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风发电塔的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27845发布日期:2024-01-06 23: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风发电塔的升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风发电,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风发电塔的升降系统。


背景技术:

1、风力资源是世界公认的无害资源,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风力发电塔包括大风发电塔和微风发电塔,大风发电塔由于设备较大,需要在风力较大时,风力才能推动扇叶转动,而风力较大的时候较少,且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因此,大风发电塔的发电效率较低,因此,出现了微风发电塔,微风发电塔可以在2-7米/秒的条件下实现发电,这样的风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虽然发电功率较低,但是,胜在可持续性高,现有技术中的微风发电塔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由于微风发电塔上的扇叶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因此,在遇到大风天气或极端天气时,扇叶容易损坏,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而现有的微风发电塔中,缺乏相应的保护装置;第二,由于在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流通性越好,因此,微风发电塔通常有几十米高,而塔体过高容易导致结构不稳定,为了应对极端天气,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能够将发电装置升降的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为发电塔提供了升降功能,能够部分解决发电塔高空状态容易受极短天气影响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整体结构不够稳定的问题;第三,在大风天气时,可能存在一种现象,高空位置的风力过大,超出了微风发电塔的发电条件,而低空位置的风力条件能够满足发电条件,现有技术中的发电塔升降装置会导致聚风装置封闭,风力无法转化为电力,这样会造成风力浪费;第四,由于风力变化难以预测,如果单纯依靠工作人员监测风力,然后对发电装置位置进行调整,耗费人力物力较大,且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发电装置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而现有的发电塔在这方面的自动化程度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不同天气条件下使用、保护发电塔不受极端天气影响、提高发电塔结构稳定性、能够自动化调整发电装置位置状态的用于微风发电塔的升降系统。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风发电塔的升降系统,包括设备基座、连接于设备基座的塔体、连接于塔体的发电装置和连接于设备基座的升降装置,所述塔体包括塔座、连接于塔座的若干个连接模块和连接于位于最顶部的连接模块的塔顶基座,所述塔座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模块上设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位于连接模块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塔座顶部位置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与连接模块的顶部和底部位置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底部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凹槽和若干个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块,所述塔顶基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位置分别与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塔座、连接模块和塔顶基座自下而上互相卡接,所述发电装置包括连接于塔顶基座的扇叶矩阵、连接于扇叶矩阵的风力发电机和连接于风力发电机的储能元件,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于塔顶基座的固定基座、连接于固定基座的若干个固定扣、连接于固定扣的连接绳、连接于连接绳的滑轮组和连接于连接绳的卷绳盘,所述塔顶基座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升高发电装置的位置使得发电塔开始发电工作时,首先,通过拉动连接绳,使得连接绳卷在卷绳盘上,从而使得塔顶基座沿竖直方向竖直向上运动,由于塔顶基座上设有第二限位块,与塔顶基座连接的连接模块顶部的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凹槽卡接,使得塔顶基座带动相邻的连接模块竖直向上运动,同理,相邻的连接模块之间也是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凹槽卡接,连接模块与塔座上的第一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也是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凹槽卡接,通过若干个固定扣上的连接绳分担拉力,保证塔体的稳定性,然后扇叶矩阵露出塔体,受到气流影响将风力转换为机械能,然后将机械能传递至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将产生的电能储存至储能元件,当遇到极端天气需要降低发电装置的高度时,工作人员缓缓将连接绳从卷绳盘中放卷,使得塔顶基座下降,连接模块也会随之下降,直至塔顶基座与设备基座底部接触,这样塔顶基座以及放置在塔顶基座上的发电装置会被隐藏在连接模块和塔座内,在塔座顶部盖上密封盖或防水布,即可实现对发电塔的保护,相较于传统发电塔,本发电塔能够提高对发电装置的保护能力,同时保证发电塔的结构稳定性。

