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电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0405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声波电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电镀装置。
目前在电镀行业广泛使用的电镀装置,是由装有电镀液的槽体以及固定在槽体上的正负两组电极组成,待镀工件作为负极使用。当向两组极板通入直流电流时,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就沉积在工件表面上完成电镀过程。这样的电镀装置在工件表面积较大时,会产生“边缘效应”,即中心部位镀层较薄而边缘镀层较厚,特别是在电流密度较大,电镀时间较长,镀层要求较厚时,边缘效应也就越明显。如国内某军工生产的一种化学电池用“双性极片”,其尺寸为200×180×0.2mm,采用一般的电镀装置其边缘镀层厚度与中心镀层厚度相差60%。为了解决大面积极板的“边缘效应”现象,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在现有的电镀装置上采取了一些改进,如在负极加屏蔽隔板,用喷气或喷流搅拌电镀液以及移动极板等,但都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波电镀装置,它能使较大表面积的电镀工件获得均匀而致密的镀层,有效地避免“边缘效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电镀装置包括有电镀槽,盛于电镀槽内的电镀液,置于电镀槽上面的绝缘架,绝缘支架上布置有两个与电源相连的紫铜电极,两个紫铜电极分别与置于电镀槽的电镀液中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相连,负电极为待镀工件,在电镀槽的各个侧壁和底壁,至少有一个壁面上布置有电声换能器,电声换能器并联在超声波发生器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在电镀槽各个侧壁、底壁上布置有并联在发生器上的电声换能器,产生的高强度的超声波会在电镀液中产生“空化效应”,即无数微小气泡在电镀液内不断生成又崩裂,同时伴随极短时间,极小范围的发光、高压、高温和强电场,其综合作用,就使被镀工件表面的电力线和金属离子受到强烈的搅拌而趋于均匀且致密,从而使较大表面积的被镀工件获得均匀而致密的镀层,有效地避免“边缘效应”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声波电镀装置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声波电镀装置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剖视图。

图1所示是超声波电镀装置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在电镀槽7装有电镀液8,在电镀槽上面有绝缘支架3,在绝缘支架3上设有两根分别与电源相连的紫铜电极2,两根紫铜电极2分别与置于电镀液的正电极4和负电极5相连,负电极5为被镀工件,在电镀槽7上的各个侧壁和底面上布置有并联在超声波发生器9的电声换能器6,电声换能器6直接用环氧树脂胶粘贴在电镀槽的各个侧壁和底面的外侧面。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超声波电镀装置的第二个实施方式,除去电声换能器设置不同于第一个实施方式外,超声波电镀装置的其他结构是相同的,并联在超声波发生器9上的电声换能器6,通过引线管10设置在密封金体11内,设置有电声换能器6的盒体11置于电镀槽7内,且固定于电镀槽的各个侧壁和底壁的内侧面上。
当然,作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电声换能器6,既可单独地布置在电镀槽7的各侧壁的一个壁或是底壁上,也可以在各个侧壁上组合布置,还可以在侧壁和底壁上组合布置。
权利要求1.一种超声波电镀装置,包括有电镀槽(7)和盛于其内的电镀液(8),电镀槽上面设置绝缘支架(3),绝缘支架设有两根与电源(1)相连的紫铜电极(2),紫铜电极(2)分别与置于电镀液中的正电极(4)和负电析(5)相连,负电极(5)为被镀工件,其特征在于在电镀槽(7)的各个侧壁和底壁上,至少有一个壁面布置有电声换能器(6),电声换能器(6)并联在超声波发生器(9)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并联在超声波发生器(9)上的电声换能器(6)直接用环氧树脂粘贴在电镀槽(7)的各个侧壁、底面的外侧面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并联在超声波发生器(9)上的电声换能器(6)通过引线管(10)设置于密封的盒体(11)内,盒体(11)置于电镀槽(7)内,且固定于电镀槽(7)的各个侧壁、底壁的内侧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电镀装置,它包括有电镀槽和盛于其内的电镀液,置于电镀槽里面的绝缘支架,绝缘支架上设有的与电源相连的紫铜电极,紫铜电极与置于电镀液中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相连,其特点在于在电镀槽的各个侧壁、底壁,至少有一个壁面上布置有电声换能器,电声换能器并联在超声波发生器上。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电镀时的“边缘效应”,能使较大表面积的镀体获得均匀致密的镀层。
文档编号C25D5/20GK2441817SQ00225529
公开日2001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典德, 吴汝聪 申请人:湖南省郴州市山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