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9824发布日期:2024-04-23 11:3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排气管,具体为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国内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排气管是汽车众多零件中的一个,排气管通过进气口接入来自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并从排气管的出气口排出。

2、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202021113861.8,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积碳的汽车排气管,包括外排气管,所述外排气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外排气管的管内穿插活动连接有内排气管,所述内排气管的管壁右部螺纹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外排气管的上端右部和下端右部均开有通孔,所述外排气管的上端右部和下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外排气管的管壁左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右端前部和右端后部均开有定位孔。该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积碳的汽车排气管,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可有效吸附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减轻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便于内排气管的安装与拆卸,便于清理积碳,提高了清理效率。

3、该排气管通过限位柱对内排气管限位固定,但是内排气管在安装时,定位柱需插在定位孔中,且内排气管为圆管状,在安装时,难以对内排气管的角度把控,进而不便于将定位柱与定位孔对齐,需多次调整内排气管的角度,影响内排气管的便捷安装。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排气管通过限位柱对内排气管限位固定,但是内排气管在安装时,定位柱需插在定位孔中,且内排气管为圆管状,在安装时,难以对内排气管的角度把控,进而不便于将定位柱与定位孔对齐,需多次调整内排气管的角度,影响内排气管的便捷安装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主体,所述排气管主体的内侧开设有内腔;

3、所述排气管主体的内侧安装有清理结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活动安装在内腔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内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长螺纹条,所述通槽内部远离长螺纹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通槽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刮环,所述排气管主体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旋转堵块。

4、优选的,所述内管的左端为矩形构造,所述内管的右端为圆形构造,所述内腔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贴合。

5、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内径大于排气管主体左端的内径,且内部相通。

6、优选的,所述长螺纹条和导杆皆贯穿刮环,所述长螺纹条与刮环螺纹连接,所述长螺纹条的左端露出内管的左侧壁,且长螺纹条的左端开设有十字槽。

7、优选的,所述刮环的外壁与通槽的内壁紧密贴合。

8、优选的,所述旋转堵块的左端与内管的右端抵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排气管通过在排气管主体内壁上开设出于内管外形一致的内腔,使得内管无需保持特定的角度,即能稳定安装在内腔内,且螺旋安装的旋转堵块,能够进一步对内管在内腔内的安装进行限位,拆装便捷。

10、设置有清理结构,内腔的形状与内管的外壁形状一致,且内管的左端为矩形,右端为圆形,使得内管无需保持特定的角度,即能稳定安装在内腔内,且螺旋安装的旋转堵块,能够进一步对内管在内腔内的安装进行限位,拆装便捷,拆卸时,旋下旋转堵块,并拉动内管,即能将内管从内腔内抽出,然后使用螺丝刀旋转长螺纹条,能带动长螺纹条旋转,长螺纹条与刮环螺纹连接,长螺纹条的旋转即带动刮环在内管内移动,刮环的外壁与通槽内壁贴合,刮环在内管内的移动即刮掉附着在通槽内壁上的积碳,以对内管进行清理,延长了排气管主体的使用寿命,且导杆为刮环的移动限位导向。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主体(1),所述排气管主体(1)的内侧开设有内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1)的左端为矩形构造,所述内管(21)的右端为圆形构造,所述内腔(11)的内壁与内管(21)的外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2)的内径大于排气管主体(1)左端的内径,且内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螺纹条(23)和导杆(24)皆贯穿刮环(25),所述长螺纹条(23)与刮环(25)螺纹连接,所述长螺纹条(23)的左端露出内管(21)的左侧壁,且长螺纹条(23)的左端开设有十字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环(25)的外壁与通槽(22)的内壁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堵块(26)的左端与内管(21)的右端抵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辆排气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碳排放排气管,包括:排气管主体,所述排气管主体的内侧开设有内腔;所述排气管主体的内侧安装有清理结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活动安装在内腔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内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长螺纹条,所述通槽内部远离长螺纹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通槽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刮环,所述排气管主体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旋转堵块。本技术排气管通过在排气管主体内壁上开设出于内管外形一致的内腔,使得内管无需保持特定的角度,即能稳定安装在内腔内,且螺旋安装的旋转堵块,能够进一步对内管在内腔内的安装进行限位,拆装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郝如海,杨勇,包康亚,牛浩明,冯文韬,王永年,何欣,韩凯莉,谢映洲,刘文飞,张旭军,祁莹,周治伊,陈仕彬,崔力心,邢延东,刘巍,金永盛,张海龙,尹亭,李红文,吕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19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