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的刮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505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的刮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的装置,属于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中一种清 洁装置。
背景技术
静力触探技术(CPT)作为最主要的原位测试技术,具有快速便捷、不需取样、采集 数据量大、干扰小及费用低廉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铁路这种线形分布、范围宽广 的大型工程。静力触探技术是指利用压力装置将带有触探头的触探杆压入试验土层,通过 量测系统测试土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等,可确定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如土的变 形模量、土的容许承载力等。静力触探技术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 技术(以下简称CPTU)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新型原位测试技术,与我国传统 的单双桥静探相比,具有理论系统、功能齐全、参数准确、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既可以 用超孔压的灵敏性准确划分土层、进行土类判别,又可求取土的原位固结系数、渗透系数、 动力参数、结构参数、承载特性等,在国外土木工程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在传统静 力触探的基础上安装孔压元件,可测贯入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这种技术已经部分或全部 代替了工程勘察中的钻探和取样。在软土地区进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时,经常出现探杆上 附有很多泥浆,清洗起来非常耗时费力。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软土地区孔压静力触探探杆的 清洗难题,提出一种简单快捷的清洁装置。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装置包括正方形铁板、空心钢套管、 第一橡胶空心垫圈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第三橡胶空心垫圈、第一螺栓把手和第二螺栓把 手;在铁板中间开有一个小孔,空心钢套管位于该小孔上,在空心钢套管的外圆周上自下至 上顺序套有第一橡胶空心垫圈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第三橡胶空心垫圈,在铁板的上表面 上还设有与铁板中心对称的第一螺栓把手和第二螺栓把手。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有正方形铁板1,空心钢套管2,第一橡胶空心垫圈3,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 第三橡胶空心垫圈5,第一螺栓把手6,第二螺栓把手7。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洁的刮泥器主要部件包括正方形铁板1、空心钢套 管2、第一橡胶空心垫圈3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第三橡胶空心垫圈5、第一螺栓把手6和 第二螺栓把手7 ;在铁板1中间开有一个小孔,空心钢套管2位于该小孔上,在空心钢套管2的外圆周上自下至上顺序套有第一橡胶空心垫圈3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第三橡胶空心 垫圈5,在铁板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与铁板1中心对称的第一螺栓把手6和第二螺栓把手 7。空心钢套管2的内径40mm,外径60mm,高度60mm。第一橡胶空心垫圈3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的内径35. 7mm,外径60mm,厚度5mm。
第三橡胶空心垫圈5的内径35. 7mm,外径80mm,厚度5mm。然后进行孔压静力触探探杆的贯入,待贯入到预定深度后,停止贯入。探杆被提出 土层时,探杆周围的泥浆会由三个橡胶垫圈刮除,以达到清洁环保的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的刮泥器,其特征在于该刮泥器包括正方形铁板(1)、空心钢套管(2)、第一橡胶空心垫圈(3)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第三橡胶空心垫圈(5)、第一螺栓把手(6)和第二螺栓把手(7);在铁板(1)中间开有一个小孔,空心钢套管(2)位于该小孔上,在空心钢套管(2)的外圆周上自下至上顺序套有第一橡胶空心垫圈(3)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第三橡胶空心垫圈(5),在铁板(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与铁板(1)中心对称的第一螺栓把手(6)和第二螺栓把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的刮泥器,其特征在于空心钢套 管(2)的内径40mm,外径60mm,高度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的刮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橡胶 空心垫圈(3)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的内径35. 7mm,外径60mm,厚度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洗的刮泥器,其特征在于第三橡胶 空心垫圈(5)的内径35. 7mm,外径80mm,厚度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孔压静力触探探杆清洁的刮泥器,在铁板(1)中间开有一个小孔,空心钢套管(2)位于该小孔上,在空心钢套管(2)的外圆周上自下至上顺序套有第一橡胶空心垫圈(3)和第二橡胶空心垫圈(4)、第三橡胶空心垫圈(5),在铁板(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与铁板(1)中心对称的第一螺栓把手(6)和第二螺栓把手(7)。采用该清洁设备,具有省力、高效、环保等特点,为原位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测试实践提供有力的清洁工具。
文档编号E02D1/00GK101858072SQ20101015838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
发明者刘松玉, 蔡国军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