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0567发布日期:2023-09-09 17:5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尤其涉及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


背景技术:

1、在发动机中,有各种运动的零件,例如凸轮轴、气门、链轮等零件。其润滑一般是通过机油泵将机油泵入发动机内,具体而言是泵入发动机内的气门承盘上,然后通过气门承盘的往复运动将机油打散到发动机内部的各个地方,从而给各种运动的零件进行润滑。而机油泵的压力与发动机的转速有关,一般而言,发动机转速高的时候,机油泵的压力会相对较高,这时机油被机油泵泵出时,具有较好的指向性,从而可以将机油喷射到气门承盘上。而当发动机转速低的时候,机油泵的压力不够,这时机油被机油泵泵出时,便不能将机油喷射到气门承盘上,从而导致发动机在其转速低的时候润滑不好,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其能在发动机高转速以及低转速时均能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包括:缸头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缸头盖内部的气门承盘和机油泵;所述气门承盘可往复运动,所述缸头盖内还设置有油管结构,所述油管结构包括油管以及导油板,所述油管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对准所述气门承盘,所述导油板设置在所述油管上,所述第二出油孔内流出的机油能在所述导油板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所述气门承盘上。

4、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油孔处安装有出油嘴,所述出油嘴对准所述气门承盘。

6、进一步地,所述油管包括支撑管以及与所述支撑管连通的横管,所述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均设置在所述横管上,所述支撑管设置在所述缸头盖上且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横管位于所述气门承盘的上方。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出油孔的数量为两个。

8、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上开设有减重缺口。

9、进一步地,所述横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所述横管开口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堵头。

10、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与所述横管螺纹连接。

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油管以及导油板,并在油管上设置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在发动机的高转速和低转速的工况下都能较好的进行润滑。



技术特征:

1.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头盖(1)以及设置于所述缸头盖(1)内部的气门承盘(2)和机油泵;所述气门承盘(2)可往复运动,所述缸头盖(1)内还设置有油管结构(3),所述油管结构(3)包括油管以及导油板(32),所述油管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312),所述第一出油孔对准所述气门承盘(2),所述导油板(32)设置在所述油管上,所述第二出油孔(312)内流出的机油能在所述导油板(32)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所述气门承盘(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板(32)上开设有导流槽(321),所述导流槽(321)与所述第二出油孔(312)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处安装有出油嘴(311),所述出油嘴(311)对准所述气门承盘(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包括支撑管(313)以及与所述支撑管(313)连通的横管(314),所述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312)均设置在所述横管(314)上,所述支撑管(313)设置在所述缸头盖(1)上且与所述机油泵连通,所述横管(314)位于所述气门承盘(2)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出油孔(312)的数量为两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板(32)上开设有减重缺口(322)。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314)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所述横管(314)开口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堵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与所述横管(314)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缸头盖润滑组件,包括:缸头盖以及设置于缸头盖内部的气门承盘和机油泵;气门承盘可往复运动,缸头盖内还设置有油管结构,油管结构包括油管以及导油板,油管与机油泵连通,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孔以及第二出油孔,第一出油孔对准气门承盘,导油板设置在油管上,第二出油孔内流出的机油能在导油板的导流作用下滴落在气门承盘上。本技术的缸头盖润滑组件,其能在发动机高转速以及低转速时均能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邓创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