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桥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524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收桥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石油工业系统的油井作业的机械装置,专用于油井作业的封隔工具。
二、技术背景目前油田使用的桥塞是可钻式桥塞,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化,有的油井需要取出桥塞对下部产层开采,几年的实践证明可钻式桥塞在油田作业领域磨捞回收过程较困难,施工难度大、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回收桥塞,解决可钻式桥塞磨铣困难的问题。它主要由自锁机构、密封部分与卡紧部分构成,自锁机构主要有上接头、压套与铜环、打捞套及锁紧爪构成,密封部分有中心管与胶筒组合,由“O”形密封圈密封而成,卡紧部分是上锥体与下锥体由卡瓦卡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主要有益效果是克服了可钻式桥塞不可回收的缺陷,解决了油田封隔产层作业中的难题,提高油田行业封隔产层的技术水平,节约大量施工作业费用。


如图是回收桥塞的结构示意图。
注解1、上接头,2、锁紧套,3、锁环,4、压套,5、胶筒,6、铜环,7、打捞套,8、中心管,9、上锥体,10、卡瓦,11、锁紧爪,12、下锥体,13、“O”形密封圈 14、碟簧片,15、后座,16、“O”形密封圈,17、后堵,
五、实施方式由图可知,回收桥塞的上部自锁机构有上接头1、压套4、铜环6与打捞套7及锁紧爪11构成,中部的密封部分有中心管8与胶筒5组合,通过“O”形密封圈13、16密封而成,下部的卡紧部分是上锥体9与下锥体12由卡瓦10卡紧连接。本实用新型与原先使用产品比较的最大区别特征是筒式卡瓦结构取代了原先桥塞上、下分瓣卡瓦分体结构形式,便于回收;该回收桥塞采用双层中心管,并由上下锥体9、12,筒式卡瓦10、胶筒5、锁紧套2套入外中心管8,通过锁紧爪11将外中心管8固定,使其不能做轴向运动,打捞套7将锁紧爪11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尤其是卡瓦10是个整体筒式机构,内制有斜度的双槽结构,分双向八瓣开槽,外圆加工为双向卡瓦牙形式。还有在底座上部加装两片以上碟簧片14,是为了增加桥塞坐封后的抗震和锁紧能力。其具体安装装配关系是先将打捞套7、锁紧爪11装入中心管8,再将下锥体12套入中心管8,再将碟簧片14套入锁紧爪11,然后,是后座15、后堵17固定在锁紧爪11,再将卡瓦10从上套入中心管8与下部下锥体12结合,再套入上锥体9,套入胶筒5、锁紧套2、锁环3,最后装入铜环6、压套4、上接头1。
权利要求1.回收桥塞主要有自锁机构、密封部分与卡紧部分构成,其特征是上部自锁机构有上接头(1)、压套(4)、铜环(6)与打捞套(7)及锁紧爪(11)构成,中部的密封部分有中心管(8)与胶筒(5)组合,通过“O”形密封圈(13)、(16)密封,下部的卡紧部分是上锥体(9)与下锥体(12)由卡瓦(10)卡紧连接,该桥塞采用双层中心管,筒式卡瓦结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回收桥塞,其特征是卡瓦(10)是整体筒形结构,内制有斜度的双槽结构,分双向八瓣开槽,外圆加工为双向卡瓦牙形式。
3.按权利要求1所述回收桥塞,其特征是在底座上部装有两片以上碟簧片(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石油工业系统的油井作业的机械装置,专用于油井作业的封隔工具。解决可钻式桥塞磨铣困难的问题。它主要由自锁机构、密封部分与卡紧部分构成,自锁机构有上接头、压套与铜环、打捞套及锁紧爪构成,密封部分有中心管与胶筒组合,由“O”形密封圈密封,卡紧部分是上锥体与下锥体由卡瓦卡紧连接。其主要优点是克服了可钻式桥塞不可回收的缺陷,解决了油田封隔产层作业中的难题。
文档编号E21B33/134GK2635903SQ03271338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4日
发明者西俊芹 申请人:西俊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