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及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5292发布日期:2024-03-28 18:4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及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风能和海流能联合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及对应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1、风力发电技术作为新能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电过程持续不间断、受环境限制少等优点,特别是其安装不受陆地或海洋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实现海面持续发电。近年来,随着浅海开发日趋饱和,海上风电开始走向远洋深海,深海漂浮式风机发电系统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2、现有的风能与海流能联合发电装置采用两套独立的发电系统,这种设计增加了装置的复杂性,并导致运动响应难以预测。这种复杂性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而且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影响能源获取效率。

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提出采用同一套多能互补发电装置进行风能和海流能的互补发电。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设计一种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翼型结构,使得装置在风能和海流能之间转换时能够灵活运作。与传统设计不同,这种创新的装置结构简单且高度灵活,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最大化地获取可再生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及对应的发电装置。

2、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申请提供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所述通用翼包括翼板主体和襟翼机构;

4、进一步地,翼板主体具有流线型的翼型;

5、进一步地,所述襟翼机构包括襟翼控制装置和襟翼,所述襟翼与襟翼控制装置驱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襟翼机构设置于通用翼的后缘的中段。

7、进一步地,所述襟翼控制装置内置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一步进电机;

8、进一步地,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翼板主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翼板主体的展长方向;

9、进一步地,所述襟翼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通用翼包括两个襟翼机构;

11、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襟翼机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翼板主体的弦长方向。

12、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襟翼机构之间设有允许两个襟翼机构同向转动的间隙。

13、进一步地,所述襟翼包括上襟翼、下襟翼和固定板;所述上襟翼与下襟翼沿第二方向间隔放置;所述上襟翼和下襟翼与所述固定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14、优选地,所述上襟翼和下襟翼内置第二角度传感器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第二步进电机的电机轴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上襟翼和下襟翼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

15、优选地,所述襟翼机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距所述翼板主体中轴线的距离为1m/4,m为翼板主体翼展展长;所述襟翼机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1m/2。

16、优选地,所述襟翼机构在襟翼控制装置控制下转动范围为-15°—+15°。

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能互补发电装置,包括浮台,风力发电机构、潮流能发电机构、折叠机构及多个翼;所述多个翼与所述折叠机构连接,并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在风力发电状态与潮流能发电状态之间切换;

18、进一步地,还包括多能互补通用翼。

19、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及对应的发电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具有流线型通用翼的中段靠近后缘处设置一个可控的变角度的襟翼机构,当通用翼用于风力发电状态时,可以调整该襟翼机构的角度,使通用翼的整体翼型处于适应风力发电的形态,当通用翼用于海流能发电状态时,同样通过调整该襟翼机构的角度,从而使其更有效地利用涡环结构,增大海流能发电效率,最终实现高效的多能发电。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其特征在于:

9.一种多能互补发电装置,包括浮台,风力发电机构、潮流能发电机构、折叠机构及多个翼;所述多个翼与所述折叠机构连接,并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在风力发电状态与潮流能发电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能互补通用翼,所述通用翼包括翼板主体和襟翼机构;所述翼板主体具有流线型的翼型;所述襟翼机构包括襟翼控制装置和襟翼,所述襟翼与襟翼控制装置驱动连接;所述襟翼机构设置于后缘的中段。本申请结构简单,既可用于风力发电也可用于海流能发电,从而实现多能互补发电,方便更高效的在极端天气中获得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何广华,姜泽成,何润华,莫惟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