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508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填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充填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锥阀泵和深锥 浓密机的充填设备。
背景技术
矿山充填设备用于对采矿后留下的采矿区进行充填,传统的矿山充填 设备包括砂仓,砂仓用于浓縮或贮存尾砂浆,低浓度的尾砂浆从砂仓顶部 输入,尾砂在砂仓内沉淀浓縮后,通过底部的放砂管排放出,用于制备充 填料浆。
砂仓是利用尾砂浆的自重在其内进行沉淀浓縮,因此,砂浆的浓縮效
率和浓縮程度较低,例如,来自于选矿厂的尾砂桨的浓度一般为15%-20 %,经过砂仓浓縮后变浓度为45%-50%,浓度为45%-50%尾砂浆还不 能适用于制备充填料浆,为此,传统上是利用过滤机对浓度为45%-50% 尾砂浆进一步浓缩,脱水而形成滤饼,然后利用所述滤饼制备充填料浆。
上述传统充填设备需要对来自于选矿厂的尾砂浆进行两次浓缩,因此 设备和工艺复杂,成本高。
另外,砂仓的容积较小,储存尾砂浆的能力低,因此,当充填料浆的 量需要比较大时,需要安装多个砂仓,甚至要多台充填设备,进一步增加 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和成本。
另外,传统充填设备制备的砂浆,尤其是在充填料浆为膏体的情况下, 必须采用泵进行输送到矿山采空区,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普通的料浆泵 输送。然而,普通的料浆泵存在输送能力不稳定,管道的压力峰值大的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设备简单、成本低、输 送能力稳定且管道的压力峰值小的充填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包括储存和浓縮尾砂浆的深锥浓密机; 贮存胶结料的胶结料仓;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深锥浓密机和胶 结料仓相连以从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分别接收浓縮后的尾砂浆和胶结 料并将浓縮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混合并搅拌成充填料浆;和锥阀泵,所述 锥阀泵与所述搅拌装置相连以从搅拌装置接收充填料浆并将充填料浆输 送到矿山采空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锥阀泵包括第一缸,所述第一物料缸的腔室通过第一吸入物料 阀与锥阀泵的入口相连通且通过第一排放阀与锥阀泵的出口相连通;和第 二物料缸,所述第二物料缸的腔室通过第二吸入阀与锥阀泵的入口相连通 且通过第二排放阀与锥阀泵的出口相连通,其中第一吸入阀和第二排放阀 同时打开和关闭,第二吸入阀和第一排放阀同时打开和关闭且与第一吸入 阀和第二排放阀的打开和关闭相反,第一物料缸的活塞和第二物料缸的活 塞交替动作以便将从锥阀泵入口进入的充填料浆连续地输送到矿山采空 区。
所述锥阀泵进一步包括第一液压缸,其中第一液压缸的活塞与第一 物料缸的活塞相连,用于驱动第一物料缸的活塞在第一物料缸内移动;
第二液压缸,其中第二液压缸的活塞与第二物料缸的活塞相连,用于 驱动第二物料缸的活塞在第二物料缸内移动;和清洗腔室,所述清洗腔室 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液压缸与第一和第二物料缸之间,用于清洗第一和第二 物料缸。
所述充填设备进一步包括充填料浆浓度调节装置,所述充填料浆浓度 调节装置与所述搅拌装置相连以向所述搅拌装置供水而调节充填料浆的 浓度。
所述充填设备进一步包括贮存水淬渣的水淬渣仓,所述水淬渣仓与所 述搅拌装置相连。
搅拌装置包括混料斗,所述混料斗分别与所述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 仓相连以从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接收浓縮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和搅拌 机,所述搅拌机设置在混料斗的下方并与所述混料斗相连。
充填设备进一步包括胶结料给料机,所述胶结料给料机设置在胶结料
仓的下方,用于将从胶结料仓排出的胶结料输送到搅拌装置;和
冲板流量计,所述冲板流量计设置在胶结料给料机与搅拌装置之间, 用于检测胶结料给料机输送到搅拌装置的胶结料的量。
