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窨井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067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震窨井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上使用的窨井盖装置,尤其是一种防震窨井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窨井盖装置在城市道路中使用十分广泛。现有窨井盖装置基本上是由固定在路面上的井座和可以相对于井座进行开启和闭合的井盖组成。现有窨井盖装置有的用铸铁作原材料,有的用钢筋混泥土作原材料,还有的用钢化玻璃作原材料,经加工而成。为了方便开启井盖,在井盖与井座接触区不可避免地留有一些间隙。当交通工具,例如汽车,驶过窨井盖装置时,该交通工具会在井盖与井座接触区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无论是用铸铁、钢筋混泥土还是钢化玻璃作原材料生产的窨井盖装置,由于其原材料本身具有硬而脆的特点,因此该巨大的冲击力会损坏该窨井盖装置并且产生极大的噪音污染,给交通和行人带来不良后果。为了克服此现有技术的不足,后来有人提出了在井盖与井座接触区增加诸如弹性垫圈的缓冲装置的技术方案。于2000年1月27日提出申请,并于2000年12月6日公告授权的中国实用新型第00202727.5号专利就揭示了这样一种技术方案。然而,由于该实用新型专利所揭示的防震橡胶圈结构不合理而未能真正很好地解决现在技术的不足,因此,本实用新型将提出一种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更佳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的窨井盖装置,从而大大降低车辆驶过时对窨井盖装置造成的冲击,并且大大降低噪声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防震窨井盖装置包括固定在路面的井座和一可覆盖该井座的井盖。井座和井盖均由钢筋混泥土作材料经加工而成,并且必要时,通过专用装置可以将井盖从井座移开。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井盖的外周围包覆着一圈截面呈“[”形的保护套环,在井座与井盖接触区及井座之部分裸露于路面的部位包覆着一圈截面类似于“Z”形的保护套环。该保护套环是由金属材料或者硬质塑料材料做成,因而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擦的特点。在井座的保护套环内表面转角处嵌有一圈截面大致呈“L”形的弹性缓冲垫圈。根据车辆驶过时对窨井盖装置造成的冲击力大小分布,该弹性缓冲垫圈在竖直部位具有最大厚度,在水平位置远离转角处具有最小厚度,在水平位置靠近转角处具有中等厚度,从而既可以抗击冲击,又合理地分布缓冲材料,达到缓冲目的并节约缓冲材料的技术效果,并大大降低噪声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由于在井盖的正下方放置过多的弹性缓冲材料,当车辆驶过后,因弹性缓冲材料复原而使井盖从井座弹起的不良技术问题。


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窨井盖装置沿第一剖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二是本实用新型窨井盖装置之锁装置的顶视示意图。
图三是本实用新型窨井盖装置沿第二剖面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一所示,本实用新型窨井盖装置包括固定在路面的井座9和可以相对井座9进行开启和封闭的井盖1组成。井座9基本上是由钢筋支架7和浇注在该钢筋支架7上的混泥土10组成。在井座9的中央开有一个孔11,以方便工人由孔11下井作业。孔11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和任何其他多边形。孔11接近路面处的尺寸较大,因而在其四周形成肩部12。井盖1基本上是由钢筋支架2和浇注在该钢筋支架2上的混泥土4组成。井盖1的形状与井座9之孔11的形状对应,但是为了方便开启井盖1,井盖1的尺寸要比孔11接近路面处的尺寸略小。井盖1之截面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下表面除靠近外周边处为水平面以外,其他部位呈鱼腹状。当井盖1合上时,其靠近外周边处抵在井座9的肩部12,井盖1之上表面与路面基本平直。
