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深度计、成套用具及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092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深度计、成套用具及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钻头的深度计,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定位于锤钻钻头 (hammer drill bit)上以控制钻头钻入工件的钻入深度的深度计。
背景技术
将如锚固件之类的固定件嵌入如混凝土工件(比如顶板或墙壁)之类的工件中 时,期望形成深度与嵌入锚固件所需深度相配的孔。如果孔太深,插入孔中的锚固件将超过 锚固件的端部与工件齐平的位置,这可能需要操作锚固件以使它与工件齐平。若将附加装 置安装到锚固件上,可能需要将螺钉插入锚固件中以将锚固件拉至与顶板齐平。如果孔太 浅,锚固件不能与顶板齐平。于是,必须取出锚固件并重新插入钻头以加深孔。另外,常使 用多种尺寸的钻头和锚固件以便锚固工件。因此,期望提供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能用钻头 在工件、顶板等中钻出具有适当深度的孔以承接锚固件,而且该装置能与多种尺寸的钻头 和锚固件一起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深度计,更具体地说,提供一种 定位于钻头上以控制钻头钻入工件的钻入深度的深度计。此外,还提供与钻头一起使用的 成套用具及与深度计一起使用的钻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提供的同钻头一起使用的深度计包括被构造为承 接钻头的本体;紧固机构,其联结至所述本体并被构造为可脱开地将本体联结至钻头;和 盖,其被构造为在相对于本体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本体的第二位置中一个位置处可脱开地 联结至本体,在第一位置,盖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量超过第一深度,在第二 位置,盖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量超过第二深度,第二深度与第一深度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这可与具有仅用于承接紧固机构的单道槽的钻头结合实现。此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可包括一或多个下述特征。紧固机构可包括紧固部件和促 动构件,紧固部件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锁定位置,紧固部件与限定于钻头 中的凹部结合,在解锁位置,允许紧固部件与凹部脱离,促动构件可选择地运动以使紧固部 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紧固部件可包括能径向朝内运动以在锁定位置与钻头 内的所述凹部结合的球,促动构件包括轴向运动的套筒,以便在解锁位置使球从凹部径向 朝外运动。套筒可包括内斜表面,内斜表面与球邻接并在套筒轴向运动时使球在锁定位置 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紧固部件包括多个夹爪,致使促动构件的运动导致该夹爪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 之间运动,其中,在锁定位置夹爪与所述钻头内的凹部结合,在解锁位置该夹爪可从所述钻 头内的凹部径向朝外运动。每个夹爪可具有锥形外表面,本体包括邻接锥形外表面的锥形 内表面,促动构件可使本体相对于夹爪轴向运动以使得夹爪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径 向运动。[0007]促动构件包括阻止夹爪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的附加锁定机构。附加锁 定机构可包括形成在本体外表面上的锁定台阶、基本围绕夹爪和本体的内套筒、和基本围 绕内套筒的外套筒,内套筒具有承接球和平坦面的承窝,外套筒具有承窝。外套筒和内套筒 可相对于本体在(1)第一位置、(2)第二位置和(3)第三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位置(1)中 内套筒邻接锁定台阶以防止夹爪相对于本体运动,而球被夹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以阻止 内套筒和外套筒相对运动,在第二位置(2)中球落入外套筒的承窝中使外套筒相对于内套 筒运动,在第三位置(3)中内套筒旋转,致使锁定台阶与平坦面对齐,使本体相对于夹爪的 轴向运动能使夹爪运动至解锁位置。附加锁定机构可选地包括锁定台阶、形成于本体外表面上的平坦面,和基本围绕 夹爪和本体的套筒,该套筒具有承接球的径向孔。该套筒可相对于本体在(1)第一位置和 (2)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位置(1)中,套筒邻接锁定台阶以防止夹爪相对于本体运动 而球结合平坦面以阻止套筒和本体之间相对运动,在第二位置(2)中球与平坦面脱离并使 套筒旋转,致使锁定台阶与平坦面对齐,使本体相对于夹爪轴向运动而使夹爪运动至解锁 位置。可将本体分成至少两个零件。紧固部件可包括在至少一个零件上的向内的凸起, 紧固机构可使这些零件在锁定位置朝钻头运动而在解锁位置远离钻头运动。紧固机构还可 包括在这些零件之间延伸的固定螺钉。可供选择的是,本体可具有外螺纹,紧固机构包括带 有螺旋拧合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的套筒,致使套筒能轴向运动以使所述零件能在锁定位 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套筒可以是盖,致使盖脱开本体时,所述零件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 位置之间运动。本体可包括外肩部,盖可包括第一内肩部和第二内肩部,当套筒处于第一方位时, 第一内肩部与所述外肩部结合,当套筒处于第二方位时,第二内肩部与外肩部结合。盖还 可包括附联部件,该附联部件可在阻止盖脱开本体的第一位置和使盖从本体脱开的第二位 置之间运动。附联部件可包括朝第一位置偏压并可由使用者手动地运动到第二位置的球或 销。附联部件可包括内螺纹,内螺纹可螺旋拧合到本体的外螺纹上。防尘罩可承接并可脱开地联结至本体、紧固机构和套筒中至少之一。防尘罩基本 可覆盖钻头的前端部并被构造为收集由于钻头钻进工件而产生的尘埃。盖可具有在其一个端部处的第一接触表面和在其相对端部处的第二接触表面,致 使盖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接触表面接触工件,盖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接触表面接触工 件。或者,盖可具有在一端部处的单一接触表面,且盖可相对于本体可动地定位,致使在第 一位置接触表面与工件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第二位置接触表面与工件的距离为不同的第 一距罔。盖可螺旋拧合至本体,致使盖可相对于本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轴向运 动。可将盖定位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多个离散位置之一处。锁定机构可将盖 锁定在多个离散位置之一处。或者,本体包括凸起,该凸起能互换地承接在本体的达到第一 位置的第一凹部处和承接在本体的达到第二位置的第二凹部处。紧固机构可包括与钻头中的槽结合的向内凸起,其中该向内凸起的轴向长度小于 所述钻头中槽的轴向长度,阻止载荷从钻头传递至深度计。在另一方面,提供包括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深度计和防尘罩的成套用具。深度计被
