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210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方向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可自由切换控制从液压泵等压力源供给液压缸等驱动器的工作液体的供给方向的方向控制阀;更具体地说,涉及例如,即使为了增大容量采用大直径的阀柱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工作液体的泄漏的同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减小阀柱的重量并能轻快地进行阀柱的切换动作的方向控制阀。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方向控制阀,通常采用的结构是将阀柱自由滑动地装在形成于阀壳上的阀柱的配合孔内,通过使上述阀柱从中间位置向右方或左方滑动,将与压力源连接的P端口和与驱动器连接的A端口或B端口之一连接,并将与罐连接的T端口和A端口或B端口的另一个连接;通常,例如,P端口和A端口等的连接通过在滑阀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周槽来实现。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例子有日本特开2001-27340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结构的过去的滑阀中,阀柱的台肩部分的轴向厚度与设置在阀壳等上并与阀柱配合孔连通的A端口、B端口等各端口的直径相应地增厚,而且形成在阀柱上的周槽的深度也受到强度的限制,因而在减轻阀柱的重量使其轻快地动作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姑且不说为了连接各端口使用管子的情况,通常,由于采用在内装阀柱的阀壳或支管组件上穿孔加工流通孔并连接各流通孔的结构,因而在各流通孔的交叉部分(例如交叉成直角的部分)产生飞边而不能加工成圆滑的凸缘,因而存在在这些部分因产生阻力损失而易于变成热源的问题。
另外,在阀柱为轴向滑动方式的方向控制阀(例如4孔3位阀)中,在连接压力源的P端口的两侧配置A端口和B端口,当上述阀柱位于中间位置时,阀柱的台肩部分封闭P端口,上述P端口与A端口和B端口的连接处于阻断状态。
然而,阀柱在轴向滑动形式的方向控制阀中,在阀壳的阀柱的配合孔的内径和阀柱的外径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工作流体会从该间隙中泄漏。众所周知,从上述间隙中的泄漏量与工作流体于泄漏处的压力差、阀柱的外径及上述间隙三者相乘成正比,而与阀柱的台肩部分的重叠量和工作流体的粘度(动粘度系数)成反比。
因此,为了减小泄漏量,若减小阀柱的外径则容量减小,而一增大重叠量则阀柱的长度加长且重量增加,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因而过去往往采用减小间隙的方法,所制造的间隙通常为8-10μm。
通过将上述间隙做得更小,可使泄漏量更少,但当间隙做得更小时,必须达到高精度以便使阀柱组装到阀壳中的作业不会产生卡住现象等;另外,在工作流体内,当存在例如5-15μm的微小尘埃时,虽由间隙产生的泄漏量受到抑制但阀柱的滑动阻力增大,因此,将上述间隙做得更小也有限制。此外,假如间隙为零、泄漏量虽为零,但此时阀柱则不能滑动。即,为了使阀柱滑动,那怕是极微小也必须有间隙,只要是存在间隙出现压力差,就会从上述间隙产生工作流体的泄漏。即泄漏量不能为零。
另外,在阀柱滑动形式的方向控制阀中,当将设置在阀壳上的P端口只设定一处时,由于侧压力作用于阀柱上,将阀柱向单侧推压,往往难于顺利地滑动。因此,也有在嵌入阀柱的阀壳的阀柱配合孔的内滑动面上形成内周槽以使其围绕阀柱的台肩部的情况。
这时,由阀柱的滑动决定的内周槽的开度和流量特性的关系为直线状的正比关系,当阀柱急剧地滑动时,开度呈直线式地变化,有随时间产生水击现象的倾向。因此,为了抑制上述水击现象,可在阀柱的台肩部加工V型切口。当这样在台肩部加工V型切口时,阀的重叠量减小,由于有泄漏量增加的倾向,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例子(日本特开2001-27340号公报)中,在阀主体内,具有可自由旋转的在其内侧具有大的中空腔的阀柱,通过使这样的阀柱旋转,可形成切换并控制供给液压缸等之类的驱动机构工作流体的供给方向的结构,即希望实现总体结构紧凑、大容量及阀柱重量轻的结构。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例子中,有时因各种端口的位置关系使阀柱稍微产生变位,因此希望进一步改善对工作流体的泄漏量所进行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方案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中,设置与压力源连接的P端口,向驱动器供给工作流体的至少2个供给端口,从上述驱动器排出工作流体的至少2个排出端口,及使工作流体流出到外部的T端口;在自由转动或自由滑动地配合设置在上述套筒内的阀柱上划分设置有第1中空室及第2中空室;在上述阀柱上设置有经常连接着上述P端口和上述第1中空室的供给侧流入口及自由切换上述第1中空室和上述各供给端口的连接状态的供给侧流出口;同时,在上述阀柱上设置有自由切换上述第2中空室和上述各排出端口的连接状态的排出侧流入口及经常连接着上述第2中空室和上述T端口的排出侧流出口;并且在上述一个供给端口与上述供给侧流出口连接时,上述一个排出端口与上述排出侧流入口连接;上述另一个供给端口与上述供给侧流出口连接时,上述另一个排出端口与上述排出侧流入口连接的结构;上述供给侧流入口设置成以等间隔配置在上述阀柱的圆周方向,而形成在上述套筒上的上述各端口设置成分别以间隔配置在该套筒的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2方案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套筒的外周面上形成用于连接在上述阀壳上形成的多个流体孔和上述套筒上形成的各端口的流体通道。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3方案是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将上述流体通道与上述流体孔的连接部附近的截面积做得比由上述流体孔离开部分的截面积更大。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4方案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阀柱的上述供给侧流入口设置在上述阀柱的一端侧,在上述阀柱的另一端侧的周围具备腔室用于贮存向着该阀柱的轴心方向上施加压力的工作流体。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5方案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设置在上述阀柱上的上述供给侧流出口和上述排出侧流入口的至少一方是在两侧具有平行部的形状的孔,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上述供给端口或上述排出端口是具有凸缘的孔。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6方案是在第5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供给端口及上述排出端口的至少一方是在上述阀柱的径向以偏离与上述阀柱的轴心垂直的直线相平行的直线为中心的孔。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7方案是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阀柱的外周面和上述套筒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8μm-30μm。