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杆轴芯上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0553发布日期:2022-10-04 23:0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撑杆轴芯上挂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挂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撑杆轴芯上挂机。


背景技术:

2.在撑杆轴芯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撑杆轴芯的表面进行电镀加工,使得撑杆轴芯的表面形成电镀层,从而装饰该撑杆轴芯的外表并提高手柄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传统对撑杆轴芯的电镀方式是通过人工将各根撑杆轴芯固定在挂具上,但是这种方式的效率比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撑杆轴芯上挂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通过人工将撑杆轴芯固定在挂具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撑杆轴芯上挂机,用于将撑杆轴芯固定现在挂架上,所述挂架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撑杆轴芯的弹性固定部;包括有工作台、上料机构、移载机构、撑开机构和挂架固定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并用于逐根输送待加工的所述撑杆轴芯,所述移载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承载经过所述上料机构输送的所述撑杆轴芯,以及将所述撑杆轴芯转移至挂架的弹性固定部处;所述撑开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将挂架的弹性固定部撑开以放置所述撑杆轴芯,所述挂架固定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放置挂架以使得挂架空载的固定部朝向所述移载机构。
5.可选地,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有导向组件、第一送料组件和第二送料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导向组件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料输送带的上端下方,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位于所述导向组件的下端下方,所述第一送料组件上设置有容纳槽以用于承载经过所述导向组件的撑杆轴芯,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送料组件转移的撑杆轴芯夹取至挂架的弹性固定部上。
6.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有导向架和第一限位件,所述导向架的上端面设置有倾斜结构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下端设置有落料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导向槽中并用于限位撑杆轴芯沿导向槽自上向下滚动至落料孔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撑杆轴芯的检测件。
7.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有至少两根导向辊,各所述导向辊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导向槽之间。
8.可选地,所述第一送料组件包括有第一气缸和载料件,所述载料件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容纳槽设置于所述载料件上,所述载料件背向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容纳槽。
9.可选地,所述第二送料组件包括有升降气缸、第二气缸、滑动座、夹持气缸和转动件;所述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所
述滑动座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转动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和所述夹持气缸之间。
10.可选地,所述转动件包括有导向座和转轴;所述导向座与所述升降气缸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滑动座和所述夹持气缸之间,所述转轴背向所述夹持气缸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偏心布置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上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并沿所述导向孔转动以使得所述转轴转动。
11.可选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上料架、储料仓和上料输送带,所述上料架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侧方,所述储料仓安装于所述上料架上并用于存放撑杆轴芯,所述上料输送带安装于所述上料架上,且所述上料输送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料仓内,所述上料输送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移载机构连接,所述上料输送带上均匀布置有多个上料卡块,各所述上料卡块的高度与撑杆轴芯的直径相同。
