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8777发布日期:2023-10-07 13:3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排气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声器。


背景技术:

1、车辆排气管主要的作用是排出废气并降低排气噪声。内燃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较高,因而排气管中常采用抗性消声器。

2、抗性消声器,又称膨胀性消声器,由管和小室相连而成,利用风管截面的突变降低噪声。抗性消声器的结构简单,不使用吸声材料,因而不受高温和腐蚀性气体的影响。

3、例如:cn217926046u公开的消声器,发动机排放的尾气经排气管2进入消声器筒体1内,经一级消声管道一7、弯管9、一级消声管道二8进入前腔,再经二级消声管道10进入后腔,随后经三级消声管道11进入中腔,最后经尾管3排出,以降低排气噪声。

4、抗性消声器对低频和中频噪声有较好的消声效果,而对于高频噪声的消声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各频段的噪声,本申请提供一种消声器。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消声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消声器,包括连接管和消声室,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为开口,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为闭口,所述连接管开口的一端伸出消声室,所述连接管闭口的一端伸入消声室,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处间隔设有若干消声孔,所述消声孔位于消声室内。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从连接管的开口处进入,且废气经由若干消声孔进入消声室内。

5、一方面,连接管与消声室之间截面突变(即利用抗性消声原理),实现对低频和中频噪声的消声;另一方面,连接管处的消声孔与消声室(共振腔)相连通,消声孔处与消声室内的空气构成弹性共振系统(即利用共振消声原理),并且,基于消声孔、消声室的尺寸设计,以达到对高频噪声消声的目的。

6、优选的,还包括集气室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伸入集气室内,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伸出集气室,所述连接管开口的一端伸入集气室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与集气室之间截面突变,进一步实现对低频和中频噪声的消声。

8、优选的,所述消声室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于集气室,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声室内的声波、集气室内的声波可在通孔处相互干涉抵消,以消耗声能,实现消声。

10、优选的,还包括共振室和出气管,所述消声室设有通口,所述通口连通于共振室,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伸入消声室内,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共振室后伸出。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自出气管排出,废气的声能和/或动能引起出气管振动,进而引发共振室内的空气振动,且共振室内的空气振动、消声室内的声波可在通口处相互干涉抵消,以消耗声能,实现消声。

12、优选的,所述消声室的内壁处间隔设有若干吸声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声波传递至吸声孔内,且声波在吸声孔处与孔壁摩擦而消耗声能,实现消声。

14、优选的,所述消声室的外壁处设有吸音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消耗声能,以降低各频段的噪声。

16、优选的,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嵌于外筒内,所述内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外筒,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于外筒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消声室位于内筒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燃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较高,进而在内燃机工作的情况下,内筒直接接触高温废气而发生热膨胀;内燃机停止工作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使得内筒降温而恢复原状;同时,声波在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处传递时,亦消耗声能,以实现消声。

18、上述过程中,内筒的一端固定,内筒的另一端可发生微量或少量的自由位移,以补偿内筒的热胀冷缩,利于保证消声器正常工作。

19、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为进气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高温废气先接触内筒的另一端(可发生自由位移的一端),利于减少内筒固定的一端的热胀冷缩变形量。

21、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另一端外周套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周抵接外筒内壁,所述连接环由线材编织而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由线材编织而成,使得连接环为柔性且具有一定强度;内筒的另一端发生微量或少量的自由位移的情况下,连接环发生变形并持续为内筒提供支撑。

23、优选的,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吸声层。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声波在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处传递时,消耗声能,以实现消声。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连接管与消声室之间截面突变(即利用抗性消声原理),实现对低频和中频噪声的消声;

27、2.连接管处的消声孔与消声室(共振腔)相连通,消声孔处与消声室内的空气构成弹性共振系统(即利用共振消声原理),并且,基于消声孔、消声室的尺寸设计,以达到对高频噪声消声的目的;

28、3.消声室内的声波、集气室内的声波可在通孔处相互干涉抵消,以消耗声能,实现消声;

29、4.废气自出气管排出,废气的声能和/或动能引起出气管振动,进而引发共振室内的空气振动,且共振室内的空气振动、消声室内的声波可在通口处相互干涉抵消,以消耗声能,实现消声;

30、5.声波传递至吸声孔内,且声波在吸声孔处与孔壁摩擦而消耗声能,实现消声;

31、6.声波在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处传递时,消耗声能,以实现消声。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6)和消声室(92),所述连接管(6)的一端为开口,所述连接管(6)的另一端为闭口,所述连接管(6)开口的一端伸出消声室(92),所述连接管(6)闭口的一端伸入消声室(92),所述连接管(6)的侧壁处间隔设有若干消声孔(61),所述消声孔(61)位于消声室(9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气室(91)和进气管(1),所述进气管(1)的一端伸入集气室(91)内,所述进气管(1)的另一端伸出集气室(91),所述连接管(6)开口的一端伸入集气室(9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室(92)设有通孔(52),所述通孔(52)连通于集气室(91),所述通孔(52)的内径小于连接管(6)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振室(93)和出气管(3),所述消声室(92)设有通口(51),所述通口(51)连通于共振室(93),所述出气管(3)的一端伸入消声室(92)内,所述出气管(3)的另一端穿过共振室(93)后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室(92)的内壁处间隔设有若干吸声孔(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室(92)的外壁处设有吸音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21)和内筒(22),所述内筒(22)嵌于外筒(21)内,所述内筒(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外筒(21),所述内筒(22)的另一端于外筒(21)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消声室(92)位于内筒(2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2)的另一端为进气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2)的另一端外周套设有连接环(23),所述连接环(23)的外周抵接外筒(21)内壁,所述连接环(23)由线材编织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2)和外筒(21)之间设有吸声层(24)。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排气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声器,其包括连接管和消声室,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为开口,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为闭口,所述连接管开口的一端伸出消声室,所述连接管闭口的一端伸入消声室,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处间隔设有若干消声孔,所述消声孔位于消声室内。废气从连接管的开口处进入,且废气经由若干消声孔进入消声室内。一方面,连接管与消声室之间截面突变(即利用抗性消声原理),实现对低频和中频噪声的消声;另一方面,连接管处的消声孔与消声室(共振腔)相连通,消声孔处与消声室内的空气构成弹性共振系统(即利用共振消声原理),并且,基于消声孔、消声室的尺寸设计,以达到对高频噪声消声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李陆斌,刘钦俊,王妙寿,张益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卓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