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3736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地下基础结构,特别是一种桩、柱合一地下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桩、柱合一地下基础结构,包括桩孔下部的混凝土基础桩和与之上部连接的钢管 柱,由于钢管柱的质量较大,在吊放过程中下端摆动难于控制,钢管柱下端很难与基础桩快 速准确定位,不能保证钢管柱的施工质量和精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要解 决钢管柱与基础桩准确定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包括桩孔下部的混凝土基础桩和与之上部连接的 钢管柱,其特征在于
混凝土基础桩由混凝土与钢护筒和钢筋笼浇注成一体,在混凝土基础桩和钢管柱的交界 处,钢筋笼之纵筋的上部与钢护筒的下部焊接,钢护筒下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预埋锚固脚, 钢护筒下部的中央由锚固混凝土固定桩、柱接口定位装置。
上述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包括水平的定位底板和焊接在定位底板上表面中心的引渡 板,上述引渡板为横截面呈十字形的交叉立板,引渡板的直径自中下部向顶部渐小,上述定 位底板的下表面焊接有地锚钢筋,地锚钢筋固定在锚固混凝土中,定位底板上开有放射状布 置的长圆形定位孔,由螺栓穿过定位孔与预埋锚固脚连接。
钢管柱根部套在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外围,在钢管柱与钢护筒下部之间浇筑有杯口混凝 土,钢管柱与钢护筒上部之间填充有回填砂,钢管柱内有灌注混凝土。
上述定位孔与预埋锚固脚之间可以由螺栓连接定位铁件。
上述引渡板的头部可以为平头形或锥形。
上述定位底板可以为圆形、矩形、十字形、菱形或对称的多边形。
由于在混凝土基础桩和钢管柱的交界处设置了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实现了钢管柱与基 础桩的有机连接,可实现对钢管柱的引渡、限定、精确定位的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施工快速,縮短工期,节约资金,实用性强,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的保证钢管柱的下端定位,进而控制钢管柱的施工质量和精度。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中钢管柱及基础桩施工工艺,尤其适用于地铁盖挖车
站的钢管柱及基础桩桩柱合一施工。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混凝土基础桩和钢管柱的交界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l一桩孔、2 —钢管柱、3 —钢护筒、4一灌注混凝土、 5 —钢筋笼、6 —回填 砂、7 —混凝土基础桩、8 —杯口混凝土、 9一锚固混凝土、 IO —桩、柱接口定位装置、10.1 一引渡板、10.2 —定位底板、10. 3 —定位孔、10.4 —预埋锚固脚、10. 5 —螺栓、10.6 —地锚 钢筋、10.7 —定位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l,图2, 一种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包括桩孔l下部的混凝 土基础桩7和与之上部连接的钢管柱2,其特征在于
混凝土基础桩7由混凝土与钢护筒3和钢筋笼5浇注成一体,在混凝土基础桩和钢管柱的 交界处,钢筋笼5之纵筋的上部与钢护筒3的下部焊接,钢护筒3下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预埋 锚固脚10.4,钢护筒3下部的中央由锚固混凝土9固定桩、柱接口定位装置IO。
上述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包括水平的定位底板10.2和焊接在定位底板上表面中心的引 渡板IO. 1,上述引渡板为横截面呈十字形的交叉立板,引渡板的直径自中下部向顶部渐小, 上述定位底板的下表面焊接有地锚钢筋10.6,地锚钢筋固定在锚固混凝土9中,定位底板上 开有放射状布置的长圆形定位孔10. 3,由螺栓10. 5穿过定位孔10. 3与预埋锚固脚10. 4连接。
钢管柱2根部套在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外围,在钢管柱2与钢护筒3下部之间浇筑有杯口 混凝土8,钢管柱2与钢护筒3上部之间填充有回填砂6,钢管柱内有灌注混凝土4。
上述定位孔10. 3与预埋锚固脚10. 4之间可以由螺栓连接定位铁件10. 7。
上述引渡板10. l的头部为平头形或锥形。
