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721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汽车汽油燃烧流量的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
现有的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在发动机内有一个化油器,它是由省油器、拉杆、连动杆等组成的,在化油器的浮子室内有一个方孔与发动机的主油量孔相通,在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过程中,浮子室内的汽油通过这个方孔流进主油量孔之后再喷入发动机的气缸内燃烧工作,由于方孔是开启的,造成汽油一直源源不断的流向气缸,所以,在汽车下坡不充许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造成极大的浪费。由于交通规则规定汽车下坡不允许关闭发动机熄火滑行,但是为了节油,许多驾驶员则冒险关闭发动机,极易造成行车事故。有的汽车为了达到节油的目的,装上各式各样的化油器、节油器,从而解决汽油完全雾化、燃烧的问题,至今为止,未见控制汽油燃烧流量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装置,便于控制汽油燃烧流量,使之达到大幅度节油的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在化油器的浮子室(1)内,拉杆(2)与省油器(5)之间的方孔(6)上安装、固定了一个流量控制器(7),在流量控制器(7)的上方有一个套装了大弹簧(8)的推杆(9),流量控制器(7)是由锥阀杆(10)、外壳(11)、球阀(12)、锥形弹簧(13)、底座(14)和进油孔(15)、出油孔(16)及螺纹盖(17)组成的;在外壳(11)上均布二个以上的进油孔(15),然后将锥阀杆(10)插入外壳(11),从底座(14)的一端放入球阀(12),使其与锥阀杆(10)的端面贴合,然后再放入锥形弹簧(13)并用螺纹盖(17)旋入底座(14),推杆(9)用连接杆(18)和螺母(19)连接在连动杆(3)上,外壳(11)上的进油孔(15),其孔径为0.1~0.3毫米。
下面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推杆(9)套上大弹簧(8)后用连接杆(18)和螺母(19)连接在连动杆(3)上,将球阀(12)从底座(14)的底部放入,然后放入锥形弹簧(13),用螺纹盖(17)旋入底座(14),固定,把锥阀杆(10)插入外壳(11)内,外壳(11)上钻出三个均布的进油孔(15),孔径为0.3毫米;将组合好的流量控制器(7)安装固定在推杆(9)下方、浮子室(1)内的方孔(6)上,使锥阀杆(10)的顶端与推杆(9)的下端紧靠在一起,从而构成本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流量控制器(7)的示意图。
汽车发动机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当踩下汽油油门时,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使发动机有充足的油料供给;当汽车下坡时,可以不踩油门,这时由于流量控制器(7)已将方孔(6)堵住,使得汽油不能通过主油量孔吸入气缸燃烧,所以汽车下坡时可以不用燃烧汽油,同时,当发动机只需要微量汽油时,轻踩汽油油门,则连动杆就带动推杆下移,推动锥阀杆顶开球阀,少量的汽油就从进油孔进入流量控制器后再从油孔流进发动机的气缸,这种有限的汽油燃烧达到了节油的目的。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汽车下坡由于惯性发动不能节油的问题,以往的汽车下坡时,不允许关闭发动机,而汽油又源源不断流向发动机气缸,从而造成极大浪费,本发明的设置将汽油流路阻断,汽油的流量及流动时间可以人为的控制,这样既保证了发动机正常工作同时又达到节油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它是由化油器中的浮子室(1)、拉杆(2)、连动杆(3)、省油器推杆(4)、省油器(5)、方孔(6)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在浮子室(1)内、拉杆(2)与省油器(5)之间的方孔(6)上安装、固定了一个流量控制器(7),在流量控制器(7)的上方有一个套装了大弹簧(8)的推杆(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流量控制器(7)是由锥阀杆(10)、外壳(11)、球阀(12)、锥形弹簧(13)、底座(14)和进油孔(15)、出油孔(16)及螺纹盖(17)组成的,在外壳(11)上均布二个以上的进油孔(15),然后将锥阀杆(10)插入外壳(11),从底座(14)的一端放入球阀(12),使其与锥阀杆(10)的端面贴合,然后再放入锥形弹簧(13)并用螺纹盖(17)旋入底座(14);
3.按照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这种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推杆(9)用连接杆(18)和螺母(19)连接在连动杆(3)上;在外壳(11)上的进油孔(15),其孔径为0.1~0.3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汽油流量控制器,这种控制器将汽油流向发动机气缸的通路阻断,靠人为控制汽油的流量;它由浮子室(1)、拉杆(2)、连动杆(3)、省油器推杆(4)、省油器(5)、方孔(6)组成,所以,可以达到节油的效果,尤其是在汽车下坡不熄火过程中,这种控制器的关键是用流量控制器堵塞油路。
文档编号F02M3/05GK2035798SQ8821368
公开日1989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26日
发明者杨文友 申请人:杨文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