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770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墙体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构筑墙体的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镂空结构的墙体构筑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混凝土墙体砌块内在结构的缺欠,提高砌块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解决砌块形成的构筑物仅仅纵向相通而横向不能相连、浇注混凝土后墙体的抗侧压能力和抗渗透性能不能得到有效加强的缺点,以及模块本身的笨重、安装和搬运困难的缺点,均需采用镂空结构的混凝土墙体模块。美国专利US5802797A公开了一种镂空结构的长方体砌体材料,中国专利CN1206429C公开了一种具有镂空结构的井壁墙体模块。镂空结构能够减轻墙体模块的重量,便于安装和搬运。扩大镂空部分的体积能够减轻墙体模块的重量,但同时也会导致模块本身的强度降低;縮小镂空部分的体积能够增强模块本身的强度,但不能有效减轻模块的重量,并且在浇注混凝土后不能在构筑体内部形成有效抗压、抗拉、抗弯曲以及抗渗透所需的网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控制镂空部分的体积与整个模块的体积之间的比例(镂空率),一方面能够适度减轻墙体模块的重量,便于搬运和安装,另一方面确保采用该墙体模块构筑的墙体在浇注混凝土(芯筑)后形成内在的网格状结构,用以提高墙体的抗压、抗拉、抗弯曲强度以及墙体的抗渗透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对端表面,一个上安置面,一个下安置面;所述下安置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上安置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上的凹槽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端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的半孔,所述半孔在砌筑时与相邻模块端表面的半孔一同构成一个通孔;所述上、下安置面之间有一个通孔;其中所述凹槽、半孔以及通孔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75%。为了构筑井壁墙体或者其他圆形墙体,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的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的所述上安置面和下安置面上邻近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缘。在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上层模块下表面上的凸缘与下层模块上表面的凸缘接蝕,这样在上层模块下表面与下层模块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混凝土或者灰浆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凸缘的顶部为一个平面,能够保证上、下层模块之间的平稳连接。为了使相邻模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在所述端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牢固结合的形状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端表面之一上设置自所述上安置面至所述下安置面的键槽,而在相对的所述端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键槽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至所述下安置面的滑键。为了使模块的重量分布均匀,在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半孔和通孔沿所述模块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中心线布置;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通孔之间;所述凹槽沿所述模块的前、后表面之间的中心线布置,所述凹槽是贯通的,并且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的高度,使得浇入其中的混凝土固化后能够与半孔和通孔中的混凝土形成网状强度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凸台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加强件的凹槽。该凹槽用以放置加强件,如钢筋,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在所述两端表面的靠近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处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的灰浆勾缝凹槽,所述灰浆勾缝凹槽从截面上看,其邻近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端缘短于另一端缘,使得相邻墙体模块上的所述灰浆勾缝凹槽一同形成一个柱形灰浆勾缝腔,通过相邻的所述前表面间或所述后表面间留出的狭缝将灰浆勾入所述的灰浆勾缝腔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凹槽、半孔以及通孔的体积之和是整个模块体积的40%—75%,这样能够使模块的重量减轻40%—75%,同时在采用该墙体模块构筑而成的墙体浇注混凝土后在墙体内部形成纵横相连的网状结构,以满足抗拉、抗压、抗弯曲的强度需要以及抗渗透性能;并且在凹槽、半孔以及通孔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比值在40%—75%的范围内,浇注用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制作模块所用混凝土的强度时,浇注混凝土后的墙体的抗压、抗拉、抗弯曲强度随着凹槽、半孔以及通孔的体积之和占整个模块体积的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下安置面布置形式的立体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后表面为同轴圆柱形弧面的墙体模块的立体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中前、后表面为同轴圆柱形弧面的墙体模块下安置面布置形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所述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l,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7相对应的凸台8,所述凸台8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7—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半孔14,所述半孔14在砌筑时与相邻模块端表面的半孔14一同构成一个通孔;所述上、下安置面5、6之间有一个通孔15;其中四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75%。参见图3和4,为了构筑井壁墙体或者其他圆弧形墙体,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的前表面1和后表面2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在所述上安置面5和下安置面6上邻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分别设有凸缘9。所述凸缘9的顶部为一个平面。在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所述牢固结合的形状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端表面3、4之一上设置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键槽10,而在相对的所述端表面3、4上设置有与所述键槽10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滑键li。所述半孔14和通孔15沿所述模块的前、后表面l、2之间的中心线布置;所述凸台8设置在所述通孔15之间;所述凹槽7沿所述模块的前、后表面1、2之间的中心线布置,所述凹槽7是贯通的,并且^f述凹槽7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8的高度,使得浇入其中的混凝土固化后能够与半孔14和通孔15中的混凝土形成网状强度结构。所述凸台8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加强件的凹槽16。在所述端表面3、4的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处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灰浆勾缝凹槽12,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从截面上看,其邻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端缘13短于另一端缘,使得相邻墙体模块上的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同形成一个柱形灰浆勾缝腔,通过相邻的所述前表面1间或后表面2间留出的狭缝将灰浆勾入所述的灰浆勾缝腔内。在本实用新型中,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75%,能够使模块的重量相应减轻40%—75%,同时在采用该墙体模块构筑而成的墙体浇注混凝土后在墙体内部形成纵横相连的网状结构,以满足抗拉、抗压、抗弯曲的强度需要,同时能够提高墙体的抗渗透性能;并且在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比值在40%—75%的范围内,浇注用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制作模块所用混凝土的强度时,浇注混凝土后的墙体的抗压、抗拉、抗弯曲强度随着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占整个模块体积的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以下实施例中,采用强度等级为MUIO的墙体模块,采用垂直加载的方式对浇注混凝土后的本发明的墙体模块进行测试。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墙体模块的重量减轻40%。