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泳涂装用的电泳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9753发布日期:2023-01-04 05:07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泳涂装用的电泳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泳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泳涂装用的电泳槽。


背景技术:

2.电泳涂装是利用外加电场使悬浮于电泳液中的颜料和树脂等微粒定向迁移并沉积于电极之一的基底表面的涂装方法,电泳涂装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涂膜形成方法,是对水性涂料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施工工艺,具有水溶性、无毒、易于自动化控制等特点,迅速在汽车、建材、五金、家电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3.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阴极电泳涂装的电泳槽结构”,其公开(公告)号为“cn213203248u”,该专利主要通过将转套与紧套分离后,可以移动环形套,将环形套向上移动,环形套向上移动带动紧套在十字滑槽内滑动,环形套向上移动带动侧板向上移动,侧板向上移动带动电泳槽向上移动,电泳槽向上移动带动矩形连板在滑杆上滑动,达到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电泳槽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在不同水位时使用,大大增加装置的实用性的效果,但是这样设置在对多个工件进行多次电泳涂装后,电泳槽内的电泳液会产生许多从工件上落下的杂质,包括设备上方的灰尘也有可能落入电泳液中,不对其进行清理,会影响到下次电泳涂装的涂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泳涂装用的电泳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多个工件进行多次电泳涂装后,电泳槽内的电泳液会产生许多从工件上落下的杂质,包括设备上方的灰尘也有可能落入电泳液中,不对其进行清理,会影响到下次电泳涂装的涂装效果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泳涂装用的电泳槽,包括电泳槽,所述电泳槽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输出端贯穿电泳槽的左侧表面并延伸至其内壁的左侧,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右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上表面啮合链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右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电泳槽右侧表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
6.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端与放置盒右侧表面的上方转动连接,所述电泳槽内壁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滑槽,所述第一环形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表面与第二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泳槽内壁的左侧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二环形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右端与从动齿轮左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放置盒内壁的下方开设有多个通孔。
8.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细过滤网,所述细过滤网的左右两侧表面分别与过滤室内壁左右两侧的后方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室内壁左右两侧的前方共同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所述过滤室的前侧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输入端贯穿电泳槽的前侧表面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抽液泵的输出端贯穿过滤室的前侧表面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过滤室的后侧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贯穿过滤室的后侧表面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贯穿电泳槽的后侧表面并延伸至其内部。
9.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材质为不锈钢。
10.优选的,所述过滤室的前侧表面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手动门。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通过设置电泳槽、固定盒、电机、转盘、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连接杆、放置盒、过滤机构、限位机构,在放置盒内的工件进入电泳槽内的电泳水进行涂装后,可以通过循环泵和抽液泵将电泳水抽入到过滤室内过滤后再抽入电泳槽内,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可以保证电泳涂装的涂装效果,提升了设备的生产质量。
13.2、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放置盒、第二环形滑槽、第二滑块、第二环形滑槽、第一滑块、第三连接杆,可以对放置盒进行限位导向,能够防止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发生偏移,也能够防止齿轮承受重量较大,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设置细过滤网和粗过滤网,可以保证过滤的效果更好,进而提高了电泳涂装的涂装效果,通过设置通孔,可以防止放置盒内积水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14.3、通过设置手动门,可以打开过滤室,对内部的细过滤网和粗过滤网进行清理,防止积累过量杂质,将放置盒的材质设置为不锈钢,可以提高放置盒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设置转盘、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放置盒、第一连接杆,可以使放置盒产生晃动,能够防止工件涂装时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提高其涂装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b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室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电泳槽;2、固定盒;3、电机;4、第二环形滑槽;5、第一滑块;6、第三连接杆;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第一连接杆;10、放置盒;11、第一环形滑槽;12、第二滑块;13、第二连接杆;14、过滤室;15、抽液泵;16、循环泵;17、细过滤网;18、粗过滤网;19、手动门;20、通孔;21、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电泳涂装用的电泳槽,包括电泳槽1,电泳槽1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盒2,固定盒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输出端贯穿电泳槽1的左侧表面并延伸至其内壁的左侧,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1,转盘21右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7,主动齿轮7的上表面啮合链接有从动齿轮8,从动齿轮8右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9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放置盒10,放置盒10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机构,电泳槽1右侧表面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滤室14,过滤室14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在放置盒10内的工件进入电泳槽1内的电泳水进行涂装后,可以通过循环泵16和抽液泵15将电泳水抽入到过滤室14内过滤后再抽入电泳槽1内,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可以保证电泳涂装的涂装效果,提升了设备的生产质量。
23.如图1和2所示,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1,转盘21右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7,主动齿轮7的上表面啮合链接有从动齿轮8,从动齿轮8右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9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放置盒10,可以使放置盒10产生晃动,能够防止工件涂装时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提高其涂装质量,放置盒10的材质为不锈钢,将放置盒10的材质设置为不锈钢,可以提高放置盒10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4.如图1和3所示,第二连接杆13的左端与放置盒10右侧表面的上方转动连接,电泳槽1内壁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滑槽11,第一环形滑槽1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第二滑块12的左侧表面与第二连接杆13的右端固定连接,电泳槽1内壁的左侧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4,第二环形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6,第三连接杆6的右端与从动齿轮8左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可以对放置盒10进行限位导向,能够防止主动齿轮7带动从动齿轮8转动时,从动齿轮8发生偏移,也能够防止从动齿轮8承受重量较大,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
25.如图4所示,放置盒10内壁的下方开设有多个通孔20,可以防止放置盒10内积水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26.如图5所示,过滤室14的前侧表面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手动门19,可以打开过滤室14,对内部的细过滤网17和粗过滤网18进行清理,防止积累过量杂质,过滤机构包括细过滤网17,细过滤网17的左右两侧表面分别与过滤室14内壁左右两侧的后方固定连接,过滤室14内壁左右两侧的前方共同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18,可以保证过滤的效果更好,进而提高了电泳涂装的涂装效果。
2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装置所有电器设备均通过外接电源打开,使用时,先将多个工件放置在放置盒10内,再往电泳槽1内通入电泳水;
28.打开固定盒2内的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主动齿轮7转动,主动齿轮7转动带动从动齿轮8转动,此时第三连接杆6跟随从动齿轮8一起转动,从动齿轮8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9转动,从而带动放置盒10进行晃动,此时第二环形滑槽4内的第一滑块5对从动齿轮8进行限位作用,第一环形滑槽11内的第二滑块12通过第二连接杆13对放置盒10进行限位承重,放置盒10晃动使其内部的工件充分与电泳水接触,同时也能够防止工件表面产生气泡;
29.当电泳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产生了一些杂质,此时打开抽液泵15.抽液泵15的输入端将电泳槽1内的电泳水抽入过滤室14内,被细过滤网17和粗过滤网18进行充分过滤,同时打开循环泵16,循环泵16的输出端再将过滤室14内被过滤后的电泳水抽回到电泳槽1内,以此达到循环使用电泳水的目的。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