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浸池型水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698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浸池型水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水电解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电解槽。
背景技术
利用电能,使某电解质溶液分解为其他物质的单元装置称为电解池,而电解池的组合称 为电解槽,水电解池的组合则称之为水电解槽。常采用薄形电解池、大面积催化电极,减小 气泡(带压操作)以及在池内的潴留体积(强制循环)等措施来提高电解效率,常见装置是 带碱液(泵)强制循环的薄形电解池压滤组的(1.6MPa、 3.2MPa等)中压水电解槽。
压滤组结构无需对单元电解池单独供电,只要在(正负电极)两端供直流电,整个装置 就是串联回路,总电压为单池分电压之和,总电流与单元池的分电流相同;因为每个分电压 都高于水的分解电压,所以单元池均能独立完成各自的电解生产氢氧,这时,电解槽的总产 量为单元池产量之和。
压滤组结构存在多个密封面,尤其在带压操作时,要实现可靠的密封成本很高,有文章 提到国外推出的一款5MPa操作压力的新产品,仅仅提高了 lMPa压力,其制造成本约提高 40%,由此可知,这种"堵"的密封方式,很难适应进一步提高压力的水电解操作。
当前,获得高压氢气的主流工艺路线是,先制取常压或中压氢气,然后通过多级氢气压 縮机的压縮,其获取高压氢气的成本很高,这无疑会限制氢气的应用范围。
如果能够通过直接高压电解工艺来获得高压氢气,肯定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由法拉第电解定律可知,物质的电解过程与分解电压以及直流电量有关,而与压力无关; 据资料介绍,在国外存在高压操作(20MPa)的碱性水电解装置,如屈里惠尔装置采用单极 性筒形电解池,池内阻和接线电阻都大,能耗较高;CJB装置的原理实质上是中压装置加承 压容器,并在空隙中灌纯水,可通过纯水的力传递,消除池内外压差来改善密封,其缺点在 于增加了昂贵的高压容器成本,还有,系统需要碱液(泵)强制循环,这是薄弱环节。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理论上,水电解制氢氧可以直接高压操作,也有小型操作实例;但 从现有技术层面来看,按现有中压水电解槽制作工艺,无法实现高压操作,而屈里惠尔型可 以应用在不计成本的特殊场合,CJB具有技术合理性,但存在诸多经济和技术问题,缺乏市 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低能耗的,廉价的,适合任意操作压力的碱性水电解槽系列产品。 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适应任意压力操作、安全可靠的特点摒弃了传统"堵"的密封 方式,也与CJB的内碱外水有所不同,即采用"疏"即全电解液池浸形式,不存在碱液泄漏, 通过液浸始终满足池内外的压力和温度平衡,还可以实现氢、氧气在容器内直排,降低池内 气泡的逸出阻力,具备取消碱液强制(泵)循环的条件;然后将电解池压滤组包装轻质制壳,
3到用户现场的地坑填埋强化,用填实的廉价粒状材料(如型砂、铁砂、混凝土等加些粘结剂) 承压,代替笨拙的嵩压容器,节约优质钢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切的技术方案是电极(框)有三种,双极框、正极板和负极 板以及定尺石棉隔膜布、催化电极网,经过压滤式组装,玻璃钢轻质制壳,填埋,配备其他 的流程器件、管路和阀ll以及控制系统、直流电源等,形成完整的水电解制氢生产能力。
其中,双极框体用耐碱塑料制作,内嵌金属隔板(不锈钢或碳钢薄板镀镍),分出两腔分 别作为正负单元池,在框体两端(上下端面或侧端面)钻孔,两端的钻孔仅各自连通其中一 池,作为气液道;正极(框)为单性池(接正电源产氧),由金属厚银制作(不锈钢或碳钢板 镀镍),辅以塑料框对外绝缘, 一端钻孔作为氧道;负极(框)也为单性池(接负电源产氢), 全金属制作,尺寸要比双极框、正极框大些,除氢道外,周边布置些钻孔用于穿过螺栓,夹 紧压滤组以及连接池顶和池底。池顶和池底的结构类似,外围为圆弧形,便于与内衬相配, 内有隔板起到加强和隔离作用,并按需要配氢、氧及工艺连接管道接口,当与压滤组两端的 负极框装配后,形成牢固整体。
剰下是在压滤组外围配内衬,然后按高强度玻璃钢工艺制壳,通常采用高强度纤维缠绕 式树脂粘贴,达到轻质承压能力(如l-2MPa),若需进一步提高操作压力,则采用地坑填埋 方式,其填埋材料及厚度按承压要求确定。
本发明装配过程之一 (并联槽型) '
首先,压滤组叠加过程第l步,取负极框水平放置;第2步,覆隔聘布;第3歩,叠 加双极框;第4步,再次覆隔膜布;第5步至rl步,再叠双极框,再覆隔膜布,再叠双极框, 再覆隔膜布,......;第n+l步,叠加正极框;第rH"2步,覆隔膜布,第n+3步,叠加双极框;
第n + m步,再覆隔膜布,再叠双极框,再覆隔膜布,......;第n + m+l步,叠加第二块负
极框。(注布每个电解池内均置入催化电极网)
其次,夹紧过程取双头螺栓,穿过两端负极框孔,通过转动螺母将压滤组夹紧。
第三,取池顶池底构件,架在压滤组上下,与两端负极框螺栓连接(也起到上下端夹紧 作用)。
第四,配作内衬。
第五,制壳,手工或将压滤组装在缠绕机,制作(玻纤或碳纤强化型)玻璃钢外壳。 第六,在用户使用现场,采用地坑填埋或外套箱填埋实施安装。 本发明装配过程之二 (单槽型)
与并联槽型相同,其区别在于仅使用一块正极框和一块负极框,压滤组的一端为正(端 面需要绝缘〉另一端为负。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电极(框)、隔膜等制作简单,便于组织生产并可采用降低电流密度方式节能;
