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08904发布日期:2024-03-25 18:5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为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1、油底壳是安装在发动机本体底部用于收集和储存润滑油的壳体。现有的油底壳多采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其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具有开口朝上的储油腔,油底壳本体的口沿处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本体的外围凸缘,外围凸缘与发动机本体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螺栓连接,为了增强油底壳与发动机本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外围凸缘与发动机本体之间还应当设有密封垫圈。

2、申请号为cn202020587765.0,公开了一种油底壳,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稳油挡板,壳体底部的最低处设有放油螺栓,壳体一端深一端浅,稳油挡板设置于壳体较深的一端,稳油挡板的板面为带有缺口的环,且稳油挡板两端之间存在高度差,稳油挡板有多快且首尾一体固定,稳油挡板的外壁与油底壳的内壁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率高的优点。

3、这样的设置虽然很好的提高了机油的散热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油底壳体内的润滑油是循环使用的,当润滑油经过各摩擦表面流回后会带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进入发动机后易对发动机造成损坏且由于油底壳位于汽车引擎的下部。

4、申请号为cn202020810992.5,公开了一种汽车油底壳,包括壳体,壳体的端部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面均匀开设有凹槽,凹槽的端部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凹槽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垫片,垫片的侧面接触连接于螺栓的端部侧面,壳体的外表面涂有防腐层,厚度为1mm,防腐层的外表面涂有耐磨层,厚度为1mm。该汽车油底壳,通过垫片的弹性,可避免螺栓在连接过程中松脱,从而防止壳体脱落,提高连接效果。

5、这样设置虽然很好的提高了耐磨性与连接效果,但是由于该款油底壳外壳结构单一只具备防腐层与耐磨层已无法满足大部分车辆油底壳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包括壳体和放油螺母,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内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过滤机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呈线性阵列,所述存油槽一端固定连接有放油管,所述放油管贯穿至壳体外部,所述放油管开设有螺纹,所述放油螺母与放油管螺纹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基层、吸音层、耐油层、加强层、防锈层和耐磨层,所述基层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吸音层,所述基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锈层,所述防锈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表面设置耐磨涂层,所述吸音层内腔固定连接有耐油层。

4、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的材质为高锰钢,所述加强层的材质为碳钢,所述防锈层的材质为氮化锆,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镍铬合金,所述吸音层的材质为吸音棉,所述耐油层的材质为热塑弹性材质,高锰钢具有高耐磨性,碳钢具有坚固性且非常抗震,氮化锆具有耐磨、抗氧化和抗腐蚀的特性,镍铬合金具有耐高温特性,在高温使用时不易变形,长期使用后的可塑性好、无磁性,具有电阻率大、耐热疲劳、抗氧化和高温形状稳定性好。

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集滤器和盖板,所述集滤器开设有与输油管相连通的集油槽,所述集滤器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集滤器另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远离集滤器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盖板覆盖集油槽。

6、进一步地,所述集滤器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栓,所述集滤器通过螺纹栓固定连接在存油槽的内部,所述集滤器两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盖板设置嵌入卡接槽的卡接块。

7、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开设有滤油通道,所述过滤网覆盖滤油通道。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过滤机构会使润滑油先经过盖板一侧安装的过滤网进入到集滤器内,而后进入到输油管内,最后到发动机内,通过过滤网将润滑油过滤,使润滑油的杂质不易进入发动机,达到保护发动机的效果,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层、吸音层、耐油层、加强层、防锈层、耐磨层、耐磨涂层、镍铬合金层和碳化钨层,解决了现有汽车油底壳耐磨性能差,受到磨损后容易出现漏油的情况,避免了发动机缺乏润滑油出现损坏的问题,进一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1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包括壳体(1)和放油螺母(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有存油槽(2),所述存油槽(2)内设置有过滤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基层(101)、吸音层(102)、耐油层(103)、加强层(104)、防锈层(105)和耐磨层(106),所述基层(10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吸音层(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01)的材质为高锰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集滤器(301)和盖板(302),所述集滤器(301)开设有与输油管(4)相连通的集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滤器(301)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中部开设有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2)开设有滤油通道,所述过滤网(5)覆盖滤油通道。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内置孔道的油底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形成有存油槽,存油槽内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油管,过滤机构另一端设置有过滤网,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呈线性阵列,存油槽一端固定连接有放油管,放油管贯穿至壳体外部,放油管开设有螺纹,放油螺母与放油管螺纹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过滤机构会使润滑油先经过盖板一侧安装的过滤网进入到集滤器内,而后进入到输油管内,最后到发动机内,通过过滤网将润滑油过滤,使润滑油的杂质不易进入发动机,达到保护发动机的效果,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戴国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安市强大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