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解决了在处理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时注浆改良围岩困难的问题。包括隧道掌子面(1),在隧道掌子面(1)前方的围岩(6)中设置有长注浆管(2),在长注浆管(2)的前端形成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3),长注浆管(2)的后端连接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7),在隧道掌子面(1)前方的围岩(6)中还设置有短注浆管(4),短注浆管(4)的前端注浆形成有回退劈裂注浆体(5),在短注浆管(4)的后端连接有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8)。使围岩稳定性得到有效改良,降低了施工难度及风险。
【专利说明】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掌子面的注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开挖软岩地质隧道时所使用的隧道掌子面的注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隧道施工中,当遇到软岩地质情况时,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采用单液超前注浆加固掌子面前方围岩,这种处理方式存在浆液凝固时间较长,不能较好控制注浆范围,特别是在渗透系数较小的砂岩内浆液不能有效扩散;二是采用超前双液注浆,这种注浆方法具有浆液凝结速度快,可迅速达到围岩加固的目的,但在渗透系数较小的砂岩内也存在浆液不能有效扩散的问题,还存在成本较高的缺陷;三是采用帷幕注浆,对隧道进行全断面注浆,但这种施工方式存在施工工艺繁琐,施工进度缓慢和成本较高的问题。以上三种注浆方法在处理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时,由于粉细砂渗透系数较小,围岩内含有大量积水,浆液不能得到有效扩散的问题更加严重,导致注浆改良围岩的目的无法达到。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解决了在处理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时注浆改良围岩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0005]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包括隧道掌子面,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中设置有长注浆管,在长注浆管的前端形成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长注浆管的后端联接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中还设置有短注浆管,短注浆管的前端注浆形成回退劈裂注浆体,在短注浆管的后端联接有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
[0006]长注浆管的长度为6米,短注浆管的长度为4米,长注浆管与短注浆管沿掌子面开挖轮廓线外侧间隔设置,间隔间距为0.2-0.5米。
[0007]本实用新型基于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围岩,结合劈裂注浆理论,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采用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的方法,达到了注浆范围可控和围岩劈裂挤密效果好的目的,使围岩稳定性得到有效改良,降低了施工难度及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长、短注浆管在隧道掌子面上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1]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包括隧道掌子面1,在隧道掌子面I前方的围岩6中设置有长注浆管2,在长注浆管2的前端形成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3,长注浆管2的后端联接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7,在隧道掌子面I前方的围岩6中还设置有短注浆管4,短注浆管4的前端注浆形成回退劈裂注浆体5,在短注浆管4的后端联接有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8。
[0012]长注浆管2的长度为6米,短注浆管4的长度为4米,长注浆管2与短注浆管4沿掌子面开挖轮廓线外部间隔设置,间隔间距为0.2-0.5米。
[0013]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围岩中,打孔将6米长的长注浆管2放入,开动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7将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入到长注浆管前方的围岩内,使其形成厚度2至3米的止浆墙,然后打孔将4米长的短注浆管4放入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后方的围岩内,开动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8注入劈裂注浆体浆液,该劈裂注浆体浆液向前喷射遇到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3后向后回退形成劈裂注浆体,从而达到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围岩加固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包括隧道掌子面(I),其特征在于,在隧道掌子面(I)前方的围岩(6)中设置有长注浆管(2),在长注浆管(2)的前端形成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3),长注浆管(2)的后端连接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7),在隧道掌子面(I)前方的围岩(6)中还设置有短注浆管(4),短注浆管(4)的前端注浆形成有回退劈裂注浆体(5),在短注浆管(4)的后端连接有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长注浆管(2)的长度为6米,短注浆管(4)的长度为4米,长注浆管(2)与短注浆管(4)是在掌子面开挖轮廓线外间隔设置的,间隔的间距为0.2-0.5米。
【文档编号】E21D11-10GK204283447SQ201420730032
【发明者】周烨, 毕德灵, 吴晨, 高帅, 张天宇, 夏荔, 赵翠芳 [申请人]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