12.可选地,所述撑开机构包括有撑开移动座、撑开气缸和撑开检测件;所述撑开移动座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撑开气缸安装于所述撑开移动座上以用于撑开挂架的弹性固定部;所述撑开检测间安装于所述撑开气缸的一侧并用于定位撑开气缸移动的位置。
13.可选地,所述挂架固定机构包括有升降装置和挂具固定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挂具固定装置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挂具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手指气缸、第二手指气缸、安装架、气路滑环、固定板和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所述气路滑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板向上延伸穿过所述气路滑环的安装槽,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气路滑环的滑环转子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滑环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底部,所述第一手指气缸和所述第二手指气缸相对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第一手指气缸和所述第二手指气缸上下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手指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手指气缸的上方。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生产的时候,先将挂机固定在挂架固定机构上,挂架固定机构调节挂架空载的弹性固定部并朝向移载机构,上料机构将撑杆轴芯逐根输送到移载机构上,然后撑开机构将挂架的弹性固定部撑开,而后移载机构将撑杆轴芯转移到挂架的弹性固定部处,随后撑开机构复位,使得挂架的弹性固定部夹紧撑杆轴芯的两端,最后挂机固定机构调节挂架以使得挂架下一空载的弹性固定部朝向移载机构,重复上述步骤以将各撑杆轴芯分别固定在挂架上的弹性固定部上,当挂架上所有的弹性固定部均固定有撑杆轴芯后,将挂架放入电镀池中进行电镀,将撑杆轴芯固定在挂架的弹性固定部的全过程无需采用人工安装,降低人工的成本,同时通过自动化操作,从而提高撑杆轴芯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6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导向组件的剖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第一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第二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9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第二送料组件的右视图。
26.图11为图9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第二送料组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撑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挂具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图13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挂具固定装置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15为图13提供的撑杆轴芯上挂机中挂具固定装置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2.10—工作台
ꢀꢀꢀꢀꢀꢀꢀꢀꢀꢀꢀ
20—上料机构
ꢀꢀꢀꢀꢀꢀꢀꢀ
21—上料架
33.22—储料仓
ꢀꢀꢀꢀꢀꢀꢀꢀꢀꢀꢀ
221—避空部
ꢀꢀꢀꢀꢀꢀꢀꢀꢀ
23—上料输送带
34.231—上料卡块
ꢀꢀꢀꢀꢀꢀꢀꢀ
24—张紧组件
ꢀꢀꢀꢀꢀꢀꢀꢀ
30—移载机构
35.31—导向组件
ꢀꢀꢀꢀꢀꢀꢀꢀꢀ
311—导向架
ꢀꢀꢀꢀꢀꢀꢀꢀꢀ
312—第一限位件
36.313—导向槽
ꢀꢀꢀꢀꢀꢀꢀꢀꢀꢀ
314—落料孔
ꢀꢀꢀꢀꢀꢀꢀꢀꢀ
315—导向辊
37.32—第一送料组件
ꢀꢀꢀꢀꢀ
321—容纳槽
ꢀꢀꢀꢀꢀꢀꢀꢀꢀ
322—第一气缸
38.323—载料件
ꢀꢀꢀꢀꢀꢀꢀꢀꢀꢀ
324—缺口
ꢀꢀꢀꢀꢀꢀꢀꢀꢀꢀꢀ
33—第二送料组件
39.331—升降气缸
ꢀꢀꢀꢀꢀꢀꢀꢀ
332—第二气缸
ꢀꢀꢀꢀꢀꢀꢀ
333—滑动座
40.334—夹持气缸
ꢀꢀꢀꢀꢀꢀꢀꢀ
335—转动件
ꢀꢀꢀꢀꢀꢀꢀꢀꢀ
3351—导向座
41.3352—转轴
ꢀꢀꢀꢀꢀꢀꢀꢀꢀꢀꢀ
3353—导向孔
ꢀꢀꢀꢀꢀꢀꢀꢀ
3354—连接部
42.3355—导向轴
ꢀꢀꢀꢀꢀꢀꢀꢀꢀ
3356—滚轴
ꢀꢀꢀꢀꢀꢀꢀꢀꢀꢀ
336—第二限位件
43.3361—避空缺口
ꢀꢀꢀꢀꢀꢀꢀ
40—撑开机构
ꢀꢀꢀꢀꢀꢀꢀꢀ
41—撑开移动座
44.42—撑开气缸
ꢀꢀꢀꢀꢀꢀꢀꢀꢀ
43—撑开检测件
ꢀꢀꢀꢀꢀꢀ
50—挂架固定机构
45.51—升降装置
ꢀꢀꢀꢀꢀꢀꢀꢀꢀ
52—挂具固定装置
ꢀꢀꢀꢀ
521—第一手指气缸
46.5211—第一顶杆
ꢀꢀꢀꢀꢀꢀꢀ
5212—第一抵接块
ꢀꢀꢀꢀ
5213—第一定位凹槽
47.522—第二手指气缸
ꢀꢀꢀꢀ
5221—第二顶杆
ꢀꢀꢀꢀꢀꢀ
5222—第二抵接块
48.5223—第二定位凹槽
ꢀꢀꢀ
523—安装架
ꢀꢀꢀꢀꢀꢀꢀꢀꢀ
5231—顶板
49.5232—底板
ꢀꢀꢀꢀꢀꢀꢀꢀꢀꢀꢀ
5233—支撑柱
