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坑施工中的竖向承重体系转换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6262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群坑施工中的竖向承重体系转换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群坑施工中的竖向承重体系转换施 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某工程中,先作结构及后作结构的地墙两侧各有一排柱子,用来承载各自的顶 板结构,中间部位地墙则要凿除,这样一来,两侧柱子加地墙本身厚度,占据了大量空间,因 此决定取消两侧柱子,将柱子的受力转移到其它部位。当时先作结构已完成,顶板一部分承 载力靠地墙承重(先作结构与后作结构地墙共用);当后作结构施工至下一层结构时,顶板 上翻梁部分位于地墙内,同时,所有立柱都位于后作结构一侧地墙;由于先作顶板结构上方 已覆土,不允许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凿除地墙,再施工上翻梁及立柱的施工方法(会导致 先作结构顶板上翻梁覆土滑入基坑内),因此决定采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见图1)
现有技术中,受力转换的施工方法很多,比如说,把板的承重力度转移到梁、柱子 上去;原本由墙承受的力度,转移到梁、立柱上去等;基本是以在顺做法或逆做法施工的前 提条件下进行受力转换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便捷、实用性强的群坑施工中的竖向承重体系转换 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群坑施工中竖向承重体系转换 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作结构顶板已完成并覆土,进行相邻后作结构施工,先作结构顶板的承重依 靠顶板内水平筋与地墙预留的接驳器连接,由地墙承重受力;
B、待后作结构开始施工后,将后作结构一侧地墙需施工柱子的位置及尺寸定位、 放样,考虑施工工作面,两侧各外放400 600mm,为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为了确保先做结构 的稳定性,预先在先作结构的一侧地墙提前预凿地墙,剩余需凿除地墙待后作结构做上来 时同步进行凿除;
C、当后作结构楼板与先作结构楼板高度同步后,后作结构楼板上施工顶板时,立 柱处剩余地墙全部凿除打通,接着开始进行凿除立柱上方上翻梁部位地墙;
D、待地墙凿除到位后,进行后作结构的立柱、上翻梁钢筋绑扎,并浇注混凝土,待 立柱、上翻梁完成并到达设计强度要求后,最后将立柱之间和顶板下方的剩余地墙凿除,从 而将由地墙承重楼板重力转移到新作的上翻梁和立柱上;
E、后作上翻梁中的水平侧向钢筋需与预留在剩余地墙里的接驳器进行焊接,确保 先作结构内的顶板水平筋与后作结构内的顶板水平筋通过接驳器相连,如接驳器无效,可 通过植筋并满足足够锚固长度来实现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时空效应,穿插施工、节约空间效能,发挥空间效应、施工规模小,进度快,很好的满足了施工顺序复杂,空间有限,进度紧凑的工程。


图1为工程原始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过程中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现过程中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现过程中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中1为先作结构及后作结构地墙两侧的柱子,2为先作结构及后作结构的地掉 丄回ο
本发明的群坑施工中竖向承重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A、先作结构3顶板已完成并覆土,进行相邻后作结构施工,先作结构顶板的承重 依靠顶板内水平筋与地墙4预留的接驳器连接,由地墙承重受力(见图2);
B、待后作结构开始施工后,将后作结构5 —侧地墙需施工柱子的位置及尺寸定 位、放样,考虑施工工作面,两侧各外放400 600mm,为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为了确保先做 结构的稳定性,预先在先作结构3的一侧地墙提前预凿地墙4,剩余需凿除地墙4待后作结 构做上来时同步进行凿除(见图3);
C、当后作结构5楼板与先作结构3楼板高度同步后,后作结构5楼板上施工顶板 时,立柱处剩余地墙4全部凿除打通,接着开始进行凿除立柱上方上翻梁部位地墙(见图 3);
D、待地墙4凿除到位后,进行后作结构5的立柱、上翻梁钢筋绑扎,并浇注混凝土, 待立柱、上翻梁完成并到达设计强度要求后,最后将立柱之间和顶板下方的剩余地墙凿除, 从而将由地墙承重楼板重力转移到新作的上翻梁和立柱上(见图4);
E、后作结构5上翻梁中的水平侧向钢筋需与预留在剩余地墙4里的接驳器进行焊 接,确保先作结构3内的顶板水平筋与后作结构内的顶板水平筋通过接驳器相连,如接驳 器无效,可通过植筋并满足足够锚固长度来实现连接。
权利要求
1. 一种群坑施工中竖向承重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作结构顶板已完成并覆土,进行相邻后作结构施工,先作结构顶板的承重依靠顶 板内水平筋与地墙预留的接驳器连接,由地墙承重受力。B、待后作结构开始施工后,将后作结构一侧地墙需施工柱子的位置及尺寸定位、放样, 考虑施工工作面,两侧各外放400 600mm,为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为了确保先做结构的稳 定性,预先在先作结构的一侧地墙提前预凿地墙,剩余需凿除地墙待后作结构做上来时同 步进行凿除;C、当后作结构楼板与先作结构楼板高度同步后,后作结构楼板上施工顶板时,立柱处 剩余地墙全部凿除打通,接着开始进行凿除立柱上方上翻梁部位地墙;D、待地墙凿除到位后,进行后作结构的立柱、上翻梁钢筋绑扎,并浇注混凝土,待立柱、 上翻梁完成并到达设计强度要求后,最后将立柱之间和顶板下方的剩余地墙凿除,从而将 由地墙承重楼板重力转移到新作的上翻梁和立柱上;E、后作结构上翻梁中的水平侧向钢筋需与预留在剩余地墙里的接驳器进行焊接,确保 先作结构内的顶板水平筋与后作结构内的顶板水平筋通过接驳器相连,如接驳器无效,可 通过植筋并满足足够锚固长度来实现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群坑施工中竖向承重体系转换施工方法,将原有地墙的两侧柱子取消,在后作结构一侧的地墙里增设立柱及上翻梁,利用受力转换的施工方法,将先作结构顶板重力由地墙承载转移到后作上翻梁及立柱上去,很好的节约了结构使用空间,并为满足节点要求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优点在于利用时空效应,穿插施工、节约空间效能,发挥空间效应、施工规模小,进度快,很好的满足了施工顺序复杂,空间有限,进度紧凑的工程。
文档编号E02D29/045GK102031793SQ200910196320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徐一博, 徐青松, 耿进柱, 蒲洋, 赵兴波, 黄玉林 申请人: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