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165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吸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吸油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对车辆的续驶里程要求越来越高,超大油箱的配置也越来越广泛,超大油箱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续驶里程,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油箱整体增大,油箱的底面积也会随之增大,如图1所示,当油箱内燃油较少且行驶在坡路上时,油箱处于倾斜状态,油箱内的燃油都集中到油箱较低的一侧,这样就会导致吸油管吸不到燃油从而造成发动机熄火。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吸油机构,该新型吸油机构可以使油箱内燃油较少且油箱倾斜放置时也能吸到燃油,避免坡路上出现发动机熄火现象。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伸入箱体的吸油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吸油管的下端部连接有柔性软管,所述柔性软管的自由端连接有其下部能沉入油位以下的配重球,所述配重球位于油位以下的部位设有吸油口,所述柔性软管与吸油口连通。
[0005]所述配重球为中空结构,所述配重球的侧部设有通孔,柔性软管的自由端部穿过通孔伸入配重球内腔且位于配重球内腔的下部。
[0006]所述配重球包括上半圆形壳体和与上半圆形壳体卡接为一体的下半圆形壳体,所述上半圆形壳体的侧部设有可供柔性软管伸入下半圆形壳体底部的通孔。
[0007]所述上半圆形壳体的下表面环设有下伸的卡接段,所述下半圆形壳体的上表面环设有可供卡接段卡装的卡槽。
[0008]所述卡接段与卡槽之间设有密封圈。
[0009]所述配重球为实心结构,其内部设有油道,油道的一端与柔性软管连接,油道的另一端位于配重球的下部。
[0010]所述配重球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所述配重球上半部分的密度小于配重球下半部分的密度,所述吸油口设置在配重球下半部分的下部。
[0011]所述配重球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所述上半圆形壳体的密度小于下半圆形壳体的密度,所述吸油口设置在下半圆形壳体的下部。
[0012]所述所述配重球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所述配重球上部的密度小于配重球下部的密度,所述油道位于配重球下部的进口即为吸油口。
[0013]采用上述方案后的优点效果是:吸油管的下端部套装有柔性软管,柔性软管的自由端连接有配重球,柔性软管的自由端与配重球上的吸油口连通,配重球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保证配重球始终浮在液面上,柔性软管绕吸油管做圆周运动,使配重球可以随液面变化而改变位置;配重球上半部分的密度小于配重球下半部分的密度,这样配重球的下半部分会一直位于油位以下,吸油口设置在配重球下半部分的下部,即吸油口也始终位于油位以下,这样就使得油箱即使处于倾斜状态时油液也会通过吸油口进入配重球的内腔,然后通过柔性软管、吸油管被吸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发动机熄火现象。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油箱内燃油较少且油箱倾斜放置时也能吸到燃油,避免坡路上出现发动机熄火现象。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不意图;
[0020]图5是图3中配重球的放大图;
[0021]图6是柔性软管与配重球的另一种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2-图6所示,该新型吸油机构包括箱体1和伸入箱体1的吸油管2,吸油管2的下端部连接有柔性软管3,柔性软管3套装在吸油管2的下端部,柔性软管3与吸油管2之间可以设置卡箍实现固定,避免柔性软管3脱落。柔性软管3的自由端连接有其下部能沉入油位以下的配重球5,配重球5位于油位以下的部位设有吸油口 6,柔性软管3与吸油口 6连通。
[0023]配重球5可以为多种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种实施例:配重球5为中空结构,配重球5的侧部设有通孔,柔性软管3的自由端部穿过通孔伸入配重球5内腔且位于配重球5内腔的下部,本实施例中柔性软管3位于配重球5内腔的端部且与吸油口 6贴合,柔性软管3靠近配重球5内壁处环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配重球5内壁卡接,可以避免车辆颠簸时柔性软管3脱离配重球5 ;另外,如图6所示,柔性软管3也可以穿过通孔和吸油口 6伸出一部分,其伸出段环设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吸油口 6的外壁配合,可以避免车辆颠簸时柔性软管3脱离配重球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配重球5选用耐腐蚀、耐油的材料制成,配重球5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保证配重球5始终浮在液面上,配重球5上半部分的密度小于配重球5下半部分的密度,这样配重球5的下半部分会一直位于油位以下,吸油口 6设置在配重球5下半部分的下部,即吸油口 6也始终位于油位以下,配重球5下半部分空腔内始终存在一部分燃油,这样就使得油箱1即使处于倾斜状态时油液也会通过吸油口 6进入配重球5的内腔,然后通过柔性软管3、吸油管2被吸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发动机熄火现象。
