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接式环形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0392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接式环形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系统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被动或主动防
护系统中的环形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要将通常使用的"钢绳菱形网"系统和"数股钢丝盘结成环相互套接构成的 钢丝环形网"系统的柔性性能进一步提高是十分有限的。 —、利用现有规格型号的菱形钢绳网来提高系统的柔性是十分困难的。 系统的柔性是靠系统本身的变形能力来体现的,作为菱形网而言,由于网孔形状
是菱形而非三角形,因此就具有变形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菱形网孔对角线长度可伸縮性较
大。如"图一",它是钢绳网中的一个菱形网孔变形过程,对角线长度可由a变到1. 41a的极
限长度。 为了增大菱形钢绳网的柔性,可以增大菱形网孔的边长来实现。现有的不同规格 的钢绳菱形网孔其边长分别为10cm、12cm、15cm、20cm、25cm、30cm,即以10cm增加到30cm, 如果再增大菱形网孔边长,以此来提高钢绳网的柔性,因网孔变"大",虽然系统柔性增加 了,但柔性系统强度却降低了,承载能力也就降低了,同时,拦截体积小的高速危石也就失 效了。所以增大菱形网孔的边长来提高系统的柔性是不可取的。相反,为了提高菱形钢绳 网的承载能力,可以采用使菱形网孔边长尺寸进一步减小和增大钢绳的直径,但是这样又 削弱了系统的柔性,同时增大了钢绳网制作的难度。 可见,在现有规格的菱形钢绳网上下工夫,很难将菱形钢绳网的柔性和系统的强 度同时兼顾为一体。 二、利用一个个独立的封闭环相互套接而成的钢丝环形网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 冲击力,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 在工程中常用的钢丝环形网结构布置示意图见图二。 作为相互套接的环形网而言,环形网的柔性变形能力表现过程是在环形网受到山 体落石足够大的冲击荷载作用时,荷载所产生的最大张拉形变使"封闭圆形环"形变成"正 方形环",由原来圆形环的线径d(圆形环的直径)增大到正方形环对角线的线径l. lld(见 图三)。在这种情况下,环形网孔的极限膨胀尺寸比其形变前的尺寸增大了 11%左右,其形 变大小是材料本身的力学形变所无法相比的(高强度钢丝绳破坏前的屈服极限变形能力 仅为3%左右),因此,互相套接的环形网是具有较好的柔性度的。但是,由状态I的环形网 变成状态II的正方形网后,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形变是很困难的。 目前工程上使用的相互套接而成钢丝环形网,它是利用抗拉强度不小于 1770Mpa①3的钢丝制作成一个个封闭环的。每环的圈数是根据系统的能级和环的直径大小 而确定的。例如型号为R7/3/300,它是用①3的钢丝绕成7圈直径为300mm的环(对应系 统的能级为750KJ),又例如型号为R19/3/300,它是用①3的钢丝绕成19圈,直径为300mm 的环(对应系统的能级为2000KJ)。现有环形网每个封闭环的直径除了通用300mm外,另有直径为200mm、250mm、 350mm的环。在以上现有的环形网规格尺寸的基础上,想进一步利用 增大环形网孔直径来增大系统的柔性或利用縮小环形网孔的直径并增大圈数来提高系统 的强度从而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都将遇到与上述菱形钢绳网类似的问题,也就是说为了 在原有"互相套接的环形网"规格型号的基础上下功夫,同样也是很难将钢丝环形网的柔性 和系统的强度兼顾于"一体"的。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原有规格型号基础上,能同时兼 顾系统柔性和强度的活接式环形网,本实用新型较现有的钢绳菱形网或相互套接而成的钢 丝环形网,形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也就使防护网的柔性度得到极大提高,并且抗冲击能力 也明显增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活接式环形网,包括多个封闭环,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封闭环之间均连接 有活接环,经多个活接环相连的多个封闭环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之中的每个封闭 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封闭环在网状结构上呈排呈列排列,所述活接环为环状,相邻两个 封闭环环体贯穿于活接环内。 贯穿于活接环内的任意相邻两个封闭环的环体之间具有间隔。 活接环的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封闭环的抗拉强度。 所述活接环包括预制圈一,预制圈一包括两个端头件一,两个弧形件一和底部件
一,底部件一的两端分别经两弧形件一后,分别与两端头件一连接,弧形件一的圆心位于预
制圈一内,端头件一、弧形件一和底部件一连接成一体形成底部空腔间距较两端头件一之
间间距大的U形结构,封闭环的环体贯穿于弧形件一的内凹部,两端头件一内贯穿设置有
盖板,螺母经弹簧垫圈与两端头件一的顶部螺纹连接,弹簧垫圈位于盖板和螺母之间。 所述活接环包括预制圈二,预制圈二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椭圆形预制圈二
相交的两内侧分别贯穿有封闭环的环体,在椭圆形的短轴位置处设置有圆柱头内六角螺