6构造为承接钻头。深度计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并具有带接触表面的前端部,该接触表面接 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深度超过预定深度。防尘罩附联到深度计,以便基本覆 盖钻头的前端部而收集由钻头钻进工件而产生的尘埃。防尘罩具有柔性壁,该柔性壁被构 造成随着钻头被插进工件而至少部分地皱缩直至所述接触表面接触工件。在一种实施方式 中,防尘罩还包括被构造为收集尘埃的不可皱缩的内部空穴。在又一方面,提供包括钻头和深度计的成套用具。钻头具有被构造为将钻头联结 至钻机的联结部、限定出只有单道槽的中间部、和具有至少一道切削沟槽的切削部。深度计 具有构造为承接钻头的本体、联结至本体并构造为可脱开地将本体联结至钻头内的槽的紧 固机构、和具有第一接触端部和第二接触端部的盖,盖被构造为可脱开地以第一方位和第 二方位中之一联结至本体,在第一方位第一接触表面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 量大于第一深度,在第二方位第二接触表面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量大于不 同于第一深度的第二深度。在再一方面,提供与深度计一起使用的钻头,该钻头包括柄部、切削部和中间部。 柄部具有用于联结柄部至锤钻的SDS型工具保持件的SDS型连接部。切削部包括多道切削 沟槽和硬质合金的头部。中间部连接柄部和切削部。中间部具有用于承接深度计的连接机 构的环形槽,该环形槽被定位成距离SDS型连接部大致为最小允许距离。单道环形槽具有 大约6mm的长度、大约9. 9mm的直径和一对各具有大约1. 5mm半径的切成圆角的边缘。钻头 具有下述特点(a)或(b)中之一 (a) 1/2英寸的直径,具有被定位成离硬质合金的头部大 约95mm的环形槽的后边缘;(b) 3/8英寸直径,具有被定位成离硬质合金的头部大约102mm 的环形槽的后边缘。在另一方面,提供与深度计一起使用的钻头,该钻头包括柄部、切削部和硬质合金 的头部,柄部具有多道SDS型狭缝,以形成用于将柄联结至锤钻的SDS型工具保持件的SDS 型连接部,切削部包括多道切削沟槽。该钻头还具有特点(i)和(ii)中之一,(i)设置在 柄部上、SDS型狭缝和切削部之间的长方形狭缝;(ii)延伸部,其比其它SDS型狭缝从SDS 型狭缝中的一道更向前地延伸进柄部并终止在切削部之前。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可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本深度计可与多种尺寸的钻头一起 使用,以形成用于多种尺寸的锚固件的孔。利用本深度计和钻头可以不用附加工具就能将 深度计附联于钻头上和使深度计与钻头脱开。本深度计可包括防尘罩,防尘罩可收集由钻 头形成的尘埃。这些优越性和其它优点及特征可从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中显现出来。

图1是带有钻头的深度计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深度计和钻头的透视图,图中示出了钻头脱开深度计的情况;图3是图1所示深度计的底平面图,图中示出了垫圈被卸下且止动件处于结合位 置的情况;图4是与图3类似的视图,图中止动件处于脱离位置;图5是图1所示深度计的部分立剖面图;图6是用于钻头的深度计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剖面图;图7是与图6类似的视图,图中止动件处于脱离位置;[0027]图8是带有钻头的深度计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9是图8所示深度计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前盖处于第一方位的情况;图10是图8所示深度计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前盖处于第二、相反方位的情况;图11是带有促动器的深度计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作动该促动器可使钻头脱 开深度计;图12是带有钻头的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中前盖处于第一方位;图13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中前盖处于第二方位;图14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中示出了部分剖面;图15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前盖处于第二方位;图16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前盖剖面图,图中深度计处于锁定位置;图17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前盖剖面图,图中深度计处于解锁位置;图18A-18C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紧固机构的轴向剖面、径向剖面和透视图, 图中深度计处于锁定位置;图19A-19C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紧固机构的轴向剖面、径向剖面和透视图, 图中深度计处于部分解锁位置;图20A-20C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紧固机构的轴向剖面、径向剖面和透视图, 图中深度计处于完全解锁位置;图21A-21C是深度计的第四实施例的紧固机构的轴向剖面、径向剖面和透视图, 图中深度计处于完全解锁位置同时钻头已脱开;图22A-22C是深度计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轴向剖面、和径向剖面图,图中深度计 处于锁定位置同时前盖已脱开;图23A-23C是深度计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轴向剖面、和径向剖面图,图中深度计 处于解锁位置;图24A-24C是卸下了钻头的深度计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轴向剖面、和径向剖面 图,图中深度计与钻头脱开;图25A-25B是深度计的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深度计处于锁定位 置同时前盖已脱开;图26A-26B是深度计的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深度计处于解锁位 置;图27A-27B是深度计的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前盖处于第一方 位;图28A-28B是深度计的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前盖处于第二方 位;图29A-29B是深度计的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深度计处于锁定位 置;图30A-30B是深度计的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深度计处于解锁位 置;图31A-31B是深度计的第八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前盖处于第一方 位;
8[0051]图32A-32B是深度计的第八实施例的透视和轴向剖面图,图中前盖处于第二方 位;图33是深度计的第八实施例的透视图,图中深度计处于锁定位置;图34是用于本申请中任一深度计的防尘罩的透视图;图35是图34所示防尘罩的剖面图,图中防尘罩被联结至图8所示的深度计;图36是用于本申请中任一深度计的钻头的侧视图;图37是深度计的第九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8A-38B是深度计的第九实施例的透视图,图中被拆开的盖处于第一和第二位 置;图38C-38D是深度计的第九实施例的变型的透视图,图中被拆开的盖处于第一和