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8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有多个与设置在上述第1阀柱上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及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9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有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0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及上述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1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47A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及上述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2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3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第1阀柱上的上述流入口和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接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4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及上述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和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5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6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第1阀柱上的上述流入口和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接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7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及上述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8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19方案,其特征是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的同时,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上设置的流出口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排泄端口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的第2中空室连通;在上述套筒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与设置在第2阀柱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中,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第1阀柱上的上述流入口和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和低压用端口,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的上述第1中空室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连接设置的上述流入口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流出口,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多个上述流入口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20方案是在上述第8-19方案中的任何一个中,其特征是用于驱动上述第1阀柱的第1驱动器的输出轴和上述第1阀柱直接连接设置的同时,用于驱动上述第2阀柱的第2驱动器的输出轴和上述第2阀柱为直接连的结构。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21方案是在上述第8-19方案中的任何一个中,其特征是用于连接在上述阀壳上形成的多个流体孔和在上述套筒上形成的上述各端口的流体通道形成于上述套筒的外周面上。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22方案是在上述第21方案中,其特征是上述流体通道做成与上述流体孔的连接部附近的截面积比从上述流孔离开部分的截面积更大。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23方案是在上述第21方案中,其特征是设置在上述阀柱上的上述流出口和上述流入口的至少一方是在两侧具有平行部的形状的孔;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上述供给端口或上述排出端口是具有凸缘的孔。
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第24方案是在上述第21方案中,其特征是上述阀柱的外周面和上述套筒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8μm-30μm。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向控制阀的剖面说明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面说明图。
图3A是表示设置在阀柱上的供给侧排出口和设置在套筒上的供给端口的关系的剖面说明图。
图3B是表示供给端口的开口部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泄漏量随间隙变化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
图5是设置阀柱使其可自由滑动时的方向控制阀的剖面说明图。
图6是表示具有高、低压切换用的阀柱的方向控制阀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变更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8是表示变更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9是表示变更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剖面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将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应用到图1所示的方向控制阀时的实施例的剖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方向控制阀1具有筒状的阀壳3,套筒5紧密配合地装在该阀壳内使其没有泄漏。在上述阀壳3上设置有多个流体孔。即,作为上述流体孔设置有,例如与油压泵等压力源7连接的P端口9,用于对液压缸等适当的驱动装置11供给工作流体的二个供给端口13A、13B,从上述驱动装置11排出工作流体的两个排出端口15A、15B以及使工作流体流出到罐T等的T端口17。