所述深锥浓密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圆筒部,位于上圆筒部 下面的锥体部,和位于锥体部下面的下圆筒部;搅动装置,所述搅动装置 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动装置旋转以便 搅拌主体内的尾砂浆;和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在主体外部将所述下圆 筒部的下部分别与所述下圆筒的上部和上圆筒部连通,以便将尾砂浆从所 述下圆筒部的下部输送到所述上圆筒部和/或所述下圆筒的上部内。
所述下圆筒部的下部侧壁上在接近底端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浆孔,所述 下圆筒部的上部侧壁上在接近顶端的位置处开设有下循环回浆孔且所述 上圆筒部的侧壁上在接近锥体部顶端的位置处开设有上循环回浆孔,
其中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底流泵,所述底流泵的入口与所述出浆孔相 连,所述底流泵的出口分别通过下循环管道和上循环管道与所述下循环回 浆孔和上循环回浆孔相连,且下循环管道和上循环管道上设置有闸阔。 所述底流泵的出口还通过排料管与事故池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使用锥阀泵输送充填料浆,与普通输送泵 相比,不但输送能力稳定,并且管道内的压力峰值小。同时,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充填设备采用深锥浓密机来浓縮尾砂浆,与砂仓相比,深锥浓密机 的浓縮效率更好,浓縮程度更高,例如,深锥浓密机能够将来自于选矿厂 的浓度为15%_20%的尾砂浆一次浓縮为浓度为75%左右的能够满足制备 充填料浆需要的尾砂浆,不需要过滤机再进行脱水操作,因此设备简单, 成本低。
另外,深锥浓密机内具有搅动装置,能够对深锥浓密机内的尾砂浆进
行搅动,因此浓縮的效率提高,而且与砂仓相比,深锥浓密机具有更大的 储存能力,即使充填料浆的需要量非常大,也不需要另外设置多个深锥浓 密机或充填设备,因此进一步简化了充填设备,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除了深锥浓密机之外,还设置了水淬渣 仓,用于贮存水淬渣,水淬渣是利用工业上的废渣经过水淬形成的,例如 高炉工业上的废渣利用水淬形成,从而能够利用水淬渣与尾砂浆和胶结料 混合搅拌成充填料浆,不但有效利用了其他工业上的废渣,解决了环保问 题,而且可以增加充填料浆固化后的强度。
进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中的深锥浓密机设置了上下两个循 环,在不排料时,上循环用于将底流尾砂浆从下圆筒部的下部输送到上圆 筒部内锥体部顶端与上圆筒顶端之间的位置,而下循环用于将底流尾砂浆 从下圆筒部的下部输送到下圆筒部的下部。因此,上循环时,可以将来自 于下圆筒部的、从锥体部顶端与上圆筒部顶端之间的位置进入上圆筒部内 的底流尾砂浆与深锥浓密搅拌装置(例如耙架)附近沉积的尾砂浆充分混 合,具有破拱作用,防止压耙。在下循环时,尾砂浆仅在下圆筒部内循环, 可以加速锥体部内的尾砂的沉降,达到快速浓縮的效果,提高了浓縮效率。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 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 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设备的示意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充填设备的示意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设备的锥阀泵的示意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设备的深锥浓密机的示意图;和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操作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 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 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能解释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锥阀泵的充填设备的示意图。如 同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设备包括深锥浓密机1,胶结料