ꢀꢀꢀꢀꢀꢀꢀꢀ
5234—避空孔
50.524—气路滑环
ꢀꢀꢀꢀꢀꢀꢀꢀ
525—固定板
ꢀꢀꢀꢀꢀꢀꢀꢀꢀ
526—伺服电机
51.60—挂架
ꢀꢀꢀꢀꢀꢀꢀꢀꢀꢀꢀꢀꢀ
61—弹性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15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
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撑杆轴芯上挂机,用于将撑杆轴芯固定现在挂架60上,所述挂架60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撑杆轴芯的弹性固定部61;包括有工作台10、上料机构20、移载机构30、撑开机构40和挂架固定机构50;所述上料机构20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的一侧并用于逐根输送待加工的所述撑杆轴芯,所述移载机构30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并用于承载经过所述上料机构20输送的所述撑杆轴芯,以及将所述撑杆轴芯转移至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处;所述撑开机构40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并用于将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撑开以放置所述撑杆轴芯,所述挂架固定机构50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并用于放置挂架60以使得挂架60空载的固定部朝向所述移载机构30。
57.具体地,生产的时候,先将挂机固定在挂架固定机构50上,挂架固定机构50调节挂架60空载的弹性固定部61并朝向移载机构30,上料机构20将撑杆轴芯逐根输送到移载机构30上,然后撑开机构40将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撑开,而后移载机构30将撑杆轴芯转移到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处,随后撑开机构40复位,使得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夹紧撑杆轴芯的两端,最后挂机固定机构调节挂架60以使得挂架60下一空载的弹性固定部61朝向移载机构30,重复上述步骤以将各撑杆轴芯分别固定在挂架60上的弹性固定部61上,当挂架60上所有的弹性固定部61均固定有撑杆轴芯后,将挂架60放入电镀池中进行电镀,将撑杆轴芯固定在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的全过程无需采用人工安装,降低人工的成本,同时通过自动化操作,从而提高撑杆轴芯安装的效率。
5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4所示,所述上料机构20包括有上料架21、储料仓22和上料输送带23,所述上料架21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的侧方,所述储料仓22安装于所述上料架21上并用于存放撑杆轴芯,所述上料输送带23安装于所述上料架21上,且所述上料输送带2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料仓22内,所述上料输送带23的另一端与所述移载机构30连接,所述上料输送带23上均匀布置有多个上料卡块231,各所述上料卡块231的高度与撑杆轴芯的直径相同。具体地,工作的时候,上料输送带23转动,在上料卡块
231的带动下,带动位于储料仓22内的撑杆轴芯往上料输送带23的另一端移动并落下至移载机构30上,由于上料卡块231的高度与撑杆轴芯的直径相同,从而上料卡块231每次只能带动一根撑杆轴芯移动,确保每次输送至移载机构30上的撑杆轴芯数量为一根。
5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储料仓22的侧壁均为弧形结构。具体地,由于储料仓22的侧壁均为弧形结构,使得储料仓22的底部始终保持有撑杆轴芯,从而能够对全部撑杆轴芯进行上料。
6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储料仓22设置有避空部221,所述避空部221自所述储料仓22的一侧壁上端至所述所述储料仓22底部,所述上料输送带23的下端沿所述避空部221安装于所述避空部221中。具体地,由于上料输送带23的下端沿所述避空部221安装于所述避空部221中,从而能够带动储料仓22的底部的撑杆轴芯移动,能够确保储料仓22内滞留撑杆轴芯。
61.在本实用新型的领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上料机构20还包括有张紧组件24,所述张紧组件24安装于所述上料架21上并与所述上料输送带23连接以调节上料输送带23的张紧程度。这样子,确保上料输送带23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张紧的状态。
6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移载机构30包括有导向组件31、第一送料组件32和第二送料组件33;所述导向组件31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且所述导向组件31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料输送带23的上端下方,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2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并位于所述导向组件31的下端下方,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2上设置有容纳槽321以用于承载经过所述导向组件31的撑杆轴芯,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3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2转移的撑杆轴芯夹取至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上。