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670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和地下工程的止水带,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与防水板或混凝土基层胶结,可以方便检测粘结质量,兼有滤水、排水和堵水功能,适用结构大变形的止水带。
背景技术
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由于防水板在铺设和运营过程中常出现破损,导致地下水进入防水板和二次衬砌之间,并通过二次衬砌结构的薄弱环节渗出,如施工缝、伸縮缝和沉降缝(简称三缝),以及混凝土的裂缝和不密实部位。为防止二次衬砌渗漏水的发生,对进入防水板和二次衬砌间的渗水要采取堵排结合的方法,采取修补衬砌缺陷、增加排水通道和进行三缝堵水等措施。
目前隧道与地下工程三缝防水常用方法有设置中埋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条和背贴式止水带等。其中背贴式止水带可以实现分区防水,防止个别区域的渗水串流到其它防水区域,并有利于衬砌背后注浆修补衬砌缺陷,应用较广。但目前隧道与地下工程整体防水效果仍不理想,原因在于由于施工缺陷及运营过程中的反复伸縮变形,止水带或止水条与周边混凝土难免出现粘结失效,形成渗漏水通道。现有止水带、止水条的不足在于
1) 普通中埋式止水带、止水条和背贴式止水带都只起到堵水作用,不具有排水作用。随着封堵在衬砌背后的渗漏水压力的升高,渗水始终要通过止水带周边的粘结缺陷部位或混凝土结构的其它缺陷部位渗出。
2) 中埋式止水带和止水条都不能起到分区防水作用。个别区域的渗漏水在遇到封堵或注桨处治后,会在衬砌背后串流,寻找新的缺陷位置渗出;个别区域衬砌背后注浆堵水时水泥浆会串流到其它区域。
3) 中埋式可排水止水带虽兼有排水和堵水功能,但不具有分区防水功能,仍存在渗漏水串流问题。中埋式止水带安装不便,在施工中多次翻折,容易出现中埋式止水带与混凝土粘结不牢的现象,渗漏水会从粘结不牢的部位绕过止水带而从施工缝渗出。此外,还存在与下部排水体系连接较困难的问题。
4) 普通背贴式止水带不具有施工检测功能。背贴式止水带与防
3水板焊接,只有在牢固焊接且不焊穿的条件下才能真正起到分区防水 功能。不能检测背贴式止水带的安装质量,则不能确保实现分区防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系统解决现 有止水产品或者只堵不排、或者不能分区防水,以及施工安装与不方 便,不能检测粘结质量,与下部连通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贴式可排水止水 带,包括带状基体、阻水凸肋和止浆滤水带,在所述的带状基体的迎 水面中部设有两个排水通道,在所述的两个排水通道的迎水面之间设 有多道隔水凸肋,在所述的多道隔水凸肋之间形成有检测槽,所述的 两个排水通道的背水面的绕道之间形成有用于止水带固定的安装卡
所述的排水通道的横切面形状为半圆形、矩形或三角形。 所述的带状基体的迎水面两侧设有通向所述的排水通道的横向 集水通道。
所述的阻水凸肋为一道或多道,形状为矩形或梯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在带状基体的迎水面
中部设有两个排水通道,用于排泄渗水;两个排水通道背面之间形成 安装卡槽,便于在安装时用隧道衬砌端头模板卡住;带状基体迎水面 中间设有隔水凸肋,便于用胶体将止水带与防水板粘结,隔水凸肋之 间形成有检测槽用于粘结质量检测;带状基体背水面的两侧设一道或 多道阻水凸肋,由普通橡胶或膨胀橡胶条构成,形状可以为矩形或梯 形,用以嵌入混凝土中,防止渗水绕过止水带渗出;带状基体迎水面 的两侧横向设置半圆形、矩形等形状的横向集水通道,用于将衬砌背 后的地下水汇集到排水通道;带状基体迎水面的两侧敷设止浆滤水 带,用于防止泥沙、水泥浆进入集水通道和排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地实现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排 水和堵水,并可实现分区防水,利于衬砌渗漏水病害控制和治理,方 便施工,便,于检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2是设置一道矩形阻水凸肋,采用半圆形绕道的背贴式可排水止 水带构造示意图3是设置两道矩形阻水凸肋,采用半圆形绕道的背贴式可排水止 水带构造示意图4是设置两道梯形阻水凸肋,采用半圆形绕道的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构造示意图5是设置一道矩形阻水凸肋,采用矩形绕道的背贴式可排水止水 带构造示意图6是浇注前一模衬砌混凝土时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的安装示意
