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563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斯特林循环发动机,是致力于提供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理想斯特林制冷机或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等斯特林循环发动机。
斯特林制冷机或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等斯特林循环发动机,有例如[T.OTAKA,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A 100WCLASS STIRLING CYCLE COOLER,Proc.7th ICSC,95088,1995](以下称A文献)和[A.BAUMULLER,et al.,SOLARSTIRLING R+D-ACTIVITIES IN GERMANY,proc.7th ICSC,95 IP02,1995](以下称B文献)中记载的例子。
即,文献A中记载了如

图13所示结构类型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
如图所示,201是真空绝缘壳,202是冷却壁,203是膨胀室,204是汽缸,205是风扇,206是排出器,207是再生器,208是散热器,209是管子,210是压缩室,211是活塞,212是活塞杆,213是驱动盘,214是曲轴,215是驱动用马达,216是曲轴室,217是旋转编码器,218是平衡重。
另外,据文献所述,在该发动机上使用氦气作为工作气体,制冷能力为100W。
而文献B记载的是如图14所示适用于太阳能系统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
如图所示,以曲轴221为基点在压缩活塞222侧配置汽缸体223、水管224、气体冷却器225、再生器226。另外,227是密封装置。
并且,在膨胀活塞228侧也设置密封装置229。230是储油槽,231是油过滤器,232是太阳光的采光部。
上述构成形式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文献A和文献B记载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中任何一个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驱动部构件的供应或者构成驱动部的构件的购买方面有困难,所以,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这一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价格便宜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一种能发挥理想功能的发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如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带1个汽缸的壳体、装在该壳体内的电动元件、以及由该电动元件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部分,上述汽缸作为上述斯特林制冷机部分的活塞或排出器的横向导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带1个汽缸的壳体、装在该壳体内的电动元件、以及斯特林制冷机部分,上述汽缸作为上述斯特林制冷机部分的活塞或排出器的横向导轨,并且,上述电动元件为发电机;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中,在并设的汽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或排出器具有相位差;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中,在壳体的密封面上设有防止工作气体泄漏的气密垫圈;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中,在连接活塞或排出器的曲轴的至少一端设有飞轮。
即,根据本发明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使用现有的半封闭型压缩机作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驱动部,并在压缩机的压缩元件侧连接斯特林循环机构部分。
所以,可以简单的构成得到理想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例如斯特林制冷机、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式用作斯特林制冷机时,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结构的纵断正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从图1中II-II方向所视的半剖图。
