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4849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
[0003]1.散热效果不好;电解槽容易过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0005]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电解槽部分,所述电解槽部分包含外壳体,其内部布置有两个电极,一个接阳极,一个接阴极,二者之间为电解空间,所述外壳体内部布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布置结构为如下二者之一:A.管道伸出外壳体后朝下伸出下伸管,所述下伸管连接横向管,下伸管和横向管二者均为硬管,所述横向管连接软管,所述软管连接一个水泵,所述外壳体外部布置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轴连接横向管,所述软管布置在外壳体内部;所述软管的出口伸入电解空间所述管道连接一个水泵,水泵置于循环槽中。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道和换热管邻接分布,所述换热管连接水源和水源中的泵。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外壳体外侧包含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包含包含一个以上的进口。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道水平成循环结构分布。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道为绝缘结构。
[0011]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开创性地将壳体和管道结合起来,使得液体循环的过程中,带走热量,避免壳体过热报警。
【附图说明】
[0012]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0013]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实用新型电解槽外壁透视结构图;
[0015]其中:1.下伸管;2.横向管;3.气缸;4.水泵;5.进口二 ;6.电解空间;7.电极;8.进口一 ;9.管道;10.换热管;11.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7]—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电解槽部分,所述电解槽部分包含外壳体11,其内部布置有两个电极7,一个接阳极,一个接阴极,二者之间为电解空间6,所述外壳体内部布置有管道9,所述管道9的布置结构为如下二者之一:A.管道伸出外壳体后朝下伸出下伸管1,所述下伸管连接横向管2,下伸管和横向管二者均为硬管,所述横向管连接软管,所述软管连接一个水泵4,所述外壳体外部布置有一个气缸3,所述气缸3的气缸轴连接横向管,所述软管布置在外壳体内部;所述软管的出口伸入电解空间;B.所述管道连接一个水泵,水泵置于循环槽中。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开创性地将壳体和管道结合起来,使得液体循环的过程中,带走热量,避免壳体过热报警。采用如上结构后,电解槽温度比没有如上结构的电解槽温度低上5-10摄氏度。
[0018]所述管道和换热管10邻接分布,所述换热管连接水源和水源中的泵。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换热管能带走热量,保持整体结构处于冷却状态,不会因为过热而停机。
[0019]所述外壳体外侧包含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包含包含一个以上的进口。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空腔进口还能吹入气体,可以是循环气,也可以是产生的氢气或者氧气,使得整体的冷却效果更好。
[0020]所述管道水平成循环结构分布。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及其实现过程为如下:循环结构使得整体的散热除热效果更好。
[0021]所述管道为绝缘结构。
[0022]开创性地,以上各个效果独立存在,还能用一套结构完成上述结果的结合。
[0023]以上结构实现的技术效果实现清晰,如果不考虑附加的技术方案,本专利名称还可以是一种散热结构。
[0024]图中未示出部分细节。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相互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组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电解槽部分,所述电解槽部分包含外壳体(11),其内部布置有两个电极(7),一个接阳极,一个接阴极,二者之间为电解空间(6),所述外壳体内部布置有管道(9),所述管道(9)的布置结构为如下二者之一:A.管道伸出外壳体后朝下伸出下伸管(1),所述下伸管连接横向管(2),下伸管和横向管二者均为硬管,所述横向管连接软管,所述软管连接一个水泵(4),所述外壳体外部布置有一个气缸(3),所述气缸(3)的气缸轴连接横向管,所述软管布置在外壳体内部;所述软管的出口伸入电解空间所述管道连接一个水泵,水泵置于循环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和换热管(10)邻接分布,所述换热管连接水源和水源中的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外侧包含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包含包含一个以上的进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水平成循环结构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绝缘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发热的氢氧发生器。包含电解槽部分,所述电解槽部分包含外壳体,其内部布置有两个电极,一个接阳极,一个接阴极,二者之间为电解空间,所述外壳体内部布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布置结构为如下二者之一:A.管道伸出外壳体后朝下伸出下伸管,所述下伸管连接横向管,下伸管和横向管二者均为硬管,所述横向管连接软管,所述软管连接一个水泵,所述外壳体外部布置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缸轴连接横向管,所述软管布置在外壳体内部;所述软管的出口伸入电解空间;B.所述管道连接一个水泵,水泵置于循环槽中。有益效果:开创性地将壳体和管道结合起来,使得液体循环的过程中,带走热量,避免壳体过热报警。
【IPC分类】C25B9-06, C25B1-06
【公开号】CN204356414
【申请号】CN201420829618
【发明人】折生阳, 孙纪洲, 王彦东, 庄新东, 李建
【申请人】陕西华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