此外,一个供给端口13A通过流道L1连接到作为驱动装置的缸11的第1室11A,另一个供给端口13B通过流道L2连接到上述缸11的第2室11B。另外,一个排出端口15A通过流道L3连接到上述第1室11A,另一个排出端口15B通过流道L4连接到上述第2室11B。
在上述套筒5的外周面上形成与设置在上述阀壳3上的上述P端口9,供给端口13A、13B,排出端口15A、15B及T端口对应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周槽19、21、23、25、27及29用作流体通道;在各周槽的外侧按照从作为流体孔的上述各端口9、13A、13B、15A及15B离开的顺序形成深度递减的外周槽19A(参照图2),21A、23A、25A、27A、29A。
即,包含周槽和外周槽的各流体通道在与上述流体孔的连接部附近的断面积做得比离开了流体孔部分的断面积更大。因此,流体向离开作为流体孔的上述各端口的位置的方向流动能顺利地进行。
在上述套筒5与上述周槽19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多个放射方向(径向)的P端口31(参照图2),这些P端口31连通上述周槽19和设置在套筒5内的内部空间32,在该内部空间32中形成作为腔室的一定宽度的内周槽33(参照图1)。上述多个P端口31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
上述周槽21、23通过以等间隔配置在套筒5的圆周方向上所设置的各供给端口35A、35B与上述内部空间32连通。此外,上述供给端口35A和供给端口35B位置偏移地适当配置在位相不同的位置上。
上述供给端口35A、35B与上述P端口31同样地与套筒5的轴线垂直并且为以通过上述轴线的直线为中心的圆孔;另外,如图3A所示,也可以是与套筒5的轴线垂直、而与通过轴线的直线平行、并且以在套筒5的径向稍微偏离该直线的直线为中心的圆孔。当这样稍微偏离供给端口35A、35B的位置时,供给端口35A、35B的开口部36如图3B所示就成为将大致半圆形部分36A和大致椭圆形部分(舌形部分)36B合起来的大致鸡蛋形状。
此外,上述供给端口35A、35B希望是其周边具有凸缘的孔,若考虑到加工等希望是圆孔,但也可以不一定是圆孔。
上述周槽25、27通过以等间隔配置在套筒5的周向所设置的各排出端口37A、37B与上述内部空间32连通。
上述排出端口37A与上述供给端口35B配置在相同位相的位置,排出端口37B与供给端口35A配置在相同位相的位置。
上述周槽29通过以等间隔配置在套筒5的周向所设置的多个T端口与上述内部空间32连通。
上述套筒5的内部空间32作成阀柱41可自由转动地配合的阀柱配合孔,并做成贯通整个套筒5。在嵌入上述阀柱配合孔中的阀柱41上,在轴向形成隔开的第1中空室43和第2中空室45,各中空室43、45的端部分别通过封堵件47、49密封。
上述阀柱41的第1中空室43通过以等间隔配置在阀柱41的周向所设置的多个供给侧流入口51与上述P端口31连接。
上述供给测流入口51在阀柱41的直径方向贯通形成,与该供给侧流入口51对应地在阀柱41的外周面上形成外周槽41G。因此,阀柱41的第1中空室43和P端口31则无论阀柱41是否转动都处于经常连通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阀柱41上有多个可自由切换第1中空室43和上述各供给端口35A、35B的连接状态的供给侧流出口53以等间隔形成于阀柱41的圆周方向。即,如图1所示,其结构为,当阀柱41处于中立位置时,各供给端口35A、35B与供给侧流出口53的连通处于阻断状态;当使阀柱41沿图1所示的箭头A方向(正方向)转动时,上述供给端口35A与供给侧流出口53连通,而沿箭头B方向(反方向)转动时,上述供给端口35B与供给侧流出口53连通。
此外,在图1中,虽在阀柱4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了数个供给侧流出口53,但也可以做成连续的结构;另外,当各供给端口35A、35B在套筒5的长度方向上没有位置偏移,而只是做成位相偏移的结构时,上述供给侧流出口53就不必在阀柱4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数个。
上述供给侧流出口53,当其与供给端口35A、35B的连接阻断时,为使其直线部分相对于上述供给端口35A、35B的凸缘处于横切状态,如图1所示,希望其为在阀柱41的转动方向的两侧具有平行部的四角形状的孔,但也可以是两侧平行的长孔。
再有,在阀柱41上有可以自由切换上述第2中空室45和上述各排出端口37A、37B的连接状态的、与上述供给侧流出口53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多个排出侧流入口55以等间隔形成于阀柱41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即,其结构为,当阀柱41处于中立位置时,各排出端口37A、37B与排出侧流入口55的连通处于阻断状态,当阀柱41沿箭头A方向(正方向)转动时,排出端口37B与排出侧流入口55连接,沿箭头B方向(反方向)转动时,排出端口37A与排出侧流入口55连接。
另外在阀柱41上,还有不管阀柱41是否转动都经常保持上述第2中空室45和上述T端口连接的状态的多个排出侧流出口57以等间隔形成于阀柱41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因此,第2中空室45处于经常与罐T连接和状态,即处于向外部敞开的状态。
如已经说明的,来自压力源7的工作流体经形成于套筒5的内部空间32的一端的腔室(内周槽)33从阀柱41的供给侧流入口51流入到第1中空室43内,但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进入套筒5的内部空间32的内周面和阀柱4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在发挥润滑作用的同时,腔室33内的流体压力作用于阀柱41的轴线方向,还具有自动定心功能以使阀柱41的轴线与套筒5的内部空间32的轴线保持一致状态。
在上述内部空间32的另一端形成有与上述腔室33同样的腔室59,该腔室59通过设置在阀壳3、套筒5上的旁路61与上述腔室33连接。因此,工作流体的一部分通过旁路61导入上述腔室59,利用该腔室59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对阀柱41和套筒5之间进行润滑的同时,起到与上述同样的自动定心的作用。
此外,进入阀柱41和套筒5的内部空间32的内周面的微小间隙中的工作流体经形成于两侧的排放通道回收到罐T中。
在上述套筒5的一端面上安装着盖部件65,在另一端部安装有托架67,阀柱41在轴向的滑动受到限制。并且,在上述托架67上安装有如步进式电机、伺服电机等作为适当的驱动装置的控制电机69,该控制电机69的旋转轴71通过连接装置73与上述阀柱41连接成一体。因此,通过控制上述控制电机69旋转则可控制上述阀柱41旋转。此外,也可以将上述旋转轴71和阀柱41直接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当控制控制电机69旋转使阀柱41沿图1的箭头A方向旋转时,如上所述,阀柱41的第1中空室43通过供给侧排出口53与供给端口35A连接,第2中空室45通过排出侧流入口55与排出端口37B连接。
因此,来自压力源的工作流体经P端口9、周槽19、P端口31、供给侧流入口51流入阀柱41的第1中空室43内;而且经供给侧流出口53、供给端口35A、流道L1流入缸11的第1室11A内。并且,上述缸11的第2室11B内的工作流体经流道L4、排出端口15B、周槽27、排出端口37B及排出侧流入口55流入阀柱41的第2中空室45内,然后经排出侧流出口57、T端口39、周槽29及T端口17排出到罐T中。