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图1所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简化结构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式用作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时,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结构的纵断正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从图4中V-V方向所视的半剖图。
图6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显示图4、图5所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制冷能力与温度特性之间关系的特性图。
图7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显示图4、图5所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制冷系数与温度特性之间关系的特性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简化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第3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简化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4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简化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第5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简化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第5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图11所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简化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第6实施形式的示意图,是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简化结构图。
图14是文献A所记载的结构类型,是斯特林循环发动机构成的纵断正面图。
图15是文献B所记载适合于太阳能系统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结构的纵断正面图。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及图2从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构成开始说明,本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是作为斯特林制冷机进行工作的。
本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制冷机100采用已有的压缩机——例如半封闭形压缩机作为其驱动部。首先从该压缩机侧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1是由设有汽缸2的铸件形成的壳体。在该壳体1内,由间隔壁3划分成马达室4和曲轴室5。在马达室4中装入电动元件6;在曲轴室5中装入把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的机械部分7。该机械部分7用在半封闭形压缩机上时起压缩件的作用。
马达室4的开口和曲轴室5的开口分别用封闭件8封闭,这些封闭件8用一组螺栓10,通过高气密性密封垫圈9固定在壳体1上。并且,将高气密性密封垫圈9装在各构件的接合部之间进行密封。
在壳体1内,曲轴12可转动地设置在间隔壁3的轴承部11上。电动元件6由定子13和转子14构成。其中,定子13固定在壳体1的马达室4的内周壁上;转子14可转动地装在该定子13的内周侧,在该转子14的中心固定曲轴12。15是端子箱,它将电动元件6与外部电源(图中未画出)连接起来。
机械部分7由曲柄部分16a、16b和连杆17a、17b以及横向导向头18a、18b构成,并作为后面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驱动装置。其中,曲轴部分16a、16b在曲轴12的曲轴室5内延伸;连杆17a、17b连接该曲柄部分16a、16b;横向导向头18a、18b装在该连杆17a、17b的前端。另外,在曲轴12上安装平衡重12a、12b,以取得与斯特林制冷机部分的平衡。横向导向头18a、18b可来回移动地配置在设于壳体1的汽缸2的内壁上的横向导轨19a、19b内。而且,气缸2可起到横向导轨的作用,引导横向导向头18a、18b。曲轴部分16a、16b设计成有90°相位差的形式。
