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虹吸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63798阅读:1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虹吸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虹吸装置,包括装甲车辆的润滑油箱,所述润滑油箱出油口处设置U型内管,所述U型内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曲轴箱相连;所述U型内管的顶部设有一防虹吸孔;所述润滑油箱的位置高于所述发动机曲轴箱。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装甲车辆发动机淹缸问题,结构简单、可靠、实用。
【专利说明】
一种防虹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甲车辆润滑系统防虹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虹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部分装甲车辆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发动机润滑油箱只能放置在高于发动机曲轴箱的位置,由于虹吸作用致使润滑油慢慢渗入发动机曲轴箱及活塞缸内造成发动机淹缸,从而使其无法起动,该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防虹吸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虹吸装置,包括:
[0005]装甲车辆的润滑油箱,所述润滑油箱出油口处设置U型内管,所述U型内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曲轴箱相连;
[0006]所述U型内管的顶部设有一防虹吸孔;所述润滑油箱的位置高于所述发动机曲轴箱。
[0007]优选的,所述润滑油箱内盛放有装甲车辆用润滑油。
[0008]优选的,所述虹吸孔的周缘形成有锯齿状凹凸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锯齿状凹凸结构的表面设有消泡剂层。
[0010]优选的,所述虹吸孔呈心脏线形。
[0011]优选的,所述U型内管从外至内依次由镀铬合金层、两侧贴合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PVC层、耐油导静电防腐涂层构成。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0014]2、某些装甲车辆机油箱润滑油面高度高于发动机曲轴箱体高度,如果车辆长期停放则机油箱内润滑油在虹吸作用下会慢慢渗入发动机曲轴箱以及活塞缸内,而长时间不起动发动机,则活塞缸内润滑油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发动机淹缸而无法起动。本专利通过在润滑油箱出油口处设置该种防虹吸装置,可有效避免车辆在长期停放过程中发动机淹缸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性能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15]2、本实用新型在润滑油箱内布置一 U型内管,保证润滑油箱出油口在原来的位置,通过对发动机吸油栗流量的分析和计算,在U型内管顶部开一防止虹吸的孔。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该车发动机淹缸问题,结构简单、可靠、实用。
[0016]3、通过对发动机吸油栗流量的分析和计算,在润滑油箱内部布置一 U型内管,并在U型内管上开一防虹吸孔,其应保证在发动机吸油过程中不影响润滑油的流量,同时又能保证发动机停放过程中润滑油箱内润滑油流入发动机曲轴箱。
[0017]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虹吸装置,具体是在润滑油箱设置U型内管,并在U型内管开一防虹吸孔,防止虹吸现象的发生,防止发动机淹缸。
[0018]5、本实用新型由U型内管组成,实现发动机在停机状态下润滑油箱内润滑油不能流入发动机曲轴箱内造成发动机淹缸。防止润滑油箱内润滑油由于虹吸现象流入发动机。
[0019]6、通过设置锯齿状凹凸结构、在锯齿状凹凸结构的表面设置消泡剂层,用以避免泡沫封堵防虹吸孔,防止液膜与所述U型内管形成以密封管体,给虹吸创造条件,进而进一步提升其防虹吸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所述的U型内管的剖视图;
[0022]图3是图1中所述的防虹吸孔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润滑油箱10;
[0025]U型内管 20;
[0026]镀铬合金层201;
[0027]PVC层202;
[0028]耐油导静电防腐涂层203;
[0029]防虹吸孔21;
[0030]消泡剂层211。
[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参照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述的U型内管2 O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所述的防虹吸孔21的示意图。
[0036]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虹吸装置,包括装甲车辆的润滑油箱10,所述润滑油箱10出油口处设置U型内管20,所述U型内管20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曲轴箱相连;所述U型内管20的顶部设有一防虹吸孔21;所述润滑油箱10的位置高于所述发动机曲轴箱。
[00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润滑油箱10内盛放有装甲车辆用润滑油。
[00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虹吸孔的周缘形成有锯齿状凹凸结构。
[00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锯齿状凹凸结构的表面设有消泡剂层211。
[00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虹吸孔呈心脏线形。
[004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型内管20从外至内依次由镀铬合金层201、两侧贴合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PVC层202、耐油导静电防腐涂层203构成。
[0042]某些装甲车辆机油箱润滑油面高度高于发动机曲轴箱体高度,如果车辆长期停放则机油箱内润滑油在虹吸作用下会慢慢渗入发动机曲轴箱以及活塞缸内,而长时间不起动发动机,则活塞缸内润滑油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发动机淹缸而无法起动。本专利通过在润滑油箱10出油口处设置该种防虹吸装置,可有效避免车辆在长期停放过程中发动机淹缸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性能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43]本实用新型在润滑油箱10内布置一U型内管20,保证润滑油箱10出油口在原来的位置,通过对发动机吸油栗流量的分析和计算,在U型内管20顶部开一防止虹吸的孔。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该车发动机淹缸问题,结构简单、可靠、实用。
[0044]通过对发动机吸油栗流量的分析和计算,在润滑油箱10内部布置一U型内管20,并在U型内管20上开一防虹吸孔21,其应保证在发动机吸油过程中不影响润滑油的流量,同时又能保证发动机停放过程中润滑油箱10内润滑油流入发动机曲轴箱。
[00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虹吸装置,具体是在润滑油箱10设置U型内管20,并在U型内管20开一防虹吸孔21,防止虹吸现象的发生,防止发动机淹缸。
[0046]本实用新型由U型内管20组成,实现发动机在停机状态下润滑油箱10内润滑油不能流入发动机曲轴箱内造成发动机淹缸。防止润滑油箱10内润滑油由于虹吸现象流入发动机。
[0047]通过设置锯齿状凹凸结构、在锯齿状凹凸结构的表面设置消泡剂层211,用以避免泡沫封堵防虹吸孔21,防止液膜与所述U型内管20形成以密封管体,给虹吸创造条件,进而进一步提升其防虹吸能力。
[0048]需要指出的是,所述U型内管20的一端连接在润滑油箱10的出油口处,另一端连接在发动机曲轴箱的进油口处。
[00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防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甲车辆的润滑油箱,所述润滑油箱出油口处设置U型内管,所述U型内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曲轴箱相连; 所述U型内管的顶部设有一防虹吸孔;所述润滑油箱的位置高于所述发动机曲轴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箱内盛放有装甲车辆用润滑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孔的周缘形成有锯齿状凹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凹凸结构的表面设有消泡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孔呈心脏线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内管从外至内依次由镀铬合金层、两侧贴合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PVC层、耐油导静电防腐涂层构成。
【文档编号】F01M11/02GK205445722SQ20152109986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发明人】廖德钦, 刘国忠, 蒋琪琳, 李霞
【申请人】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