仓3,搅拌装置和锥阀泵18,深锥浓密机l用于储存和浓縮来自于选矿厂 的尾砂浆。胶结料仓3用于贮存胶结料,例如水泥,胶结料可以通过胶结 料罐车运送到胶结料仓3内。深锥浓密机1将来自于选矿厂的浓度一般为 15%-20%的尾砂桨浓缩为浓度为75%左右的尾砂浆,浓度为75%左右的 尾砂浆可以直接用于制备充填料浆,而不需要再次进行浓縮或脱水。搅拌 装置与深锥浓密机1和胶结料仓3相连,从而浓縮后的尾砂浆例如通过管 路供给到搅拌装置,所述管路上可以设置尾砂浆闸阀28c,胶结料通过管 路从胶结料仓3供给到搅拌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将浓縮后的尾砂浆和胶结 料混合并搅拌成充填料浆,锥阀泵18与搅拌装置相连,从而所述充填料 浆从搅拌装置供给到锥阀泵18,由锥阀泵18通过管道输送到矿山采空区, 从而对矿山采空区进行充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采用锥阀泵18将充填料浆输送到矿山采 空区,由于采用锥阀泵18,因此,充填设备不但输送能力稳定,并且管道 内的压力峰值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谓锥阀泵,包 括至少两组物料缸和物料缸,物料缸的腔室分别通过吸入阀(锥阀)和排 放阀(锥阀)与泵的入口和出口相通,例如采用两个物料缸和物料缸,两 个物料缸的活塞交替动作,即一个物料缸吸入充填料浆时,另一个物料缸 排出充填料浆,从而能够连续地将充填料浆输送到矿山采空区,并且管道 内的压力峰值小。
如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所述锥阀泵18包括第一物料缸18A,第 一物料缸18A的腔室通过第一吸入阀18A1与锥阀泵的入口 181相连通且 通过第一排放阀18A2与锥阀泵的出口 182相连通;和第二物料缸18B,第 二物料缸18B的腔室通过第二吸入阀18B1与锥阀泵的入口 181相连通且
通过第二排放阀18B2与锥阀泵的出口 182相连通,第一吸入阀18A1和第 二排放阀18B2同时打开和关闭,第二吸入阀18B1和第一排放阀18A2同 时打开和关闭且与第一吸入阔18A1和第二排放阀18B2的打开和关闭相 反,第一物料缸18A的活塞和第二物料缸18B的活塞交替动作以便将从锥 阀泵入口 181进入的充填料浆连续地输送到矿山采空区。
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锥阀泵18进一步包括第一液压缸18C,其 中第一液压缸18C的活塞与第一物料缸的活塞相连,用于驱动第一物料缸 18A的活塞在第一物料缸18A内移动,当然,第一液压缸18C可以与第 一物料缸18A共用一个活塞;锥阀泵18还包括第二液压缸18D,其中第 二液压缸18D的活塞与第二物料缸18B的活塞相连,用于驱动第二物料 缸18B的活塞在第二物料缸18B内移动,同理,第二液压缸18D的活塞 可以与第二物料缸18B共用一个活塞。在第一和第二液压缸18C, 18D与 第一和第二物料缸18A, 18B之间可以设置清洗腔室18E,通过向清洗腔 室18E内诸如清水,可以清洗第一和第二物料缸18A, 18B。
第一和第二液压缸18C, 18D可以由泵站18F驱动。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和第二液压缸18C, 18D也可以用气缸代替。
当然,锥阀泵18也可以包括三组液压缸和物料缸,三个物料缸交替 动作,从而使得料浆的输送稳定且管道内的压力峰值小。根据本实用新型 的充填设备也可以采用能够从市场上购买得到的锥阀泵,例如,威尔公司 生产的GEHC^泵,但并不限于此。
如图l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设备进一步包括充填料浆 浓度调节装置,充填料浆浓度调节装置与搅拌装置相连,用于向搅拌装置 供水以便调节充填料浆的浓度。
更具体而言,充填料浆浓度调节装置包括蓄水的水池4,水池4通过 供水管路与搅拌装置相连从而向搅拌装置供水;设置在水池上用于指示水 池4内的水位的液位计41;流量计44, 流量计44用于检测从水池4向 搅拌装置供给的水的量;和流量调节阀43,流量调节阀43用于调节从水 池向搅拌装置,例如混料斗15 (下面论述)供给的水的量。另外,在供水 管路上还可以设置闸阀42a,用于断开和接通供水管路。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流量计44和流量调节阀43与供水管路并联 且在它们之间可以设置闸阀42c。在与流量计44和流量调节阀43并联的 供水管路上可以设置闸阀42b。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流量 计44和流量调节阀43可以直接设置在供水管路上与闸阀42a串联,且不 设置闸阀42b。