斯特林制冷机部分20是通过在壳体1的曲轴室5的上部配置压缩缸21,在压缩缸21上配置膨胀缸22而构成。
压缩缸21由压缩缸体24、压缩活塞28及压缩活塞杆30构成。其中,压缩缸体24,由螺栓23固定在壳体1上;压缩活塞28,在压缩缸体24的空间25内来回滑动,将该空间压缩成压缩空间26,形成高温室27;压缩活塞杆30,其一端固定在压缩活塞上,另一端由销29a可转动地连接在横向导向头18a上。在空间25内来回滑动的压缩活塞28在上死点和下死点掉转滑动方向,速度降为零,在上死点和下死点附近速度降低,单位时间的容积变化量也减小,在从下死点到上死点以及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移动的过程中,在各自的中心点达到最高速度,单位时间由活塞移动引起的容积变化量也达到最大。
膨胀缸22由膨胀缸体31、排出活塞36及排出活塞杆37构成。其中,膨胀缸体31,由螺栓(图中未画出)固定在压缩缸21的上部;排出活塞36,在膨胀缸体31的空间32内来回滑动,并使该空间的上部膨胀成膨胀空间33,形成低温室34,与此同时,使下部成为工作空间35;排出活塞杆37,其一端固定在该排出活塞上,另一端贯通压缩缸体24由销29b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横向导向头18b上。排出活塞杆37在压缩缸体24的贯通孔38上通过轴封装置39进行密封。
压缩活塞28比排出活塞36落后90°的相位。并且,在压缩活塞28和排出活塞36的滑动面上分别设有密封环40。
在压缩缸体24和膨胀缸体31上形成连通压缩空间26与工作空间35的连通孔41。
在膨胀缸体31上形成连通膨胀空间33与工作空间35的通路42,在该通路上顺序设置冷却外部的冷却器43、储冷器44以及散热器45。
作为斯特林制冷机100的工作气体和壳体1内的封入气体,可采用例如氦气、氢气和氮气等,本实施例中采用氦气。另外,为了避免工作气体从压缩活塞28泄漏到壳体1内,壳体1内封入的气体采用与工作气体相同的气体。
下面,利用简图对以下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图3是将图1中斯特林制冷机的构成进行简化后的示图。
该斯特林制冷机100是所谓“1个排出器+1个活塞,换热器环形配置”的构成形式。
首先,由电动元件6转动曲轴12,曲轴室5内的曲轴部分16a、16b以相差90°的相位转动。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该曲轴部分16a、16b上的连杆17a、17b滑动,使安装在该连杆前端的横向导向头18a、18b在设在气缸2上的横向导轨19a、19b内来回滑动。利用通过压缩活塞杆30连接在连杆17a上的压缩活塞28,在压缩活塞28向上死点方向移动时压缩在压缩缸体24内压缩空间26中的工作气体,并将该工作气体从连通孔41导入工作空间35内。导入工作空间35内的工作气体,利用配气活塞36向下的移动排到散热器45,排出活塞36是通过排出活塞杆37连接在连杆17a上的。而且,由散热器45向外部放热的工作气体由储冷器44被冷却,通过冷却器43流到膨胀空间33内。根据排出活塞36的移动方向,工作气体只在工作空间35和膨胀空间33间流动,而在工作空间35和膨胀空间33之间的流动不会导致压力变动。即,单只在排出活塞36不产生压缩或膨胀。
而且,当排出活塞36在向下死点的移动过程中位于90°的位置,即速度为最大时,压缩活塞28达到上死点,速度变为零。而压缩活塞28移向下死点时速度减慢,压缩空间26内的容积增长变化小,与此相对,排出活塞36的速度最大,工作空间35和膨胀空间33的容积变化大,所以,工作空间35内的工作气体向膨胀空间33内移动。另外,当排出活塞36到达下死点附近时,膨胀空间33内的容积也达到最大。这时,压缩活塞28处于向下死点运动的过程中的中间位置,即转动角为90°附近的位置,此时,速度也达到最大。因此,压缩空间26内的工作气体开始膨胀,当该工作气体的压力降低时,膨胀空间33内的工作气体在瞬间转移到压缩空间26内,并同时开始膨胀而制冷。
在膨胀空间33内冷却后的工作气体,当排出活塞36移动到上死点时由于膨胀空间33缩小而从膨胀空间33排到冷却器43中;在冷却器43处与外部进行热交换而冷却被冷却物;并在储冷器44中蓄热;然后,在散热器45中与外界气体或水等介质进行热交换;之后流入工作空间35内;最后从该工作空间35通过连通孔41吸入压缩空间26中。采用斯特林制冷机100反复进行同样的循环,可以冷却至-30℃~-200℃的超低温状态。
在以上说明中压缩活塞28与排出活塞36相差90°的相位,但即使将相位差设计在60°~120°的范围,也可以发挥作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功能。
另外,作为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而构成的时候,可以将压缩活塞28作为动力活塞、低温室34作为高温室、冷却器43作为加热器、并将储冷器44作为再生器而构成。
用作如上构成的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101其实施形式具体示于图4及图5中。