具体地,上料输送带23从储料仓22内逐个输送撑杆轴芯至导向组件31,撑杆沿导向组件31掉落下至第一送料组件32的容纳槽321内,第一送料组件32将该撑杆轴芯转移至第二送料组件33处,第二送料组件33将该撑杆轴芯夹取至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上,经过上述步骤,撑杆轴芯沿导向组件31掉落至第一送料组件32的容纳槽321中,从而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第二送料组件33每次夹取第一送料组件32转移的撑杆轴芯时的位置保持一致,从而能够确保每次转移撑杆轴芯的位置精确性,避免撑杆轴芯放置位置出现误差。
6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导向组件31包括有导向架311和第一限位件312,所述导向架311的上端面设置有倾斜结构的导向槽313,所述导向槽313的下端设置有落料孔314,所述第一限位件312安装于所述导向槽313中并用于限位撑杆轴芯沿导向槽313自上向下滚动至落料孔314中,所述第一限位件312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撑杆轴芯的检测件。具体地,上料输送带23将撑杆轴芯输送经过导向槽313的时候,检测件用于检测撑杆轴芯,从而确保有撑杆轴芯经过该导向槽313,设置的第一限位件312避免撑杆轴芯沿导向槽313自上向下滚动的过程中飞出该导向槽313,确保撑杆轴芯稳定地从落料孔314中落下至第一送料组件32。
6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导向组件31还包括有至少两根导向辊315,各所述导向辊315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2和所述导向槽313之间。具体地,撑杆轴芯沿各导向辊315的表面滑动至落料孔314中,从而减少了导向辊315与导向槽31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撑杆轴芯卡在导向槽313处,确保了输送撑杆轴芯的稳定性。
6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送料组件32包括有
第一气缸322和载料件323,所述载料件323与所述第一气缸32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容纳槽321设置于所述载料件上,所述载料件323背向所述第一气缸322的一端设置有缺口324,所述缺口324贯穿所述容纳槽321。具体地,撑杆轴芯从落料孔314落下至容纳槽321后,第一气缸322驱动载料件323朝向第二送料组件33移动,使得容纳槽321位于第二送料组件33的正下方,第二送料组件33穿过缺口324后夹取位于容纳槽321的撑杆轴芯,而后第一气缸322驱动载料件323复位,以重复上述步骤,从而依序将撑杆轴芯转移到第二送料组件33的正下方,载料件上设置有贯穿容纳槽321的缺口324,使得第二送料组件33可以穿过该缺口324以夹取位于容纳槽321中的撑杆轴芯。
6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9~11所示,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3包括有升降气缸331、第二气缸332、滑动座333、夹持气缸334和转动件335;所述升降气缸331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第二气缸332安装于所述升降气缸331的活塞杆上,所述滑动座333与所述第二气缸33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转动件335连接于所述滑动座333和所述夹持气缸334之间。具体地,工作的时候,夹持气缸334位于载料件323的正上方,升降气缸331驱动夹持气缸334下降夹持撑杆轴芯,然后升降气缸331复位使得夹持气缸334远离载料件323,随后第二气缸332驱动夹持气缸334朝向挂架固定机构50方向移动,同时转动件335驱动夹持气缸334转动,从而使得撑杆轴芯从水平状态转变成竖直状态,使得垂直固定于挂架60上,通过上述操作能够转移撑杆轴芯的同时实现改变撑杆轴芯的放置位置状态,减少人工的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高。
6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11所示,所述转动件335包括有导向座3351和转轴3352;所述导向座3351与所述升降气缸33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座3351上设置有导向孔3353,所述转轴3352连接于所述滑动座333和所述夹持气缸334之间,所述转轴3352背向所述夹持气缸33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3354,所述连接部3354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3352偏心布置的导向轴3355,所述导向轴3355上设置有滚轴3356,所述滚轴3356安装于所述导向孔3353内并沿所述导向孔3353转动以使得所述转轴3352转动。具体地,第二气缸332驱动滑动座333朝向挂架固定机构50移动的时候,轴承沿导向孔3353滚动,使得转轴3352在移动的时候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了移动撑杆轴芯的同时转动撑杆轴芯的位置状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配合度高。
