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6764发布日期:2021-08-06 13:0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氟化电解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含氟有机物自然界存在极少,如何将氟引入有机物中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课题,有机氟化物的制备可以用f2直接氟化,也可用xef2、次氟酸、高价金属氟化物、n2f类化合物等氟化试剂间接氟化的方法。这些化学氟化方法,反应和操作都较复杂,需要的设备比较苛刻;使用的氟化试剂毒性高或极不安全,有的非常昂贵;而且不易控制加氟量,难以得到目标产物。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求其它的方法。1941年美国化学家simons发明了电化学氟化(ecf)方法,

例如全氟辛基磺酰氟、全氟丁基磺酰氟、全氟三乙胺等,它的发明,为氟碳化合物的制备开辟了一条崭新而又奇妙的途径。最初的simons方法是在矩形或圆形的钢制电解槽中交替地安装了一组镍阳极和铁阴极极板,加入无水氟化氢和少量有机物,通直流电进行电解。电解槽外用冷却夹套来移去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常槽电压为5v-8v,电流密度大于500a/dm2,温度范围是0℃—9℃。在此条件下,f2不会逸出,而氟化产物则在阳极生成。生成的氟化物由于不溶于无水氟化氢,或沉积于电解槽底部,或呈气相挥发至冷阱中被收集。但传统的电解槽有如下的缺点:

1、现有氟化电解槽中,外部夹套内的冷冻盐水一般从夹套底部进入,上端出,使得电解槽内部温度不均匀,电解效果不佳,

2、槽内的hf不流动,溶解在hf中的电解质与极板接触几率小,故电解氟化反应效率低;反应电解氟化反应诱导期长,一般为3天-5天,且死槽现象较频繁,在加电压后,无电流输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可以包括:

反应釜体,底侧设置有出料口;盖板,设置在反应釜体顶侧;固定板,设置在盖板底侧,且在固定板上设置有进料口;阳极导电柱,设置在固定板上,且在阳极导电柱底侧连接有多组阳极板,多组阳极板穿过固定板伸入至反应釜体内;阴极导电柱,设置在固定板上,且在阴极导电柱底侧连接有多组阴极板,多组阴极板穿过固定板伸入至反应釜体内;冷却槽夹,设置在反应釜体外侧,且在冷却槽夹顶侧设置有冷媒进口,底侧设置有冷媒出口;搅拌装置,设置在反应釜体底侧。

优选地,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盖板与反应釜体之间,盖板与反应釜体通过铰链连接。

优选地,调整阳极板和阴极板的间隙,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滑槽,设置在固定板顶侧,阳极导电柱和阴极导电柱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优选地,搅拌装置可以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反应釜体外侧;搅拌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搅拌轴与盖板平行设置;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上。

优选地,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搅拌轴与反应釜体之间。

优选地,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流冷凝管,一端与反应釜体顶侧连通,一端与反应釜体底侧连通;回流冷凝器,设置在回流冷凝管上。

优选地,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出气口,设置在盖板上。

优选地,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止水阀,设置在出料口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冷媒从冷却槽夹套的上端进入,底部出,使得反应釜体内部电解液上面温度低,下面温度较高,由于上面电解液温度低,相对比重要大,温度低的电解液往下沉,下面较高的电解液上浮,因此,电解液在槽内形成一个内循环,使得槽内电解液温度更加均匀,电解效率更高。

2.本申请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搅拌装置对反应釜体内的物料能够充分搅拌混合,使得物料在整个体系中溶解和分散的更均匀,同时在反应釜体中进行氟化反应,减少了反应诱导期,基本上杜绝了死槽现象,减少因处理死槽而清槽的次数,减轻了人工清槽劳动强度。

3.本申请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搅拌装置通过设置滑道,根据不同的电解原料对电极板间距要求不同,调整极板间距进行电解,避免整体更换和组装电解槽,节省人力和时间。

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细节结构图。

图中:100、反应釜体;101、出料口;10、盖板;20、固定板;102、进料口;30、阳极导电柱;31、阳极板;32、阴极导电柱;33、阴极板;40、冷却槽夹;41、冷媒进口;42、冷媒出口;50、搅拌装置;11、第一密封圈;12、铰链;21、滑槽;51、驱动电机;52、搅拌轴;53、搅拌叶;54、第二密封圈;60、回流冷凝管;61、回流冷凝器;103、出气口;104、止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该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可以包括:

反应釜体100,底侧设置有出料口101;盖板10,设置在反应釜体100顶侧;固定板20,设置在盖板10底侧,且在固定板20上设置有进料口102;阳极导电柱30,设置在固定板20上,且在阳极导电柱30底侧连接有多组阳极板31,多组阳极板31穿过固定板20伸入至反应釜体100内;阴极导电柱32,设置在固定板20上,且在阴极导电柱32底侧连接有多组阴极板33,多组阴极板33穿过固定板20伸入至反应釜体100内;冷却槽夹40,设置在反应釜体100外侧,且在冷却槽夹40顶侧设置有冷媒进口41,底侧设置有冷媒出口42;搅拌装置50,设置在反应釜体100底侧。

为了保证装置的密封性,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11,设置在盖板10与反应釜体100之间,盖板10与反应釜体100通过铰链12连接。

为了根据电解液的不同,调整阳极板31和阴极板33的间隙,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滑槽21,设置在固定板20顶侧,阳极导电柱30和阴极导电柱32滑动设置在滑槽21内。

为了充分反应,搅拌装置5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1,设置在反应釜体100外侧;搅拌轴52,与驱动电机5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搅拌轴52与盖板10平行设置;搅拌叶53,设置在搅拌轴52上。

为了提高密封性,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54,设置在搅拌轴52与反应釜体100之间。

为了回收利用气体氟化氢,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流冷凝管60,一端与反应釜体100顶侧连通,一端与反应釜体100底侧连通;回流冷凝器61,设置在回流冷凝管60上。

一般来说,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出气口103,设置在盖板10上。

为了控制料液流出,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止水阀104,设置在出料口101上。

本申请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液的氟化电解装置工作原理:

工作时:打开反应釜体盖板,将反应物放入反应釜体内部,选择合适间距的阳极板和阴极板,将无水氟化氢通过进料口加入到反应釜体内部,盖紧反应釜体盖板,接通电源,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对电解液进行搅拌,使有机反应物充分溶解、分散均匀,增大电解质与电极板的接触几率,提高反应效率;冷冻盐水从冷却槽夹的顶侧冷媒进口进入,底侧冷媒出口排出,使得反应釜体内部的电解液上面温度低,下面温度较高,由于上面电解液温度较低,相对比重大,温度低的电解液往下沉,下面较高的电解液上浮,因此,电解液在槽内形成内循环,使得槽内温度更加均匀,提高电解效率;同时,有些气体氟化氢通过回流冷凝管进入到回流冷凝器中,与回流冷凝器中的冷却水逆流,有利于冷却水带走热量,将气体氟化氢变为液体重新流回反应釜体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