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742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抗震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地震中的剪切波为其重要的破坏 形式之一,鉴于此,人们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公开号为W02009054339(A1)的专利文件中,建立了具有恢复效果的隔震系 统,该系统通过施加恰当的摩擦力和延长自振周期达到吸能隔振效果。但是这些措施还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被动地、完全地承受地震所产生的冲击荷载 的层面,是以该地区设防烈度为依据的,一旦地震等级超过了该地区设防烈度,建筑物 极易遭到破坏,甚至倒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地震剪切波对主体结构的破坏的多层建筑抗震 基础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钢球、碗扣、托碗、硫化多孔橡胶板、地梁和承台,托碗通过锚固钢筋预 埋在承台顶面的混凝土内,钢球装在碗扣中,碗扣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地梁底面混凝土 内,地梁通过钢球压在承台上的托碗内,在承台边内缘与地梁之间设置硫化多孔橡胶 板。托碗的外缘口与承台上表面的标高一致。碗扣的外缘口与地梁下表面的标高一致。本发明的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的地梁与承台是断开的,地梁通过钢球将上部 荷载传递到承台上。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地梁与承台之间设置钢球,当发生地震时,在剪切波 作用下,地梁及主体结构由于惯性作用相对承台发生快速平移,撞击到承台边内缘的硫 化多孔橡胶板上,由于硫化多孔橡胶板极强的阻尼作用,可吸收绝大部分撞击能量,大 大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由于钢球压在托碗上,当地梁及上部结构发生位移后,在 其自重及托碗的碗状结构共同作用下,可自动恢复到原始位置。较目前抗震技术或措施而言,本发明在建筑物地梁与承台内缘的硫化多孔橡胶 板撞击过程中就消纳了大量的地震冲击荷载,有效地减少了地震中剪切波对建筑物主体 结构的破坏能量,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本发明通过设置与承台可发生相对位移的地梁及阻尼作用极强的硫化多孔橡胶 板,使得地震中的剪切波所产生的冲击荷载在地梁撞向硫化多孔橡胶板的过程中被吸 收,避免了地震剪切波对主体结构的破坏。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碗扣、钢球及碗托图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钢球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3,将托碗3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承台6顶面混凝土内,其外缘口与承 台6上表面标高一致,将钢球1装入碗扣2中,通过锚固钢筋将碗扣2预埋在横向地梁5 与纵向地梁交叉处底面混凝土内,其外缘口与地梁5下表面标高一致,地梁5通过钢球1 压在承台6上的托碗3内,在承台6边内缘与地梁5之间设置硫化多孔橡胶板4即可。地 震发生时,地梁由于惯性作用撞向承台6边内缘硫化多孔橡胶板4,由于硫化多孔橡胶板 4极强的阻尼作用,迅速吸收了地震荷载,使主体结构免受地震作用的破坏,实现抗震目 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包括钢球、碗扣、托碗、硫化多孔橡胶板、地梁和 承台,其特征是托碗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承台顶面的混凝土内,钢球装在碗扣中,碗 扣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地梁底面混凝土内,地梁通过钢球压在承台上的托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其特征是在承台边内缘与地梁 之间设置硫化多孔橡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托碗的外缘口与承 台上表面的标高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其特征是碗扣的外缘口与地 梁下表面的标高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其特征是碗扣的外缘口与地梁 下表面的标高一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包括钢球、碗扣、托碗、硫化多孔橡胶板、地梁和承台,托碗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承台顶面的混凝土内,钢球装在碗扣中,碗扣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地梁底面混凝土内,地梁通过钢球压在承台上的托碗内。本发明通过设置与承台可发生相对位移的地梁及阻尼作用极强的硫化多孔橡胶板,使得地震中的剪切波所产生的冲击荷载在地梁撞向硫化多孔橡胶板的过程中被吸收,避免了地震剪切波对主体结构的破坏。
文档编号E02D31/08GK102011414SQ20101054906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
发明者刘兵, 刘方, 孟祥男, 梁文彦, 王振清, 韩玉来 申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