另外,在图4及图5中,与图1、图2及图3中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有与图1、图2及图3中相同的符号,以下省去说明。
在图4及图5中,46是倒U字形加热器,该加热器46是利用燃烧器等热源46A进行加热的。47是再生器,该再生器47储蓄热源46A通过加热器46加热的工作气体的热量。48是冷却器。49是动力活塞,它利用对工作气体的加热而膨胀所形成的压力进行工作。50是发电机,它向外部提供电源。另外,51是飞轮,它控制斯特林引擎转矩的变动。
通过这样的构成,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用热源46A的燃烧器加热加热器46,并使膨胀空间33的工作气体吸热而膨胀。此时,排出活塞36被压向下死点。而且,到达下死点并转换方向的排出活塞36,向上死点移动时,膨胀空间33内的工作气体从加热器46通过再生器47和加热器48流向压缩空间26。这时,工作气体的温热储蓄在再生器47中。流入该压缩空间26的工作气体由于其自身的压力增大,而将压缩活塞28向下死点压下,利用作用在该压缩活塞28顶端面上的压力可转动曲轴12,从而驱动发电机50。并且,作用在动力活塞49上的工作气体,随着排出活塞36向下死点方向的移动,通过加热器48、再生器47及加热器46而流向膨胀空间33内。这时,工作气体被储存在再生器47内的热量加热,然后再经过热源46A的燃烧器进行加热。通过反复进行这些过程,使动力活塞49往返运动,由连杆17a及曲柄部分16a转动曲轴12来驱动发电机50。该发电机50产生的电力从端子箱15供给外部。
图6及图7是本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制冷机的特性图。其中,图6是显示低温室平均气体温度(℃)与制冷能力(W)之间关系的特性图;图7是显示低温室平均气体温度(℃)与制冷系数(COP)之间关系的特性图。
如图6及图7的各特性图所示那样,可以确认本实施形式的设备,即使在-100℃~-200℃这样极低温的平均气体温度下,也具有高的制冷能力和制冷系数。
下面,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进行说明。该实施形式是作为斯特林制冷机工作的。
第2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制冷机102,是所谓“2个活塞、换热器环形配置”的构成形式。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对应的构成部分标有与图3中相同的符号,以下省去说明。
在图8中,52是膨胀活塞。该膨胀活塞52配置在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所示的排出活塞36的位置。膨胀活塞52的构成使其具有与压缩活塞28同样的功能,所以,通过增大斯特林制冷机102内工作气体填充空间的容积变化,可以提供制冷能力强的斯特林制冷机102。
另外,由于用来进行热交换的机器配置成环状,所以,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的情况一样,是所谓“换热器环形配置”的构成形式。在膨胀缸22的压缩缸体24上顺序设置冷却器43、储冷器44、散热器45。而且,在散热器45的下端设置与压缩空间26连通的分流器53。
利用这种构成,压缩空间26内的工作气体由压缩活塞28进行压缩,并从连通孔41通过分流器53排到散热器45,然后,在该散热器45处,向外部放热后的工作气体,在储冷器44处被冷却,并经过冷却器43流入膨胀空间33内。利用膨胀活塞52向下的滑动使在压缩空间26内被压缩的工作气体流入该膨胀空间33。而且,由于压缩活塞28的移动比膨胀活塞52落后90°的相位,所以,当膨胀活塞52到达下死点附近时,压缩活塞28正处于中间点附近,使压缩空间26内的压力急剧下降,膨胀空间33内的工作气体在瞬间流入压缩空间26内,同时开始膨胀而制冷。并且,由于压缩活塞28和膨胀活塞52在压缩空间26和膨胀空间33内压缩工作气体,所以,对于同样的由1个活塞和1个排出器构成的斯特林制冷机而言,因为工作气体的体积变化增大而提高了斯特林制冷机102的制冷能力。
另外,第2实施形式,也可以用于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此时,将压缩活塞28和膨胀活塞52作为动力活塞、低温室34作为高温室、冷却器43作为加热器、并将储冷器44作为再生器而构成。而且,压缩活塞28和膨胀活塞52两者都受到加热的工作气体膨胀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该压力将活塞28、52向下压,从而使曲轴12转动,以驱动发电机50。
下面,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式进行说明。该实施形式是作为斯特林制冷机工作的。该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制冷机103是所谓“2个活塞、换热器罐状配置”的构成形式。