因此,缸11的活塞P在图1中向下方移动。这时,通过适当控制控制电机69的正反转以控制阀柱41的正反转的速度,则可控制上述供给端口35A和供给侧流出口53的重合度,即供给端口35A的开口度,从而可控制向上述缸11的第1室11A流入的工作流体的流量,并能控制上述活塞P的工作速度,通过将上述开口度调整到零,则可将上述活塞P停止在所要求的位置。
如上所述,转动阀柱41将供给端口35A和供给侧排出端口53连接,并将排出端口37B与排出侧流入口55连接以控制供给端口35A、排出端口37B的开口度时,由于上述供给端口35A、排出端口37B是具有凸缘的孔、例如圆孔,而供给侧排出口53及排出侧流入口55是在两侧具有平行部分的形状的孔、例如四角形状的孔,因而由阀柱41的旋转所决定的开口速度和开口度的关系与各端口35A、37B为四角孔时的情况不同,不成直线的比例关系,而呈二次曲线式地变化。
即,例如即使在阀柱41以恒定的速度进行转动的情况下,也不能对流量进行直线式地控制,而能以二次曲线式地进行流量控制。
况且,如图3B所示,供给端口35A的开口部36是将大致半圆形部分36A和大致半椭圆形部分(舌状部分)36B合起来的大致鸡蛋形状的情况下,阀柱41的转动速度和供给端口35A的开口度的关系在打开动作的初期和关闭动作的末期都慢慢地平滑地变化。
因此,在使阀柱41正反转、开关供给端口35A、排出端口37B时的打开动作的初期和关闭动作的末期,都使开口度的变化呈例如类似正弦曲线的上升部分的曲线那样变化,而不是急剧地变化以便慢慢地实现打开动作、关闭动作。
因此,即使在以较高的速度使阀柱41正反转以进行供给端口35A、排出端口37B的开关时,也能很容易地控制水击现象的发生。
与上述相反,当利用控制电机69使阀柱41沿箭头B方向转动时,如上所述,由于供给侧排出口53和供给端口35B连接的同时,排出侧流入口55和排出端口37A连接,工作流体流到上述缸11的第2室11B,可以从第1室11A排出工作流体,从而能使活塞P上升。这时,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控制活塞P的工作速度并能使活塞P停止在所要求的位置。
如已经说明的,方向控制阀1当然通过阀柱41的正反转来进行工作流体的流道的切换,但它也在所要求的转动范围内通过适当控制阀柱41的正反转来进行流量控制,即它具有方向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两种功能。
如上所述,在使阀柱41旋转连接第1中空室43和供给端口35A或35B时,由于供给端口35A及35B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套筒5的内部空间3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而且,设置在阀柱41上的供给侧排出口53还形成于对称位置或圆周方向等间隔的位置,因而,例如在连接供给端口35A和供给侧排出口53时,多处的供给侧排出口53、供给端口35A的开口度相等。
并且,上述套筒5的阀柱配合孔的内周面,和阀柱4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做成8μm-30μm,从设置在圆周方向等间隔位置的供给端口35A的部分进入上述微小间隙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沿着上述阀柱41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流动,在各供给端口35A的中间位置向圆周方向的流速为零,因而产生将阀柱41向轴心方向(径向的内侧方向)推压的作用,在该部分中也可起到自动定心的作用,同时通过使圆周方向的流速为零,还可抑制泄漏量。即,阀柱41处于由进入上述微小间隙的工作流体的薄膜支撑的状态,因而能顺畅地工作。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上述腔室59的部分也起着自动定心的作用,因而可保持阀柱41的轴线相对套筒5的轴线一致而不倾斜,从而能以高精度保持阀柱41的姿势,而且能以极小的摩擦阻力顺畅地转动。此外,阀柱41即使在为增大容量而将整体直径做得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尽可能地增大第1、第2中空室43、45的直径,可做成壁薄、重量轻的结构,从而能使阀柱41具有优良的响应性、更迅速地进行切换。
然而,上述结构的方向控制阀1是在分别对阀壳3、套筒5和阀柱41单独进行机械加工之后再经组装制作而成的。此处,由于与各端口连接的流体通道是在套筒5的圆周面上形成周槽,因而在上述各端口和上述流体通道的连接部分可以加工成不产生飞边的圆滑的曲面,可以减小在流体通道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阻力损失。
另外,作为套筒5的阀柱配合孔的上述内部空间32的内周面和阀柱4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为8μm-30μm,因做得比较大,使阀柱41对上述套筒5的组装比较容易,同时,即使在工作流体内存在例如5-15μm左右的脏物也不会产生堵塞。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各端口和形成于套筒5的外圆周面上的流体通道连接的情况如本实施例所示,例如要形成复杂的流体通道,通过将套筒5的圆周方向的流体通道和与轴线平行或交叉方向的流体通道都形成在套筒5的外周面上,即使在方向性不同的流体通道交叉的情况下,也能将该交叉部分加工成圆滑的曲面,从而可减小阻力损失。
再有,形成于套筒5的外周面上的流体通道通过将与上述流体孔连接部分的截面积做得比从形成于阀壳3上的流体孔离开部分的截面积更大,则可减小从上述流体孔至形成于套筒5上的各端口间的流道的阻力从而抑制阻力损失。
然而,当设定上述套筒5的内周面和上述阀柱4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间隙为适当的值时,在如图1所示的结构中,将阀柱41保持在中立位置(如图1所示状态的位置),将上述微小间隙(clearance)分别设定为10μm、25μm和50μm时,测定工作流体的压力和从上述微小间隙的泄漏量(每1分钟泄漏的升数以L/min表示)时,可以得到如图4A所示的测定结果。
如上述测定结果所表明的那样,间隙为10μm、25μm时最大泄漏量分别是0.4L/min、2.6L/min;间隙为50μm时的最大泄漏量为206L/min;间隙为50μm时的泄漏量过大,当将泄漏量的目标值定为3L/min时,则可认为容许的间隙为比25μm稍大的间隙。因此,上述间隙可以认为是其下限值是现有的一般的方向控制阀的间隙,而上限值约为30μm左右。
此外,为了慎重起见,使用现有的一般结构的3位4通阀,该阀在与压力源连接的P端口的两侧配置A端口、B端口,以在轴向自由滑动的阀柱的台肩部封闭上述P端口,而且通过阀柱的滑动连接上述P端口和A端口或B端口;而且在相同阀柱直径、相同工作流体、相同温度等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间隙分别为10μm、25μm和50μm时的泄漏量时,得到如图4B所示的结果。
即,间隙为10μm、25μm和50μm时的最大泄漏量分别为3.3L/min、23.4L/min和188L/min,若将目标值设定为约3L/min,则间隙为10μm都太大,可以确认间隙必须在10μm以下(例如8μm)。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控制电机69A采用如线性电机的线性驱动器,而且是将阀柱41设置成在轴向自由滑动的结构。如上所述,通过将阀柱41做成在轴向自由滑动的结构,设置在套筒5上的P端口31、供给端口35A、35B、排出端口37A、37B及T端口39和设置在阀柱41上的供给侧流入口51、供给测排出口53、排出侧流入口55、排出侧流出口57的关系都只是改变阀柱41在滑动方向的位置关系;另外由于与驱动器11的连接关系仅稍有变化,所以对于与阀柱41转动场合的上述结构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部分给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由如上的说明可知,采用本发明,可容易地实现减小阀柱的重量,同时,可容易地在设置于套筒的内部空间内保持该内部空间的轴线和阀柱的轴线一致的状态,可轻快迅速地进行阀柱的切换动作,可提高利用控制电机驱动阀柱时的响应性。