钉,六角螺母经弹簧垫圈锁紧所述圆柱头内六角螺钉和预制圈二。 所述活接环包括预制圈三,预制圈三包括两个端头件三,两个弧形件三和底部件
三,底部件三的两端分别经两弧形件三后,分别与两端头件三连接,弧形件三的圆心位于预
制圈三内,端头件三、弧形件三和底部件三连接成一体形成底部空腔间距较两端头件三之
间间距大的U形结构,封闭环的环体贯穿于弧形件三的内凹部,两端头件三之间设置有隔
圈,圆柱头内六角螺钉贯穿所述两端头件三和隔圈后经弹簧垫圈与六角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活接环包括预制圈四,预制圈四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椭圆形预制圈四
相交的两内侧分别贯穿有封闭环的环体,在椭圆形预制圈四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盖板,在椭
圆形的短轴两侧各设有一个贯穿连接盖板和预制圈四的圆柱头内六角螺钉,圆柱头内六角
螺钉与六角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盖板和六角螺母之间设有弹簧垫圈。 所述活接环包括两个预制连接板,上下两个预制连接板重叠设置,两个封闭环设 置于上下两个预制连接板中部形成的凹槽中,两预制连接板的两端设置有圆柱头内六角螺 钉,六角螺母经弹簧垫圈与所述圆柱头内六角螺钉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表现在
4[0022]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任意相邻两封闭环之间均连接有活接环,经多个活接环 相连的多个封闭环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之中的每个封闭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封闭环在网状结构上呈排呈列排列,所述活接环为环状,相邻两个封闭环环体贯穿于活接 环内"这样的技术方案,在受到落石冲击荷载时,其形变过程如图五所示,即由环形网变成 直角菱形网,然后再变成锐(钝)角菱形网,在这两个过程中,其线径伸縮度变化分别为 d — 1. lld;l. lid — 1.57d(极限值),如此极大地形变能力,表明了被动柔性防护网柔性度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柔克刚,系统抗冲击能力也将非常明显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原有 规格型号基础上,能同时兼顾系统柔性和强度。 2、采用活接环编织的活接式环形网,比传统的穿套式环形网柔性度有极大的提 高,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能力。 3、采用活接环编织的环形网,柔性度进一步的提升,使冲击荷载在柔性网内能得 到更大的消散,减少了冲击荷载向下级构件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对下级构件承载能力的要 求。 4、采用活接环编织的活接式环形网与相互穿套式的环形网系统相比,有利于串接 在支撑绳上的减压环功能的充分发挥。 5、利用活接环非常方便地实现了工程现场环形网块与环形网块的连接,因此,与 穿套式环形网块相比,环形网块与环形网块的连接不需要缝合绳,系统就更具整体性和均 匀性,系统的强度更能得到保证。 6、采用活接环编织的活接式环形网与穿套式环形网相比,网形非常平整,因此,采 用活接环编织的环形网,可用于需要柔性度更大的主动防护工程中和工程爆破之中。而穿 套式环形网网形不平整,因此,很少甚至不能用于主动防护工程中。 7、利用活接环,在施工现场可以非常灵活地进行防护网的编织连接,使工程安装 更加方便快捷; 8、利用活接环编织的活接式环形网与穿套式环形网相比,由于活接环的两封闭环 的环体之间具有间隔,因此便于折叠打包运输。 9、采用可拆卸活接环编织的环形网,网块可变大变小,因此,采用活接环编织的活 接式环形网,便于在陡峻的山体上进行二次搬运(减轻了安装工人的劳动强度)。 10、采用活接环编织的活接式环形网与穿套式环形网少用材料(钢丝封闭环少用 28% ),降低了成本。 11、采用可拆卸活接环编织的环形网,维修十分方便快捷可靠。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 中 图1为直角菱形网孔变成锐(钝)角菱形网孔示意图 图2为封闭环相互套接的环形网示意图 图3为环形网在落石的冲击下,由圆形环(I)变成正方形环(II)的示意图 图4为活接式环形网示意图 图4a为图4中A向剖视图[0039] 图5为圆形网变成正方形菱形网,再变成锐(钝)角菱形网过程示意图 图6为A型活接环示意图 图6a为图6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B型活接环示意图 图7a为图7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C型活接环示意图 图8a为图8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D型活接环示意图 图9a为图9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E型活接环示意图 图10a为图10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封闭环,2、活接环,3、环体,4、间隔,5、预制圈一,6、端头件一,7、弧形件一,8、底部件一,9、内凹部,10、盖板,11、螺母,12、弹簧垫圈,13、预制圈二, 14、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5、六角螺母,16、预制圈三,17、端头件三,18、弧形件三,19、底部件三,20、隔圈,21、预制圈四,22、连接盖板,23、预制连接板,2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4、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接式环形网,包括多个封闭环1,任意相邻两封闭环1之间均连接有活接环2,经多个活接环2相连的多个封闭环1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之中的每个封闭环l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封闭环l在网状结构上呈排呈列排列,所述活接环2为环状,相邻两个封闭环1环体3贯穿于活接环2内。