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和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8997发布日期:2023-08-24 23:4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和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和摩托车。


背景技术:

1、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结构的目的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如图3所示,现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曲轴箱、设于曲轴箱前端的气缸、设于曲轴箱右侧的进风罩、与进风罩的前端连接且罩在气缸外且位于曲轴箱的前端的导风罩、设于曲轴箱下端的安装固定架、设于安装固定架上的箱体减震垫;导风罩上设有沿该导风罩的正右方朝向的出风口,并且出风口3处并没有设置导流板;但是这样设置出风口的位置和朝向,只是单纯将冷却热风从出风口排出以进行散热,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结构的散热效果差,冷却效率低,同时,出风口沿该导风罩的正右方朝向,使冷却热风直接吹向驾驶员的腿部,导致驾驶员的腿部有灼热感,引起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避免冷却热风吹向驾驶员的腿部以防止腿部局部有灼热感和高效冷却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的摩托车。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的前端连接有气缸,所述曲轴箱的一侧设有进风罩;所述进风罩的前端连接有罩在所述气缸外且位于所述曲轴箱的前端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下侧设有沿该导风罩的斜后下方朝向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罩在对应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位置连接有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设置以引导冷却热风从所述出风口的斜向后下方出风的导流板。

4、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内设有用于引导冷却热风从所述出风口的斜向后下方出风的出风板。

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前导板和第二前导板;所述第一前导板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的前端面处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导风罩的斜后下方延伸;所述第二前导板的一端与所述出风板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导风罩的斜后下方延伸。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前导板与所述出风板一体成型。

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还包括后导板;所述后导板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且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中后端位置设于所述导风罩上。

8、进一步地,所述后导板与所述曲轴箱和进风罩的连接处相对应。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导板、第二前导板和后导板两两平行。

10、进一步地,所述后导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前导板的后端相对应衔接;所述后导板的后端与所述出风口的后端面处相对应衔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曲轴箱的下端具有位于所述出风口下方的机油储存壳;所述曲轴箱下端还设有远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安装固定架;所述安装固定架内具有用于防震的箱体减震垫。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本体和如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所述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设于所述车本体上。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4、1、该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通过在进风罩进风,并在导风罩上设有沿该导风罩的斜后下方朝向的出风口,以及在对应出风口的出风位置设有导流板,通过设计出风口的朝向、导流板的设置方向,使冷却热风集中斜向下吹向整车的后方,避免冷却热风吹向驾驶员的腿部以防止腿部局部有灼热感。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风口的朝向、导流板、导流板的设置方向,能更好地避免前轮台飞溅的泥水堆积在出风口处,导致出风口堵塞。

16、3、由于冷却热风的温度远低于机油的温度,通过设置出风口的朝向、导流板、导流板的设置方向,能够使出风口排出的冷却热风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吹向曲轴箱,可将机油传递到机油壳体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有效降低机油温度,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包括曲轴箱,所述曲轴箱的前端连接有气缸,所述曲轴箱的一侧设有进风罩;所述进风罩的前端连接有罩在所述气缸外且位于所述曲轴箱的前端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的下侧设有沿该导风罩的斜后下方朝向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罩在对应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位置连接有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设置以引导冷却热风从所述出风口的斜向后下方出风的导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内设有用于引导冷却热风从所述出风口的斜向后下方出风的出风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前导板和第二前导板;所述第一前导板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的前端面处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导风罩的斜后下方延伸;所述第二前导板的一端与所述出风板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导风罩的斜后下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导板与所述出风板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还包括后导板;所述后导板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且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中后端位置设于所述导风罩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板与所述曲轴箱和进风罩的连接处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板、第二前导板和后导板两两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前导板的后端相对应衔接;所述后导板的后端与所述出风口的后端面处相对应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的下端具有位于所述出风口下方的机油储存壳;所述曲轴箱下端还设有远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安装固定架;所述安装固定架内具有用于防震的箱体减震垫。

10.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所述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设于所述车本体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公开了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包括曲轴箱、气缸、进风罩和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下侧设有沿该导风罩的斜后下方朝向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罩在对应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位置连接有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设置以引导冷却热风从所述出风口的斜向后下方出风的导流板。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可以使冷却热风集中斜向下吹向整车的后方,避免冷却热风吹向驾驶员的腿部;还能更好地避免前轮台飞溅的泥水堆积在出风口处,导致出风口堵塞;以及能够使出风口排出的冷却热风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吹向曲轴箱,可将机油传递到机油壳体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有效降低机油温度,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

技术研发人员:赵向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