第二位置;图39是深度计的第十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0A-40B是深度计的第十实施例的透视图,图中被拆开的盖处于第一和第二位 置;图41是深度计的第十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2-43是深度计的第九实施例的透视图,图中被拆开的盖处于第一和第二位 置;图44是深度计的第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该深度计带有附联至本体的第一盖;图45是深度计的第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该深度计带有附联至本体的第二盖;图46是深度计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剖面图,该深度计带有附联至本体的第一盖;图47是深度计的第十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8是深度计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第一盖的透视图;图49是深度计的第十三实施例的透视图,该深度计带有附联至第一盖的第二盖;图50是深度计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剖面图,该深度计带有附联至第一盖的第二盖;图51是深度计的第十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2是深度计的第十四实施例的透视图,该深度计带有附联至第一盖的第二盖;图53是深度计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第二盖的透视图;图54A是现有的SDS型钻头的侧视图;图54B和54C是SDS型钻头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5是带有深度计的第十五实施例的锤钻的透视图;图56是深度计的第十五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7是深度计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的深度计在第一深度下处于锁定 位置;图58是深度计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的深度计在第一深度下处于解锁 位置;图59是深度计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的深度计在第二深度下处于锁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1示出了能联结至钻头12的深度计10、110和310的三个实施例。钻头12 包括柄部20、带环形槽22的中间部21和切削部14,该切削部具有切削头16和多道切削沟 槽18。下文将参照图33对这种钻头的一个例子进行非常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5,深度计1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具有两个端部的细长本体26。一个端部 连接至盖28,而另一端部包括承接紧固机构30的轮廓。细长本体26具有带延伸穿过细长 本体26的轴向延伸孔32的圆柱形结构。孔32的直径尺寸能接收钻头12的直径。盖28的尺寸确定为适配于细长本体26的外表面上。盖28具有大的圆椎端部34, 该端部带有垂直于细长本体26的轴线的平坦表面36。平坦表面36能使深度计10在钻头 形成适当深度的孔后接触工作表面或顶板,以防止钻头12继续进入孔。因此,盖28起钻头 12的深度止挡件的作用,其定位于钻头12上且尺寸被确定为使得通过钻头12形成的孔与 要插入该孔的锚固件相应。参照图3-5,紧固机构30包括外套筒40、至少一个止动件42和偏压机构44。外套筒 40包括能将套筒定位在细长本体26上的轴向孔46。环形板48被定位于外套筒40的一端处以 提供用于紧固部件30的基底。销50被定位在外套筒40的孔52中。销50与细长本体26中的 槽54结合以将外套筒40维持在细长本体26上。另外,细长本体包括第二槽56以承接偏压弹 簧44。偏压弹簧44是扭力弹簧,其包括带有第一端部60和第二端部62的多圈螺旋58。第一 端部60被承接在细长本体26的槽口 64中。第二端部62被承接在外套筒40的内表面的槽口 66中。因此,当外部套筒40转动到达脱离位置后,弹簧44使外部套筒40旋转回到其初始结合 位置。细长本体26包括在第二槽56之后的端部70。端部70的直径大致与细长本体26的外 直径相等。端部70中形成有一对孔72。孔72承接止动件42,如图5所示。回到图3和4,外套筒40包括成形内表面74。表面74整体具有处于外部套筒40 内部上的椭圆形结构。限定出表面74的壁具有两个相对于彼此为180°定位的不同厚度。 因此,在表面74上形成厚表面部分76和薄表面部分78。当止动件位于钻头12的槽22中 的结合位置时,厚表面部分76接触止动件42。这是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弹簧44将紧固机构 30维持在初始位置。回到图4,一旦外套筒40旋转90°,外套筒40的薄部分78接触止动件42使止动 件42脱开细长本体26中的孔72。于是,深度计10可与钻头12脱开。使用者的旋转力撤 消后,外部套筒40通过弹簧44旋转回到其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另外,如图4所示,必须 转动外部套筒40以将深度计10定位在钻头12的槽22中。参照图6和7,它们示出了深度计110的第二实施例。深度计110具有细长本体 126和盖(未示出),此本体和盖大体与深度计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细长本体26和盖28分别 相同。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显著区别是紧固机构。紧固机构130包括套筒140、止动球142和偏压构件144。套筒140包括延伸穿过 套筒140的轴向孔146。套筒140在一端包括凸缘148,该凸缘形成套筒140的基底。在套 筒140的另一端维持有环形板150,以提供用于弹簧144的表面并关闭套筒140。细长本体 126包括增大直径的环形部152。偏压构件144被保留在增大环形部152和板150之间。因 此,套筒140沿细长本体轴向地从结合位置运动至脱离位置。弹簧144保持套筒140处于 正常的结合位置,如图6所示。[0088]套筒140轴向朝下运动,压缩偏压弹簧144。这使止动球142落到细长本体126的 孔172外。为了实现此情况,轴向孔146具有第一直径表面154,第一直径表面具有的直径 可使表面154压抵球142以确保球处于钻头12的槽22中。圆锥形过渡表面156从圆柱表 面154朝向第二大的圆柱表面158向外呈锥形。因此,随着套筒140轴向朝下运动,如图6 和7所示,止动球142能沿着过渡表面156前进直至它们位于第二大的圆柱表面158处为 止。这时,止动球142处于细长本体126的孔172之外,使得深度计10与钻头12脱开。撤 消轴向力后,偏压弹簧144使套筒140返回到其初始结合位置。因此,套筒140必须轴向朝 下运动以使深度计重新置于钻头上。参照图8-11,深度计310的第三实施例被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度计 310具有细长本体312、可反向地联结至本体312的前部315 (如下所述)的盖314、和联结 至本体312的后部316的紧固机构318。本体312还具有设置在前部315和后部316之间 的中间部320,该本体限定出第一通孔322,第一通孔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盖314具有第一接触端部332、第二接触端部334及第二通孔336,该通孔被构造 为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第二通孔336的内壁具有凸起338。设置在凸起338内的是一对 球344和一对弹簧346,该弹簧朝内径向地偏压球344以与本体312的前部315结合,从而 加强本体312和盖314之间的连接。凸起338还限定出处于第二通孔336内的第二肩部 340和第三肩部342。参照图9和10,盖314可反向地附联至本体312以便获得两种不同的钻孔深度。 当盖314处于第一方位时,如图9所示,盖314的第二肩部340邻接本体312的第一肩部 330,而第一接触端部332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当盖 314处于第二方位时,如图10所示,盖314的第三肩部342邻接本体312的第一肩部330, 而第二接触端部334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较大的第二深度D2。因 此,深度计310能与具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锚固件一起使用。参照图9和11,紧固机构318附联至本体的后部316以便可脱开地将本体312联 结至钻头中的环形凹部22。第一通孔322包括在本体312的后部316内的第一斜面324, 该斜面径向朝外呈喇叭形。环形凸缘326从本体312的后部316径向朝外延伸。本体312 的前部315具有限定第一肩部330的外壁328,第一肩部设置在前部315和中间部312的结 合处。紧固机构318包括一组夹爪350 (例如三个夹爪),每个夹爪具有平坦内表面352和 外表面或斜坡354,所述内表面与环形凹部22结合,所述外表面或斜坡具有与本体312的 斜表面324的斜度相配的斜度。斜坡354紧贴斜表面324滑动,这样夹爪350的轴向运动 导致夹爪径向朝外运动。套筒356形式的促动构件围绕夹爪350和本体312的后部316并 可相对于本体312轴向滑动。套筒356通过环形夹358联结至本体312的后部316。弹簧 360设置在夹358和本体312的凸缘326之间。如图9所示,在锁定位置,弹簧360沿箭头A的方向轴向朝前偏压套筒356。依次 迫使夹爪350径向朝内,以结合钻头12的环形槽22,于是将钻头12锁定到深度计310。