如图1所示,搅拌装置包括可以混料斗15和搅拌机16,混料斗与深 锥浓密机1和胶结料仓3相连。深锥浓密机1浓縮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仓 3内的胶结料都排放到混料斗15内。搅拌机16设置在混料斗15的下方并 且与混料斗15相连,用于将从混料斗15接收的浓縮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 搅拌成充填料桨,然后将充填料浆供给到锥阀泵18。虽然图1所示实施例 中,搅拌机16设置在混料斗15的下方,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 如搅拌机16可以设置在混料斗15内,或者在混料斗15内设置搅拌叶片 以便代替搅拌机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搅拌机16可以采用双叶 片搅拌机。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还双螺旋喂料机17,锥阀泵 18和充填料浆浓度计19。在锥阀泵18的入口处可以设置料斗,用于从双 螺旋喂料机17接收充填料浆,当然,料斗也可以为锥阀泵18的一部分。 另外,双螺旋喂料机17也可以用其他任何合适形式的给料机代替。双螺 旋喂料机17从搅拌机16接收充填料浆,然后例如通过管路将充填料浆输 送到料斗内。锥阀泵18将料斗内的充填料浆泵送到矿山采空区。充填料 浆浓度计19设置在锥阀泵18的出口处,用于检测从锥阀泵18排出的充 填料浆的浓度且产生充填料浆浓度信号,充填料桨浓度信号可以反馈到充 填料浆浓度调节装置,例如,流量调节阀43,以便充填料桨浓度调节装置 基于充填料浆浓度信号调节供给到混料斗15内的水量,从而调节充填料 浆的浓度,例如将充填料浆调节为膏体充填料浆,膏体充填料浆的浓度大 约为85%。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设备还可以包括胶结料给 料机14和冲板流量计31,胶结料给料机14设置在胶结料仓3的下方,用 于将从胶结料仓3排出的胶结料输送到搅拌装置。冲板流量31计设置在
胶结料给料机14与搅拌装置之间,用于检测胶结料给料机14输送到搅拌
装置的胶结料的量。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胶结料给料机14
为双管螺旋喂料机。
下面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充填设备。如图2所 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充填设备进一步包括水淬渣仓2,水淬 渣仓2用于贮存水淬渣,例如高炉工业上的废渣通过水淬加工而成,并且 水淬渣仓2与搅拌装置相连。由此搅拌装置从深锥浓密机1、胶结料仓3 和水淬渣仓2分别接收浓縮后的尾砂浆、胶结料和水淬渣,以便将浓縮后 的尾砂浆、胶结料和水淬渣搅拌成充填料浆。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充填设备进一步包括 水淬渣给料机11,振动筛12和胶带输送机13。
水淬渣给料机11设置在水淬渣仓2的出口处,用于从水淬渣仓2排 出的水淬渣输送到振动筛12。水淬渣给料机11例如可以为圆盘给料机。
振动筛12设置在水淬渣给料机11的下方,用于筛分从水淬渣给料机 11输送来的水淬渣。
胶带输送机13将从振动筛12筛分的一部分水淬渣送到搅拌装置内, 用于制备充填料浆。
图2所示实施例的充填设备的其他构成可以与图1所示的充填设备相 同,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充填设备中使用的深锥浓密机1。
如图4所示,深锥浓密机l包括主体,搅动装置25,驱动装置26和 循环系统。
深锥浓密机1的主体包括上圆筒部21,与上圆筒部21的底端相接的 锥体部22,和与锥体部22底端相接的下圆筒部23。虽然主体分为上述三 个部分,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部分可以是一体的。锥体部22的 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
搅动装置25设置在主体内,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设置在锥体 部22内,用于搅拌主体内的尾砂浆,从而对尾砂浆进行浓縮,搅动装置 25可以为耙架。 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26可以设置在主体上方,用于驱动搅动装置 25,具体而言,驱动装置26例如可以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 与耙架相连。
深锥浓密机1的循环系统在主体外部通过管道将下圆筒部23的下部 与下圆筒3的上部连通,并且在主体外部通过管道将下圆筒部23的下部 与上圆筒部21连通,如图3所示,上圆筒部21与下圆筒部23的下部连 通的位置在锥体部22的顶端与上圆筒部21的顶端之间,并且最好接近锥 体部22的顶端,由此,从下圆筒部23的下部排出的底流尾砂浆能够输送 到下圆筒部23的上部内和/或上圆筒部21内。