另外,还可抑制形成于控制阀内的流体通道的阻力以减小阻力损失,从而可抑制控制阀本身的发热。
图6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方向控制阀,该方向控制阀81做成可自由切换作为压力源的高压用压力源83A和低压用压力源83B的结构。该方向控制阀81具有与上述阀壳3相同的筒状阀壳85,在该阀壳85内嵌入并固定有与上述套筒5相同的套筒87。
具有中空室89的圆筒状的第1阀柱91自由转动地动配合在上述套筒87贯通设置的阀柱配合孔87H内的同时,在轴向划分为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并具有圆筒状的第2阀柱97也自由转动地与其配合。
上述第1阀柱91的中空室89为前端一侧封闭的结构,上述中空室89利用安装在第1阀柱91的基端部一侧的封堵件99封闭。而且,为了使上述第1阀柱91转动工作,在上述套筒87的一端通过电机托架101安装有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之类的适当的驱动机构的第1控制电机103,作为上述第1控制电机103的输出轴的转动轴103S直接与上述封堵件99连接。
即,第1控制电机103的转动轴103S是不通过连接器等连接装置与第1阀柱91直接连接的结构。因此,可减轻用第1控制电机103驱动部分的重量,可使第1阀柱91的转动等的响应速度更高。
在上述第2阀柱97的前端部分安装有用于封闭上述第1中空室93的封堵件105,在该第2阀柱97的基端部分安装有用于封闭第2中空室95的封堵件107。并且,为了使上述第2阀柱97转动工作,在上述套筒87的另一端通过电机托架109安装着与上述第1控制电机103同样的作为驱动机构的第2控制电机111,作为该第2控制电机111的输出轴的转动轴111S直接与上述封堵件107连接。
即,第2控制电机111的输出轴与第2阀体97直接连接,与第1阀体91同样,可以使第2阀体97的转动等的响应速度达到更高速度。
在上述阀壳85上设置连接到上述高压用压力源83A的高压用流入口113的同时,还设置连接到上述低压用压力源83B的低压用流入口115。另外,在上述阀壳85上设置第1、第2供给口117A、117B的同时,设置第1、第2排出口119A、119B。还在阀壳85上设置连接到罐T的T端口121的同时,设置多个排泄端口122。
上述第1供给口117A经流道L5与驱动器11的第1室11A连接、第2供给口117B经流道L6与上述驱动器11的第2室11B连接。另外,上述第1排出口119A经流道L7与上述第1室11A连接,第2排出口119B经流道L8与上述第2室11B连接。
在上述套筒87的外周面上作为流体通道分别形成与上述高压用流入口113,低压用流入口115,第1、第2供给口117A、117B,第1、第2排出口119A、119B及T端口对应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周槽123、125、127、129、131、133、135;在各流体通道的外侧按照与上述高压用流入口113,低压用流入口115,第1、第2供给口117A、117B,第1、第2排出口119A、119B及T端口121离开的顺序分别形成其深度逐渐变浅的外周槽123A、125A、127A、129A、131A、133A、135A。
在上述套筒87上,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配置多个连通上述周槽123和阀柱配合孔87H的高压用端口137的同时,还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配置多个连通上述周槽125和阀柱配合孔87H的低压用端口139。上述多个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配置在位相不同的位置。
并且,与上述高压用端口137相对应,在上述第1阀柱91上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配置与上述中空室89连通的多个高压流入口141的同时,与上述低压用端口139相对应,以等间隔在上述第1阀柱91的圆周方向配置多个低压流入口143。进而在第1阀柱91上还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流出口145,与该流出口145相对应在上述套筒87的阀柱配合孔87H的内周面上形成内周槽146。
因此,适当地控制电机103使第1阀柱91正反转时,高压用端口137可与高压流入口141连接,或低压用端口139可与低压流入口143连接。即,通过控制第1控制电机103转动,可选择性地连接第1阀柱91的中空室89和高压用压力源83A或低压用压力源83B。
在上述套筒87上,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设置连通上述周槽127和上述阀柱配合孔87H的多个第1流出孔147A的同时,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设置连通上述周槽129和上述阀柱配合孔87H的多个第2流出孔147B。这些第1、第2流出孔147A、147B的位相配置得不同。
另外,在上述套筒87上,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配置连通上述周槽131和阀柱配合孔87H的多个第1流入孔149A的同时,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配置连通上述周槽133和上述阀柱配合孔87H的多个第2流入孔149B。这些第1、第2流入孔149A、149B的位相配置得不同。
此外,上述第1流出孔147A和第2流入口149B配置在同一位相,第2流出孔147B和第1流入口149A配置在同一位相。
再有,在上述套筒87上,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设置连通上述周槽135和上述阀柱配合孔87H的多个排泄端口151的同时,设置多个泄漏端口153。
在上述第2阀柱97上,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设置连通外周面和上述第1中空室93的多个流入口155。与该流入口155相对应、在上述阀柱配合孔87H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周槽157通过在上述套筒87上形成的流道159与上述内周槽146连通。
与上述第1、第2流出口147A、147B相对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的与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的多个第1、第2流出口161A、161B设置在第2阀柱97上。再有,在上述第2阀柱97上与上述第1、第2流入口149A、149B相对应、分别以等间隔在圆周方向设置与第2中空室95连通的多个第1、第2流入口163A、163B的同时,与上述排泄端口151相对应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设置与第2中空室95连通的多个排出口165。该排出口165做成在第2阀柱97的圆周方向较长的长孔,从而与第2阀柱97的转动无关地经常处于与上述排泄端口151连接的状态。
采用上述结构,利用上述第2控制电机111适当控制第2阀柱97的正反转时,第1中空室93的第1流出口161A可与第1流出孔147A连接,或第2流出口161B可与第2流出孔147B连接。
如上所述,其结构为当第1流出口161A与第1流出孔147A连接时,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的第2流入口163B和第2流入孔149B连接,第2流出口161B第2流出孔147B连接时,第1流入口163A和第1流入孔149A连接。