如 图11所示,为了在解锁位置使钻头12脱开深度计310,沿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朝后拉动促 动构件356。这导致夹爪350从钻头12中的环形槽22径向朝外运动,于是可使钻头12与 深度计310脱开。因此,与上述深度计10和110相似,不用工具就能使深度计310与钻头 12脱开。[0094]参照图12-21C,深度计410的第四实施例被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度 计410具有细长本体412、可反向地联结至本体412的前部415的盖414 (如下所述)、及联 结至本体412的后部416以便可脱开地将本体412附联至钻头12上的紧固机构418 (如下 所述)。本体412还具有设置于前部415和后部416之间的中间部420,而且本体限定出第 一通孔422,该第一通孔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因而允许钻头相对本体412旋转。参照图12-15,盖414可反向地附联于本体412,因此能获得两种不同的钻孔深度。 本体412的前部415具有限定第一肩部430的外壁428。盖414包括第一接触端部432、第 二接触端部434及第二通孔436,第二通孔被构造为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第二通孔436 的内壁限定出位于第二通孔436内的第二肩部440和第三肩部442。当盖414处于第一方位时,如图12所示,盖414的第二肩部440邻接本体412的 第一肩部430,且第一接触端部432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 Dl。当盖414处于第二方位时,如图13和15所示,盖414的第三肩部442邻接本体412的 第一肩部430,且第二接触端部434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较大的第 二深度D2。因此,深度计410能与具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锚固件一起使用。参照图14-17,借助横向于钻头12的轴线设置于盖414中的锁定销450,可沿两者 择一的方位将盖414可反向地锁定至本体412。销450具有杆状部454、联结至杆状部454 的头部456、和限定于杆状部454的一部分中的第一环形槽458。通过小压缩弹簧460将该 销朝图16所示的锁定位置偏压。本体412包括第二环形槽452,当销450处于锁定位置以 阻止盖414脱开本体412时,该槽承接销450的杆状部454。如图17所示,当销450抵抗弹 簧460的力被压下至解锁位置时,该销的第一环形槽458与本体412的外表面齐平,因此杆 状部454提供销450的杆状部454和本体412之间的间隙,使盖414脱开本体414。由于 销450位于盖414上在第二肩部440和第三肩部442之间的中途,销450可使盖414相对 于本体412沿盖414的任一方位锁定到本体412。参照图18A-21C,紧固机构418联结至本体412的后部416以便可脱开地使本体 412联结至钻头12的环形凹部22。第一通孔422包括在本体412的后部416中径向朝外扩 展的第一斜表面424。环形凸缘426从本体412的后部416径向朝外延伸。紧固机构418 包括一组夹爪450 (例如三个夹爪),每个夹爪都具有平坦内表面452和外表面或斜坡454, 该平坦内表面与环形凹部22结合,所述外表面或斜坡的斜度与本体412的斜表面424的斜 度相配。斜坡454紧贴斜表面424滑动使得夹爪450的轴向运动可导致夹爪从图18A所示 的锁定位置和图21A所示的解锁位置径向朝外运动。本体还限定有多个平坦面413(如图 18B所示),该平坦面的功能可从以下描述中体现。具有如下所述的附加锁定机构的促动构件460围绕夹爪450。促动构件460具有 内套筒462和外套筒464。在内套筒462的后端内套筒462通过垫圈466和周边夹(circ clip) 468轴向地联结至本体412,而在内套筒462的前端通过肩部470联结至本体412,所 述肩部邻接限定在本体412的外表面中的锁定台阶472。内套筒462还包括承接球476的 承窝474。径向销478从内套筒462径向朝外凸出。外套筒464通常围绕内套筒462并通过周边夹480轴向地联结至内套筒。外套筒 462的内壁482包括承窝484,该承窝被构造为当促动构件460被解锁时承接球476,外套筒 还包括承接径向销478以限制外套筒464相对于内套筒462旋转运动的凹部486。外套筒464还通过扭力弹簧488联结至内套筒462,扭力弹簧朝锁定位置偏压外套筒464和内套筒 462。在锁定位置时,如图18A-18C所示,球476被夹在本体412的外壁和外套筒464的 内壁之间,同时内套筒462上的肩部470邻接本体412上的锁定台阶472,以阻止内套筒462 相对于本体412向后轴向运动。这样可保持夹爪450稳固地结合抵靠钻头12中的环形槽 22。如图19A-19C所示,为了开始从钻头12解锁紧固机构418,可克服扭力弹簧488的力 使外套筒464相对于内套筒462逆时针旋转,允许球476落入外套筒内的承窝484内。如 图20A-20C所示,然后径向销478邻接外套筒464中的凹部486的边缘,使外套筒464和内 套筒462 —起逆时针旋转,致使内套筒462上的肩部470此时与代替本体412中的锁定台 阶472的本体412的平坦面413之一对齐。这样,内套筒462立刻可相对于本体412轴向 运动。如图21A-21C所示,此时能轴向地向后拉动内、外套筒462和464,使得夹爪450与钻 头12脱离,不用工具就能使钻头12脱开深度计410。参照图22A-24C,深度计510的第五实施例被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 度计510具有细长本体512和联结至本体512的后部516的紧固机构518,以便可脱开地使 本体512附联至钻头12 (如下所述)。本体512还具有设置在前部515和后部516之间的 中间部520,并限定出第一通孔522,第一通孔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因此允许钻头相对 本体412旋转。如上面在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盖414那样的盖可反向地联结至本体512的 前部515,以实现两种不同的钻孔深度。紧固机构518联结至本体512的后部516,以便可脱开地将本体512联结至钻头 12中的环形凹部22。第一通孔522包括径向朝外扩展的本体512的后部516内的第一斜 表面524。紧固机构518包括一组夹爪550 (例如三个夹爪),每个夹爪具有平坦内表面552 和外表面或斜坡554,所述内表面与环形凹部22结合,所述外表面或斜坡具有与本体512的 斜表面524的斜度相配的斜度。斜坡554紧贴斜表面524滑动,这样夹爪550的轴向运动 导致夹爪从图22A-22C所示的锁定位置和图23A-23C所示的解锁位置径向朝外运动。本体 还限定出多个平坦面513 (如图22C所示),该平坦面的功能将从面的描述中得以体现。促动构件围绕夹爪550,该促动构件为套筒560形式,具有如下所述的附加锁定机 构。在套筒560的后端处套筒560通过垫圈566和周边夹568轴向地联结至本体512,而在 套筒560的前端处通过肩部570联结至本体512,所述肩部邻接限定在本体512的外表面中 的锁定台阶572。套筒560还包括三个径向孔574,每个径向孔承接球576和径向朝内地偏 压球的径向压缩弹簧578。处于锁定位置时,如图22A-22C所示,球576结合平坦面513,同时套筒560上的肩 部570邻接本体512上的锁定台阶572,以防止套筒560相对于本体512轴向朝后运动。这 可保持夹爪550稳固地结合抵靠钻头12中的环形槽22。如图23A-23C所示,为了开始从钻 头12解锁紧固机构518,使套筒560逆时针旋转,迫使球576径向朝外,导致在套筒560上 的肩部570与代替本体512内的锁定台阶572的本体512的平坦面513之一对齐。此时可 使套筒560相对于本体512轴向运动。如图24A-24C所示,此时能轴向朝后拉动套筒560, 使得夹爪550与钻头12脱离,而不用工具就能使钻头12与深度计510脱开。参照图25A-26B,将深度计610的第六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度 计610具有细长本体612和紧固机构618,细长本体纵向地被分成两个半部,第一半部614和第二半部616,紧固机构联结至本体612的后部617,以可脱开地将本体612附联至钻头 12 (如下所述)。本体612还具有设置在前部615和后部616之间的中间部620,并限定出 通孔622,该通孔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因此允许钻头相对于本体612旋转。如上面在第 四实施例中描述的盖414那样的盖可反向地联结至本体612的前部615,以获得两种不同的 钻孔深度。紧固机构618联结至本体612的后部616,以便可脱开地将本体612联结至钻头 12中的环形凹部22。