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8020发布日期:2024-01-16 11:1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消声器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声器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1、摩托车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衰减噪声的装置,是摩托车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消声器性能的好坏不仅影响摩托车噪声的大小,而且对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扭矩等性能都有较大影响。通常,消声器的尾端一般都设有尾管,且尾管的前端常伸入到消声器的内腔,而尾管的尾端则外露即位于内腔外以便将废气排出,其不仅是消声器外观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调节摩托车排气声品质和音量大小的重要零件。

2、为了降低摩托车产生的噪音,目前可通过改变尾管的横截面积来控制噪音大小。然而,在特定型号的消声器中,由于摩托车外观造型设计的限制,外露的尾管的横截面积无法进行调整,进而容易导致消声器整体的降噪效果受限,甚至无法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消声器及摩托车,该消声器能在外观造型设计受限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

2、一种消声器,用于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具有消音腔,且所述筒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口和第一出口,且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均与所述消音腔连通,所述进口用于连通所述排气管;及第一尾管,所述第一尾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容置在所述消音腔内且与所述消音腔连通,所述第二管段贯穿所述第一出口并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且所述第一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

3、在上述的消声器中,由于筒体具有消音腔,筒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与消音腔连通的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尾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第一管段完全容置于消音腔内且与消音腔连通,第二管段则贯穿第一出口并与第一管段连通,因此,当发动机的排气管与进口连通时,可将发动机产生的废气通入消音腔内,废气在消音腔内反射、相互干涉从而达到一定的消声效果。同时,由于第一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因此,可视为第二管段横截面积或外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第一管段的横截面积增大了消声器内的膨胀比,进而可进一步减小排放的噪音;此外,第一管段的横截面积变小后,使得气流阻力略有增大,气流压力减小,进而有利于消声。可见,上述的消声器能够在外观造型设计受限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

4、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隔板及第二尾管,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消音腔内以将所述消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处,所述第一管段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筒体还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尾管贯穿所述第二出口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6、上述消声器在使用时,从进口进入的废气一部分在第一腔室内,另一部分则通过进入第二腔室内。第一腔室内的废气在进行反射、相互干涉后,使得第一腔室内气流分子的运动方向各异,不再成束,从而失去部分冲击力;声波也是通过不断地反射干涉而消耗掉部分声能,且剩余的声波有部分通过第一尾管排出。同样地,第二腔室内的废气在进行反射、相互干涉后,使得第二腔室内的气流分子的运动方向各异,不再成束,从而失去部分冲击力,最终从第二尾管排出。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消音腔内。如此,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容积比调整消音腔的消音效果,使得消声器具有较低噪音的同时能优化排气声品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筒体的同一端。如此,可避免因第一尾管与第二尾管朝向不同而造成消声器的体积增加的情况。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第二消声管,所述第二消声管设置在所述进口处且用于与所述排气管连通。如此,当废气从第二消声管进入到第一腔室内时,废气经过一次膨胀使得其声能得到损耗,降低了噪音。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声管内形成有弯折部。如此,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了废气的流动路径,起到一定的消声作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第一消声管,所述第一消声管设置在所述通孔处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如此,废气经过第一腔室后,能量得到大幅消减,使得部分废气能够缓慢进入第一消声管。而通过第一消声管进入第二腔室的废气经过又一次膨胀,使得声能进一步降低,进而使得消声器具有较佳的消声效果。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如此,提高了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间连通的便捷性,同时还确保了连接后的密封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第一围边和第二围边,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穿孔,所述第一围边围绕所述穿孔且相对所述连接板的一侧面凸起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围边与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围边围绕所述连接板的周向且相对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面凸起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围边与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连接槽,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其中,所述第一管段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管段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一体成型。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管段一体成型。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焊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管段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消声器。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声器,用于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隔板及第二尾管,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消音腔内以将所述消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处,所述第一管段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筒体还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尾管贯穿所述第二出口并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消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第一消声管,所述第一消声管设置在所述通孔处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第二消声管,所述第二消声管设置在所述进口处且用于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声管内形成有弯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第一围边和第二围边,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穿孔,所述第一围边围绕所述穿孔且相对所述连接板的一侧面凸起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围边与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围边围绕所述连接板的周向且相对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面凸起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围边与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连接槽,所述穿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其中,所述第一管段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管段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一体成型;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消声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消声器及摩托车,该消声器包括:筒体,具有消音腔,且筒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口和第一出口,进口与第一出口均与消音腔连通,进口用于连通发动机的排气管;及第一尾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容置在消音腔内,第二管段贯穿第一出口并与第二管段连通,第一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如此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可通入消音腔内并在腔内反射、相互干涉,从而达到消声效果。由于第一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管段沿其轴向的横截面积,因此,可视为第二管段横截面积或外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小第一管段的横截面积增大了消声器内的膨胀比,进而可进一步减小排放的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黄顺发,高宏亮,邹旭彬,刘占奎,胡会泳,尚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