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径偏心配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5257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直径偏心配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水器。
技术背景目前大庆油田用于5V2英寸套管的偏心配水器钢体外径最小为95mm,在最 小通径小于105mm的套损注水井上无法实现分层注水,影响了油田注水井分注 率的提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偏心配水器钢体外径最小为95mm,在最 小通径小于105mm的套损注水井上无法实现分层注水的问题,提供一种小直径 偏心配水器。本实用新型是由上接头l、扶正体2、上外筒3、工作筒主体4、下外筒5、 导向体6和下接头7组成,上外筒3内装有扶正体2,扶正体2的下端与工作筒 主体4的上端固接,工作筒主体4的内腔41为偏心孔,下外筒5内装有导向体 6,扶正体2的中心线、工作筒主体4内腔41的中心线和导向体6的中心线在 同一条轴线上为第一轴线I -1 ,上接头1的中心线与下接头7的中心线在同一 条轴线上为第二轴线n-II,上接头1的下端与上外筒3的上端、上外筒3的下 端与工作筒主体4的上端、工作筒主体4的下端与下外筒5的上端、下外筒5 的下端与下接头7的上端均为螺纹连接,上接头1的外径、上外筒3的外径、 工作筒主体4的外径、下外筒5的外径和下接头7的外径均为(j)90mm,扶正体 2的内径、工作筒主体4的内径和导向体6的内径均为4)46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最小通径大于4)100mm的572英 寸套管套损注水井实现分层注水,提高了油田注水井的分注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上接头1、扶正体2、上外筒3、工作筒主体4、下外筒5、导向体6和下接头7组成,上外筒3 内装有扶正体2,扶正体2的下端与工作筒主体4的上端以螺丝固接,工作筒主 体4的内腔41为偏心孔,下外筒5内装有导向体6,导向体6用螺钉固定在下 外筒5的筒壁上,扶正体2的中心线、工作筒主体4内腔41的中心线和导向体 6的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为第一轴线I -1 ,上接头1的中心线与下接头7的 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为第二轴线II-II,上接头1的下端与上外筒3的上端、 上外筒3的下端与工作筒主体4的上端、工作筒主体4的下端与下外筒5的上 端、下外筒5的下端与下接头7的上端分别螺纹连接,上接头1的外径、上外 筒3的外径、工作筒主体4的外径、下外筒5的外径和下接头7的外径均为4) 90mm,扶正体2的内径、工作筒主体4的内径和导向体6的内径均为4>46mm。 这种结构能够在5V2英寸套管井上实现分层注水,达到地质分层注水方案的要 求。
权利要求1、一种小直径偏心配水器,它由上接头(1)、扶正体(2)、上外筒(3)、工作筒主体(4)、下外筒(5)、导向体(6)和下接头(7)组成,上外筒(3)内装有扶正体(2),扶正体(2)的下端与工作筒主体(4)的上端固接,工作筒主体(4)的内腔(41)为偏心孔,下外筒(5)内装有导向体(6),扶正体(2)的中心线、工作筒主体(4)内腔(41)的中心线和导向体(6)的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为第一轴线(I-I),上接头(1)的中心线与下接头(7)的中心线在同一条轴线上为第二轴线(II-II),上接头(1)的下端与上外筒(3)的上端、上外筒(3)的下端与工作筒主体(4)的上端、工作筒主体(4)的下端与下外筒(5)的上端、下外筒(5)的下端与下接头(7)的上端均为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的外径、上外筒(3)的外径、工作筒主体(4)的外径、下外筒(5)的外径和下接头(7)的外径均为φ90mm,扶正体(2)的内径、工作筒主体(4)的内径和导向体(6)的内径均为φ46mm。
专利摘要小直径偏心配水器,它涉及一种配水器。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偏心配水器钢体外径最小为95mm,在最小通径小于105mm的套损注水井上无法实现分层注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外筒内装有扶正体,下外筒内装有导向体,扶正体、工作筒主体和导向体的中心线为第一轴线,上接头与下接头的中心线为第二轴线,上接头与上外筒、上外筒与工作筒主体、工作筒主体与下外筒、下外筒与下接头均为螺纹连接,上接头、上外筒、工作筒主体、下外筒和下接头的外径为φ90mm,扶正体、工作筒主体和导向体的内径为φ46mm。本实用新型使最小通径大于φ100mm的5(1/2)英寸套管套损注水井实现分层注水,提高了油田注水井的分注率。
文档编号E21B43/20GK201159077SQ20082008933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9日
发明者锐 刘, 孙庆友, 徐国明, 杜卫东, 王庆丰 申请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