图7是浇注后一模衬砌混凝土时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l一带状基体,2—阻水凸肋,3—隔水凸肋,4一止浆滤水 带,5—绕道,6—横向集水通道,7—排水通道,8—安装卡槽,9一 检测槽,10—围岩,11 —初期支护,12—防水板,13—前一模衬砌混 凝土, 14一端头模板,15—衬砌台车,16—施工缝,17—地下水渗流 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所示,背贴式止水带的主体结构为带状基体l,带状基体 l可采用聚氯乙烯(PVC)、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一定强度和延 性,在带状基体1的迎水面中部设有两个排水通道7,在两个排水通道 7的迎水面之间设有多道隔水凸肋3,在多道隔水凸肋3之间形成有检 测槽9,两个排水通道7的背水面的绕道5之间形成有用于止水带固定 的安装卡槽8,带状基体1迎水面两侧间隔设置有横向集水通道6,地 下水通过横向集水通道6向排水通道7汇集并排走。阻水凸肋2设置在 带状基体l背水面的两侧,可以设一道或多道,形状可以为矩形或梯 形,材料可采用与带状基体l相同的高分子材料,也可以采用膨胀橡 胶条、缓膨胀橡胶条,以提高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密贴性。隔水凸 肋3设置在带状基体1的迎水面两个排水通道7之间中央,设两道以上, 使用时在隔水凸肋3表面刷上胶,与防水板有效粘结。多道隔水凸肋3 之间形成检测槽9,在止水带与防水板胶结后,可采用针孔加压等方 法测试检测槽9的密封性,检测止水带与防水板的粘结质量。止浆滤 水带4设置在带状基体1迎水面两侧,用以过滤渗水中夹带的泥沙,防 止泥沙进入横向集水通道6和排水通道7,堵塞排水系统。在混凝土浇 注过程和衬砌背后注浆堵水过程中,止浆滤水带4还起到防止水泥浆 液进入排水系统的作用。绕道5设置在带状基体1的背水面,与带状基 体1材料相同,形状为半圆形或矩形,形成排水通道7,用以排泄渗水, 下部与隧道拱脚的排水系统相连通。在带状基体1的两个绕道5之间形 成安装卡槽8,在施工时,可以方便地用端头模板卡紧,顶在防水板 表面。
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一道和多道矩形或梯形阻水凸 肋2,以及采用半圆形和矩形绕道5的结构示意图。在实际使用中,可
5工要求,采用设置一道阻水凸肋2 (如图2 所示)、两道或多道阻水凸肋2 (如图3所示),可以将阻水凸肋2做成 矩形(如图2所示)、梯形(如图4所示)及其它形状,也可将绕道5做 成半圆形(如图2所示)、矩形(如图5所示)等。
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状态图。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由地 下水从围岩10经通道17向隧道初期支护11渗透,并被防水板12阻 挡。当防水板12有破损时,渗水可能由二次衬砌13的薄弱环节和施 工缝16渗出,造成渗漏水。采用本实用新型时,铺设防水板12后, 在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的隔水凸肋3上刷胶,并粘结在防水板12上。 粘结完成并凝固后,通过给检测槽9加压检测粘结质量。检测证实背 贴式可排水止水带粘结牢固后,将衬砌台车15移动到位,准备浇注 前一模衬砌混凝土 13,立模式时端头模板14卡住背贴式可排水止水 带的安装卡槽8,确保背贴式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不脱落、不移动错 位。前一模衬砌混凝土 13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端头模板14,移动 衬砌台车15继续浇注下一模衬砌混凝土,并形成施工缝16。当地下 水进入防水板12与衬砌混凝土 13之间时,将向施工缝16渗透,通 过横向集水通道6和排水通道7顺畅地流入隧道拱脚的排水管。
权利要求1、一种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包括带状基体(1)、阻水凸肋(2)和止浆滤水带(4),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带状基体(1)的迎水面中部设有两个排水通道(7),在所述的两个排水通道(7)的迎水面之间设有多道隔水凸肋(3),在所述的多道隔水凸肋(3)之间形成有检测槽(9),所述的两个排水通道(7)的背水面的绕道(5)之间形成有用于止水带固定的安装卡槽(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其特征是所 述的排水通道(7)的横切面形状为半圆形、矩形或三角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其特征是 所述的带状基体(1)的迎水面两侧设有通向所述的排水通道(7)的 横向集水通道(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贴式可排水止水带,包括带状基体(1)、阻水凸肋(2)和止浆滤水带(4),在所述的带状基体(1)的迎水面中部设有两个排水通道(7),在所述的两个排水通道(7)的迎水面之间设有多道隔水凸肋(3),在所述的多道隔水凸肋(3)之间形成有检测槽(9),所述的两个排水通道(7)的背水面的绕道(5)之间形成有用于止水带固定的安装卡槽(8)。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止水带与防水板的有效粘结,实现分区防水,又可检测粘结质量;两个绕道间形成一个卡槽,方便止水带的安装固定。
文档编号E02D29/00GK201265162SQ20082015858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5日
发明者伍毅敏, 振 曹, 飞 王 申请人:伍毅敏;王 飞;曹 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