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8068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首先提供一工具;在工具表面形成一金属覆层,金属覆层用于隔离工具接触锈蚀因素;在金属覆层上面布置一定形状的色层,在色层覆盖金属覆层的范围形成一镂空部,镂空部具备所需的图文形状;在金属覆层外表形成一层以上的电镀层,电镀层覆盖镂空部以及金属覆层表面除了色层以外的部位。由于色层与电镀层形成颜色对比,使镂空部突显图文形状,既不易剥离脱落,更能强化识别效果。
【专利说明】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的识别技术,工具表面具有一种图文标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平日常见的工具,其种类繁多,诸如套筒、固定扳手、活动扳手、棘轮扳手、起 子……等工具。为了表彰产品的出处与尺寸规格,制造商会在工具标示商标的图案、文字或 型号的数字、单位,帮助一使用者轻松地了解到工具的相关资料。
[0003] 早期的识别构造有下列几种制作方式:
[0004] 一为工具铸造或锻造成型,同时在工具表面直接形成所需的图文识别构造。这项 识别构造不论是突出或凹陷的,都要经过电镀作业,以致于整个工具闪耀着亮银的电镀色 泽,既不能突显图文部份,也不能提升识别效果。
[0005] 有种工具制作方式,是将电镀作业往前挪,让工具的成型体先经过电镀作业,再在 亮银的电镀层上面附着一色层,色层的颜色不同于电镀层,既能表彰图文部份,又能让轻松 识别工具的相关资料。但是,色层附着在光滑的电镀层不够牢固,易因碰触或摩擦作用而剥 离掉落,故识别效果非常短暂。
[0006]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弊端,本案发明人成功地研究出一种"金属工具 制造方法",向美国申请取得第7, 448, 121号及台湾第1323689号等发明专利权在案可稽。
[0007] 这项金属工具制造方法非常简单,首先提供一工具;接着,用色层覆盖在工具表面 局部区域,色层覆盖工具表面的范围有一镂空部,镂空部具备图文形状;最后一道步骤是电 镀,在工具表面形成一电镀层,电镀层覆盖镂空部以及工具表面除了色层以外的部位。
[0008] 根据这项方法制作的工具,不仅色层牢固地结合于金属工具表面,不易剥离或脱 落。其次,色层颜色与工具表面其余部位连同镂空部的亮银色泽形成对比,对所欲呈现的图 文形状来说,深具明确且突出的识别效果。
[0009] 本案发明人还有一种"套筒识别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同时申请取得美国发明第 8, 020, 274号、台湾发明第1378845号及德国发明第102009000400号等专利权在案可稽。 [0010] 这项可识别的套筒制作方式,系提供一套筒;用一辊轮在套筒圆周面形成一具备 标记图案的凹部;对套筒施以热处理;将一色层披覆在套筒表面与凹部内;除了凹部的色 层以外,剩余的色层自套筒表面磨除;因为色层不导电,可以在套筒表面形成一电镀层。 [0011] 这项方法制造的套筒,不仅具备防锈效果,还能使凹部与套筒表面产生明显地颜 色对比,清楚辨视识别结构所欲表达有关套筒的信息内容。另外,凹部容纳的色层不受外力 因素而磨损、剥离,相对延长辨识期限。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人不以此自满,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研发出更为完善的一种可识别的 工具制作方法。
[0013] 本发明主要目的的一在于:简化工具的制作流程,缩短成品的制作时间,兼具防锈 与长期辨识等多重效果。
[001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5] 一种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序执行下列步骤:
[0016] 提供一工具;
[0017] 在工具表面形成一金属覆层,金属覆层用于隔离工具接触锈蚀因素;
[0018] 在金属覆层上面布置一定形状的色层,在色层覆盖金属覆层的范围形成一镂空 部,镂空部具备所需的图文形状;
[0019] 在金属覆层外表形成一层以上的电镀层,电镀层覆盖镂空部以及金属覆层表面除 了色层以外的部位。
[0020] 其中:该金属覆层以电镀实施于工具表面。
[0021] 其中:该金属覆层以热浸实施于工具表面。
[0022] 其中:该电镀层总厚度大于色层厚度。
[0023] 其中:该电镀层总厚度等于色层厚度。