通孔622包括径向朝内延伸的环形肩部624,以结合钻头12内的环形 凹部22。紧固机构618包括一对连接本体612的两个半部614、616的固定螺钉626。如图 25A-25B所示,拧紧固定螺钉626时,本体612的两个半部614、616紧密结合,导致环形肩部 624结合钻头内的环形凹部22。如图26A-26B所示,拧松固定螺钉626时,本体612的两个 半部614、616能分开而使钻头12与本体612脱开。参照图27A-30B,将深度计710的第七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 度计710具有纵向分成两个半部713和715的细长本体712、可反向地联结至本体712的前 部717的盖714 (如下所述)、和连接至本体712后部716的紧固机构718,以便可脱开地将 本体712附联至钻头12 (如下所述)。本体712还具有设置在前部717和后部716之间的 中间部720,并限定第一通孔722,第一通孔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因此允许钻头相对于 本体712旋转。盖714可反向地附联至本体712,这样能获得两种不同的钻孔深度。本体712的前 部717具有螺纹外表面719和前面730。盖714具有第一接触端部732、第二接触端部734 及第二通孔736,第二通孔被构造为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第二通孔736的内壁限定具有 前面741和后面742的肩部740。在前面741的前部,第二通孔具有第一内螺纹表面745, 而在后面742的后部,第二通孔具有第二内螺纹表面747。当盖714处于第一方位时,如图27A-27B所示,将第二内螺纹表面747螺旋拧合于 螺纹外表面719,盖714的肩部740的后面742邻接本体712的前面730,因此第一接触端 部732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当盖714处于第二方位 时,如图28A-28B所示,第一内螺纹表面745螺旋拧合至螺纹外表面719,盖714的肩部740 的前面741邻接本体712的前面730,因此第二接触端部734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 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深度D2。因此,深度计710能与具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锚固件一道使用。参照图29A-30B,紧固机构718联结至本体712的后部716,以便可脱开地将本体 712联结至钻头12中的环形凹部22。本体712的各个半部713、715的后部716包括径向 朝内凸出的肩部724,以便在处于锁定位置(如图29A和29B所示)时结合钻头12中的环 形凹部22。外螺纹部分726设置在本体712的后部716的外表面上,并且向外凸出的凸缘 728从本体712的后端部径向朝外延伸。凹部736设置在螺纹部分726和向外凸出的凸缘 728之间。设置在本体712的后部716上的螺母730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前部732、后部向内 凸出的凸缘734和中间凹部736。在锁定位置(如图29A和29B所示),螺母的内螺纹前部732结合本体712的外螺 纹部726以将本体712的两个半部713、715夹在一起,并使眉部724结合螺母12中的凹部 22。同时,螺母718的向内凸出的凸缘734邻接本体上的向外凸出的凸缘728,以阻止螺母 718在本体712上被向前推动得太远。在解锁位置(如图30A和30B所示),螺母718从本体712完全拧松直到螺母的内螺纹部分732位于本体712内的凹部736中。这使得本体的 两个半部713和715能彼此分开,肩部724与钻头12内的凹部22脱离,使钻头12能从深 度计710脱开。同时,本体712上向外凸出的凸缘728起止挡抵靠螺母718的螺纹部732 的作用,防止螺母718从本体712完全脱开,同时螺母718可防止本体712的两个半部713、 715完全分离。参照图31A-33,将深度计810的第八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度 计810具有纵向分成两个半部813和815的细长本体812、可反向地联结至本体812的前部 817的盖814 (如下所述)、和连接至本体812的后部816的紧固机构818,以便可脱开地将 本体812附联至钻头12 (如下所述)。本体812还具有设置在前部817和后部816之间的 中间部820,并限定第一通孔822,第一通孔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允许钻头相对于本体 812旋转。盖814可反向地附联至本体812,这样能获得两种不同的钻孔深度。本体812的前 部817具有螺纹外表面819和前面830。盖814具有第一接触端部832、第二接触端部834 及第二通孔836,第二通孔被构造为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第二通孔836的内壁限定具有 前面841和后面842的肩部840。在前面841的前部,第二通孔具有第一内螺纹表面845, 而在后面842的后部,第二通孔具有第二内螺纹表面847。盖814具有滚花或橡胶包覆模制 (overmolded)的外表面811,以便将盖814附联于本体812或从本体812脱开时便于使用 者抓握盖814。当盖814处于第一方位时,如图31A-31B所示,将第二内螺纹表面847螺旋拧合于 螺纹外表面819,盖814的肩部840的后面842邻接本体812的前面830,因此第一接触端 部832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当盖814处于第二方位 时,如图32A-32B所示,第一内螺纹表面845螺旋拧合至螺纹外表面819,盖814的肩部840 的前面841邻接本体812的前面830,因此第二接触端部834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 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深度D2。因此,深度计810能与具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锚固件一道使用。紧固机构818可脱开地将本体812联结至钻头12中的环形凹部22。紧固机构818 包括在本体812的每一半部813、815的后部816中的向内的环形凸起850,所述凸起能结 合环形凹部22。本体的两半部813、815还通过铰链852接合,这样半部813、815能彼此部 分地分离以使环形凹部与凸起850脱离,如图33所示(但是应理解的是,这种铰链不是必 需的)。在锁定位置(如图31A-32B所示),盖814的内螺旋部分845、847之一与本体812 的外螺纹部分819结合以将本体812的两个半部813、815夹在一起并使肩部凸起850结合 于螺母12中的凹部22。在解锁位置(如图33所示),螺母盖814被完全拧松并与本体812 脱开,这使本体的两个半部813、815沿着铰链852彼此分开。这样使凸起850与钻头12的 凹部22脱离,使钻头12能从深度计810脱开。参照图37-38B,将深度计910的第九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度 计910具有纵向分成两个半部913和915的细长本体912、可反向地联结至本体912的前部 917的盖914 (如下所述)、和连接至本体912的紧固机构,以便可脱开地将本体912附联至 钻头12 (如下所述)。本体912还具有设置在前部917和后部916之间的中间部920,并限 定第一通孔922,第一通孔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因此允许钻头相对于本体912旋转。盖914可脱开地附联至本体912,这样能获得两种不同的钻孔深度。本体912的前部917具有前内部槽口 924和后内部槽口 926。盖914具有凸缘状接触端部932和第二通 孔936,第二通孔被构造为承接通过其中的钻头12。盖914的外壁限定环形凸起940。当 盖914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38A所示,环形凸起940被承接在后面槽口 926中,因此接触 端部932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当盖914处于第二位 置时,如图38B所示,环形凸起940被承接在前面槽口 924中,这样接触端部932将邻接工 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深度D2。因此,深度计910能与具有两种不同长度 的锚固件一道使用。紧固机构可脱开地将本体912联结至钻头12。紧固机构包括在本体912的每一半 部913、915的后部916中的向内的环形凸起950,该环形凸起能结合钻头内的环形凹部22。 