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液洒式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484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液洒式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制取各种气体的电解装置。
现有的电解槽在运输时为了防止电解液从出气处漏洒,均采用胶塞塞住出气处,如果由于疏忽没有拿掉胶塞而开始使用电解槽时,就会有爆炸的危险,且如果电解槽在运作时倾倒、振动,气体会将电解液带出,容易造成物品腐蚀、人员触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防液洒性能好、甚至在摇动、倾倒、倒置等状况下仍能正常工作的防液洒式电解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附图所示,由槽座(2)、槽盖(6)、电极(1)、出气嘴(5)组成,其中电极(1)固定在盛有电解液的由槽座(2)、槽盖(6)组成的槽腔内,出气嘴(5)设置在槽盖(6)上,槽座(2)内腔设置有吸附电解液的海绵体(4),海绵体(4)由固定件固定,电极(1)下端插入海绵体(4)内,出气嘴(5)下端封闭,其侧壁距槽盖(6)底部一定距离处开有出气孔(7)。
本实用新型将防止溶液从出气处洒漏的措施从槽外出气处转入槽腔内设计来解决,其结构合理,防洒性能好,使得电解槽在摇动、倾倒、倒置等状况下仍能正常工作,并保证电解液不洒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解槽倒置时的示意图。
图3为设置有气室隔板的防洒式电解槽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槽座(2)、槽盖(6)、电极(1)、出气嘴(5)组成,其中电极(1)固定在盛有电解液的由槽座(2)、槽盖(6)组成的槽腔内,出气嘴(5)设置在槽盖(6)上,槽座(2)内腔设置有吸附电解液的海绵体(4),海绵体(4)由固定件固定,电极(1)下端插入海绵体(4)内,出气嘴(5)下端封闭,其侧壁距槽盖(6)底部一定距离处开有出气孔(7);固定板(3)固定在槽座(2)的内壁,海绵体(4)固定在固定板(3)的下面,海绵体(4)根据电解不同气体的需要选用相宜的吸附溶液性强的物质,海绵体(4)吸附溶液的能力越强,电解槽防洒漏性能越好;对不同的酸、碱性电解液,海绵体(4)都具有相当强的抗酸、耐碱能力;同时,海绵体(4)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电解液及电解产生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出气孔(7)与槽盖(6)底部的距离为h,浸在电解液下的海绵体(4)吸附着大量的电解液,电极(1)在海绵体(4)吸附的电解液中工作,电解产生的气体从海绵体(4)及电解液中溢出,通过出气孔(7)、出气嘴(5)向工作目标排放。电解槽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摇动、倾倒等情况,由于被固定板(3)固定的海绵体(4)吸附了大量的电解液,浸没在海绵体(4)上的极少量电解液,不能从距槽盖(6)底部有h距离的出气孔(7)洒漏出来,如
图1所示,即使电解槽倒置,海绵体(4)仍吸附着大量的电解液,电解槽仍能正常工作,电解液也不能从出气孔(7)漏出,如图2所示。浸没在海绵体(4)上的电解液,实际上为海绵体(4)的补充吸收液。电解液使用完时,电解槽仍能运作,直至海绵体(4)内电解液消耗尽为止。
为了能够从出气嘴(5)得到纯净的气体(纯阴极气体或纯阳极气体),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电解槽电极(1)的阴、阳两极之间安装气室隔离板(8),其上端与槽盖(6)连接,下端置于海绵体(4)内。气室隔板(8)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气嘴(5),出气嘴(5)下端封闭,其侧壁距槽盖(6)底部一定距离处开有出气孔(7);电解产生的气体(阴极气体、阳极气体)由气室隔板(8)分开,再分别由出气嘴(5)导出,如附图3所示,从而获得纯净的气体。
权利要求1.一种防液洒式电解槽,由槽座(2)、槽盖(6)、电极(1)、出气嘴(5)组成,其中电极(1)固定在盛有电解液的由槽座(2)、槽盖(6)组成的槽腔内,出气嘴(5)设置在槽盖(6)上,其特征在于槽座(2)内腔设置有吸附电解液的海绵体(4),海绵体(4)由固定件固定,电极(1)下端插入海绵体(4)内,出气嘴(5)下端封闭,其侧壁距槽盖(6)底部一定距离处开有出气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液洒式电解槽,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1)的阴、阳极之间设有气室隔板(8),气室隔板(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气嘴(5),出气嘴(5)下端封闭,其侧壁距槽盖(6)底部一定距离处开有出气孔(7)。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液洒式电解槽,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室隔板(8)下端置于海绵体(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液洒式电解槽,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件为固定板(3),固定板(3)固定在槽座(2)的内壁。
专利摘要防液洒式电解槽是一种用于制取各种气体的电解装置。它由槽座(2)、槽盖(6)、电极(1)、出气嘴(5)组成,槽座(2)内腔设置有吸附电解液的海绵体(4),海绵体(4)由固定件固定,出气嘴(5)下端封闭,其侧壁距槽盖(6)底部一定距离处开有出气孔(7)。本实用新型将防止溶液从出气处洒漏的措施从槽外出气处转入槽腔内设计来解决,使得电解槽在摇动、倾倒、倒置等状况下仍能正常工作,并保证电解液不洒漏。
文档编号C25B1/00GK2164418SQ93218500
公开日1994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8日
发明者胡林 申请人:胡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