[0024]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种实施例:配重球5包括上半圆形壳体52和与上半圆形壳体52卡接为一体的下半圆形壳体53,本实施例中上半圆形壳体52的下表面环设有下伸的卡接段54,下半圆形壳体53的上表面环设有可供卡接段54卡装的卡槽55,将卡接段54卡装到卡槽55内即可使上下半圆形壳体连接为一体。卡接段54与卡槽55之间还可以安装密封圈56,密封圈56可以提高上下半圆形壳体之间的密封性。上半圆形壳体52上设有可供柔性软管3伸入下半圆形壳体53底部的通孔,本实施例中柔性软管3位于配重球5内腔的端部且与吸油口 6贴合,柔性软管3靠近上半圆形壳体52内壁处环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上半圆形壳体52内壁卡接,可以避免车辆颠簸时柔性软管3脱离配重球5 ;另外,如图6所示,柔性软管3也可以穿过通孔和吸油口 6伸出一部分,其伸出段环设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吸油口 6的外壁配合,可以避免车辆颠簸时柔性软管3脱离配重球5。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配重球5选用耐腐蚀、耐油的材料制成,配重球5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保证配重球5始终浮在液面上,上半圆形壳体52的密度小于下半圆形壳体53的密度,这样下半圆形壳体53会一直位于油位以下,吸油口 6设置在下半圆形壳体53的下部,即吸油口 6也始终位于油位以下,配重球5下半圆形壳体53内始终存在一部分燃油,这样就使得油箱1即使处于倾斜状态时油液也会通过吸油口 6进入配重球5的内腔,然后通过柔性软管3、吸油管2被吸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发动机熄火现象。
[0025]如图4所示,第三种实施例:配重球5可以为实心结构,其内部设有油道59,油道59的一端与柔性软管3连接,本实施例中柔性软管3穿过油道且伸出一部分,其伸出段环设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配重球5的外壁配合,可以避免柔性软管3脱离配重球5,油道59的另一端位于配重球5的下部,即为吸油口 6,即柔性软管3伸出吸油口 6。本实施例中配重球5选用耐腐蚀、耐油的材料制成,配重球5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保证配重球5始终浮在液面上,配重球5上半部分的密度小于配重球5下半部分的密度,这样配重球5的下半部分会一直位于油位以下,由于吸油口 6设置在配重球5下部,即吸油口 6也始终位于油位以下,这样就使得油箱1即使处于倾斜状态时油液也会通过吸油口 6进入配重球5的内腔,然后通过柔性软管3、吸油管2被吸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发动机熄火现象。
[0026]以上三种实施例中均使用配重球5引导吸油口 6,使柔性软管3绕吸油管2做圆周运动,配重球5可以随液面变化而改变位置,从而使油箱内燃油较少且位于上坡路上时也能吸到燃油,避免发动机熄火现象的发生。
[0027]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吸油机构,包括箱体(1)和伸入箱体(1)的吸油管(2),其特征是:所述吸油管(2)的下端部连接有柔性软管(3),所述柔性软管(3)的自由端连接有其下部能沉入油位以下的配重球(5),所述配重球(5)位于油位以下的部位设有吸油口(6),所述柔性软管(3)与吸油口(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球(5)为中空结构,所述配重球(5)的侧部设有通孔,柔性软管(3)的自由端部穿过通孔伸入配重球(5)内腔且位于配重球(5)内腔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球(5)包括上半圆形壳体(52)和与上半圆形壳体(52)卡接为一体的下半圆形壳体(53),所述上半圆形壳体(52)的侧部设有可供柔性软管(3)伸入下半圆形壳体(53)底部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半圆形壳体(52)的下表面环设有下伸的卡接段(54),所述下半圆形壳体(53)的上表面环设有可供卡接段(54)卡装的卡槽(5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卡接段(54)与卡槽(55)之间设有密封圈(5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球(5)为实心结构,其内部设有油道(59),油道(59)的一端与柔性软管(3)连接,油道(59)的另一端位于配重球(5)的下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球(5)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所述配重球(5)上半部分的密度小于配重球(5)下半部分的密度,所述吸油口(6)设置在配重球(5)下半部分的下部。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球(5)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所述上半圆形壳体(52)的密度小于下半圆形壳体(53)的密度,所述吸油口(6)设置在下半圆形壳体(53)的下部。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吸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球(5)的密度小于燃油的密度,所述配重球(5)上部的密度小于配重球(5)下部的密度,所述油道(59)位于配重球(5)下部的进口即为吸油口(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油机构,包括箱体和伸入箱体的吸油管,吸油管的下端部连接有柔性软管,柔性软管的自由端连接有其下部能沉入油位以下的配重球,配重球位于油位以下的部位设有吸油口,柔性软管与吸油口连通,柔性软管绕吸油管做圆周运动,使配重球可以随液面变化而改变位置,从而使油箱内燃油较少且位于上坡路上时也能吸到燃油,避免发动机熄火现象的发生。
【IPC分类】B60K15/077, F02M37/02
【公开号】CN204961130
【申请号】CN201520585459
【发明人】尤原祯, 李 浩, 周黎明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