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543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属于既有建筑改造领域,其中,抬墙梁穿过既有建筑的原地圈梁下,支撑于原条形基础两侧新增的基础连续梁上,再传给人工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布置在原条形基础两侧,其深度根据上部增加荷载及地基土层情况,通过计算确定。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在满足最小操作空间条件下,尽量靠近原基础,保证桩与原基础能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同时可将内侧人工挖孔桩作为柱,进行地下增层。经过此方法处理,基础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满足既有建筑增层的需要。
【专利说明】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地上地下同时增层)基础结构,属于既有建筑改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既有建筑受到当时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的制约,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要,若将这些建筑物拆除,重新规划建设,目前我国经济条件尚不能满足,但如果采用增层改造的方法,改造既有建筑就能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在既有建筑上增层,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还不影响周边环境的协调。
[0003]增层工程首先遇到和要解决的是地基基础问题,由于增层工程直接增加了建筑物上部荷载,建筑物是通过基础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中去,因此,地基基础的设计在增层工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用以解决既有建筑增层时对基础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方法将抬墙梁穿过原有建筑物的地圈梁下,支撑于原基础两侧新增的混凝土基础连续梁上,再传给人工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布置在原基础两侧,其深度根据上部增加荷载及地基土层情况,通过计算确定。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在满足最小操作空间条件下,尽量靠近原基础,保证桩与原基础能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同时可将内侧人工挖孔桩作为柱,进行地下增层,以满足增层需要。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包括既有建筑原条形基础,原条形基础上设置有原地圈梁,原地圈梁上设置有原墙体,其特征在于:在原条形基础两侧均设置有人工挖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顶部中央设置有新增基础连续梁;所述新增基础连续梁分别设置于原条形基础内侧和外侧,形成两个封闭的“回”字形,内外各为一个整体;所述原地圈梁下部的原条形基础上开设有孔洞,孔洞中穿设有抬墙梁,抬墙梁两端支撑于新增基础连续梁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所述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距不小于3m。
[0008]所述原条形基础转角处布置有人工挖孔灌注桩。
[0009]所述新增基础连续梁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
[0010]所述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直径为800mm。
[0011]所述抬墙梁的间距为1500mm。[0012]所述抬墙梁设置有预埋连接件。
[0013]所述抬墙梁对应布置在既有建筑的构造柱下部位置,以满足新增荷载通过构造柱传递到新增基础连续梁上,再传递给人工挖孔灌注桩。
[0014]上述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0015]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在原条形基础两侧开挖土方,至人工挖孔灌注桩设计标高后,进行钢筋笼吊放,浇筑混凝土形成人工挖孔灌注桩,浇筑同时,需预留钢筋,以满足上部新增基础连续梁的有效连接,土方开挖时要进行土体防护,以防土方坍塌及既有建筑倾斜;
[0016]步骤二: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结束后,进行新增基础连续梁的钢筋绑扎、模板制作以及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绑扎时,需要在支撑抬墙梁处预埋连接件,以满足抬墙梁与新增基础连续梁的有效连接;
[0017]步骤三:新增基础连续梁施工结束后,在原地圈梁下的原条形基础上均匀开洞,布置抬墙梁;抬墙梁的平面位置应避开既有建筑一层门窗洞口,不能避开时,应对抬墙梁上的门窗洞口采取加强措施;浇筑抬墙梁时,应充分振捣密实,保证其与原地圈梁紧密结合,或者,将抬墙梁做成微膨胀混凝土梁,与原地圈梁挤密;抬墙梁根部采用钢板楔塞紧;