2、 气填通畅,避免喊液(泵)强制循环流程,可降低对原料水质的要求i3、 压滤组浸没在电解液中,压力,温度均衡,极间密封简单,适应任意压力操作;
4、 全封闭或半封闭轻质制壳,重量轻,无泄漏,不大量耗用优质钢材,现场填埋承压, 既满足承压、文安全可靠,免维护,十年大條或报废期后更新容易.经济实惠;
5、 直接高压电解制氢有利于后续的氢气纯化、干燥处理以及气体储运工作;
6、 拓宽水电解制氢的应用领域,如液氢制取、石油高压裂解、氢能源应用等,还能够与 风力发电等不均衡新能源匹配,有规模蓄能和转换能源的积极意义;
7、 副产氧气可直接处理和充灌钢瓶回收。


附图、1:双极框[l],催化电极网及隔膜[2],正极框[3],负^框[4],池顶及隔离[5],池底 16〗,内衬7],轻质制壳[8],工艺接管[9],接线排[IO],排氧域及连管[ll],排氢域及连管[12], 填埋室[13],粒状填料[14,填埋室盖[15],泄压安全室盖[16],泄压安全室[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翁述。
参见附图l、 2所示,它主要由双极框[l],催化电极网及隔膜[2],正极框3],负极框[4〗, 池顶及隔离[5],池底问,内衬[7],轻质制壳[8],工艺接管[9],接线排t10],排氧域及连管[ll], 排氢域及连管[121,填埋室[13],粒状填丰4{14],填埋室盖[15],泄压安全室盖[16],泄皮安 全室[17]等组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解池压滤组构件由双极框[l],催化电极网及隔膜[2],正极框[3], 负极框[4]等组成,按压滤式叠加,其两端由螺栓予以夹紧,并装上池顶及隔离[5]和池底[6}, 然后配作内胎模[7],制作轻质(高强度玻璃或碳纤维缠绕)玻璃钢外壳,成槽,形成水电解 槽产品,*另外在用户现场,预制填埋室[13],粒状填料[14),填埋室盖[15]等,将整槽置入填 埋室[13]中,配好管道、电缆等连接后,用粒状填料114]填实,加填埋室盖[15],并与预埋铁 或预埋螺栓连接,封闭牢固;另外从高压安全考虑,可制作辅助功能的泄压安全室[17],泄 压安全室盖[16]可以是地沟型,平时用于接电缆、接管、排污用途,意外时卸压确保地面操 作人员的去全。
从简化起见,小型装置可采用外套箱,^仅在轻质制壳承压能力内操作,则无需填埋。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浸池型水电解槽,它主要由双极框[1],催化电极网及隔膜[2],正极框[3],负极框[4],池顶及隔离[5],池底[6],内衬[7],轻质制壳[8],工艺接管[9],接线排[10],排氧域及连管[11],排氢域及连管[12],填埋室[13],粒状填料[14],填埋室盖[15],泄压安全室盖[16],泄压安全室[17]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轻质制壳(可用填埋方式强化),内置的电解池压滤组,在处于电解液浸泡时通电工作,各单元电解池所产氢、氧气,沿各自的出气孔在池两端自然向上逸出,经排氢域或排氧域,沿氢连管或氧连管逸出电解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浸池型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内置的电解池压滤组是 由双极框、催化电极网及隔膜、正极框、负极框等电解池构件依次叠加,然后逋过池顶、池 底以及紧固件等连接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浸池型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轻质制壳是以电解池压 滤组为芯包裹而成槽,采用的玻璃钢或类似材料及制作工艺,如采用树脂、添加纤维的粘贴、 复合或缠绕等工艺形式和材料等;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液浸池型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整槽填埋强化是通过在 使用场地预制地坑或外套箱,置槽于其中,通过填实廉价的粉粒状物料(如型砂、铁砂、混 凝土以及粘结剂等),提高制壳的承压能力和操作安全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浸池式水电解槽,它主要由双极框[1],催化电极网及隔膜[2],正极框[3],负极框[4],池顶及隔离[5],池底[6],内衬[7],轻质制壳[8],工艺接管[9],接线排[10],排氧域及连管[11],排氢域及连管[12],填埋室[13],粒状填料[14],填埋室盖[15],泄压安全室盖[16],泄压安全室[17]等组成;装置具有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轻质制壳(可用填埋方式强化),内置的电解池压滤组,在处于电解液浸泡时通电工作,各单元电解池所产氢、氧气,沿各自的出气孔在池两端自然向上逸出,经排氢域或排氧域,沿氢连管或氧连管逸出电解槽。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适应任意压力操作、安全可靠的特点摒弃传统“堵”的密封方式,采用“疏”即电解液池浸形式,氢、氧气直通直排,无需碱液循环泵,全封闭或半封闭(玻璃钢)轻质制壳则可在现场通过填埋方式承受高压操作。
文档编号C25B1/08GK101519787SQ20081008062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5日
发明者原 高, 高洪山 申请人:高 原;高洪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