(4031)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槽(4031)内配合安装有排水管(4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槽(4031)与第二连通槽(4032)相互靠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06)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设有螺旋叶片,经过螺旋叶片的水或水带动散热管(406)转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散热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两栖车辆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底部设有凹槽和槽体,凹槽内配合安装有漂浮块,槽体内配合安装有盖板,盖板上配合安装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矩形壳体和盖体,散热器包括矩形壳体和盖体之间形成一个腔体,腔体内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管,盖体上安装有进水管和排水管,冷却液依次经过进水管、腔体、散热管的表面,并通过排水管流出,本发明空气或水经过盖板的外表面向车底流动,流经的空气或水完成对矩形壳体与盖体之间腔体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另外第二凸棱的两端均设有通孔,空气或水经过连通两个通孔的散热管外侧的冷却液进行散热,从而增大了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程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程哲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