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684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属于建筑基础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筑中,都要先在地下打地基,然后在地基上建造房屋,通常的地基就象一个用 钢筋混凝土浇铸出来的大船,在工程上称为地坑,地坑一方面要承受建筑物向下的压力荷载 ,另一方面要承受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浮力。如果地坑发生沉降或发生上浮,并且当各部位的 沉降或上浮速度不一致时,将会导致地坑发生开裂甚至破坏。那么地坑上方的建筑物也同时 会受到破坏。出于抗沉和抗浮方面的考虑,通常采用桩基础,具体做法是在地坑的底部浇 铸和地坑连接为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柱子,称为桩基,桩基延伸至地下符合荷载要求的岩土层 ,桩基不但可以提高基础向下的荷载能力,由于桩基侧壁的磨擦力及桩底的锚拉力也同时可 以提高基础的抗浮力。但采用桩基础需要大型机械或人工开挖成孔,材料用量较大,施工人 员易出现人身安全问题,而且往往还需在桩顶设置桩顶梁,费工费材,施工周期也长。
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地勘部门通过对地质的勘察,认为地质条件较好,也未发现地下水 ,因此设计人员为节约投资费用,认为仅依靠地坑已经可以满足基础的荷载要求,省略了地 坑下方的桩基。由于勘察中也未发现地下水,往往不进行抗浮设计。但是当突降暴雨或意外 出现大量积水时,就可能使地下的水位上升,对地坑产生浮力,造成对建筑物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投资小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 结构,该结构主要应用于当遇突降暴雨或意外出现大量积水时,防止地下水对地坑的浮力作 用造成的地坑或建筑物的破坏,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地坑l,在地坑l底平面以下设有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集水坑2 ,集水坑2的底部设有溢水口 3 。
上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中,所述的集水坑2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4,集水 坑2上方设有盖板5。
前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中,所述的溢水口3中设有过滤筒6,过滤筒6的 上方设有阀门7;过滤筒6纵向穿透集水坑2的底部和设在集水坑2下方的混凝土垫层4,伸至 混凝土垫层4下方的泥土中。
前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中,所述的过滤筒6下部填充有由粒度在10 30mm的粗砾或碎石构成的石滤料8,过滤筒6上部填充有由耐腐蚀钢丝球构成的金属滤料9。
前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中,所述的阀门7由预埋在集水坑2底部混凝土中 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螺栓10和固定在螺栓10上的法兰盘11和堵盖12构成,法兰盘ll的下方垫 有橡胶垫圈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的桩基抗浮的原理不同,现有技术 是利用桩基的抗拔力防止地坑上浮的,本实用新型是以疏导排水来消除水对地坑产生的浮力 的,适用于建筑物下方各种土层的地其情况。对于已经具有桩基的基础,如果其抗浮能力达 不到要求,也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结构主要应用于在建筑基础 设计中,由于地质条件已经满足向下的荷载力,在地下无地下水时,在地坑设计中未采用抗 浮设计的情况,当遇突降暴雨或意外出现大量积水时,地下水对地坑的浮力作用造成的地坑 或建筑物的破坏。由于现有技术未设计地下水对地坑的浮力对建筑的破坏影响,当遇突降暴 雨或意外出现大量积水时,地下水对地坑的浮力作用有可能会造成的地坑或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实用、投资小的结构,弥补了现有技术 的不足,提高了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 力,在设计中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施工时与基坑一次支模成型。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又节约了大量的设计和施工时间。


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水坑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l-地坑,2-集水坑,3-溢水口, 4-混凝土垫层,5-盖板,6-过滤筒, 7-阀门,8-石滤料,9-金属滤料,10-螺栓,11-法兰盘,12-堵盖,13-橡胶垫圈,14-地平 面,15-地下水位,16-地坑底平面,17-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结构包括用钢筋混凝土构 筑的地坑l,在地坑底平面16以下的四个角分别设有集水坑2,集水坑2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4 ,为了方便地坑的正常使用,在集水坑2上方设有盖板5。每个集水坑2的底部设有溢水口3。 为了防止地下的淤泥溢入集水坑2,在溢水口3中设有过滤筒6,过滤筒6下部填充有由粒度在 10 30mm的粗砾或碎石构成的石滤料8,过滤筒6上部填充有由耐腐蚀钢丝球构成的金属滤料 9。过滤筒6的上方设有阀门7;阀门7由预埋在集水坑2底部混凝土中的六根螺栓l0和固定在
螺栓10上的法兰盘11和堵盖12构成,法兰盘11的下方垫有橡胶垫圈13。过滤筒6纵向穿透集 水坑2的底部和设在集水坑2下方的混凝土垫层4,伸至混凝土垫层4下方的泥土中。当地下水 位15高于溢水口3时,打开阀门7,地下水就会从溢水口3溢入集水坑2内,可通过排污泵将水 抽出,以降低地下水位15,消除或减小地下水对地坑l产生的浮力,达到降水抗浮的目的, 防止因地坑1上浮对建筑物17造成破坏。
具体施工时,可先按照其它专业的要求设置集水坑2,然后在地坑1四角的地坑底平面16 以下的四个角分别设置集水坑2,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集水坑2与其它专业要求设置的集水坑 2重合,两者可以合并使用,集水坑2可与地坑一次支模成型。在每个集水坑2底部设置溢水 口3,溢水口3上设有阀门7,当地下水位15高于溢水口3对地坑1产生浮力时,将溢水口3上的 阀门7打开,让地下水溢入集水坑2内,然后用污水泵或利用建筑内排污系统的水泵将集水坑 2内的水抽出,以降低地下水位15,消除或减小地下水对地坑l产生的浮力,达到降水抗浮的 目的,防止因地坑1上浮对建筑物17造成破坏。当集水坑2中水被抽干以后,不再有地下水溢 出时,即可用盖板5将集水坑2盖住,以方便地坑l的正常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地坑(1),在地坑(1)底平面以下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集水坑(2),集水坑(2)的底部设有溢水口(3)。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集水坑(2)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4),集水坑(2)上方设有盖板(5)。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溢水口 (3)中设有过滤筒(6),过滤筒(6)的上方设有阀门(7);过滤筒( 6)纵向穿透集水坑(2)的底部和设在集水坑(2)下方的混凝土垫层(4),伸至混凝土垫 层(4)下方的泥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过滤筒(6)下部填充有由粒度在10 30mm的粗砾或碎石构成的石滤料(8),过 滤筒(6)上部填充有由耐腐蚀钢丝球构成的金属滤料(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阀门(7)由预埋在集水坑(2)底部混凝土中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螺栓(10)和 固定在螺栓(10)上的法兰盘(11)和堵盖(12)构成,法兰盘(11)的下方垫有橡胶垫圈 (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地坑式建筑基础上浮的结构,该结构包括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地坑(1),在地坑(1)底平面以下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集水坑(2),集水坑(2)的底部设有溢水口(3),在集水坑(2)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4),集水坑(2)上方设有盖板(5)。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抗浮原理,以疏导排水来消除水对地坑产生的浮力的,适用于建筑物下方各种土层的地基情况。当遇突降暴雨或意外出现大量积水时,可防止地下水对地坑的浮力作用造成的地坑或建筑物的破坏。
文档编号E02D31/12GK201198573SQ200820300609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2日
发明者晗 赖, 骆文龙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