分别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25、C30的混凝土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进行浇注,待混凝土凝固后测试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浇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0C25C30抗压强度(MPa)6.707.468.43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50%,墙体模块的重量减轻50%。分别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25、C30的混凝土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进行浇注,待混凝土凝固后测试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浇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0C25C30抗压强度(MPa)7.048.009.21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60%,墙体模块的重量减轻60%。分别釆用强度等级为C20、C25、C30的混凝土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进行浇注,待混凝土凝固后测试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浇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0C25C30抗压强度(MPa)7.398.549.99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75%,墙体模块的重量减轻75%。分别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25、C30的混凝土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进行浇注,待混凝土凝固后测试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浇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0C25C3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从实施例1、2、3、4可知,在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比值在40%—75%的范围内,墙体模块的重量随着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比值的增加而同比例减轻,同时浇注混凝土后的墙体模块又能够满足抗压强度需要。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分别采用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占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50%、60%、75%的墙体模块进行测试。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进行浇注,待混凝土凝固后测试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其中镂空率为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的比值。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分别采用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占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50%、60%、75%的墙体模块进行测试。采用强度等级为C25的混凝土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进行浇注,待混凝土凝固后测试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其中镂空率为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的比值。实施例7本实施例中,分别采用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占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50%、60%、75%的墙体模块进行测试。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模块进行浇注,待混凝土凝同后测试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下:镂空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其中镂空率为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的比值。通过实施例5、6、7可知,在墙体模块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变的情况下,在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与整个墙体模块的体积之间比值在40%—75%的范围内,采用强度等级高于制作模块所用混凝土的混凝土对模块进行浇注时,浇注混凝土后的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随着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占整个模块体积的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而言,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对其屮的技术特征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的变化或组合仍然处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7)相对应的凸台(8),所述凸台(8)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7)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半孔(14),所述半孔(14)在砌筑时与相邻模块端表面的半孔(14)一同构成一个通孔;所述上、下安置面(5、6)之间有一个通孔(15);其特征在于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为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7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1)和所述后表面(2)为同轴圆柱形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置面(5)和下安置面(6)上邻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分别设有凸缘(9)。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9)的顶部为一个平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牢固结合的形状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端表面(3、4)之一上设置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键槽(10),而在相对的所述端表面(3、4)上设置有与所述键槽(10)配合的自所述上安置面(5)至所述下安置面(6)的滑键(1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孔(14)和通孔(15)沿所述模块的前、后表面(1、2)之间的中心线布置;所述凸台(8)设置在所述通孔(15)之间;所述凹槽(7)沿所述模块的前、后表面(1、2)之间的中心线布置,所述凹槽(7)是贯通的,并且所述凹槽(7)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8)的高度,使得浇入其中的混凝土终凝后能够与半孔(14)和通孔(15)中的混凝土形成网状强度构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8)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加强件的凹槽(16)。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表面(3、4)的靠近前表面(1)和后表面(2)处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灰浆勾缝凹槽(12),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在截面上看,其邻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端缘(13)短于另一端缘,使得相邻墙体模块上的所述灰浆勾缝凹槽(12)—同形成一个灰浆勾缝腔,通过相邻的所述前表面(1)或者后表面(2)之间留出的狭缝将灰浆勾入所述的柱形灰浆勾缝腔内。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镂空结构的墙体模块。该墙体模块的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7),两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凹入其中的半孔(14),上、下安置面(5、6)之间有通孔(15),其中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是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7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镂空部分的体积控制在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40%-75%,一方面能够适度减轻墙体模块的重量,便于搬运和安装,另一方面确保采用该墙体模块构筑的墙体在浇注混凝土后形成内在的网状结构用以满足的抗压、抗拉、抗弯曲的强度需要以及抗渗透性能。并且在40%-75%的范围内,采用强度等级高于制作模块所用混凝土的混凝土浇注后的墙体模块的抗压强度随着凹槽(7)、半孔(14)以及通孔(15)的体积之和占整个墙体模块体积的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文档编号E04C1/39GK201232287SQ200820127409公开日2009年5月6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21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21日发明者彬梁申请人:彬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