本体的两半部913、915通过在半部913内的定位销951并通过一对与半部913、915内的螺 纹孔956结合的螺栓954也可脱开地彼此接合,所述定位销与半部915内的定位孔952结 合。应想到的是,也可用其它附联机构使两个半部913、915彼此附联。图38C和38D示出了图37-38B所示的深度计910的一种变型。图38C中的深度计 910,与图37-38B中的深度计910的差别仅在于在本体912,的半部913,,915,中存在较少 的定位销951,和定位孔952,,还在于将两半部913,和915,附联在一起的那些螺栓954, 被不同地定位且沿径向定向,而不是沿圆周方向定向。深度计910’的其它所有元件与深度 计910相同。例如,盖914’可在第一位置联结至本体912’,如图38C所示,因此盖914’将 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或者可在第二位置联结到本体,如 图38D所示,这样盖914’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深度D2。参照图39-40B,将深度计1010的第十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 度计1010的第十实施例与深度计910的第九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具有纵向分成两 个半部1013和1015的细长本体1012,两半部通过铰链连接1020接合。两个半部1013和 1015还通过装配进半部1015的定位孔1052中的半部1013内的定位销1051和通过装配进 半部1015的螺纹孔1056中的半部1013中的横向螺栓1022将两个半部1013、1015围绕钻 头12夹在一起而可脱开地接合。深度计1010的所有其它元件与深度计910中的相同。例 如,盖1014能以第一位置被联结至本体1012,如图40A所示,使得盖1014将邻接工件以便 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或以第二位置被联结至本体,如图40B所示,致 使盖1014将邻接工件以便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深度D2。参照图41-43,将深度计1110的第十一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 度计1110的第十一实施例与深度计910的第九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具有纵向分成 两个半部1113和1115的细长本体1112,两半部通过铰链连接1120接合,并当两个半部 1113、1115围绕钻头12夹在一起时借助过中心锁闩(over-center latch) 1122可脱开地接 合。过中心锁闩1122包括联结至半部1115的枢转夹持元件1124,该枢转夹持元件与半部 1115的外壁内的凹部1126结合。过中心锁闩1122还包括联结至夹持元件1124的枢转锁 闩元件1128,该枢转锁闩元件沿夹持元件1124的反方向枢转并锁定至半部1113的外壁上 的凸起1130以便将夹持元件1124锁定至半部1113。这种过中心锁闩在所属领域是公知 的。半部1113内也有定位销1151,这些销配合于半部1115的定位孔1152中。深度计1110 的所有其它元件与深度计910的相同。例如,盖1114能以第一位置被联结至本体1112,如 图42所示,使得盖1114将邻接工件以便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或以第二位置被联结至本体,如图43所示,致使盖1114将邻接工件以便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 量限制为第二深度D2。参照图44-46,将深度计1210的第十二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 度计1210具有带螺纹的前部1217的本体1212、第一通孔1222和紧固机构,第一通孔承接 穿过其中的钻头12,紧固机构呈用于可脱开地将本体1212附联至钻头12的侧向固定螺钉 1218的形式。本深度计还包括可互换的第一盖1214 (图44和46)和第二盖1216 (图45), 每个盖可脱开地螺旋拧合于本体1212的带螺纹的前部1217,因此能获得两种不同的钻孔 深度。第一盖1214具有可脱开地螺旋拧合于本体1212的带螺纹的前部1217的内螺纹表面 1247,使得第一盖1214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一深度D1。第二盖 1216具有可脱开地螺旋拧合于本体1212的带螺纹的前部1217的内螺纹表面(未示出), 致使第二盖1216将邻接工件以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深度D2。每个第一和第 二盖1214、1216都包括固定螺钉1222、1224以有利于将盖1214、1216保持在本体1212上。参照图47-50,将深度计1310的第十三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 度计1310具有带内部通孔1332的本体1312,该内部通孔承接穿过其中的钻头12。内部通 孔1322具有与钻头12的沟槽间距(pitch)配合的内螺纹,因此能将本体1312螺旋拧合在 钻头12的沟槽上到达沟槽结束点。第一端盖1314通过螺钉1315固定联结至本体1312。 第一端盖1314包括固定螺钉1316,这样当第一端盖1314被螺旋拧合在钻头12上时,可将 深度止挡件1310稳固地附联至钻头12。第一端盖1314还包括一对纵向孔1320。第二端 盖1318通过一对纵向螺栓1322可脱开地附联至第一端盖1314,所述纵向螺栓被压配进第 二端盖1318中,并被承接于纵向孔1320中。于是,仅第一端盖1314附联至本体1312时, 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被限制在第一深度Dl (参见图47)。当第二盖1318和第一端盖1314 都联结至本体1312时,第二盖1318将邻接工件以便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深 度D2(参见图49)。参见图51-53,将深度计1410的第十四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2。深 度计1410具有带内部通孔的本体1412,该内部通孔承接穿过其中的钻头12,内部通孔具有 与钻头12的沟槽间距配合的内螺纹,因此能将本体1412螺旋拧合在钻头12的沟槽上到达 沟槽结束点。第一端盖1414稳固地联结至本体1412。第一端盖1414包括一对销1420,它 们被朝向钻头12的前端偏压。于是,可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在第一深度Dl (参见图 51)。第二端盖1418可脱开地附联至第一端盖1414,致使第二端盖1418和第一端盖1314 都联结至本体1412时,第二端盖1418将邻接工件以便将钻头12钻进工件的量限制为第二 深度D2(参见图52)。第二端盖1418包括通过螺钉1426连接至橡胶止挡件1424的中空金属套筒1422。 套筒1422限定出一对带有圆形开口 1430的弧形狭缝1428,圆形开口被构造为承接销 1420。操作中,销1420被承接于开口 1430中,然后使套筒1422旋转,致使销1420与弧形 狭缝1428结合以阻止第二端盖1418脱开第一端盖1414。第二端盖1418还包括与第一端 盖1414的外壁结合的侧向固定螺钉1432,以将第二端盖1418保持至第一端盖1414。参照图34和35,上述任何深度计可操作地也可包括防尘罩500,该防尘罩能附联 到深度计,以收集由钻头钻进工件产生的尘埃。防尘罩500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附联端部 502和大致呈圆柱形的尘埃收集部504。附联端部502包括径向朝内凸出的前部和后部凸缘508和506。作为代表性实例,图35中示出的防尘罩500与深度计310的第三实施例一 起使用。后部凸缘506夹在紧固部件318的后面510的一部分上,以防止防尘罩500向前 脱出深度计310。前部凸缘508位于紧固机构318的前部,以防止防尘罩500相对于深度计 310向后运动。于是,前部和后部凸缘508、506作用在紧固机构318的两侧上,以将防尘罩 连接到深度计310。可以想到的是,利用类似或不同的附联机构可将防尘罩500附联到上述 深度计的其它实施例的紧固结构、和/或可附联至深度计310的其它部分、或者深度计的其 它实施例。防尘罩500的尘埃收集部504围绕本体、盖、和包括钻头12的端部16的钻头12, 因此尘埃收集部504在钻头12钻进工件W之前邻接工件W。尘埃收集部504包括可皱缩侧 壁510,该可皱缩侧壁随钻头驱动进入工件W而皱缩,同时维持邻接工件W,直至盖314 (或 其它实施例中的盖)接触工件以阻止钻头12进一步钻进工件W为止。