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热管的用于涡轮发动机的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749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使用热管的用于涡轮发动机的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使用热管的用于涡轮发动机的传热系统
[0001]本申请是于2007年12月27日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0710307400.7,发明名称为“使用热管的用于涡轮发动机的传热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大体涉及涡轮发动机,及更具体地,涉及在燃气涡轮发动机内使用热管(heat pipes)传热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3]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中,尤其是较多旁通的涡轮发动机,如分流器前部及助推器(booster)入口导向叶片(IGV)前缘(leading edge)这样的暴露构件可在操作期间堆积冰。发动机内及在暴露的发动机结构上的冰的堆积是有重大影响的。附着的冰可以部分地堵塞风扇流路,并使得风扇不稳定。堆积的冰还可能突然地脱落(例如,经由发动机的连续运行),从发动机的低能量运行至高能量运行时引起节流阀爆裂,或由于冰堆积的扰流或者不对称引起振动。
[0004]发动机运行期间,已存在的用于限制冰堆积的各种现有技术的方法,例如,用增加的运行温度运转发动机,将高温度排气从发动机压缩机引导至暴露的表面,在运行之前用除冰的溶液喷射发动机,及用电阻加热器加热表面。然而,所有这些方法具有各种缺点。增加的操作温度及排气系统可能降低发动机性能。这种系统还需要昂贵的及重的阀门,以在起飞及其它高能量运行期间关闭高温度空气的流动,以保护发动机。已估算出与排气构造相关联的燃料消耗率(SFC)的损失可以高到1%。除冰的流体仅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保护。电加热要求大量的电量,以执行除冰操作,且可能需要额外的电机、飞机的计算机电路及复杂的交互逻辑,具有附带的增加的成本、重量和性能损失。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点,本发明为涡轮发动机提供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热管,热管的其中至少一段安置为与整流罩(cowling)结构的内表面相接触。热管热联接至热源,以使来自热源的热量可以通过热管传输至整流罩结构。
[0006]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为涡轮发动机提供传热系统,包括具有弓形截面的前部部分的环形整流罩结构。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热管,热管的其中至少一段安置为与整流罩结构的内表面相接触。通过包括缓冲元件的装配结构固定热管,缓冲元件适于防止热管振动;其中,热管热联接至热源,以使来自热源的热量可以通过热管传输至整流罩结构。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具有弓形截面的前部部分的环形整流罩结构;多个热管,各个热管的至少一段安置成抵靠整流罩结构的内表面,通过包括缓冲元件的装配结构固定热管,缓冲元件适于防止热管振动;且热源热联接至热管,以使来自热源的热量可以通过热管传输至整流罩结构。
【附图说明】
[0008]与附图相结合,通过参考下面的描述,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图中:
图1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一部分风扇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构造的传热系统;
图2为示于图1的分流器的透视图;
图3为图2的分流器的截面视图,示出了安置于其内的热管;