另外,在该实施形式中,改变了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冷却器43、储冷器44、散热器45的构成,如图9所示那样,是在压缩缸体24的上方另外设计成通过倒U字形的冷却器54连接储冷器55与散热器56的形式。
其它的构成与上述第1及第2实施形式的情况一样,对应部分采用与图3及图8中相同的符号,以下省去说明。
而且,这种情况与上述第2实施形式的情况相同,膨胀活塞52的构成使其具有与压缩活塞28同样的功能,所以,对于同样的由1个活塞和1个排出器构成的斯特林制冷机而言,通过增大斯特林制冷机103内工作气体填充空间的容积变化,可以提供制冷能力强的斯特林制冷机103。
另外,用于进行热交换的机器不是配置成环状,而是构成别的形式,将倒U字形的冷却器54、储冷器55、散热器56直联设置。并且,将这种形式叫作“换热器罐状配置”?另外,第3实施形式,也可以用于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此时,将上述压缩活塞28和膨胀活塞52作为动力活塞、低温室34作为高温室、冷却器54作为加热器、储冷器55作为再生器,并将散热器56作为冷却器而构成。
下面,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式进行说明。该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制冷机104是所谓“1个排出器+1个活塞,换热器罐状配置”的构成形式。
在该实施形式中,分别设计两组膨胀空间57和膨胀汽缸58,并且分别设置压缩活塞59和排出活塞60。
而且,在与压缩机侧连接的时候,首先,左右的各压缩活塞59分别通过2根压缩活塞杆61、横向导向头62、以及连杆63连接在曲轴12的曲柄部分64上。
另外,左右的各排出活塞60将排出活塞杆65贯通压缩活塞59的中心连接在曲轴12的曲柄部分66上。所谓换热器罐状配置是将倒U字形的冷却器54、储冷器55以及散热器56直联连接。
这时,压缩活塞59和排出活塞60的相位差设定为90°。
虽然两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配置设计为180°的相位差,但也可以考虑两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平衡来设定。
另外,该形式中设计了两组由“1个排出器+1个活塞”构成的部分,且用于热交换的设备不是环状,而设置成别的构成形式。当然,虽然是“换热器罐状配置”,但也可以将换热器作为环形配置。
并且,第4实施形式,也可以用于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此时,将上述压缩活塞28作为动力活塞、低温室34作为高温室、冷却器54作为加热器、储冷器55作为再生器,并且,将散热器56作为冷却器而构成。
下面,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式进行说明。该实施形式是作为斯特林制冷机工作的。该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制冷机105是所谓“1个排出器+1个活塞,换热器环状配置”的构成形式。
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对应的部分采用与图1相同的符号,以下省去说明。
图11中,在压缩汽缸21的压缩汽缸体24内,设计压缩活塞28和与该压缩活塞28之间取得平衡的平衡活塞67通过活塞杆68a、68b可自由滑动地连接在横向导向头18a、18b上。压缩活塞28和平衡活塞67利用曲轴12的曲柄部分69a、69b,相错180°的相位进行滑动。
在膨胀汽缸22的膨胀缸体31内配置内部为中空室70的敞开型排出活塞71。该排出活塞71使固定在压缩缸体24上端的排出器导杆72进入中空室70,利用2根压缩弹簧73a、73b安装成可自由滑动的形式,压缩弹簧73a、73b是与该排出器导杆72的前端相对设置的。在排出器导杆72的压缩弹簧73a、73b安装部,设计间隔件75,间隔件75将中空室70分为2半,并将分别收纳压缩弹簧73a、73b的腔室划分成气体弹簧室74a、74b。
通过简化示图12,对图11的斯特林制冷机105的构成进行说明。
当压缩空间26内的工作气体被压缩活塞28压缩时,排出活塞71使该压缩后的工作气体流入工作空间35和膨胀空间33。因此,工作空间35内和膨胀空间33内具有相同的高压压力,但是,仅由于排出器导杆72的粗度,使工作空间35侧的排出活塞71顶面的受压面积比膨胀空间33侧的排出活塞71顶面小,所以,排出活塞71移动到下死点侧,膨胀空间33内的容积增大,而工作空间35内的容积减小。这时,由于膨胀空间33和工作空间35之间的压力差比中空室70内的压缩弹簧73a和气体弹簧室74a的弹簧常数大,所以,排出活塞71移动到下死点侧。并且,当利用压缩活塞28使工作气体吸入压缩空间26内,并由于该工作气体的流出而使膨胀空间33内的工作气体降低时,该膨胀空间33内的压力变得比中空室70内的压缩弹簧73a和气体弹簧室74a的弹簧常数小,使排出活塞71向上死点移动。而且,利用压缩活塞28的压缩或吸入行程以及中空室70内的压缩弹簧73a、73b和气体弹簧室74a、74b,排出活塞71可以来回滑动。
通过合理设计排出活塞71的自重、压缩弹簧73a、73b的弹簧常数、气体弹簧室74a、74b的弹簧常数、以及排出器导杆72的粗度(排出活塞71的端面的面积差),可使排出活塞71以比压缩活塞28超前90°的相位来回滑动。