上述定位底板10.2为圆形、矩形、十字形、菱形或对称的多边形。
施工步骤按照设计要求,用钻机在设计安装钢管柱之处钻桩孔;将基础桩钢筋笼和钢 护筒吊放至桩孔内,钢护筒的下部要包住基础桩钢筋笼之纵筋的上部,并与其焊接,钢护筒 下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预埋锚固脚;先将钢护筒内的泥浆抽排干净,在桩孔内灌注基础桩混 凝土,至超过桩基础顶面标高为止;再凿除钢护筒内的桩头混凝土浮浆,直至露出预埋锚固脚;在钢护筒内安装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先用纵向螺栓将桩、柱接口定位装置与预埋锚固 脚固定连接,再浇注锚固混凝土,将桩、柱接口定位装置锚固;吊放钢管柱,使其根部套在 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外围,测量确定钢管柱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一范围内。上述桩孔上部 采用定位架定位,在钢管柱与钢护筒之间,浇筑杯口混凝土,将钢管柱与桩、柱接口定位装 置锚固;灌注钢管柱内混凝土;在钢护筒与钢管柱之间的间隙填充回填砂至地表,待钢管柱 内混凝土初凝后,起拔钢护筒,以便重复利用,钢护筒最底端的一节可以保留。拔除钢护筒 后,钢管柱及基础桩施工完毕。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包括桩孔(1)下部的混凝土基础桩(7)和与之上部连接的钢管柱(2),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基础桩(7)由混凝土与钢护筒(3)和钢筋笼(5)浇注成一体,在混凝土基础桩和钢管柱的交界处,钢筋笼(5)之纵筋的上部与钢护筒(3)的下部焊接,钢护筒(3)下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预埋锚固脚(10.4),钢护筒(3)下部的中央由锚固混凝土(9)固定桩、柱接口定位装置(10);上述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包括水平的定位底板(10.2)和焊接在定位底板上表面中心的引渡板(10.1),上述引渡板为横截面呈十字形的交叉立板,引渡板的直径自中下部向顶部渐小,上述定位底板的下表面焊接有地锚钢筋(10.6),地锚钢筋固定在锚固混凝土(9)中,定位底板上开有放射状布置的长圆形定位孔(10.3),由螺栓(10.5)穿过定位孔(10.3)与预埋锚固脚(10.4)连接;钢管柱(2)根部套在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外围,在钢管柱(2)与钢护筒(3)下部之间浇筑有杯口混凝土(8),钢管柱(2)与钢护筒(3)上部之间填充有回填砂(6),钢管柱内有灌注混凝土(4)。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孔(10.3)与预埋锚固脚(10.4)之间由螺栓连接定位铁件(10.7)。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引渡板(10.1)的头部为平头形或锥形。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底板(10.2)为圆形、矩形、十字形、菱形或对称的多边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其特征在 于上述定位孔(10.3)与预埋锚固脚(10.4)之间由螺栓连接定位铁件(10.7)。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其特征在 于上述引渡板(10.1)的头部为平头形或锥形。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其特征在 于上述定位底板(10.2)为圆形、矩形、十字形、菱形或对称的多边形。
专利摘要一种地下工程中的桩柱合一基础结构,包括桩孔下部的混凝土基础桩和与之上部连接的钢管柱,混凝土基础桩由混凝土与钢护筒和钢筋笼浇注成一体,在混凝土基础桩和钢管柱的交界处,钢筋笼之纵筋的上部与钢护筒的下部焊接,钢护筒下部的内壁上固定连接预埋锚固脚,钢护筒下部的中央由锚固混凝土固定桩、柱接口定位装置,由纵向螺栓固定连接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和预埋锚固脚;钢管柱根部套在桩、柱接口定位装置外围,在钢管柱与钢护筒下部之间浇筑有杯口混凝土,钢管柱与钢护筒上部之间填充有回填砂,钢管柱内有灌注混凝土。解决了钢管柱与基础桩准确定位的问题。
文档编号E02D27/12GK201241335SQ2008203013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亮 吴, 杨开中, 明 赵 申请人: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住总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