在不需要排料时,深锥浓密机1的底流尾砂浆有两种循环方式,即上 循环和下循环,上循环时,底流尾砂浆和搅动耙架25附近沉积的尾砂充 分混合,具有破拱和防止压耙的作用;下循环时,底流尾砂浆仅在下圆筒 部23内循环,因此加速了锥体部内的尾砂的沉降,实现了快速浓縮,提 高了浓縮效率。
如图4所示,下圆筒部23的下部侧壁上在接近底端的位置处开设有 出浆孔23a,而下圆筒部23的上部侧壁上在接近顶端的位置处开设有下循 环回浆孔23b。上圆筒部21的侧壁上在接近锥体部22顶端的位置处开设 有上循环回浆孔21a,例如,上循环回浆孔21a的中心与锥体部22的顶端 之间的距离H可以为大约1米。而出浆孔23a的中心与下圆筒部23的底 端之间的距离以及下循环回浆孔23b的中心与下圆筒部23的顶端之间的 距离可以都为0.3米。然而,上述具体距离仅仅是示例,而不是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循环系统包括底流泵24,底流泵24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出浆孔23a相 连,而底流泵24的出口分别通过下循环管道和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回浆 孔23b和上循环回浆孔21a相连。下循环管道和上循环管道上分别设置有 闸阀28b和28a,闸阀28b和28a可以控制进行上循环还是下循环。
底流泵24的出口还与排料管29相连,且排料管29上设置有排料闸 阀28c,当同时关闭闸阀28b和28a时,排料管29和排料闸阀28c用于将 浓縮后的尾砂浆排放到混料斗15内。当然,底流泵24的入口侧也可以设
置闸阀(未示出)。
底流泵24的出口还可以通过排料管29与事故池27相连,且中间设 置有闸阀28d,从而当出现事故时,可以将深锥浓密机1内的尾砂浆排到 事故池27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深锥浓縮机l的上循环和下循环是独立循环,从而 能够加快浓縮效率,防止内部的尾砂起拱和压耙。
下面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设备的充填操作的流 程。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操作,首选利用深锥浓密 机浓縮来自于选矿厂的尾砂浆,将浓縮后的尾砂浆与胶结料,例如水泥, 混合并搅拌成充填料浆,当然,也可以将浓縮后的尾砂浆、胶结料和水淬 渣一起混合并搅拌成充填料浆,最后将制备好的充填料浆利用锥阀泵输送 到矿山采空区。
可选地,在混合和搅拌尾砂浆、胶结料和水淬渣时,可以向其内补加 水以便调节充填料浆的浓度,例如可以将充填料浆调节为水力充填料浆, 高浓度充填料浆,或膏体充填料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填操作,由于釆用锥阀泵输送充填料浆, 因此料浆的输送能力稳定,另外,采用深锥浓密机对尾砂桨进行浓縮,因 此,不需对浓縮后的尾砂桨再利用压淬机进行脱水操作,浓縮效率提高, 设备简单,成本低。进而,通过在深锥浓密机上设置上下循环,能够进一 步提高浓縮效率,改善浓縮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 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替换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 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和浓缩尾砂浆的深锥浓密机;贮存胶结料的胶结料仓;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相连以从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分别接收浓缩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并将浓缩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混合并搅拌成充填料浆;和锥阀泵,所述锥阀泵与所述搅拌装置相连以从搅拌装置接收充填料浆并将充填料浆输送到矿山采空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阀泵包括 第一物料缸,所述第一物料缸的腔室通过第一吸入阀与锥阀泵的入口相连通且通过第一排放阀与锥阀泵的出口相连通;和第二物料缸,所述第二物料缸的腔室通过第二吸入阀与锥阀泵的入口 相连通且通过第二排放阀与锥阀泵的出口相连通,其中第一吸入阀和第二排放阀同时打开和关闭,第二吸入阀和第一排 放阀同时打开和关闭且与第一吸入阀和第二排放阀的打开和关闭相反,第 一物料缸的活塞和第二物料缸的活塞交替动作以便将从锥阀泵入口进入 的充填料浆连续地输送到矿山采空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阀泵进一 步包括第一液压缸,其中第一液压缸的活塞与第一物料缸的活塞相连,用于 驱动第一物料缸的活塞在第一物料缸内移动;第二液压缸,其中第二液压缸的活塞与第二物料缸的活塞相连,用于 驱动第二物料缸的活塞在第二物料缸内移动;和清洗腔室,所述清洗腔室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液压缸与第一和第二物料 缸之间,用于清洗第一和第二物料缸。