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47627发布日期:2023-07-22 12:4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解制氢,具体是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


背景技术:

1、碳中和背景下,绿氢作为能源载体在能源、化工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pem电解水制氢是极具潜力的制取绿氢方式。pem电解槽的电极框位于膜电极外部,用于分离氢气和氧气以及保证电解槽的密封性。

2、目前,pem水电解槽中通常采用简单平板式电极框,电解槽只能装配单层电解小室,而为了提高单槽的产量,通常需要将多个电解小室单元依次叠加,此时简单平板式电极框已不再适用。

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包括电极框本体,所述电极框本体周向一圈设有多个贯穿螺孔,所述电极框本体上侧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电极框本体下侧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电极框本体左上方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电极框本体右下方设有第二导流通道,并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与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电极框本体中间还设有用于放置膜电极的矩形通孔。

3、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对设置。

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均由多条呈伞状分布的凹槽构成。

5、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极框本体正面设有第一密封水线槽,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均位于第一密封水线槽与矩形通孔围成的区域内。

6、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通孔的外缘处设有第二密封水线槽,所述贯穿螺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的周围均设有第三密封水线槽。

7、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密封水线槽和所述第三密封水线槽均位于电极框反面

8、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通孔的边角处设有圆弧倒角。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在电极框上设置导流通道,在多个极板堆叠时仍能做到氢气和氧气流道的分流,从而可以堆叠多个电解小室,提高了电解槽单槽的产氢量。

11、2、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框结构设计紧凑,可以用作阳极电极框,也可用作阴极电极框,一方面制备模具只需要制作一个,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安装更简单且不易出错。



技术特征:

1.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包括电极框本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与所述第三通孔(1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13)与所述第四通孔(15)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6)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7)均由多条呈伞状分布的凹槽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框本体(1)正面设有第一密封水线槽(19),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6)和第二导流通道(17)均位于第一密封水线槽(19)与矩形通孔(18)围成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通孔(18)的外缘处设有第二密封水线槽(20),所述贯穿螺孔(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以及第四通孔(15)的周围均设有第三密封水线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水线槽(20)和所述第三密封水线槽(21)均位于电极框反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通孔(18)的边角处设有圆弧倒角(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PEM电解槽用密封导流电极框,属于电解制氢技术领域,包括电极框本体,电极框本体周向一圈设有多个贯穿螺孔,电极框本体上侧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电极框本体下侧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电极框本体左上方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电极框本体右下方设有第二导流通道,并且第一导流通道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导流通道与第四通孔相连通,电极框本体中间还设有用于放置膜电极的矩形通孔;本技术通过在电极框上设置导流通道,在多个极板堆叠时仍能做到氢气和氧气流道的分流,从而可以堆叠多个电解小室,提高了电解槽单槽的产氢量。

技术研发人员:谢曙,张靖倩,杨晓璐,邹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淳华氢能源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