利用平衡活塞67与压缩活塞28相差180°相位的来回滑动,可以去掉曲轴12的平衡重。
另外,第5实施形式也可以用于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此时,将上述压缩活塞28作为动力活塞、低温室34作为高温室、冷却器43作为加热器、储冷器44作为再生器,并将散热器45作为冷却器而构成。
下面,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式进行说明,该实施形式是作为斯特林制冷机工作的。该实施形式的斯特林制冷机106是所谓“1个排出器+1个活塞,换热器罐状配置”的构成形式。
在该实施形式中,分别设计两组压缩汽缸57和膨胀汽缸58,并且分别设置压缩活塞59和敞开型排出活塞71。
而且,在与压缩机侧连接的时候,首先,左右的各压缩活塞59分别通过压缩活塞杆61、横向导向头62、以及连杆63连接在曲轴12的曲柄部分64上。
在左右膨胀汽缸58的膨胀缸体75内配置内部为中空室70的敞开型排出活塞77。该排出活塞77,使固定在间隔板78上的排出器导杆79进入中空室76内,用2根压缩弹簧80a、80b安装成可自由滑动的形式。其中,间隔板78设在压缩空间26与工作空间35之间;2根压缩弹簧80a、80b与排出器导杆79的前端相对设置。在排出器导杆79的压缩弹簧80a、80b安装部,设计间隔件82,将中空室70分为2半,并将分别收纳压缩弹簧80a、80b的腔室划分成气体弹簧室81a、81b。
这时,压缩活塞59和排出活塞77的相位差也设定为90°。
而且,两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配置相位差设计为180°。这种配置是考虑到两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平衡而设定的。
另外,这种情况下,由于设计了两组“1个排出器+1个活塞”的构成形式,且用于热交换的设备不是环状,而设置成别的形式。当然,虽然是“换热器罐状配置”,但也可以将换热器作成环形配置。
并且,第6实施形式,也可以用于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此时,是将上述压缩活塞28作为动力活塞、低温室34作为高温室、冷却器54作为加热器、储冷器55作为再生器,且将散热器56作为冷却器而构成。
如上所述那样,采用本发明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可产生以下的效果1、由于使用现有的半封闭型压缩机作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驱动部,并为此在压缩机的压缩件侧连接斯特林循环机构部分,所以,可以简单的构成得到理想的斯特林制冷机或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等斯特林循环发动机。
2、在用压缩机的汽缸部作为横向导轨的时候,可望消除芯振、降低机械损失、防止汽缸损伤。
3、当压缩机壳体的密封面上设计气密垫圈的时候,可防止工作气体的非正常泄漏。
权利要求
1.一种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带1个汽缸的壳体、装在该壳体内的电动元件、以及由该电动元件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部分;上述汽缸作为上述斯特林制冷机部分的活塞或排出器的横向导轨。
2.一种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带1个汽缸的壳体、装在该壳体内的电动元件、以及斯特林制冷机部分;上述汽缸作为上述斯特林制冷机部分的活塞或排出器的横向导轨,并且,上述电动元件为发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并设的汽缸内往复运动的活塞或排出器之间具有相位差。
4.如权利要求1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密封面上设有防止封入气体泄漏的气密密封圈。
5.一种斯特林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活塞或排出器的曲轴的至少一端,设有飞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斯特林循环发动机,设有至少带1个汽缸的壳体、装在该壳体内的电动元件、以及由该电动元件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部分,上述汽缸作为上述斯特林制冷机部分的活塞或排出器的横向导轨;由于使用现有的半封闭型压缩机作为斯特林循环发动机的驱动部,并为此在压缩机的压缩件侧连接斯特林循环机构部分,所以,可以简单的构成得到理想的斯特林制冷机或斯特林引擎式发电机等斯特林循环发动机。
文档编号F02G1/043GK1188849SQ97122270
公开日1998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4日
发明者関谷弘志, 井上贵至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