[0018]步骤四:抬墙梁施工完成后,进行增层改造,上部增层改造时,将荷载传给既有建筑的构造柱,再依次向下传递,分别传递给抬墙梁、新增基础连续梁、人工挖孔灌注桩;地下增层时,对原条形基础进行注浆加固。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的预埋连接件为两根直径不小于20_的带弯钩钢筋。
[0020]有益效果:
[0021]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直接增层基础处理,可满足增层对基础的要求。这种方法在室内外均能施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方便,单桩承载力高,充分发挥桩端土的端承力,单桩可以承受几千牛乃至几万千牛的荷载,且解决了狭窄场地机械进场难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层改造及基础处理的示意图;
[0023]图2基础处理平面图;
[0024]图3基础处理立面图;
[0025]图4基础处理剖面图;
[0026]图5预埋连接件示意图;
[0027]图中,1:抬墙梁;2:新增基础连续梁;3:原条形基础;4:人工挖孔灌注桩;5:原地圈梁;6:地下增层部分;7:地上增层部分;8: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一种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包括既有建筑原条形基础3,原条形基础3上设置有原地圈梁5,原地圈梁5上设置有原墙体,在原条形基础两侧均设置有人工挖孔灌注桩4,人工挖孔灌注桩4顶部中央设置有新增基础连续梁2 ;新增基础连续梁2分别设置于原条形基础3内侧和外侧,形成两个封闭的“回”字形,内外各为一个整体;原地圈梁5下部的原条形基础3上开设有孔洞,孔洞中穿设有抬墙梁1,抬墙梁I两端支撑于新增基础连续梁2上。其中,人工挖孔灌注桩4的桩距不小于3m,人工挖孔灌注桩4的直径为800mm,抬墙梁I的间距为1500mm,且原条形基础转角处布置有人工挖孔灌注桩4,新增基础连续梁2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抬墙梁I设置有预埋连接件。
[0030]抬墙梁I对应布置在既有建筑的构造柱下部位置,以满足新增荷载通过构造柱传递到新增基础连续梁2上,再传递给人工挖孔灌注桩4。
[0031]上述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0032]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在原条形基础3两侧开挖土方,至人工挖孔灌注桩4设计标高后,进行钢筋笼吊放,浇筑混凝土形成人工挖孔灌注桩4,浇筑同时,需预留钢筋,以满足上部新增基础连续梁2的有效连接,土方开挖时要进行土体防护,以防土方坍塌及既有建筑倾斜;
[0033]步骤二:在人工挖孔灌注桩4施工结束后,进行新增基础连续梁2的钢筋绑扎、模板制作以及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绑扎时,需要在支撑抬墙梁I处预埋连接件,以满足抬墙梁I与新增基础连续梁2的有效连接,预埋连接件为两根直径不小于20_的带弯钩钢筋;
[0034]步骤三:新增基础连续梁2施工结束后,在原地圈梁5下的原条形基础3上均匀开洞,布置抬墙梁I;抬墙梁I的平面位置应避开既有建筑一层门窗洞口,不能避开时,应对抬墙梁I上的门窗洞口采取加强措施;浇筑抬墙梁I时,应充分振捣密实,保证其与原地圈梁5紧密结合,或者,将抬墙梁I做成微膨胀混凝土梁,与原地圈梁5挤密;抬墙梁I根部采用钢板楔塞紧;
[0035]步骤四:抬墙梁I施工完成后,进行增层改造,上部增层改造时,将荷载传给既有建筑的构造柱,再依次向下传递,分别传递给抬墙梁1、新增基础连续梁2、人工挖孔灌注桩4 ;地下增层时,对原条形基础3进行注浆加固。
[0036]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包括既有建筑原条形基础(3),原条形基础(3)上设置有原地圈梁(5),原地圈梁(5)上设置有原墙体,其特征在于:在原条形基础两侧均设置有人工挖孔灌注桩(4),人工挖孔灌注桩(4)顶部中央设置有新增基础连续梁(2);所述新增基础连续梁(2)分别设置于原条形基础(3)内侧和外侧,形成两个封闭的“回”字形,内外各为一个整体;所述原地圈梁(5)下部的原条形基础(3)上开设有孔洞,孔洞中穿设有抬墙梁(1),抬墙梁(I)两端支撑于新增基础连续梁(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挖孔灌注桩⑷的桩距不小于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条形基础转角处布置有人工挖孔灌注桩(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基础连续梁(2)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挖孔灌注桩⑷的直径为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墙梁(I)的间距为1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墙梁(I)设置有预埋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直接增层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墙梁(I)对应布置在既有建筑的构造柱下部位置。
【文档编号】E02D37/00GK203393755SQ20132040769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9日
【发明者】董有, 鞠树森, 谢建明, 万兆 申请人: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