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电积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3369发布日期:2019-04-05 19:1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锌电积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锌电积精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锌电积槽。



背景技术:

电积精炼是金属锌冶炼领域最主要的精炼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将不溶阳极板及铝阴极板放入充满含Zn2+电解液的电解槽中,并在阴、阳极板间接通直流电,使电解质在极板上发生化学反应,在阴极板上产生金属锌的过程。由于反应过程会消耗电解液中Zn2+从而减小其在电解液中的浓度,降低反应效率,增加反应能耗,因此需对电解槽内电解液不间断的进行外部循环补充含高浓度Zn2+电解液,排出低浓度Zn2+电解液。现有电解槽多为近长方体结构,采用端部进料、端部出料的进出料方式(参见图1),电解槽内流体流动方向垂直于极板表面,极板对电解液的阻挡导致大量新电解液未与极板有效接触而直接流向出料口,最终导致电解液有效循环量不高,极板表面区域产生浓差极化,降低电积效率,影响电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锌电积槽,以解决锌电积过程中电解液有效循环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锌电积槽,包括槽体,槽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具有溢流部;所述进液槽的对侧设有若干向槽体内底部延伸的管;所述槽体上设有与管连通的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中,槽体的侧壁是指与槽体内极板垂直的壁;槽体的端壁是指与槽体内极板平行的壁。

如此,新鲜电解液引入进液槽后,沿进液槽长度方向流动,并通过溢流部流入槽体内;同时,槽体内的管下端附近的电解液通过管流入出液口,并通过出液口流出。这样,电解液不断从槽体一侧上部流向槽体另一侧下部,随后通过管流出,电解液的流动方向与极板大致平行(传统电积槽中,电解液流动方向与极板大致垂直),有利于增大极板间电解液的流动速度,提高电解液的有效循环量,降低极板表面浓差极化,方便生产中选用更大的电流密度,提高电积效率与极板质量。

所述进液槽设置于槽体的内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槽体一端壁上的入口槽,该入口槽与进液槽的一端对接连通,形成一L型槽;入口槽的顶部高度高于溢流部的高度。如此,可先将新鲜电解液通入入口槽,入口槽起到缓冲作用,电解液较平缓地流入进液槽,随后稳定地溢流入槽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部为沿进液槽长度方向延伸的溢流板,该溢流板的顶部高度不低于槽体内电解液液面高度,如此,电解液新液可以较为均匀的方式流入槽体内,有利于促进槽体内各区域电解液的循环。优选地,溢流板的顶部高度低于槽体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部由多个溢流口组成,所述多个溢流口沿进液槽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不低于槽体内电解液液面高度,如此,电解液新液可以较为均匀的方式流入槽体内,有利于促进槽体内各区域电解液的循环。

槽体的另一内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出液口连通的出液槽,所述出液槽的底部高度低于槽体内电解液液面高度,所述出液槽的底部与管连通。如此,通过管流出的电解液可自动汇入出液槽内,然后经出液口流出。

优选地,出液槽的槽底略低于电解液液面。

所述进液槽、出液槽与槽体内腔的长度相等。

所述管的数量为多根,且沿出液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如此,槽体底部的各处的电解液均可及时流出,保证槽体各区段电解液实现有效循环。

所述管的底端延伸至槽体内底面与极板底端之间,具体可根据电积工艺确定,以保证极板各处电解液均得到循环。

所述出液口开设于槽体的一端壁上。

为了实现稳定固定,所述进液槽、出液槽分别通过若干支撑件固定于槽体上。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玻璃钢三角支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积槽内电解液流向由通过面积较小的纵截面变为通过面积较大的横截面,同时充分利用了极板间通道,大大增加了电解液通道面积,有助于新液充分扩散,提高新液有效循环量;由于通道面积的增大,降低了电积槽底部电解液流速,有利于槽内阳极泥沉积;通道面积的增加为缩减极板底部悬空层高度提供了空间,有利于电积槽设计中降低槽体高度,减少电积槽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电积槽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锌电积槽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锌电积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锌电积槽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锌电积槽,包括槽体1,槽体的一内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进液槽2,所述进液槽2具有溢流部5;槽体的另一内侧壁上设有沿槽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出液槽3,所述出液槽3的底部高度低于槽体内电解液液面高度,所述出液槽3的底部连通有若干向槽体1底部延伸的管6;所述槽体1上设有与出液槽3连通的出液口7。

还包括设置于槽体一端壁上的入口槽,该入口槽4与进液槽2的一端对接连通,形成一L型槽;入口槽4的顶部高度高于溢流部5的高度。电解液新液先进入入口槽,然后流入进液槽2,随后溢流入槽体内。

所述溢流部5为沿进液槽长度方向延伸的溢流板,该溢流板的顶部高度不低于槽体1内电解液液面高度。

所述进液槽2、出液槽3与槽体内腔的长度相等。

所述管6的数量为多根,且沿出液槽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管6的底端延伸至槽体1内底面与极板底端之间。

所述出液口7开设于槽体1的一端壁上。

所述进液槽2、出液槽3分别通过多个支撑件8固定于槽体上,进一步地,所示支撑件8为三角支撑板。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