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5040发布日期:2024-02-02 20:5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带低压egr的增压发动机包括增压器、egr阀、泄压阀以及相互间的连接管道,增压器上设有新鲜空气的进气端,该进气端与空滤软管的一端连接,空滤软管的另一端为空气过滤器;现有结构中,egr阀和空气过滤器分别位于增压器的两侧,相距较远,egr阀与空滤软管的侧壁之间连接有egr管,流经egr阀的egr气体经egr管的引导进入空滤软管,与新鲜空气混合后一起从进气端进入增压器进行增压,然后进入发动机燃烧,现有结构中egr管管路比较长,压损较大,影响egr率,不利于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同时,管路的成本也较高;此外,现有结构中,为了将经增压器增压后多余的气体泄出,在增压器上设有增压气体出气口,其通过增压器气体管与泄压阀连接,泄压阀又通过一泄压管与空滤软管的侧壁连接,如此,增压后多余的气体经泄压阀泄压后又可以与新鲜空气混合,一起从进气端进入增压器;现有结构中泄压管管路比较长,导致增压后多余气体降压至大气压的速度较慢,不利于响应性,且管路的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egr管管路比较长,压损较大,影响egr率,不利于发动机热效率提升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增压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

2、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所述增压器本体的一端为空气的进气端,所述进气端的侧壁上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进气端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远端用于与egr管连接。

4、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将egr管连接至空滤软管侧壁的连接方式,而是通过在增压器本体的进气端侧壁上设置第一支管,将egr管与第一支管远端连接,相当于egr管通过第一支管直接接到了增压器本体上,egr管管路必然更短,且通过如此设置,egr气体在egr管和第一支管的引导下直接进入进气端的内腔,可以在进气端处实现与来自空滤软管的新鲜空气混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egr管管路比较长,压损较大,影响egr率,不利于发动机热效率提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管,egr管通过第一支管直接连接到增压器本体的进气端处,egr管管路更短,降低了压损,提升了egr率,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热效率。

5、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端的侧壁上还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进气端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远端用于与泄压管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支管,泄压管通过第二支管直接连接到增压器本体的进气端处,泄压管管路更短,增压后多余气体可更快降压至大气压,有利于提高响应性,以及降低管路成本。

6、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过盈地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如此设计,使得将第一支管安装于增压器本体上时更加便捷,同时过盈卡接可确保二者连接稳固,不会脱落。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过盈地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如此设计,使得将第二支管安装于增压器本体上时更加便捷,同时过盈卡接可确保二者连接稳固,不会脱落。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为折弯管,呈l形,其远端朝向egr阀所在一侧折弯;如此设置,可使得egr阀与第一支管之间的egr管道长度更短,成本更低,同时,压损更低,有利于提升egr率及降低油耗。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外壁面上设有限位环;便于与egr管对接时安装定位。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的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所述第二支管的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1、为实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2、一种发动机,安装有上述集成结构的增压器。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支管,egr管通过第一支管直接连接到增压器本体的进气端处,egr管管路更短,降低了压损,提升了egr率,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热效率;同时,egr管管路更短也可降低管路成本;通过设置第二支管,泄压管通过第二支管直接连接到增压器本体的进气端处,泄压管管路更短,增压后多余气体可更快降压至大气压,有利于提高响应性,以及降低管路成本;发动机具有与前述集成结构的增压器相同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1),所述增压器本体(1)的一端为空气的进气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4)的侧壁上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支管(2),所述第一支管(2)与所述进气端(4)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支管(2)的远端用于与egr管(04)连接;所述进气端(4)的侧壁上还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二支管(3),所述第二支管(3)与所述进气端(4)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支管(3)的远端用于与泄压管(0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管(2)的一端过盈地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管(3)的一端过盈地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为折弯管,呈l形,其远端朝向egr阀所在一侧折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外壁面上设有限位环(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的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所述第二支管(3)的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7.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结构的增压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及发动机,集成结构的增压器包括增压器本体,增压器本体的一端为空气的进气端,进气端的侧壁上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与进气端的内腔连通,第一支管的远端用于与EGR管连接,进气端的侧壁上还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与进气端的内腔连通,第二支管的远端用于与泄压管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使得EGR管管路更短,降低了压损,提升了EGR率,从而提升了发动机热效率;同时,泄压管管路更短,增压后多余气体可更快降压至大气压,有利于提高响应性,以及降低管路成本;发动机安装有前述结构的增压器,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尹淼,王东东,周鹏俊,姜小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