贯穿于活接环2内的任意相邻两个封闭环1的环体3之间具有间隔4。活接环2的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封闭环1的抗拉强度。活接环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环状连接紧固件。[0054] 实施例2 参照说明书附图6和6a,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活接环2可以是包括预制圈一 5,预制圈一 5包括两个端头件一 6,两个弧形件一 7和底部件一 8,底部件一 8的两端分别经两弧形件一 7后,分别与两端头件一 6连接,弧形件一 7的圆心位于预制圈一 5内,端头件一 6、弧形件一 7和底部件一 8连接成一体形成底部空腔间距较两端头件一 6之间间距大的U形结构,封闭环1的环体3贯穿于弧形件一 7的内凹部9,两端头件一 6内贯穿设置有盖板10,螺母11经弹簧垫圈12与两端头件一 6的顶部螺纹连接,弹簧垫圈12位于盖板10和螺母ll之间。 使用方法如下 先将两个封闭环1装入预制圈一 5的两端头件一 6中间,绕入预制圈一 5底部内空腔,加盖盖板10在预制圈一 5上,两端头件一 6顶部加装弹簧垫圈12带和螺母11,电动扳手旋转螺母ll加压扳紧。[0058] 实施例3 参照说明书附图7和7a,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活接环2可以是包括预制圈二 13,预
6制圈二 13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椭圆形预制圈二 13相交的两内侧分别贯穿有封闭环1的环体3,在椭圆形的短轴位置处设置有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六角螺母15经弹簧垫圈12锁紧所述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和预制圈二 13。[0060] 使用方法如下 先将两个封闭环1装入预制圈二 13中,再把园柱头内六角螺钉穿上弹簧垫圈12装进预制圈二 13的过孔中,注意把两个封闭环1分开,带上六角螺母15电动扳手,旋转六角螺母15加压扳紧,使预制圈二 13环形网进入通道,间隙清除,夹紧。[0062] 实施例4 参照说明书附图8和8a,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活接环2可以是包括预制圈三16,预制圈三16包括两个端头件三17,两个弧形件三18和底部件三19,底部件三19的两端分别经两弧形件三18后,分别与两端头件三17连接,弧形件三18的圆心位于预制圈三16内,端头件三17、弧形件三18和底部件三19连接成一体形成底部空腔间距较两端头件三17之间间距大的U形结构,封闭环1的环体3贯穿于弧形件三18的内凹部9,两端头件三17之间设置有隔圈20,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贯穿所述两端头件三17和隔圈20后经弹簧垫圈12与六角螺母15螺纹连接。[0064] 使用方法如下 将两封闭环1放入预制圈三16上端中间槽内,再将园柱头内六角螺钉穿进预制圈三16的一侧端头件的过孔中,再套上隔圈20,然后再穿进预制圈三16另一端头件的过孔中,带上弹簧垫圈12和六角螺母15,扳手旋转六角螺母15加压扳紧。[0066] 实施例5 参照说明书附图9和9a,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活接环2可以是包括预制圈四21,预制圈四21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椭圆形预制圈四21相交的两内侧分别贯穿有封闭环1的环体3,在椭圆形预制圈四2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盖板22,在椭圆形的短轴两侧各设有一个贯穿连接盖板22和预制圈四21的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与六角螺母15螺纹连接,在连接盖板22和六角螺母15之间设有弹簧垫圈12。[0068] 使用方法如下 先将两封闭环1放入预制圈四21内绕进两侧,再把园柱头内六角螺钉穿过预制圈四21的过孔,注意封闭环1位置一定要卡在螺钉与预制圈圈壁之间。装上连接盖板22在两螺钉中心位置,带上弹簧垫圈12旋上六角螺母15电动扳手旋转六角螺母15使间隙消除,不松动。 实施例6 参照说明书附图10和10a,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活接环2可以是包括两个预制连接板23,上下两个预制连接板23重叠设置,两个封闭环1设置于上下两个预制连接板23中部形成的凹槽24中,两预制连接板23的两端设置有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六角螺母15经弹簧垫圈12与所述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螺纹连接。[0072] 使用方法如下 先将封闭环1分左、右放在凹槽24中,盖上另一件预制连接板23,然后把园柱头内六角螺钉穿过预制连接板23的过孔。带上弹簧垫圈12,旋上六角螺母15电动扳手旋转六角螺母15,加压使两预制连接板23之间的间隙消除,压紧。
