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524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技术领城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深度在10-15m的建筑基坑支护多采用由钻孔灌注桩作围护桩,钢管或钢筋混凝土梁作内支撑的方案,此方案造价高,还给后期地下室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刘全林先生和宋伟民先生提出《一种变直径的多向锚固桩》(专利公开号200810041702. 9)技术是正确的,方向是好的,具有可以取消造价不菲的内支撑,将现行国家《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4. 4节“锚杆计算”所述的几至十几吨的水平拉力,提高到80至150吨,最高达190吨的抗拔力,此值远远超过深度在10-15m的基坑所需单桩40-50吨的要求。但该技术也有如下不足之处。1.该发明不易监督与验收既为地下工程,理应是易于施工、便于监督与验收。但建设方、设计院、监理无法监督施工方在哪根桩、在哪段变径(因变大搅拌锚固桩直径,水泥用量要成倍投入,明显摊薄施工方利润),等水泥养护期满后,以20根桩抽检1根桩的抗拔力,很难保证其他19桩的质量,十余米深基坑一旦出现松动或坍塌,会对周边已有建筑和地下管网造成巨大破坏,设计人员责任过于重大而难于实施推广。2.单位混凝土产生抗拔力不高建筑结构专业人员都知道,根据基坑深度与土质,从基坑壁向外一定距离属重力滑移区,为克服该区滑移,理应減其荷重,公知,通常土层埋藏越深,土质越好,抗坡力越大。锚桩都呈一定角度向下延伸,可以得出同样数量的混凝土,埋在离基坑重力滑移区越远、埋藏深度越大,产生的抗拔力越大,而多向多根埋在基坑重力滑移区,只能增加滑移区重量,增加基坑外土体向坑内的水平推力,起了反作用。不如采用一根垂直于基坑重力滑移面的法线方向锚桩,将重力滑移区多方向搅拌出的水泥土桩并为一根加长桩长所产生的抗拔力,还便于施工监督(因锚索剪好多长,摆放在工地上易于监督,孔深达不到,锚索无法在12-18cm直径的引孔内扭曲,锚索后期还要张拉,施工方无法作假,锚索多长孔就多深),不致于施工方实打一根桩,上报多根桩工作量。3.搅拌钻头扭矩需求太大专利说明书第3页第5行说“利用专用搅拌钻头,通过改变旋转方向,达到变径。”按其第4行所说桩径在400-1200mm,45KW电机带动钢制搅拌钻头在含水70%以上的泥浆中的钻孔灌注桩中可以施工,在土体中搅拌800mm以上直径的搅拌桩动力需求很大,日本国设备有过报道,国内设备通常700 口径,此法不经济。以上几点证明该专利更多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实际工程会因建设方、设计院、监理方无法监督,结算工程量与工程款时会争吵不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排除使用搅拌专用钻头,采用二重或三重旋喷形成旋喷水泥土桩体,不仅具有8-15m深的基坑所需30-50 吨拉力,还具有单位混凝土产生抗拔力高,便于建设方、设计院、监理方监督,施工工艺简便,造价低,也能省去内支撑,大幅减少基坑支护费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压力的二重或三重高压旋喷形成棒槌型圆柱状水泥土桩体, 在水泥土桩体中心为2-4根Φ 14-30的钢绞线(亦称锚索),桩体垂直(或左右偏差20度内)重力滑移面向下8-60度角钻孔,棒槌型以基坑理论重力滑移面为界,从孔口至滑移面用5-12MPa中低压旋喷,滑移面至孔底用15MPa以上高压旋喷。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单位混凝土产生抗拔力高,易监督、易验收,单桩抗拔力40-60 吨的吨位十分适合于8-15m深的基坑支护,可以取消造价不菲的内支撑,大幅降低基坑支护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示意图。图中1.杂填土,2.喷射混凝土,3. 土钉,4.淤泥层,5.基坑,6.混凝土冠梁, 7.旋喷水泥土桩身,8.锚索,9.锚索定位盘,10.粘土层,11.钻孔围护桩,12.含砂粘土层, 13.锚索盘,14.基坑理论土体重力滑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如图1,在建筑基坑挖掘深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冠梁(6)标高下0.5m时,在边坡土层(1)、(4), (10)上铺设间距150X 150Φ6钢筋网,按 1200X1200间距插入长: 的Φ16钢筋(3)作土钉。再由锚桩钻机的三叶钻头(口径 12-18cm),在基坑边向坑壁土层注水钻进至设计深度作锚索(8)的引孔,然后退出钻头,将 2根Φ16的锚索(8)固定在锚索盘(1 上,由钻机将旋喷杆顶着锚索盘(1 的中心孔将锚索(8)送至引孔深部,同时从孔口至重力滑移面用5-12MI^中低压旋喷,重力滑移面至孔底用20MI^高压旋喷。到孔底后回退出喷浆管,先高压旋喷至理论重力滑移面,再改为中低压旋喷至孔口。孔口预留1.5- !长的锚索(8)用作基坑冠梁(6)制作与后期锚索牵引张拉。待混凝土冠梁(6)施工及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用专用千斤顶张拉锚索(8) 达到设计吨位,套上锚索定位盘(9),氧割多余长度的锚索(8),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即制作完成,周而复始,完成其他根旋喷锚桩的施工。
权利要求1.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压力的二重或三重高压旋喷形成棒槌型圆柱状水泥土桩体,在水泥土桩体中心为2-4根Φ 14-30的钢绞线,桩体垂直重力滑移面向下8-60度角钻孔,棒槌型以基坑理论重力滑移面为界,从孔口至滑移面用5-12MPa中低压旋喷,滑移面至孔底用15MPa以上高压旋喷。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用棒槌型旋喷锚桩,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压力的二重或三重高压旋喷形成棒槌型圆柱状水泥土桩体,在水泥土桩体中心为2-4根Φ14-30的钢绞线(亦称锚索),桩体垂直(或左右偏差20度内)重力滑移面向下8-60度角钻孔,棒槌型以基坑理论重力滑移面为界,从孔口至滑移面用5-12MPa中低压旋喷,滑移面至孔底用15MPa以上高压旋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该实用新型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单位混凝土产生抗拔力高,易监督、易验收,单桩抗拔力40-60吨的吨位十分适合于8-15m深的基坑支护,可以取消造价不菲的内支撑,大幅降低基坑支护成本。
文档编号E02D5/58GK202090340SQ2010205965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8日
发明者刘志超, 杨涛, 邹宗煊 申请人:刘志超, 杨涛, 邹宗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