为了增加井座9和井盖1在接触区域的强度,井盖1的周围包覆了一圈截面呈“[”形的保护套环3,井座9在与井盖1的接触区及井座之部分裸露于路面的部位包覆着一圈截面类似于“Z”形的保护套环6。该保护套环6是由金属材料或者硬质塑料材料做成,因而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擦的特点。保护套环6在井盖1与井座9接触区的转角处设有容纳有弹性缓冲垫圈8的凹槽13。弹性缓冲垫圈8大致呈“L”形,并且根据车辆驶过时对窨井盖装置造成的冲击力大小分布,该弹性缓冲垫圈8在竖直部位具有最大厚度,在水平位置远离转角处具有最小厚度,在水平位置靠近转角处具有中等厚度。如此设计弹性缓冲垫圈8的厚度既可以抗击冲击,又合理分布缓冲材料,达到缓冲的目的并节约缓冲材料的技术效果,并且大大降低了噪声污染。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由于在井盖的正下方放置过多的弹性缓冲材料,当车辆驶过后,因弹性缓冲材料复原而使井盖从井座弹起的不良技术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防盗装置5的窨井盖装置。如图一所示,在井盖1的下表面靠近井座处对称设有至少二个防盗装置5。如图二所示,每一个防盗装置5包括一个安装到井盖1的基部21、组装到基部21并且可以绕基部21之中心轴27旋转的齿轮22以及与齿轮啮合的齿条26。齿轮22在基部21之中心轴27位置处设计有由二种不同形状的轮廓围成的锁心24,该锁心24只能同与之形状对应的锁头(未图示)啮合,然后通过转动锁头带动锁心24转动,从而带动齿轮22转动,齿轮22进一步带动齿条26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达到与井座9结合和分离的目的。由于在锁紧状态时,齿条26的自由端28插入到井座9之内壁的凹槽30内,从而可阻止井盖1与井座9分离,进而达到防盗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不同形状轮廓的组合来设计锁心24和锁头,并且两者按预定的特定角度设计,因而,该锁心24和锁头非常难以仿制,因此,该防盗装置的防盗性能很好。图二中所示的锁心24是由中心为正三角形的凸块25和周边为正五边形的围墙23共同构成。但是它们还可以是任何其他形状的组合,只要两者形状不一样就行。例如,中心为正四边开,周边为正五边形,或者中心为圆形,周边为椭圆形等。
如图三所示,为了方便锁头穿过井盖1与锁心24啮合,井盖1在对应于每一个锁心24的位置处开有一恰能让锁头通过的小孔35。为了避免异物(如灰尘、泥沙、石子等)从小孔35落入到锁心24,从而妨碍锁头与锁心的啮合,可以将小孔35设计成漏斗形,并且在不开启锁装置时,用塞子封住小孔35。
权利要求1.一种窨井盖装置,包括可以固定在路面的井座和可以相对井座进行开启和闭合的井盖,其特征在于在井座与井盖的接触区安装有防震材料,并且该防震材料的横截面具有至少两种不等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震材料的横截面包括大致与井盖之上表面平行的水平部和与井盖之上表面基本垂直的竖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的厚度至少要比所述水平部的某些部位的厚度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在所述防震材料的横截面的转角处的厚度要比水平部之远离该转角处的厚度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井座在与井盖的接触区设计有一环形凹槽,所述防震材料容纳在该环形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井盖在其周围包覆着一圈截面呈“[”形的保护套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窨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井座在与井盖的接触区包覆着一圈截面类似于“Z”形的保护套环。
专利摘要一种窨井盖装置,包括固定在路面的井座(9)和可以相对井座(9)进行开启和闭合的井盖(1)。其中,井座(9)在与井盖(1)的接触区设计有一环形凹槽(13),并且在该环形凹槽(13)内放置有一环形防震垫圈(8)。该防震垫圈(8)之横截面包括与井盖(1)之上表面平行的水平部和与井盖(1)之上表面垂直的竖直部。防震垫圈(8)之竖直部的厚度要比水平部的厚度厚,从而既可使竖直部充分抵抗车辆通过时对窨井装置产生的冲击,保护窨井装置并且大大降低噪声污染,又可使水平部恰好支撑井盖,防止车辆通过后因冲击使井盖从井座弹起。
文档编号E02D29/14GK2716344SQ20042002308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6日
发明者黄卫群 申请人:黄卫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