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536877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或半地下式建筑物排水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建(构)筑物因建筑场地的自然地貌所限,或工业建筑中因工艺流程的需要 ,必需采用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建(构)筑物型式,这种建(构)筑物型式,要满足室内地坪 干燥无渗水,确保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传统的设计方法多采用外设防水巻材的现浇钢 筋混凝土地坑,这种设计方案大大的增加了建设工程的造价和施工周期,由其是当建(构) 筑物的建设地一面有高差时,采取这种设计方法很不合理,更不符合适用和经济建设的原则 ;若在受地下水和地表雨水影响的建设用地有高差的建(构)筑物临土面的室外适当位置, 设置引导地下水流向的盲沟加外设防渗漏层的自承重挡土墙,并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 相交处设置地面明沟排水的新设计方法,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更符合适用和经济建 设的原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及其 方法,以改善地下或半地下建(构)筑物的防水措施效果,消除地下潜水对建(构)筑物的 危害,满足室内地面干燥无渗水的使用功能要求,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地下自承重挡土墙,在自承重挡土墙的临土面一侧有防渗 涂料层,在防渗涂料层外面有保护层,在自承重挡土墙的底部临土面有室外降排水盲沟,排 水盲沟的顶标高与室内地面标高一致;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相交处设置室内地面排水 明沟。
防渗涂料层为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2. 5mm 3mm。 保护层厚度为20mm 。 保护层用重量比为l: 2的水泥砂浆制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先将场地上的地下自承重挡土墙施工制作完毕,并在自承重挡土 墙的临土面一侧制作防渗涂料层,然后在防渗涂料层外面作20mm厚、重量比为l: 2水泥砂浆 保护层,最后在自承重挡土墙的底部临土面制作通长的室外降排水盲沟,排水盲沟的顶标高 与室内地面标高一致;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相交处设置室内地面排水明沟。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地下或半地式建(构)筑物永久性室外降排水设施 与室内地面明沟排水的结构及方法,消除了地下潜水对建(构)筑物的危害,并当隔水层失 效时,利用室内地面排水明沟既能维持使用功能又有利于修复,达到了合理、适用和经济的 建筑效果。


图l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其结构如图l所示,即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临土面一侧有防渗涂料层2 ,在防渗涂料层外面有保护层3,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底部临土面有室外降排水盲沟4,排水 盲沟的顶标高与室内地面标高一致;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相交处设置室内地面排水明 沟5。其中,防渗涂料层为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2. 5mm 3mm。保护层厚度为20mm 。 保护层用重量比为l: 2的水泥砂浆制作。
施工方法是,先在开挖好的地下或建设场地有高差的建(构)筑物外侧制作C25混凝土 自承重挡土墙l,并在C25混凝土自承重挡土墙1的临土面制作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 2. 5mm 3mm防渗漏层2,然后在GLFS防渗涂料防渗漏层外面作20 mm厚、重量比为l: 2水泥砂 浆保护层3,最后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底部临土面制作线型室外降排水盲沟4,并将排水盲沟 4的顶标高与室内地面标高一致,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1相交处设置地面排水明沟5艮卩 可。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它包括地下自承重挡土墙(1),其特征在于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临土面一侧有防渗涂料层(2),在防渗涂料层(2)外面有保护层(3),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底部临土面有室外降排水盲沟(4),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1)相交处设置室内地面排水明沟(5)。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渗涂料层(2)为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2.5mm~3mm。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保护层(3)厚度为20mm。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保护层(3)用重量比为1∶2的水泥砂浆制作。权利要求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序先将场地上的地下自承重挡土墙(1)施工制作完毕,并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临土面一侧制作防渗涂料层(2),然后在防渗涂料层(2)外面制作保护层(3),最后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底部临土面制作室外降排水盲沟(4),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1)相交处设置室内地面排水明沟(5)。权利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渗涂料层(2)为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2.5mm~3mm。权利要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护层(3)用重量比为1∶2水泥砂浆制作,厚度20mm。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防渗涂料层(2)为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2. 5mm 3mm。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保护层(3)厚度为20mm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 构,其特征在于保护层(3)用重量比为l: 2的水泥砂浆制作。
5.一种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序先将场地上的地下自承重挡土墙(1)施工制作完 毕,并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临土面一侧制作防渗涂料层(2),然后在防渗涂料层(2) 外面制作保护层(3),最后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底部临土面制作室外降排水盲沟(4) ,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1)相交处设置室内地面排水明沟(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防渗涂料层(2)为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2. 5mm 3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保护层(3)用重量比为l: 2水泥砂浆制作,厚度20mm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式建筑物室外与室内排水结合的结构及其方法,即先在开挖好的地下或建设场地有高差的建(构)筑物外侧制作C25混凝土自承重挡土墙(1),并在C25混凝土自承重挡土墙(1)的临土面制作GLFS防渗涂料三布六涂,厚度2.5mm~3mm防渗漏层(2),然后在GLFS防渗涂料防渗漏层外面作20mm厚、重量比为1∶2水泥砂浆保护层(3),最后在自承重挡土墙(1)的底部临土面制作室外降排水盲沟(4),并将排水盲沟(4)的顶标高与室内地面标高一致,在室内地面与自承重挡土墙(1)相交处设置地面排水明沟(5)。本发明消除了地下潜水对建(构)筑物的危害,并当隔水层失效时有利于修复。
文档编号E02D19/06GK101446084SQ20071020269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杨晓敏, 高宇寰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