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836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领域中,当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填土时,往往因为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工后变形过大而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保证构筑物的稳定性和沉降变形要求。传统的桩承式加筋体系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方式,它是由刚性桩和布置在桩顶的水平加筋体组成,由于加筋的“张力膜效应”和填土的“土拱效应”,大部分的上覆荷载可由桩承担并向下传递给深层承载力较高的土层,因而大幅减小了地基的沉降和侧向变形。 但刚性桩不具有排水功能,不利于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且刚性桩桩间土承担的荷载很小, 没能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若采用碎石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则可以克服上述桩承式加筋体系的缺陷,为地基提供良好的竖向排水体,减少地基固结变形时间。但碎石桩需要桩周土体对其的侧限来保证桩体的强度及承载力,当侧限不足时,桩体(特别是桩顶附近桩体)极易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发生鼓胀或剪切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承载力高、排水性能好、抗侧压能力强、对地基土要求低和造价低廉的桩承式加筋体系。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桩承式加筋体系,其特征在于,该体系包括加筋碎石桩和水平加筋垫层,所述的水平加筋垫层设在加筋碎石桩的桩顶。所述的加筋碎石桩由加筋材料包裹碎石填料构成,加筋材料设在加筋碎石桩的顶部,长度为桩径的2 3倍。所述的水平加筋垫层由水平设置在加筋碎石桩顶的加筋材料和其上的水平排水体组成。所述的加筋材料为透水材料,包括土工格栅、土工布或土工复合材料。所述的水平排水体包括碎石垫层、砂垫层或土工排水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加筋碎石桩和水平加筋垫层分别形成了竖向和水平向排水体系,克服了传统桩承式加筋体系刚性桩不利于地基土排水固结的缺点,充分发挥了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且造价低廉;(2)本发明采用加筋碎石桩,克服了传统碎石桩桩体(特别是桩顶附近桩体)极易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发生鼓胀或剪切破坏的不足;(3)本发明提供的地基承载力高、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堆载的软土地基处理。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碎石桩加筋材料、2为碎石填料、3为水平加筋材料、4为水平排水体、5为填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其结构如图I所示,该体系包括加筋碎石桩和水平加筋垫层,加筋碎石桩设有数个,根据设计上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确定,本实施例中加筋碎石桩设有5个,水平加筋垫层设在加筋碎石桩的桩顶,其中,加筋碎石桩由碎石桩加筋材料I包裹碎石填料2构成,碎石桩加筋材料I设在加筋碎石桩的顶部,长度为桩径的2 3倍,本实施例中碎石桩加筋材料I的长度为桩径的3倍,该碎石桩加筋材料I为透水材料,为土工格栅,水平加筋垫层由水平设置在加筋碎石桩顶的水平加筋材料3和其上的水平排水体4 组成,所使用的水平加筋材料3为土工格栅,水平排水体4为砂垫层。本发明的施工工艺采用以下步骤在软土地基上按照矩形或梅花形布桩方式打设加筋碎石桩。首先成孔,当沉管机械就位后,利用锤重及桩管自重将桩管徐徐压入l_2m后开动振动锤振动沉管,每下沉0. 5 I. Om留振5 10s,直至设计深度;将碎石桩加筋套筒固定于设计位置后向桩管内灌入碎石;管内碎石高度大于1/3管长后方可开始拔管,拔管前应先振动5 10s,边振边拔,每拔高度0. 5 I. Om停振,如此反复直至全管拔出,加筋套筒被留于设计位置处。再在桩顶铺设水平加筋垫层,即形成加筋碎石桩桩承式加筋体系,最后在顶部铺设填土5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其特征在于,该体系包括加筋碎石桩和水平加筋垫层,所述的水平加筋垫层设在加筋碎石桩的桩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筋碎石桩由加筋材料包裹碎石填料构成,加筋材料设在加筋碎石桩的顶部,长度为桩径的2 3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加筋垫层由水平设置在加筋碎石桩顶的加筋材料和其上的水平排水体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筋材料为透水材料,包括土工格栅、土工布或土工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排水体包括碎石垫层、砂垫层或土工排水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承式加筋体系,由加筋碎石桩和桩顶水平加筋垫层组成,水平加筋垫层设在加筋碎石桩的桩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采用传统桩承式加筋体系不利于地基排水或仅采用碎石桩易发生鼓胀和剪切破坏的缺点,形成一种承载力高、排水性能好、抗侧压能力强、对地基土要求低和造价低廉的一种新型桩承式加筋体系。
文档编号E02D3/08GK102605758SQ2011100271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徐超, 柳军修, 陈建峰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