在该方向控制阀81中,与上述方向控制阀1的结构相同,套筒87的阀柱配合孔87H的内周面和第1、第2阀柱91、97的外周面的微小间隙(clearance)为8μm-30μm。而且,设置在套筒87上的高压用端口137、低压用端口139形成具有凸缘的孔、例如圆孔;设置在第1阀柱91上的高压流入口141、低压流入口143形成在两侧具有平行部的形状的孔,例如4角形孔。
再有,设置在套筒87上的第1、第2流出孔147A、147B及第1、第2流入孔149A、149B形成具有凸缘的孔、例如圆孔;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第1、第2流出口161A、161B及第1、第2流入口163A、163B分别形成两侧具有平行部的形状的孔、例如4角形孔。
因此,第1阀柱91转动、高压用端口137与高压流入口141或低压用端口139与低压流入口143连接开关时,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开口度呈曲线式变化。另外,第2阀柱97转动、第1流出孔147A和第1流出口161A连接的同时,第2流入孔149B和第2流入口163B连接,或者第2流出孔147B和第2流出口161B连接的同时,第1流入孔149A和第1流入口163A连接并开闭时,上述第1、第2流出孔147A、147B及第1、第2流入孔149A、149B的开口度呈曲线式变化。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第1阀柱91由第1控制电机103转动、高压用端口137和高压流入口141连接时,高压用压力源83A的高压工作流体流入第1阀柱91的中空室89内。另外,低压用端口139和低压流入口143连接时,低压用压力源83B的低压的工作流体就流入上述中空室89内。
然后,流入第1阀柱91的中空室89内的工作流体从设置在第1阀柱91上的流出口145流出,经内周槽146、流道159、内周槽157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155流入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内。
当第2控制电机使第2阀柱97转动、第1流出孔147A和第1流出口161A连接时,上述第1中空室93内的工作流体经流道L5流入驱动器11的第1室11A中。然后,上述驱动器11的第2室11B内的工作流体经流道L8、第2流入孔149B、第2流入口163B流入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中、且经排出口165、排泄端口151排出到罐T中。
相反,当第2排出孔147B与第2流出口161B连接时,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内的工作流体经流道L6流入到驱动器11的第2室11B中,该驱动器11的第1室11A内的工作流体经流道L7、第1流入孔149A、第1流出口163A流入到第2中空室95中,且经排出口165、排泄端口151排出到罐T中。
如已经所知道的,在方向控制阀中,通过控制第1控制电机103的转动,可以将对驱动器11供给工作流体的供给源切换到高压用压力源83A或低压用压力源83B。而且,通过控制第2控制电机111的转动,可以切换对驱动器11的第1、第2室11A、11B供给工作流体的方向的同时,可控制开口度,从而进行控制工作流体的供给量的流量控制。
另外,在方向控制阀81中,与上述方向控制阀1同样地通过在套筒87的外周面上形成作为流体通道的周槽123,……135的同时,在套筒87上形成的阀柱配合孔87H与第1、第2阀柱91、97之间的间隙具有相同的间隙,而且,设置在套筒87上的各流出、流入孔是例如圆孔,相应地设置在第1、第2阀柱91、97上的各流出、流入口形成例如4角形孔,则可与上述方向控制阀1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上述方向控制阀81中,虽省略了上述方向控制阀1的腔室59,但也可设置上述腔室59。另外,也可以作成高压流入口141和低压流入口143连接的结构;再有,也可以做成在使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与套筒87的轴心垂直的同一平面内配置成位相不同的结构。
另外同样地,也可做成连接第1、第2流出口161A、161B的结构及将第1、第2流出孔147A、147B做成位相不同地配置在同一平面内的结构,进而同样地,也可以做成连接第1、第2流入口163A、163B,将第1、第2流入孔149A、149B位相不同地配置在同一平面内的结构。
图7所示的方向控制阀81A表示对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81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变更的结构的实施例,对发挥相同作用的结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第2阀柱97的结构是可在轴向自由滑动。因此,由于第2阀柱97在轴向作往复运动,可采用线性驱动器111A代替第2控制电机111,并且在第2阀柱97处于中立位置时,则形成第1、第2流出孔147A、147B位于设置在第1中空室93的流出口161的轴向的两侧的结构;而第1、第2流入口149A、149B则位于设置在第2中空室95的流入口163的轴向两侧的结构,其它的结构与上述的方向控制阀81相同。
因此,在该结构中,由于第1阀柱91转动,则如上所述可进行高压、低压的切换;而由于第2阀柱97在轴向的往复运动,则可切换对驱动器供给工作流体的方向的同时,还可控制供给工作流体的供给量,从而发挥相同的效果。
图8所示的方向控制阀81B是上述方向控制阀81的第1阀柱91在轴向可自由滑动的结构的实施例,采用线性驱动器103A代替第1控制电机103,而当第1阀柱91处于中立位置时,则为高压用端口137及低压用端口139位于流入口141的轴向的两侧的结构;由于其它的结构与上述方向控制阀81的结构相同,因而对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该方向控制阀中,可通过第1阀柱91在轴向的往复运动来进行高压、低压的切换,其它均与上述的方向控制阀81相同。
图9所示的方向控制阀81C的结构是上述方向控制阀81的第1、第2阀柱91、97均可在轴向自由滑动。即,图7、图8所示的方向控制阀中采用了可自由滑动的第1、第2阀柱91、97,由于其结构与上述方向控制阀81A、81B相同,因而对于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10除了对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81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了变更之外,其余采用与图1所示的方向控制阀1发挥相同功能的方向控制阀1A的结构。即,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81采用的是做成自由切换高压用压力源83A和低压用压力源83B的结构的连接到两种压力源83A、83B上的结构,与之相反,图1所示的方向控制阀1采用的是连接到一种压力源7的结构。
因此,将方向控制阀81的阀壳85、套筒87及具有第1、第2中空室93、95的第2阀柱97原样使用,作成与图1所示的方向控制阀1发挥同样功能的方向控制阀1A。
即,方向控制阀1A中,卸下方向控制阀81的第1阀柱91、电机托架101及第1控制电机103,通过与固定阀柱201紧密配合而封闭高压用端口137的同时,利用盖部件203固定上述固定阀201,用来代替上述第1阀柱91。
并且,设置在上述固定阀柱201上的中空室205中,与低压用端口139连通的多个流入端口207与中空室205连通的同时,与内周槽146连通的多个流出端口209也与其连通。
因此,压力源210的工作流体经低压用端口139、流入端口207流入到中空室205中,并从流出端口209、内周槽146经流道159而处于经常作用于内周槽157中的状态。因此,在这种结构中,由于设置在套筒87上的流道159处于与压力源P经常连接着的状态,因而上述流道159就相当于与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入口155经常连接着的P端口。
