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5246发布日期:2024-01-23 10:5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气缸盖为倾斜姿态时,位于气缸盖内的气体容易积存在上集水部,从而导致冷却液无法流畅且稳定地流经气缸盖,进而难以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导致发动机因温度过高而存在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盖,以在气缸盖为倾斜姿态时,有效地避免上集水部内积存气体的现象。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包括:

3、水套主体、上集水部和下集水部,上集水部设于下集水部的上方,上集水部连通下集水部和水套主体,水套主体形成有进液口,下集水部形成有第一出液口;

4、导流管,导流管连通下集水部和上集水部,且导流管倾斜连接在下集水部和上集水部之间。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在水套为倾斜姿态时,使得积存于上集水部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导流管流向下集水部并从第一出液口排出水套,有效地避免上集水部内积存气体的现象,从而保证气缸盖的冷却效果,有效地降低气缸盖失效的风险,使得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的车辆在越野等极限工况时,发动机能够稳定地工作。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气缸盖还包括:至少一个上流管,上流管连通水套主体和上集水部,导流管的一端与下集水部连通,导流管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上流管连通。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导流管与下集水部的连接处靠近第一出液口。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上集水部的顶部形成有排气孔;和/或

9、下集水部形成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适于与缸体连通。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导流管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50°≤α≤55°。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气缸盖还包括:多个下流管,下流管连通上集水部和下集水部,多个下流管包括第一下流管、第二下流管和第三下流管,第二下流管位于第一下流管和第三下流管之间,第一下流管位于第二下流管靠近第一出液口的一侧,第三下流管位于第二下流管远离第一出液口的一侧,第一下流管的直径为r1,第二下流管的直径为r2,第三下流管的直径为r3,满足关系式:r2>r3>r1。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水套主体包括:至少一个单缸冷却部,每个单缸冷却部形成有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和第三冷却孔,第一冷却孔适于安装气缸盖的进气门座,第二冷却孔适于安装气缸盖的火花塞和喷油器,第三冷却孔适于安装气缸盖的排气门座。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单缸冷却部形成有分流孔,分流孔与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和第三冷却孔均邻接且间隔开,分流孔与第一冷却孔间、分流孔与第二冷却孔间、分流孔与第三冷却孔间均形成介质流道,介质流道连通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下集水部形成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适于与缸体连通。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气缸盖。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上流管(5),所述上流管(5)连通所述水套主体(1)和所述上集水部(2),所述导流管(4)的一端与所述下集水部(3)连通,所述导流管(4)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所述上流管(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与所述下集水部(3)的连接处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水部(2)的顶部形成有排气孔(20);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50°≤α≤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下流管(6),所述下流管(6)连通所述上集水部(2)和所述下集水部(3),多个所述下流管(6)包括第一下流管(61)、第二下流管(62)和第三下流管(63),所述第二下流管(62)位于所述第一下流管(61)和所述第三下流管(63)之间,所述第一下流管(61)位于所述第二下流管(62)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31)的一侧,所述第三下流管(63)位于所述第二下流管(62)远离所述第一出液口(31)的一侧,所述第一下流管(61)的直径为r1,所述第二下流管(62)的直径为r2,所述第三下流管(63)的直径为r3,满足关系式:r2>r3>r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主体(1)包括:至少一个单缸冷却部(11),每个所述单缸冷却部(11)形成有第一冷却孔(101)、第二冷却孔(102)和第三冷却孔(103),所述第一冷却孔(101)适于安装所述气缸盖(100)的进气门座,所述第二冷却孔(102)适于安装所述气缸盖(100)的火花塞和喷油器,所述第三冷却孔(103)适于安装所述气缸盖(100)的排气门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缸冷却部(11)形成有分流孔(104),所述分流孔(104)与所述第一冷却孔(101)、所述第二冷却孔(102)和所述第三冷却孔(103)均邻接且间隔开,所述分流孔(104)与所述第一冷却孔(101)间、所述分流孔(104)与所述第二冷却孔(102)间、所述分流孔(104)与所述第三冷却孔(103)间均形成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连通所述进液口(10)和所述第一出液口(31)。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气缸盖(10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该气缸盖包括:水套主体、上集水部、下集水部和导流管,上集水部设于下集水部的上方,上集水部连通下集水部和水套主体,水套主体形成有进液口,下集水部形成有第一出液口,导流管连通下集水部和上集水部,且导流管倾斜连接在下集水部和上集水部之间。由此,根据本技术气缸盖,在气缸盖为倾斜姿态时,使得积存于上集水部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导流管流向下集水部并从第一出液口排出气缸盖,有效地避免上集水部内积存气体的现象,从而保证冷却液流畅且稳定地流经气缸盖,有效保证气缸盖的冷却效果,降低气缸盖失效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