[0024] 该工具种类繁多,举凡刀、伊、刨、锅、斧、凿、夹、钻、挫、耙、锤、钳、扳手、螺丝起子、 连接杆、套筒及起子头等,都属于本发明予以实施的标的物。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色层与亮银的电镀层形成对比, 使镂空部突显图文形状,既不易剥离脱落,更能强化识别效果。同时,电镀层总厚度大于或 等于色层厚度,足以保护色层免于外力碰撞或摩擦,不易磨损剥离或脱落,相对延长辨识期 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制造工具的流程图。
[0027] 图2?图7是按照图1流程制作工具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提供工具10 ;防锈12 ;上色14 ;电镀16 ;色层20 ;镂空部21 ;套筒 22;电镀层30;金属覆层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请参阅图1,阐明本发明的制造流程,始于提供工具10步骤,历经防锈12与上色 14步骤,止于电镀16步骤。为了详述的便利性,兹举一金属制套筒为例,充当工具实施的标 的。
[0030] 在图2中,套筒22具备基本的轮廓,其两端形成应有的多边形槽(或孔洞),符合 "提供工具"步骤的要件。
[0031] 如图3、图5所示,在套筒22表面形成所需的金属覆层40,完成"防锈"作业。在 本实施例中,该金属覆层40通过电镀方法形成薄膜实施在套筒22表面。该金属覆层40富 含铬元素或其它金属,能够包覆套筒22外圆周面、二端面及槽壁(或孔洞内壁),用于隔离接 触诸如水、氧气、其他氧化或酸性物质物等锈蚀因素。
[0032] 当然,该金属覆层40也可选择热浸方法实施于套筒22表面。此刻,金属覆层40 以热浸镀锌为佳,在工具表面生成耐蚀的薄膜。
[0033] 接着看到图4、图5,在金属覆层40上面布置一定形状的色层20,在色层20覆盖金 属覆层40的范围形成多个依序排列的镂空部21,完成"上色"步骤。图中的色层20是围绕 套筒22圆周面的薄环形状。每一镂空部21具备所需的图文形状,譬如阿拉伯数字及英文 字母。该色层采用喷涂或印刷手段覆盖在金属覆层上面。用印刷设备印在金属覆层的色层 是单色的。也可以通过多层套色方式在金属覆层上面印刷所需的色层。由于色层的构成分 子是不导电的,所以金属覆层外表才能形成一层以上的电镀层,顺利执行最后的电镀作业, 让电镀层覆盖镂空部以及金属覆层表面除了色层以外的部位。
[0034] 此处所称镂空部21,是指色层20保留数字、字母与文字轮廓的空白部位,在空白 部位直接露出导电的金属覆层40,却没有不导电的颜料。
[0035] 最后看到图6的"电镀"步骤,将上色后的套筒22浸入电镀液里面,经过一段电解 还原反应时间,会在取出的套筒22表面形成亮银的电镀层30,完成整个制造流程。因为色 层20构成原料是不导电的颜料,所以套筒22表面只有色层20是绝缘的,导致电镀层30覆 盖在镂空部以及套筒22表面除了色层20以外的部位。
[0036] 其次,进行多次电镀(譬如三次)后,套筒22表面及镂空部会形成宛如立体般的图 文表面,从而突显所欲标示的图文,获得优异的识别效果。
[0037] 最后看到图7,色层20铺设套筒22表面的范围内有镂空部21。电镀层30表面高 于色层20为佳,也可等于或低于色层20。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序执行下列步骤: 提供一工具; 在工具表面形成一金属覆层,金属覆层用于隔离工具接触锈蚀因素; 在金属覆层上面布置一定形状的色层,在色层覆盖金属覆层的范围形成一镂空部,镂 空部具备所需的图文形状; 在金属覆层外表形成一层以上的电镀层,电镀层覆盖镂空部以及金属覆层表面除了色 层以外的部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覆层以电镀实 施于工具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覆层以热浸实 施于工具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镀 层总厚度大于色层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识别的工具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镀 层总厚度等于色层厚度。
【文档编号】C25D5/10GK104141158SQ201310164954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7日
【发明者】林大森 申请人:景祥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