权利要求一种活接式环形网,包括多个封闭环(1),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封闭环(1)之间均连接有活接环(2),经多个活接环(2)相连的多个封闭环(1)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之中的每个封闭环(1)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封闭环(1)在网状结构上呈排呈列排列,所述活接环(2)为环状,相邻两个封闭环(1)环体(3)贯穿于活接环(2)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活接式环形网,其特征在于贯穿于活接环(2)内的任意相 邻两个封闭环(1)的环体(3)之间具有间隔(4)。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活接式环形网,其特征在于活接环(2)的抗拉强度大于或 等于所述封闭环(1)的抗拉强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活接式环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环(2)包括预 制圈一 (5),预制圈一 (5)包括两个端头件一 (6),两个弧形件一 (7)和底部件一 (S),底部 件一 (8)的两端分别经两弧形件一 (7)后,分别与两端头件一 (6)连接,弧形件一 (7)的圆 心位于预制圈一 (5)内,端头件一 (6)、弧形件一 (7)和底部件一 (8)连接成一体形成底部 空腔间距较两端头件一 (6)之间间距大的U形结构,封闭环(1)的环体(3)贯穿于弧形件 一 (7)的内凹部(9),两端头件一 (6)内贯穿设置有盖板(IO),螺母(11)经弹簧垫圈(12) 与两端头件一 (6)的顶部螺纹连接,弹簧垫圈(12)位于盖板(10)和螺母(11)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活接式环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环(2)包括预 制圈二 (13),预制圈二 (13)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椭圆形预制圈二 (13)相交的两内侧 分别贯穿有封闭环(1)的环体(3),在椭圆形的短轴位置处设置有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 六角螺母(15)经弹簧垫圈(12)锁紧所述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和预制圈二 (13)。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活接式环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环(2)包括预 制圈三(16),预制圈三(16)包括两个端头件三(17),两个弧形件三(18)和底部件三(19), 底部件三(19)的两端分别经两弧形件三(18)后,分别与两端头件三(17)连接,弧形件三 (18)的圆心位于预制圈三(16)内,端头件三(17)、弧形件三(18)和底部件三(19)连接成 一体形成底部空腔间距较两端头件三(17)之间间距大的U形结构,封闭环(1)的环体(3) 贯穿于弧形件三(18)的内凹部(9),两端头件三(17)之间设置有隔圈(20),圆柱头内六角 螺钉(14)贯穿所述两端头件三(17)和隔圈(20)后经弹簧垫圈(12)与六角螺母(15)螺 纹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活接式环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环(2)包括预 制圈四(21),预制圈四(21)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椭圆形预制圈四(21)相交的两内侧 分别贯穿有封闭环(1)的环体(3),在椭圆形预制圈四(21)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盖板(22), 在椭圆形的短轴两侧各设有一个贯穿连接盖板(22)和预制圈四(21)的圆柱头内六角螺 钉(14),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与六角螺母(15)螺纹连接,在连接盖板(22)和六角螺母 (15)之间设有弹簧垫圈(12)。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活接式环形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环(2)包括 两个预制连接板(23),上下两个预制连接板(23)重叠设置,两个封闭环(1)设置于上下两 个预制连接板(23)中部形成的凹槽(24)中,两预制连接板(23)的两端设置有圆柱头内六 角螺钉(14),六角螺母(15)经弹簧垫圈(12)与所述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4)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接式环形网,包括多个封闭环,任意相邻两封闭环之间均连接有活接环,经多个活接环相连的多个封闭环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之中的每个封闭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封闭环在网状结构上呈排呈列排列,所述活接环为环状,相邻两个封闭环环体贯穿于活接环内。本实用新型较现有的钢绳菱形网或相互套接而成的钢丝环形网,形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也就使防护网的柔性度得到极大提高,并且抗冲击能力也明显增强。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1485856SQ2009200831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曾凡清 申请人:曾凡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