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1630958发布日期:2022-09-24 01:5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1.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大气中co2浓度的逐年攀升,由此带来了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加剧。通过使用低碳乃至非碳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是从源头减少co2排放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通过耦合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将co2电催化还原为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实现“双碳”目标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由于co2分子的高度中心对称结构,迫切需要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材料以实现co2的高效转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co2可以被电化学还原为co、甲酸、甲烷、乙醇、乙烯等产物,同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竞争析氢反应。其中,co是在常压条件下,以水溶液为电解质最易合成的产物,且可以和h2作为合成气,通过费托合成制备各种高价值化学品(如甲醇、烷烃等)。
3.au、ag、zn、pb、ni等金属元素被证明具有较好的co选择性,其中ni相对于au、ag贵金属具有成本较低且来源丰富优势。此外,ni元素具有较好的析氢效应,因此可以通过引入其他金属元素对其co产物和h2比例进行可控调节。cu基催化剂作为目前唯一已知可以产生多碳产物的催化材料,具有导电性强、产物种类丰富,但选择性较差特点。因此,耦合两者优势构建铜镍双金属催化剂,通过改变铜镍金属比例,可控合成一定比例范围的合成气,进而选择性地通过费托合成制备高价值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应用过程中电流密度较低、选择性较差、合成气比例不可控等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c3n4和氧化石墨烯作为载体,以酞菁铜和酞菁镍两种金属化合物分别作为金属源和氮源,并通过基底的氨化引入氮源;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1):将尿素置于坩埚中,转移至马弗炉内煅烧;
7.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c3n4和氧化石墨烯置于反应釜中,并加入氨水进行水热反应;
8.步骤3):将步骤2)反应结束后的粉末进行抽滤并干燥,获得基底材料;
9.步骤4):将步骤3)获得的基底材料和酞菁铜、酞菁镍、甲醇置于氧化铝球磨罐中,转移至行星式球磨机中球磨;
10.步骤5):对球磨后的溶液进行真空干燥;
11.步骤6):将干燥后的粉末置于氧化铝坩埚中,转移至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待冷却至室温后,获得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
s-4800)来进行测试,元素分析利用xps(rbdupgraded phie5000cecsa system(perkinelmer))来进行测定。整个co2电化学还原性能测试利用三电极体系在辰华chi760d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cu/ni@go-c3n4)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步骤1):将尿素置于坩埚中,转移至马弗炉530℃下煅烧3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c3n4;
37.步骤2):取步骤1)中获得的0.15g c3n4和0.15g go置于反应釜中,加入10ml氨水进行水热反应,120℃下反应1h;
38.步骤3):将步骤2)反应后的粉末进行抽滤分离,60℃下干燥12h,研磨即得基底材料;
39.步骤4):分别取一定量基底材料、酞菁铜和酞菁镍以2:1:1混合,加入10~20ml甲醇置于氧化铝球磨罐中,转移至行星式球磨机中以300hz转速球磨30min;
40.步骤5):将球磨后的溶液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40℃下干燥3h;
41.步骤6):将干燥后的粉末置于氧化铝坩埚,转移至管式炉氮气氛下800℃热处理3h,升温速率为5℃/min,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30cu/30ni@go-c3n4),其具体形貌如图1所示。
42.实施例2
43.一种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cu/ni@go-c3n4)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1):将尿素置于坩埚中,转移至马弗炉530℃下煅烧3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c3n4;
45.步骤2):取步骤1)中获得的0.15g c3n4和0.15g go置于反应釜,加入10ml氨水进行水热反应,120℃下反应1h;
46.步骤3):将步骤2)反应后的粉末进行抽滤分离,60℃下干燥12h,研磨即得基底材料;
47.步骤4):分别取一定量基底材料、酞菁铜和酞菁镍以3:1:2混合,加入10~20ml甲醇置于氧化铝球磨罐中,转移至行星式球磨机中以300hz转速球磨30min;
48.步骤5):将球磨后的溶液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40℃下干燥3h;
49.步骤6):将干燥后的粉末置于氧化铝坩埚,转移至管式炉氮气氛下800℃热处理3h,升温速率为5℃/min,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20cu/40ni@go-c3n4)。
50.实施例3
51.一种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cu/ni@go-c3n4)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步骤1):将尿素置于坩埚中,转移至马弗炉530℃下煅烧3h,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c3n4;
53.步骤2):取步骤1)中获得的0.15g c3n4和0.15g go置于反应釜,加入10ml氨水进行水热反应,120℃下反应1h;
54.步骤3):将步骤2)反应后的粉末进行抽滤分离,60℃下干燥12h,研磨即得基底材
料;
55.步骤4):分别取一定量基底材料、酞菁铜和酞菁镍以3:2:1混合,加入10~20ml甲醇置于氧化铝球磨罐中,转移至行星式球磨机中以300hz转速球磨30min;
56.步骤5):将球磨后的溶液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40℃下干燥3h;
57.步骤6):将干燥后的粉末置于氧化铝坩埚,转移至管式炉氮气氛下800℃热处理3h,升温速率为5℃/min,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得铜镍双金属氮碳材料(20cu/40ni@go-c3n4)。
58.图1为实施例1的sem图,由图可见所制备的30cu/30ni@go-c3n4由形状不规则的纳米片组装而成,形成了疏松多孔结构,这可以更好地驻留co2分子以及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
59.如图2所示为实施例1中30cu/30ni@go-c3n4的tem图,可以看出在氧化石墨烯纳米层上均匀分布了cu/ni基纳米颗粒,这可以为co2的电催化还原提供活性中心以及能够更好地吸附反应中间体。
60.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1在n2和co2饱和条件下的lsv图,可以看出在-0.57v~-0.97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不同电位下,30cu/30ni@go-c3n4在co2饱和条件下的电流密度显著大于n2饱和条件。同时,在不同电位下,该催化材料对产物中co和h2的选择性不同,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电位来调控合成气比例。
61.如图4所示为实施例1的产物选择性比较图,可以看出30cu/30ni@go-c3n4在-0.57v~-0.97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表现出更有利于产生co产物的选择性,在-0.97v左右,实现co和h2的摩尔比接近1:1,在-0.72v,其co和h2的摩尔比接近6:1。
62.如图5所示为实施例1、2、3中的30cu/30ni@go-c3n4、20cu/40ni@go-c3n4、40cu/20ni@go-c3n4的lsv比较图。可以看出实施例1在测试电位范围内的电流密度始终是最大的,其次是实施例2,电流密度最小的是实施例3。
63.如图6所示为施例1、2、3中的30cu/30ni@go-c3n4、20cu/40ni@go-c3n4、40cu/20ni@go-c3n4的产物选择性比较图,可以看出实施例1在测试电位下均表现出最高的co法拉第效率,实施例2次之,最低的是实施例3,这三者均表现出co和h2比例随电位变负而变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