在图34和35所示 的实施例中,可皱缩侧壁510具有伸缩式构造并用弹性材料制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侧壁 可具有其他形状并用其他材料制成。尘埃收集部504还包括不可皱缩的承窝部512,它不皱 缩因此可收集任何尘埃。深度计和防尘罩的每个上述实施例都可与如图36所示的锤钻钻头12之类的钻头 一起使用。钻头12包括柄部20、中间部21和切削部14。切削部14具有切削头16(例如 硬质合金切削头)和多道切削沟槽18,所述切削沟槽从切削头16向柄部20轴向延伸。柄 部20包括限定SDS型连接(例如SDS,SDS-plus,SDS-top或SDS_max)或花键型连接的多 道轴向槽23,因此可将钻头12联结至锤钻上的SDS型或花键型工具保持件。中间部21只 限定单道环形槽22,该环形槽的尺寸确定为能保持上述深度计中的一种。仔细地对每种锤钻头12的尺寸进行选择,以使上述深度计的性能最优,并使单个 深度计能与多种钻头直径和多种尺寸的锚固件一道使用。首先,将中间部21定位于与钻头 后端25的距离接近最小允许距离Zl,以使SDS连接成适合与插入钻头的工具一道工作。例 如,对于1/2英寸的钻头距离Zl大约为59mm,对3/8英寸的钻头该距离大约为53. 5mm。另 外,环形槽22具有大约6mm的长度Z3、大约9. 8mm的直径Z4、和一对各切成具有大约1. 5mm 半径Rl的圆角的边缘27、29。已经发现,这些尺寸可使钻头和深度计之间的连接最优,而不 至于无谓地削弱钻头。最后,用于1/2英寸的钻头硬质合金端部16和环形槽22的后部切成 圆角的边缘27之间的距离Z2大约为95mm(Z2),用于3/8英寸的钻头大约为102mm(Z2,)。 这些距离是临界距离,因为它能使单个深度调节器(setter) 310与1/2英寸和3/8英寸的 两种钻头一起使用以形成可用于两种标准长度1/2英寸直径的锚固件(通过使盖314的方 位反向)的孔和一种标准长度3/8英寸的锚固件。另外,利用这种只具有单一环形槽的钻 头12可获得多种钻孔深度。参照图54A-59,将深度计1510的第十五实施例构造为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1612 或钻头1612’中之一,同例如锤钻1600之类的动力工具接合。图54A示出了现有的SDS型 钻头1612,其包括柄部1620、中间部1621和切削部1614。切削部1614具有切削头1616 (例 如硬质合金切削头)和从切削头1616向柄部1620轴向延伸的多道切削沟槽1618。柄部 1620包括限定SDS型连接(例如SDS,SDS-plus, SDS-top或SDS_max)或花键型连接的多道 轴向槽1623,因此可将钻头1612联结至锤钻1600上的SDS型或花键型工具保持件1602。 在图54B中,已将现有钻头1612改型为钻头1612,,这样可使一或多道轴向SDS型槽1623,延伸成具有延伸部1625’,该延伸部在钻头1612’上轴向朝前延伸得比其他轴向槽1623更 远。在图54C中,已将现有钻头1612改型为钻头1612”,因此有一或多道被定位成沿轴向在 SDS型槽1623的前方的长方形槽1625”。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深度计1510被构造为结合 钻头1612,上的延伸部1623,或钻头1623”上的长方形槽。深度计1510具有细长本体1512和联结至本体1512的后部1516的紧固机构1518, 以便可脱开地将本体1512附联至钻头1612”之一(如下所述)。本体1512还具有设置在 前部1515和后部1516之间的中间螺纹部1520,并限定出第一通孔1522,该第一通孔承接 通过其中的钻头1612”。盖1514具有内螺纹后部1517,该盖可脱开地螺旋拧合至本体1512 的螺纹部1520以便能获得多种不同的钻孔深度(如下所述)。连接至本体1512的后部1516的紧固机构1518将本体1512可脱开地联结到钻头 1612”内的长方形槽1625”。紧固机构包括一或多个向内的凸起1524,所述凸起与一或多道 长方形槽1625”结合。应当指出,凸起1524的轴向长度Ll小于长方形槽1625”的轴向长 度L2,因此在本体1512和钻头1612”之间存在一些轴向窜动。本体1512还具有凸缘1521, 该凸缘的最低点抵靠锤钻1600的工具保持件1602 (如图55所示),而不抵靠钻头1625”, 于是可防止钻头1625”和深度计1520之间的轴向载荷的传递。在图5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本体1512不能与钻头1612”脱开。然而,可以理解的 是,可通过不同的实施方式将本体1512制成是可脱开的,这些实施方式包括将本体1512制 成两个半部(如像本体612—样),或用径向可运动构件(例如像球142或夹爪550 —样) 替代向内的凸起1524,而且可采用上述任何一种锁定机构利于本体1512保留在钻头1612” 上。还可以理解的是,可将本体1512联结至钻头1612,,使得凸起1524与槽延伸部1625, 结合,这可使钻头1612’与本体1512脱开。或者,也可将本体1512联结至钻头12,使得凸 起1524与环形槽22结合。盖1514具有接触端部1532、第二通孔1536、和带内螺纹的后部1517,接触端部被 构造与工件接触,第二通孔被构造为承接穿过其中的钻头1612”,带内螺纹的后部可脱开地 旋拧在本体1512的外螺纹部1520上。盖1514还包括球1537,该球与本体前部1515中的 纵向槽1539结合。盖1514附加限定出一对环形槽1552和1554。锁定环1540环绕盖1514的一部分。锁定环1540包括保持弹簧夹1544的内壁 1542,当弹簧夹处于锁定位置时,弹簧夹1544将球1537压进纵向槽1539,如图57所示。内 壁1542在弹簧夹1544的后方限定出凹部1546,该凹部被构造为当锁定环1540向前运动进 入解锁位置时承接球1537和弹簧夹1544,如图58所示。设置在锁定环1540的内壁1542 之间的是0型环1556,当锁定环1540处于锁定位置时(图57),该0型环与环形槽1552结 合,当锁定环1540处于解锁位置时(图58)0型环与环形槽1554结合。如下所述可获得多种钻孔深度。如图57所示,盖1514螺旋拧合于本体1512上, 致使接触端部1532将与工件接触,以获得钻孔深度Dl。在此锁定位置,0型环1556结合后 面的环形槽1552且球1537结合槽1539,因此可防止盖1514相对于本体1512旋转,于是可 阻止任何深度调节。为了调节深度,将锁定环向前拉至图58所示的位置,使得0型环1556 结合前面的环形槽1554且球1537和弹簧夹1542从槽1539径向朝外运动进入凹部1546。 这时球1554不再与槽1539结合,盖1514不受约束以相对于本体1512旋转,于是可调节钻 孔深度。例如,能全程地(all of the way)将盖1514螺旋拧合于本体1512的螺纹部1520直至盖邻接凸缘1521为止,如图59所示,以获得更大的钻孔深度D2。一旦获得了期望的钻 孔深度,使锁定环向后运动,致使0型环1556结合后面的环形槽1552,且球1537结合本体 1512中的槽1539,于是可将盖1514锁定在所需的钻孔深度处。显然,本实施例比之前所述 的那些实施例对可能的钻孔深度可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可将本实施例用于以1/16英寸 增量的钻孔深度的调节,尽管该增量可通过变化如螺距而改变。盖1512还包括可伸缩的杆1560,通过一对凸台1562和1564可摩擦地保持该杆。 杆1560还包括指示不同钻孔深度的多个标记1566。在操作中,一旦设定了所需的钻孔深 度,可使杆1560向前伸缩直至杆邻近工件,借此标记将指示已选择的钻孔深度。用这种方 式,使用者不必使用单独的工具来测量钻孔深度。可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作出多种改型。例如可将任一实施例中的紧固机构和/ 或盖与另一实施例的紧固机构和/或盖互换。另外,钻头可具有更多的环形槽,本体可具有 多于一个的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与多于一道的环形槽结合,以便沿本体和钻头分散载 荷。这些和其它实施方式均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根据35U. S.C. § 119(e),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9年2月24申请的名称为“D印th Gauge for Hammer Drill Bit”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1/154,957的优先权,该申请作为参考
结合于本申请中。