6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10所示,所述第二送料组件33还包括有第二限位件336,所述第二限位件336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第二限位件336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撑杆轴芯和所述夹持气缸334的避空缺口3361。具体地,设置的第二限位件336使得夹持气缸334夹持撑杆轴芯从转移至挂架固定机构50处,起到限位作用的同时,还能对第一送料组件32和升降气缸331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其他物品从撑杆轴芯移动方向进入到第一送料组件32处,确保工作的稳定性。
6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2所示,所述撑开机构40包括有撑开移动座41、撑开气缸42和撑开检测件43;所述撑开移动座41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撑开气缸42安装于所述撑开移动座41上以用于撑开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所述撑开检测间安装于所述撑开气缸42的一侧并用于定位撑开气缸42移动的位置。具体地,设置的撑开检测间以确保撑开气缸42移动至挂架60的弹性固定部61处,从而确保撑开移动座41驱动撑开气缸42移动位置的精确性。
7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3~15所示,所述挂架固定机构50包括有升降装置51和挂具固定装置52,所述升降装置51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挂具固定装置52与所述升降装置51连接,所述挂具固定装置52包括第一手指气缸521、第二手指气缸522、安装架523、气路滑环524、固定板525和伺服电机526,第一手指气缸521和第二手指气缸522至少为三爪气缸,至少三个接触点能够更牢固的将挂具固定在安装架523上面以防止挂具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安装架523为框架结构以便于部件设置安装,所述伺服电机526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525的底部,固定板525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51上,伺服电机526位于固定板525的下方,能够更好的将伺服电机526隐藏起来,方便生产加工,不会造成阻碍,所述气路滑环524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525的顶部,且所述伺服电机526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板525向上延伸穿过所述气路滑环524的安装槽,且所述伺服电机526的输出端与所述气路滑环524的滑环转子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滑环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523的底部,伺服电机526的输出端带动气路滑环524的滑环转子进行转动,滑环转子带动安装架523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21和所述第二手指气缸522相对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523内,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21和所述第二手指气缸522上下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21位于所述第二手指气缸522的上方,第一手指气缸521和第二手指气缸522的上下镜像设置,通过对挂具的双层固定,确保挂具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71.本实用新型中的挂具固定装置52由第一手指气缸521、第二手指气缸522、安装架523、气路滑环524、固定板525和伺服电机526组装而成,在零部件生产时将伺服电机526固定安装在该固定板525的底部中央位置,且在固定板525上开设有穿孔,供伺服电机526的输出端穿过该穿孔,将气路滑环524固定安装在固定板525的顶部平面,且所述气路滑环524的位于该固定板525的顶部中央位置,伺服电机526的输出端与穿过固定板525与气路滑环524上面的滑环转子之间固定连接,通过伺服电机526的输出端的转动带动滑环转子的转动,将安装架523固定安装在气路滑环524的滑环转子上面,滑环转子的转动带动安装架523进行转动,第一手指气缸521和第二手指气缸52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523内,且第一手指气缸521和第二手指气缸522上下镜像设置,当挂具安装到安装架523上的时候安装架523外部表面整洁,便于安装,第一手指气缸521和第二手指气缸522的移动端向外扩张抵接在挂具上,通过多点抵接挤压,使挂具能够牢固的被固定在安装架523上,挂具跟随安装架523进行转动,从而完成将加工零件悬挂于挂具外表面的操作,当要取出挂具的时候只需要收缩第一手指气缸521和第二手指气缸522的移动端,松开挂具,便能够轻易的取下挂具,通过上诉的部件设置,实现挂具装配到挂具固定装置52上的步骤简单便捷。
7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21的各移动端上均设置有第一顶杆5211,所述第一顶杆521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21的移动端上,所述第一顶杆52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5213,且所述第一顶杆521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架523的投影范围之外,多个第一顶杆5211通过多角度的对挂具内部进行位置固定,进一步确保挂具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7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第一顶杆5211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第一抵接块5212,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213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抵接块5212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213延伸至所述第一抵接块5212的顶部,在第一顶杆5211的末端增设一个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抵接块5212,而第一定位凹槽5213从第一顶杆