此外,由于其它的结构与图6所示的方向控制阀81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发挥相同作用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的同时,对于记载与图1所示的驱动器的缸11的连接关系的内容也省略其重复说明。
上述结构中,无论压力源是两种还是一种的情况下都可以共用阀壳85、套筒87及第2阀柱97等,从而可使方向控制阀的制造费更低。
根据如上所述可以清楚,采用本发明,在为了实现大容量即使将阀柱的直径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套筒和阀柱之间的间隙引起的泄漏量,并可在增大阀柱的中空室的直径的条件下实现轻量化。
另外,由于设置在套筒上的多个流出、流入孔及设置在阀柱上的多个流出、流入口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因而,可以容易地以工作流体支撑阀柱的状态保持在套筒内并抑制泄漏,阀柱的动作还能轻快而迅速地进行。
再有,由于在套筒的外周面形成作为流道的周槽,因而,其流道的加工可使流道的阻力损失减小,从而可抑制因阻力损失所产生的发热,能够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方向控制阀(1),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3)内的套筒(5)中,设置与压力源(7)连接的P端口(9),向驱动器(11)供给工作流体的至少2个供给端口(13A、13B),从上述驱动器(11)排出工作流体的至少2个排出端口(15A、15B),及使工作流体流出到外部的T端口(17);在自由转动或自由滑动地配合设置在上述套筒(5)内的阀柱(41)上划分设置有第1中空室(43)及第2中空室(45);在上述阀柱(41)上设置有经常连接着上述P端口(9)和上述第1中空室(43)的供给侧流入口(51)及自由切换上述第1中空室(43)和上述各供给端口的连接状态的供给侧流出口(53);同时,在上述阀柱(41)上设置有自由切换上述第2中空室(45)和上述各排出端口的连接状态的排出侧流入口(55)及经常连接着上述第2中空室(45)和上述T端口的排出侧流出口(57);并且在上述一个供给端口与上述供给侧流出口(53)连接时,上述一个排出端口与上述排出侧流入口(55)连接;上述另一个供给端口与上述供给侧流出口(53)连接时,上述另一个排出端口与上述排出侧流入口(55)连接的结构;上述供给侧流入口(51)设置成以等间隔配置在上述阀柱的圆周方向,而形成在上述套筒上的上述各端口设置成分别以间隔配置在该套筒的圆周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5)的外周面上形成用于连接在上述阀壳(3)上形成的多个流体孔和上述套筒(5)上形成的各端口的流体通道(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控制阀(1),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流体通道(61)与上述流体孔的连接部附近的截面积做得比由上述流体孔离开部分的截面积更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1),其特征在于上述阀柱(41)的上述供给侧流入口(51)设置在上述阀柱(41)的一端侧,在上述阀柱(41)的另一端侧的周围具备腔室(33)用于贮存向着该阀柱(41)的轴心方向上施加压力的工作流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1),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阀柱(41)上的上述供给侧流出口(53)和上述排出侧流入口(55)的至少一方是在两侧具有平行部的形状的孔,设置在上述套筒(5)上的上述供给端口(13A、13B)或上述排出端口(15A、15B)是具有凸缘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向控制阀(1),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端口(13A、13B)及上述排出端口(15A、15B)的至少一方是在上述阀柱(41)的径向以偏离与上述阀柱(41)的轴心垂直的直线相平行的直线为中心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1),其特征在于上述阀柱(41)的外周面和上述套筒(5)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8μm-30μm。
8.一种方向控制阀(81),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中,分别设置有多个与设置在上述第1阀柱(91)上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
9.一种方向控制阀(81),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中,分别设置有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0.一种方向控制阀(81),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9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以等间隔分别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1.一种方向控制阀(81A),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A)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2.一种方向控制阀(81A),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A)中,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3.一种方向控制阀(81A),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转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转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A)中,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第1阀柱(91)上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和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接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4.一种方向控制阀(81B),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B)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和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5.一种方向控制阀(81B),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B)中,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6.