图4为分流器的截面图,示出了热管的可选的装配;及图5为分流器的截面图,示出了其内热管的另一可选的装配。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照附图,其中在各种视图中所有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图1示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一部分风扇段,包括具有朝前的分流器12的内壳体10、通过径向延伸的一排风扇支柱16连接至内壳体10的环形风扇外壳14、及核心内流路18。分流器12为环形结构,其分隔风扇旁通气流路径(大体表示在“ F ”处),及核心发动机气流路径(大体表示在“C”处)。多个入口导向叶片(IGVs) 20延伸于分流器12与核心内流路18之间。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其它具有弓形“前部”部分的整流罩结构的发动机构造,例如,缺少传统风扇整流罩或分流器的纯涡轮喷气发动机。如此处所使用的,用语“整流罩结构”大体指任何具有弓形截面的前部(nose)部分的静态环形发动机结构。
[0010]如图2所示,环形助推器外壳22形成分流器12的径向内表面,并用于容纳旋转的助推器叶片(未示出)。环形边缘24可以为连续的或分段的,其与助推器外壳22联合限定分流器12的中空前缘或“前部”26。本发明还可使用于分流器12由更多或更少构件组成的构造中。多个热管28装配于助推器外壳22的周围。各个热管28包括后段30、及前段32、及后段30与前段32间的过渡段33。用于将助推器外壳22的段在凸缘34处连接在一起的现有的螺钉用于固定装配件36,装配件36在弹性垫圈(grommet)内依次承载热管28,以提供缓冲。各个热管的大多数用适当的隔热体40 (图2中仅示出一部分)包装,以减小传热。各个前段32,或至少其一部分,是未隔绝的。未隔绝的部分指定为“冷”或“冷凝器”端,且相对端指定为“热”或“蒸发器”端(未示出)。应该注意,当相对于热管28使用时,术语“热”、“蒸发器”、“冷”、及“冷凝器”描述热管28在相对高或低的温度区域内的定位,并不涉及热管28其自身结构的任何特别方面。
[0011]热管28的前段32以周向的排列安置于分流器前部26之内。各个前段32大体为弓形的,以顺应助推器外壳22的曲面,并向大体周向方向延伸。各个前段32装配于分流器前部26中,以达到与流路表面的良好的热传导,而避免振动及破裂。在图3示出的例子中,通过一个或多个弯曲的、弹性弹簧夹42,前段32支撑抵靠分流器边缘(splitter lip) 24的内部表面,弹簧夹42用焊接、螺钉连接、铆钉连接、或其它方式附接于助推器外壳22上。具有隔热特性的缓冲部件44由夹42承载,或安置于夹42与前段32之间。用于缓冲部件44的适合的材料的例子为高温硅树脂。可选地,如已知类型的硅树脂糊料(paste)的导热糊料可安置于前段32与分流器边缘24的内表面46之间,以增强并引导至前面的热流。另外的隔热体(未示出)可放置于分流器边缘24内,以覆盖前段32的后侧,并减小热损失。
[0012]在示于图4的可选例子中,类似于热管28,热管的前段132通过一个或多个托架48支撑抵靠分流器边缘24的内表面,例如用图5所示的螺钉50将托架48附接于分流器边缘24上。具有隔热特性的缓冲部件52可安置于托架48与前段132之间。用于缓冲部件52的适合的材料的例子为高温硅树脂。可选地,如已知类型的硅树脂糊料的导热糊料可安置于前段132与分流器边缘24的内表面之间,以增强并引导至前面的热流。另外的隔热体(未示出)可放置于分流器边缘24内部,以覆盖前段132的后侧,并减小热损失。
[0013]在示于图5的可选例子中,类似于热管28,热管的前段232通过一个或多个相对薄的托架54 (如,金属片)支撑抵靠分流器边缘24的内表面,托架54锁位于分流器边缘24的内部。具有隔热特性的缓冲部件56可安置于托架54与前段232之间。用于缓冲部件56的适合的材料的例子为高温硅树脂。可选地,如已知类型的硅树脂糊料的导热糊料可安置于前段232与分流器边缘24的内表面之间,以增强并引导至前面的热流。另外的隔热体(未示出)可放置于分流器边缘24内,以覆盖前段232的后侧,并减小热损失。
[0014]再次参照图2,过渡段33大体轴向延伸,并与后段30和前段32相互连接。根据相关联的前段32的位置设定尺寸及形状,但是大多过渡段33将在周向方向上延伸至某种程度。
[0015]热管28的后段30大体周向地延伸。它们延伸至装配于方便位置上的热交换器(未示出)。热交换器可以简单地为内部具有开口的壳体。自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油通过适当的管道进入热交换器,将热量传输至热管28,及然后通过补给线路流回至发动机润滑系统。连接至热交换器的润滑油存储、循环、及分配系统在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中是现有的,此处不再讨论。如果希望,热交换器可以连接至另一种类型的热源,如排气线路、电源、或发动机内的另一流体系统。
[0016]虽然示于图3中的为圆形,置于分流器前部26内部的热管28的部分可以成形为椭圆形的、扁平的、或其它非圆形的截面形状,以提供希望得到的截面区域,而改进体积的包装或热传输。例如,图4及图5示出具有大体椭圆形截面的热管。
[0017]各个热管28具有细长的外壁,外壁具有封闭端,外壁和封闭端一起限定腔。腔沿着毛细结构或油绳(wick)(未示出)排列,并保持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