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充填 料浆浓度调节装置,所述充填料浆浓度调节装置与所述搅拌装置相连以向 所述搅拌装置供水而调节充填料浆的浓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贮存水淬渣的水淬渣仓,所述水淬渣仓与所述搅拌装置相连。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搅拌装置包括 混料斗,所述混料斗分别与所述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相连以从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接收浓縮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和搅拌机,所述搅拌机设置在混料斗的下方并与所述混料斗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胶结料给料机,所述胶结料给料机设置在胶结料仓的下方,用于将从胶结料仓排出的胶结料输送到搅拌装置;和冲板流量计,所述冲板流量计设置在胶结料给料机与搅拌装置之间, 用于检测胶结料给料机输送到搅拌装置的胶结料的量。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 锥浓密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圆筒部,位于上圆筒部下面的锥体部,和位于 锥体部下面的下圆筒部;搅动装置,所述搅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搅动装置旋转以便搅拌主体内的尾 砂浆;和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在主体外部将所述下圆筒部的下部分别与所 述下圆筒的上部和上圆筒部连通,以便将尾砂浆从所述下圆筒部的下部输 送到所述上圆筒部和/或所述下圆筒的上部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筒部的 下部侧壁上在接近底端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浆孔,所述下圆筒部的上部侧壁 上在接近顶端的位置处开设有下循环回浆孔且所述上圆筒部的侧壁上在 接近锥体部顶端的位置处开设有上循环回浆孔,其中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底流泵,所述底流泵的入口与所述出浆孔相 连,所述底流泵的出口分别通过下循环管道和上循环管道与所述下循环回 浆孔和上循环回浆孔相连,且下循环管道和上循环管道上设置有闸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流泵的出 口还通过排料管与事故池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填设备,包括储存和浓缩尾砂浆的深锥浓密机;贮存胶结料的胶结料仓;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相连以从深锥浓密机和胶结料仓分别接收浓缩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并将浓缩后的尾砂浆和胶结料混合并搅拌成充填料浆;和锥阀泵,所述锥阀泵与所述搅拌装置相连以从搅拌装置接收充填料浆并将充填料浆输送到矿山采空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填设备由于采用锥阀泵,因此输送能力稳定且管道的压力峰值小、设备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E21F15/10GK201190581SQ20082007919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6日
发明者严群地, 施士虎, 李国政, 良 谢 申请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