一种方向控制阀(81B),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转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转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B)中,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第1阀柱(91)上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和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接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7.一种方向控制阀(81C),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C)中,分别设置多个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137)及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8.一种方向控制阀(81C),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C)中,分别设置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上述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19.一种方向控制阀(81C),其特征在于在嵌入固定在阀壳(85)内的套筒(87)内,设置有具备中空室(89)的、可自由滑动的第1阀柱(91)的同时,设置有在轴向划分并具备第1中空室(93)和第2中空室(95)的可自由滑动的第2阀柱(97);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1阀柱(91)的滑动选择性地与该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入口(141143)自由连接的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的同时,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经常与在上述第1阀柱(91)上设置的流出口(145)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出孔,将与上述流出孔连接的流入孔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流入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选择性地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流出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供给孔;将与设置在上述套筒(87)上的排泄端口(151)经常处于连接状态的排出口设置成与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中空室(95)连通;在上述套筒(87)上设置有通过上述第2阀柱(97)的滑动连通上述第2中空室(85)、与设置在第2阀柱(97)上的流入口自由连接的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的方向控制阀(81C)中,分别设置多个设置在第1阀柱(91)上的上述流入口(141143)和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和低压用端口(139),并且多个上述流入口(141143),多个上述高压用端口(137)及多个上述低压用端口(139)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上述第2阀柱(97)的上述第1中空室(93)连通设置的上述流出口(161)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出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以及与上述第2中空室(95)连接设置的上述流入口(163)及选择性地与这些流入口自由连接的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并且多个流出口(161),多个上述第1、第2供给孔(147A、147B),多个上述流入口(163)及多个上述第1、第2驱动器的连接孔分别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20.根据权利要求8-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向控制阀(8181A81B81C),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上述第1阀柱(91)的第1驱动器(103、103A)的输出轴和上述第1阀柱(91)直接连接设置的同时,用于驱动上述第2阀柱(97)的第2驱动器(111A)的输出轴和上述第2阀柱(97)为直接连接的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8-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向控制阀(8181A81B81C),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在上述阀壳(85)上形成的多个流体孔(113、115、117A、117B、119A、119B)和在上述套筒上(87)上形成的上述各端口(137、139)的流体通道(123、125、127、129、131、133、135)形成于上述套筒(87)的外周面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8181A81B81C),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通道(123、125、127、129、131、133、135)做成与上述流体孔的连接部附近的截面积比从上述流体孔(113、115、117A、117B、119A、119B)离开部分的截面积更大。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8181A81B81C),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阀柱上的上述流出口和上述流入口的至少一方是在两侧具有平行部的形状的孔;设置在上述套筒上的上述供给端口或上述排出端口是具有凸缘的孔。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8181A81B81C),其特征在于上述阀柱(9197)的外周面和上述套筒(87)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8μm-30μ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向控制阀。在嵌入固定在阀壳内的套筒内可自由转动或自由滑动配合设置的阀柱上,划分设置有第1中空室和第2中空室,在阀柱上设置有经常连接着P端口和上述第1中空室的供给侧流入口及可自由切换上述第1中空室和各供给端口的连接状态的供给侧流出口的同时,在上述阀柱上设置有可自由切换上述第2中空室和各排出端口的连接状态的排出侧流入口以及经常连接着上述第2中空室和T端口的排出侧流出口,供给侧流入口和上述各端口设置成以等间隔配置在圆周方向上。
文档编号F16K11/085GK1571897SQ0282042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5日
发明者内藤钦志郎, 清水雅雪, 原英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阿玛达, 内藤钦志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