5211的端部平面上延展到第一抵接块5212的侧面,同时延伸至第一抵接块5212的顶部平面,贯穿两个侧面的第一定位凹槽5213增加了抵接在挂具上的接触面,增大摩擦力,连接更加的稳定。
7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213的一端边缘与所述第一顶杆5211底部平面之间圆滑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213的另一端边缘与所述第一抵接块5212的顶部平面之间圆滑连接,第一定位凹槽5213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处均采用圆滑设置,能够减少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发生的磕碰。
7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第二手指气缸522的各移动端上均设置有第二顶杆5221,所述第二顶杆522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手指气缸522的移动端上,所述第二顶杆52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5223,且所述第二顶杆52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架523的投影范围之外,多个第一顶杆5211通过多角度的对挂具内部进行位置固定,进一步确保挂具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7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第二顶杆5221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第二抵接块5222,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23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抵接块5222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23延伸至所述第二抵接块5222的顶部,在第二顶杆5221的末端增设一个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抵接块5222,而第二定位凹槽5223从第二顶杆5221的端部平面上延展到第二抵接块5222的侧面,同时延伸至第二抵接块5222的顶部平面,贯穿两个侧面的第二定位凹槽5223增加了抵接在挂具上的接触面,增大摩檫力,连接更加的稳定。
7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和图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23的一段边缘与所述第二顶杆5221的顶部平面之间圆滑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223的另一端边缘与所述第二抵接块5222的底部平面之间圆滑连接,第二定位凹槽5223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处均采用圆滑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发生磕碰。
7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安装架523包括底板5232、顶板5231、若干支撑柱5233,所述底板5232固定安装于所述滑环转子顶部,所述顶板5231位于所述底板5232的上方,所述第一手指气缸521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板5231的底部,所述第二手指气缸522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5232的顶部,各所述支撑柱5233位于所述顶板5231和所述底板5232之间,且各所述支撑柱52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5231和所述底板5232固定连接,各所述支撑柱5233沿所述底板5232的中心点呈中心轴对称间隔设置,各个支撑柱5233之间间隔设置,且没一个第一顶杆5211和第二顶杆5221都位于两个支撑柱5233之间,各个第一顶杆5211和各个第二顶杆5221从两个支撑柱5233之间伸出对挂具进行固定抵接。
7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底板5232和所述顶板5231均呈圆盘状,且所述底板5232直径大于所述顶板5231直径,底板5232的直径大于顶板5231的直径,当挂具安装在安装架523上的时候能够放置在底板5232上。
8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所述底板5232上设置有若干避空孔5234,且各所述避空孔5234沿所述底板5232的中心点呈中心轴对称间隔设置,底板5232上面设置的避空孔5234,便于出现故障的时候便捷的对下方的气路滑环524进行故障观察。
8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