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刚柔复合防水层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34725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刚柔复合防水层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水技术,尤其是涉及地下建筑的防水施工技术,适用于建筑密集,地下水位较高,埋深大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或“一墙两用”结构的地下建筑物。
建筑物防渗漏长期以来是工程上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特别对处于高地下水位的地下建筑来讲更是急于要解决的。现有地下建筑的防渗漏,通常是采用1.在进行地下建筑物施工时,设置专门的围护结构,既防水又能保证安全施工,但是,这种施工方法浪费很大,造价很高,很少有人采用;2.利用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在围护结构的内侧再浇筑一定厚度的内衬构成双层侧墙,以进一步加强地下建筑物的防渗漏性能。但是,这种施工方法要求的施工开挖面大,同样存在用料多、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维护不方便等不足;3.采用结构作外防水附加层的方法,但是,这种施工方法在回填土时防水附加层容易造成损坏,而不能达到防水作用。
为了克服现有地下建筑物防渗漏的不足,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提供一种能够使“一墙两用”的地下建筑结构具有良好防渗漏性能、且在施工时设备投入少、工艺简单、速度快、施工安全、采用柔性堵漏和刚性防漏相结合的的刚柔复合防水层施工方法。
本发明工法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施工时首先对地下建筑结构背水面的墙面和底板进行整洁清理和渗漏检查,然后进行柔性防水处理。整洁清理和渗漏检查,以剔除松动的混凝土和凿除墙面上明显凸出的混凝土及割净凸出墙面的金属件,对于墙面上存在的凹坑,同样需进行清洗并将其凿毛,采用掺有钢纤维的混凝土填充平整,使墙面平整、不会产生空鼓,密实不渗水。对裸露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处理并对墙面和墙缝进行清洁清理,然后对墙面上的缝隙和墙幅间缝处采用水泥砂浆嵌缝抹平后用柔性防水涂料进行多道涂刷;对检查出的渗漏部位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进行多层涂刷处理并洒水养护2~3天。经整洁清理和防渗漏处理后再对墙面进行找平,其中当墙面随墙的不平整度大于3~5cm时设置一层0.8mm的钢丝网,当随墙的不平整度大于5~8cm时设置二层钢丝网并用钢钉固定在墙面上,用水泥砂浆或钢丝纤维砂浆找平,墙面找平厚度根据是否设置钢丝网决定为h=10~80mm。在进行刚性防水层前,使墙面保持潮湿、清洁、平整、坚实和粗糙。
刚性防水处理为采用二层水泥素浆层和二层水泥砂浆层间隔施工。水泥素浆由水泥、微膨胀剂和水配制而成,其配比为1∶0.1∶0.35~0.5重量百分比,水泥砂浆由水泥、微膨胀剂、早强剂、砂和水配制而成,其配比为1∶0.1∶0.05~0.1∶2.5∶0.5~0.6重量百分比。施工时先在经柔性防水处理过的墙面上抹一道水泥素浆,并用抹板横向或纵向用力刮抹以使水泥素浆填实墙面孔隙,随即在已刮过的水泥素浆上再纵向或横向抹一道水泥素浆找平,两层水泥素浆的抹涂方向应互相垂直。抹完后,用湿毛刷或排笔蘸水在水泥素浆表面依水平向轻轻均匀涂刷一遍,将水泥素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多余水分的蒸发形成的毛细孔道打乱,从而形成一层坚实不透水的水泥结晶层,封闭水泥素浆层的毛细孔,作为第一道防水层。待水泥素浆层稍干后,就在其表面进行水泥砂浆层的施工,作为第二防水保护层。施工时要求将水泥砂浆层压入水泥素浆层的约1/4厚度。抹完待水泥砂浆初凝后,用木抹子揉搓密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按顺序以一个方向置出横向或竖向条纹,然后进行24小时养护。养护结束,在砂浆水泥层表面进行第三防水保护层的施工,第三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素浆,施工工艺同第一层水泥素浆的施工,但必须注意抹泥的方向要与上一层抹泥的方向垂直,并且施工时,在第二层表面析出有游离氢氧化钙形成的白色薄膜,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才可进行第三层的施工,以免影响二、三层间的粘结而形成空鼓。第四层采用水泥砂浆作为防水保护层,施工工艺与第二层相同,但同样要求抹泥的方向要与上一层抹泥的方向垂直。待水泥砂浆初凝后,用木抹子揉搓密实,揉搓后再用铁抹板进行收光处理,同时作抹压,以增加密实性,使第四层的表面不起砂,不出现麻面,并加强养护,以防表面开裂而失去防水效果。经养护、检查合格后成刚柔复合防水层。
本发明工法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柔性堵漏和刚性防漏相结合的刚柔复合防水施工方法,不仅省去了地下建筑物内所采用的防渗漏内衬结构,而且使地下建筑物能达到高要求的防渗漏标准,也保证了地下建筑物能够长年安全使用。采用本发明方法在建造地下建筑时,还可有效减少施工开挖面,具有节省造价,施工方便,施工进度快,与现有的地下建筑防水层的施工相比工期短、对防水层维护方便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
是本发明工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作进一步的描述。