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塔顶基座底部设有连接基座和连接于连接基座外壁的若干个第一齿轮条,所述连接基座内部镂空,所述风力发电机位于连接基座内部,所述设备基座上设有滑动连接于设备基座的若干个第一滑动基座、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基座的固定杆、活动连接于固定杆的齿轮元件和连接于第一滑动基座与塔座内壁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齿轮条与齿轮元件的数量大小相同,当塔顶基座下降一定高度后,所述齿轮元件与第一齿轮条啮合,所述连接基座自下向上宽度逐渐增大。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齿轮元件与第一齿轮条啮合,连接基座自下向上宽度逐渐增大,连接基座外壁的若干个第一齿轮条,因此,在塔顶基座向下滑动时,齿轮元件能够对连接基座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齿轮元件受到连接基座的压力后,会向塔座内壁方向滑动,而第一滑动基座与塔座内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能够避免塔顶基座下降速度过快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同时,保证塔体的结构稳定性,在塔顶基座上升过程中,复位弹簧带动第一滑动基座复位。

5、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定位轴,所述塔座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定位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所述复位弹簧缠绕于定位轴。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滑动基座上设有若干个定位轴,复位弹簧缠绕于定位轴,定位孔与定位轴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因此,在第一滑动基座进行滑动时,不会发生轨迹偏移,从而导致齿轮元件与第一齿轮条啮合失效,进而保证发电装置下降时的稳定性,避免设备出现损坏或故障。

7、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齿轮条,所述第二齿轮条上的轮齿沿水平方向排列,当连接基座底部与设备基座接触时,所述第二齿轮条与齿轮元件啮合。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齿轮条上的轮齿沿水平方向排列,连接基座底部与设备基座接触时,且第二齿轮条与齿轮元件啮合,保证将塔顶基座下降时,塔顶基座的位置稳定,塔体整体结构稳定。

9、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连接于设备基座的控制器,所述卷绳盘包括卷绳盘壳体和活动连接于卷绳盘壳体的旋转轴,所述设备基座上设有滑动连接于设备基座的第二滑动基座、连接于第二滑动基座的限位轴、均匀环绕分布于限位轴的限位齿和用于驱动第二滑动基座运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滑动基座的运动方向与旋转轴的轴向方向平行,所述旋转轴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与限位轴和限位齿结合状态下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限位凹槽与限位轴同轴心设置,所述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塔顶基座上升完毕后,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滑动基座向旋转轴方向运动,使得限位轴和限位齿插入限位凹槽中,使得旋转轴无法旋转,连接绳以及塔顶基座的位置得到固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方便发电装置定位,同时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11、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塔座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于塔座外表面的通风孔,所述塔座上还设有若干个固定连接于塔座外表面的辊轴、连接于辊轴的防风布、连接于防风布的滑块和用于驱动滑块滑动的伺服电机,所述防风布合围成的形状与塔座外表面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电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塔座位置的风力较小且能够满足微风发电条件,而塔顶基座所处位置的风力超过微风发电条件时,通过先将塔顶基座下降,使得塔顶基座位于塔座包围范围内,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滑块沿着塔座外表面斜向上运动,滑块运动会使得防风布不覆盖塔座外表面,使得塔座外表面的通风孔露出,从而使得塔座内部的发电装置能够感受到风力流动进行微风发电,提高发电效率,当塔座位置和塔顶基座位置的风力均超过微风发电条件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滑块沿着塔座外表面斜向上运动,滑块运动会带动防风布覆盖塔座外表面,从而使得塔座外表面的通风孔被遮挡,从而使得发电装置不受强风影响,避免发电装置出现损坏。

1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风孔呈蜂窝状。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风孔呈蜂窝状,蜂窝状的通风孔能够起到聚风效果,加强塔座内部的空气流通性,从而提高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

15、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数据处理器和反馈元件,所述塔顶基座上设有第一风力传感器,所述塔座上设有第二风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风力传感器、第二风力传感器和反馈元件分别与数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塔顶基座上设有第一风力传感器,塔座上设有第二风力传感器,当第二风力传感器感应到的风力处于适合微风发电条件,而第一风力传感器感应到的风力超过微风发电条件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滑块斜向上运动,防风布不遮挡通风孔,使得发电装置位于塔座内进行微风发电,提高发电效率,当第一风力传感器和第二风力传感器感应到的风力均超过微风发电条件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的带动滑块斜向下运动,使得通风孔被防风布遮挡,从而保护发电装置不会损坏,这样能够提高对发电塔保护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同时,提高本装置应对不同天气条件的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