权利要求一种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构造为承接钻头的本体;紧固机构,其联结至所述本体并被构造为可脱开地将本体联结至钻头;和盖,其被构造为在相对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位置中一个位置处可脱开地联结至本体,在第一位置,该盖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量超过第一深度,在第二位置,该盖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量超过与第一深度不同的第二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部件和促动构 件,紧固部件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锁定位置,紧固部件与限定于钻头中的 凹部结合,在解锁位置,允许紧固部件与所述凹部脱离,促动构件可选择地运动以使紧固部 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包括能径向朝内运动以 在锁定位置与钻头内的所述凹部结合的球,所述促动构件包括轴向运动的套筒,以便在解 锁位置使球从所述凹部径向朝外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内斜表面,该内斜表面邻 接球并在套筒轴向运动时使球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件包括多个夹爪,致使所述 促动构件的运动导致该夹爪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在锁定位置该夹爪与所述钻 头内的凹部结合,在解锁位置该夹爪可从所述钻头内的凹部径向朝外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构件包括阻止夹爪在锁定位 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的附加锁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被分成至少两个零件,所述紧 固部件包括在至少一个零件上的向内的凸起,所述紧固机构使所述零件在锁定位置朝钻头 运动而在解锁位置远离钻头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在所述零件之间延 伸的固定螺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外螺纹,所述紧固机构包 括套筒,该套筒带有螺旋拧合于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致使所述套筒能轴向运动以使所述 零件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盖,致使盖脱开本体时, 所述零件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外肩部,所述盖包括第 一内肩部和第二内肩部,当套筒处于第一方位时该第一内肩部与所述外肩部结合,当套筒 处于第二方位时所述第二内肩部与所述外肩部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还包括附联部件,该附联部件 可在阻止该盖脱开本体的第一位置和使盖从本体脱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联部件包括朝第一位置偏压 并可由使用者手动地运动到第二位置的球或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联部件包括内螺纹,该内螺纹螺旋拧合到所述本体的外螺纹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接并可脱开地联结至本体、 紧固机构和套筒中至少之一的防尘罩,该防尘罩基本覆盖钻头的前端部并被构造为收集由 于钻头钻进工件而产生的尘埃。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在其一端部处的第一接触 表面和在其相对端部处的第二接触表面,致使盖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接触表面接触工件, 盖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接触表面接触工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在其一端部处的接触表 面,且该盖相对于本体可动地定位,致使在第一位置所述接触表面与工件的距离为第一距 离,在第二位置该接触表面与工件的距离为不同的第二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螺旋拧合至本体,致使该盖相 对于本体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轴向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可将所述盖定位在位于第一位置和 第二位置之间的多个离散位置之一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盖锁定在多个离 散位置之一处的锁定机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凸起,该凸起能互换地 承接在该本体的达到第一位置的第一凹部处和承接在该本体的达到第二位置的第二凹部 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与钻头中的槽结合 的向内凸起,其中该向内凸起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钻头中槽的轴向长度,阻止载荷从钻头 传递至深度计。
23.一种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成套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构造为承接钻头的深度计,该深度计可脱开地附联至钻头并具有带接触表面的前端 部,该接触表面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深度超过预定深度;和防尘罩,其附联到深度计,以便基本覆盖钻头的前端部而收集由钻头钻进工件产生的 尘埃,该防尘罩具有柔性壁,该柔性壁被构造成随着钻头被插进工件而至少部分地皱缩直 至所述接触表面接触工件。
24.一种与深度计一起使用的钻头,其特征在于,该钻头包括柄部,其具有用于联结柄部至锤钻的SDS型工具保持件的SDS型连接部;切削部,其包括多道切削沟槽和硬质合金的头部;中间部,其连接所述柄部和切削部,该中间部具有用于承接深度计的连接机构的环形 槽,该环形槽被定位成距离SDS型连接部大致为最小允许距离,其中该环形槽具有大约6mm 的长度、大约9. 9mm的直径和一对各具有大约1. 5mm半径的切成圆角的边缘,和其中,钻头具有下述特点(a)或(b)中之一 (a) 1/2英寸的直径,具有被定位成离硬质 合金的头部大约95mm的环形槽的后边缘;(b) 3/8英寸直径,具有被定位成离硬质合金的头 部大约102mm的环形槽的后边缘。
25.一种与深度计一起使用的钻头,其特征在于,该钻头包括柄部,其具有多道SDS型狭缝,以形成用于将柄联结至锤钻的SDS型工具保持件的SDS型连接部;切削部,其包括多道切削沟槽; 硬质合金的头部,和(i)和(ii)中之一,(i)设置在柄部上且位于SDS型狭缝和切削部之间的长方形狭缝; (ii)延伸部,其比其它SDS型狭缝从SDS型狭缝中的一道更向前地延伸进柄部并终止在切 削部之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深度计,其包括被构造为承接钻头的本体;联结至本体并被构造为可脱开地将本体联结至钻头的紧固机构;和被构造为在相对于本体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于本体的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处可脱开地联结至本体的盖,在第一位置,该盖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量超过第一深度,在第二位置,该盖接触工件表面以防止钻头钻入工件的量超过与第一深度不同的第二深度。此外,还涉及与钻头一起使用的成套用具和与深度计一起使用的钻头。本深度计可与多种尺寸的钻头一起使用,以形成用于多种尺寸的锚固件的孔。而且不用附加工具就能将深度计附联于钻头上和使深度计与钻头脱开。
文档编号E21B47/04GK201705334SQ2010202103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
发明者克雷格·A·谢尔, 戴维·B·李, 斯科特·米尔贝尔, 约瑟夫·凯莱赫, 罗伯特·S·格雷特, 达伦·B·莫斯, 迈克尔·彼得斯, 里基·J·托马斯, 阿兰·桑塔马里纳, 马克·E·布伦森 申请人: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