施工时首先对“一墙两用”的地下建筑结构墙面进行整洁清理和渗漏检查,剔除墙面上松动的混凝土并凿平墙面上凸出的混凝土以及割除凸出墙面的金属件,对于墙面上的凹坑,进行清洗并将其凿毛,用钢纤维混凝土填充平整,使整个墙面平整,对裸露的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处理,对墙面上和墙幅间缝进行清洁清理,然后对墙面上的缝隙和墙幅间缝处采用水泥砂浆嵌缝抹平后用柔性防水涂料进行多道涂刷;对检查出的渗漏部位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进行多层涂刷处理并洒水养护3天,然后再对墙面进行找平。由于墙面随墙的不平整度大于5cm,设置二层0.8mm的钢丝网,用钢钉固定在墙面上后用水泥砂浆找平,找平厚度8cm。在进行刚性防水层前,保持墙面清洁、潮湿、平整、坚实和粗糙。
刚性防水处理为采用二层水泥素浆防水和二层水泥砂浆间隔施工而成。第一层采用由水泥、微膨胀剂和水配制而成的水泥素浆,其配比为1∶0.1∶0.5重量百分比,施工时先在经柔性防水处理过的墙面上抹一道,并用抹板横向用力刮抹以使水泥素浆填实墙面孔隙,随即在已刮过的水泥素浆上再纵向抹一道水泥素浆找平,两层水泥素浆的抹涂方向互相垂直,抹完后,用湿毛刷或排笔蘸水在水泥素浆表面依水平向轻轻均匀涂刷一遍,将水泥素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多余水分的蒸发形成的毛细孔道打乱,形成一层坚实不透水的水泥结晶层,封闭水泥素浆层的毛细孔。第二层为由水泥、微膨胀剂、早强剂、砂和水配制而成的水泥砂浆,其配比为1∶0.1∶0.1∶2.5∶0.5重量百分比,待第一层稍干后,就在其表面进行第二层的施工,施工时要求将水泥砂浆层压入水泥素浆层的约1/4厚度,抹完待水泥砂浆初凝后,用木抹子揉搓密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按顺序以一个方向置出横向条纹,然后进行养护24小时。养护结束,在第二层表面进行第三道防水保护层的施工,第三道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素浆,其配比为1∶0.1∶0.35重量百分比,施工工艺与第一层水泥素浆的施工一样,但抹泥的方向要与第二层抹泥的方向垂直,第四层采用水泥砂浆作为防水保护层,其配比为1∶0.1∶0.1∶2.5∶0.6重量百分比,施工工艺与第二层相同,抹泥的方向要与上一层抹泥的方向垂直。待水泥砂浆初凝后,用木抹子揉搓密实,揉搓后再用铁抹板进行收光处理,同时作抹压,以增加密实性,使第四层的表面不起砂,不出现麻面,并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开裂而失去防水效果。施工结束,经养护、检查合格后成刚柔复合防水层。
权利要求
1.建筑物刚柔复合防水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时首先对地下建筑结构的墙面和墙幅间缝进行整洁清理和渗漏检查,然后用柔性防水涂料进行多道涂刷,对渗漏部位采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进行多层涂刷处理并洒水养护2~3天,进行柔性防水处理,经整洁清理和防渗漏处理后再对墙面进行找平,其中当墙面随墙的不平整度大于3~5cm时设置一层0.8mm的钢丝网,当随墙的不平整度大于5~8cm时设置二层钢丝网,并用钢钉固定在墙面上,用水泥砂浆或钢丝纤维砂浆找平,找平厚度根据是否设置钢丝网为h=10~80mm;在进行刚性防水处理前,使墙面保持潮湿、清洁、平整、坚实和粗糙;刚性防水处理为采用二层水泥素浆防水层和二层水泥砂浆保护层间隔施工,水泥素浆由水泥、微膨胀剂和水配制而成,其配比为1∶0.1∶0.35~0.5重量百分比,水泥砂浆由水泥、微膨胀剂、早强剂、砂和水配制而成,其配比为1∶0.1∶0.05~0.1∶2.5∶0.5~0.6重量百分比,施工时先在经柔性防水处理过的墙面上抹一道水泥素浆,并用抹板以横向或纵向用力刮抹以使水泥素浆填实墙面孔隙,随即在已刮过的水泥素浆上再以纵向或横向抹一道水泥素浆找平,两层水泥素浆的抹涂方向互相垂直,抹完后,用湿毛刷或排笔蘸水在水泥素浆表面依水平向轻轻均匀涂刷一遍;待水泥素浆层稍干后,就在其表面进行水泥砂浆层的施工,施工时要求将水泥砂浆层压入水泥素浆层的约1/4厚度,抹完待水泥砂浆初凝后,用木抹子揉搓密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按顺序以一个方向置出横向或竖向条纹,然后进行24小时养护,养护结束后在砂浆水泥层表面进行第三防水保护层的施工,第三防水保护层采用水泥素浆,抹泥的方向与上一层抹泥的方向垂直,第四层采用水泥砂浆作为防水保护层,抹泥的方向与上一层抹泥的方向垂直;待水泥砂浆初凝后,用木抹子揉搓密实,揉搓后再用铁抹板进行收光处理,经养护后成刚柔复合防水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水技术,尤其是涉及地下建筑的防水施工技术,适用于建筑密集,地下水位较高,埋深大的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或“一墙两用”结构的地下建筑物。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柔性堵漏和刚性防漏相结合的刚柔复合施工工法建筑防水层,省去了地下建筑物内常用的防渗漏内衬结构和迎水面防水层,而且使地下建筑物能达到高要求的防渗漏标准,保证了地下建筑物能够长年安全使用。采用本发明工法在建造地下建筑时,还可有效减少施工开挖面,具有节省造价,施工方便,施工进度快,与现有的地下建筑防水层的施工相比工期短、对防水层维护方便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E02D31/02GK1603526SQ0315128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9日
发明者徐闯, 张耀明, 蓝寿鑫, 钱士明, 施侠夫, 黄巍, 桂昕 申请人:上海东亚联合建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